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京剧之变迁 |
释义 | 本书为“齐如山作品系列”的一本,读者可以从中感觉到戏剧大师在戏剧之外的广博知识。在传统制度和文化渐成绝响的时候,通过这样的文字可以对过去有一点或多或少的了解。当然,读者更期待的还是齐如山的国剧著作。 京剧之变迁丛书名: 齐如山作品系列 作 者: 齐如山 著 出 版 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 字 数: 230000 版 次: 1 页 数: 390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38280975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艺术 >> 舞台艺术 戏曲 定价:¥35.00 内容简介京剧之有今世,尚须借问前世。《京剧之变迁》就是恰到好处的这等艺术顾问、文化导游。 返观茫茫旷野上的戏班,走近星星村落里的行当。像漂流浩浩大河之时,捕获了小溪头跳跃来的浪花儿;是超脱煌煌戏院之间,琢磨出草台子缭绕着的野味儿。 《清代皮簧名脚简述》,或长或短,亦庄亦谐,不过是十个行当二百多位名脚儿的从艺评传,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能够予人以大写意的总感受。 “四脚”谭、陈、杨、余之《谈》,满目全然好风光,而个性禀赋,艺术绝响,则工笔高手,惟妙惟肖,非齐如山来不得。 目录京剧之变迁 增订再版《京剧之变迁》序 京剧之变迁序 序 京剧之变迁 清代皮簧名脚简述 序 凡例 老生 武生 小生 青衣 花旦 老旦 武旦 净 丑 票友 老生 小生 青衣 花旦 老旦 净 丑 谈四脚 谈谈谭叫天 演员的六条件 身世与苦练 两个得力助手 演戏的过程 剧词的修改 叫天爱翻场 叫天与西太后 享盛名的原因 与小培一席话 谈陈德林 前言 青衣名词的来由 张不开嘴与张开嘴 洪杨战后戏班复活 小香到提调笑,喜禄病提调跳 划时代的脚色 德林对后人的影响 德林童年轶事 存心苦练奋斗到底 有志竟成嗓音复原 内庭供奉一鸣惊人 清官演戏规矩 德林清宫扮灵官 安殿本 扮相谱 李永泉的故事 白猿献桃西后大乐 宫中排戏情形 从乾隆到光绪 推翻从前规矩 作者来鸿 西太后自编唱词 史松泉的《施公案》 正宗青衣 初识德林 老夫子的由来 不要黑钱不收徒弟 晚年登台 漫谈杨小楼 小楼第三 戏界对杨小楼的批评 北平武生从前分三派 天津是小楼的发祥地 进宫当差 赏扳指故事 小楼与钱金福王长林 小楼的天才 小楼的毛病 没有慢板 没有昆腔底子 小楼路子太窄 不合短打的类型 发挥自己所长 小楼的长处 小楼是听话的 小楼也是懒的 回戏也是一种短处 小楼与谭鑫培 小楼与梅兰芳 小楼与尚和玉俞振庭 评余叔岩 拜谭鑫培为师 学了半出《战太平》 叔岩的学谭鑫培 从眼神说起 叔岩的武功 谭是谭,余是余 叔岩的幼年 陈德林给他说戏 提倡废除“梨园” 叔岩与王凤卿 想在宫中谋个差使 唱的退步,不唱进步 与梅兰芳合作 利用四种本子合编 余梅分手原因 包银与荀慧生 汉口之行 登台的第三天 叔岩人缘不好 时常讽刺同行 汉人念唐诗的问题 《凤还巢》与《循环序》 结论 编后记 书摘插图京剧之变迁 《珠帘寨》的李克用,原来本系染脸,自春台班朱大麻子扮演,才勾大花脸。余三胜去李克用,又用本色脸,谭鑫培宗之,现在都用本色脸了。 