词条 | 京陵县 |
释义 | 西汉置,属太原郡。公元9年,王莽改名致城县。公元23年,更始帝恢复原名。北魏始光元年(424),平陶县治所由大陵移至京陵,因避太武帝名讳,改称平遥县。京陵故治在今山西平遥县西。 “京陵故城在县东七里,汉京陵县,晋九原地也”(《元和郡县图志》),王莽时期改名致城,东汉复称京陵。北魏太武帝时废京陵县,原京陵之地划入平遥县,京陵故城遂废。 20世纪80年代,在平遥县城东3.5千米的阎良庄村东,发现汉代文化遗址,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当地村民惯称遗址所在区域为“shi里”(方言读“城”为“shi”音,意为“城里面”),遗址东南部某地段的地名叫“接官亭”。遗址范围内多作耕地,在耕土层中,现代陶片十分多见,汉五铢、半两钱时有发现,在地面断崖中曾见到完整的砖、瓦和陶罐等,均属汉代遗物。上述无形的和有形的文化遗存与史书中关于京陵城的记载极为相符,于是定名“京陵城遗址”,此遗址于2003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平遥城东北3.5千米的“京陵城村”四周,又发现一处汉代文化遗址,遗址总面积约0.8平方千米,文化层厚约0.9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坑、墓葬遗迹,采集有泥质灰陶绳纹鼓腹罐、盆和绳纹板瓦、筒瓦等。此遗址暂名为“京陵遗址”。 以上两处遗址所在的村庄相距不逾2.5 千米,二者之间有何种关系?当年京陵城的中心区域在何处?有待进一步考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