从前四喜班青衣有余紫云,时小福。春台班,青衣有陈宝云,王长寿,陆春兰,各脚身分都是一样。俗语说八两半斤。所以原先排演对儿戏都好,如《五花洞》《孝感天》《双沙河》等戏,都非常叫座。因为两个脚,分量一样,唱着才有意思。现在一个戏班里头不能容两个好旦脚,就是有两个旦脚,比方演《五花洞》的时候,也都是争着去假潘金莲。这个没什么道理,不但旦脚如此,各种脚色都是这个情形。比方从前三庆班,老生有程长庚、卢胜奎、刘桂庆、华雨亭,花脸有何九、黄三,武生有杨月楼、罗七十(小宝之父)、牛长宝。四喜班,老生有王几龄、李四巴、王仙舟,武生有姚增禄、杨荣寿,小花脸有杨鸣玉、朱苣侬。春台班,老生有张玉奎、张奎官,武生有任七、张七(武二花)、俞润仙,花脸有陈三福、庆四、钱宝丰、朱大麻子,小花脸有麻德子、化虎、杉高王、孙大堂(《打砂锅》极出名)等等。足见各脚都极整齐,所以演《群英会》《双包案》《双天师》《定计化缘》《真假李逵》等等对儿戏,都非常精彩。如今这些戏都是对付着演,要想像从前那们精彩是不容易的了。 走路的人在大街上随便唱戏,与戏园子里头唱的戏,最有关系。鄙人在光绪十几年进京的时候,大街上的人一张嘴便是“杨延晖”,因为彼时杨月楼的《探母》最时兴。后来一张嘴就是“小东人”,因为彼时戏园子里正时兴《教子》。再往后满街上都是“借灯光”“伍员马上”“店主东”“大喊一声”等等,因为彼时孙菊仙的《朱砂痣》,汪桂芬的《文昭关》,谭鑫培的《卖马》,金秀山的《锁五龙》正走运。后来又改“在月下”,因为黄月山及他徒弟李吉瑞,正以《剑锋山》出名。再往后因为刘鸿升的《斩黄袍》走运,所以满街上又改唱“孤王酒醉”了。近来大家随便唱不是《南阳关》,就是《珠帘寨》,不然就是“保镖路过马兰关”,若堂子里大半是唱“儿的父投军无音信”。所以在大街上一听,便知戏园子里头是什么戏正走运,不但北京如此,到处都是如此。 《搜孤救孤》一戏,原先以公孙杵臼为重要脚色。后因谭鑫培与卢胜奎合演,卢去公孙,谭去程婴,谭说我也有我的身分,不能专去配脚,无所事事,于是自己添了儿段唱功。自此以后,这出戏变做程婴的重头戏了。 《卖马》一戏,原先乃是店主的重头戏,后亦因谭鑫培演唱,加了些材料变为秦琼的正戏了。 《探亲》一戏,从前贴戏报子总是乡下妈妈算正脚,自王瑶卿演后,正脚便归了城里的亲家母。可是从前演此戏,有城里的亲家老爷上场,且话白很多,如今永远不带这一段了。再者从前于乡下妈妈进城时,路上要见许多行人,比方前头有一妇人行路,后头一和尚跟着化缘,说“老太太,慈悲慈悲罢”等等的话也极有意思。如今把这一场也免去了。现在都是丑脚故将驴倒骑,他儿子说“倒了”,妈妈便说“到了”,就此下驴。用倒到两字打诨也算有趣。 《女起解》一戏,从前因总是接《会审》连唱,所以头一场只有原板四句,后经王瑶卿将祭狱神添了一段,反二黄,以后就永以为例。可是因《起解》唱功已多,于是大家就只唱一出,不接连《会审》了。近来尚小云乃一直唱下去,且连演《狱中相会》,苟慧生又格外加多,这也足可证明二人的气足。 旧戏的词句,经谭鑫培改过的很有儿出,有改的很好的,也有改的很坏的。比方《汾河湾》一戏,在窑外所唱一大段,从前王九龄所唱的旧辞,所说的都是未离家以前的意思,谭鑫培改的辞句都是离家以后的意思。按道理说,应改说离家以前的话,不应说离家以后的话,因为柳迎春信不及他是薛仁贵,所以让他在门外将从前的事说明,听听对不对,如果说的对,方才开门相认,若薛仁贵说离家以前的事情,柳迎春才知道说的对与不对,倘说离家以后的事情,柳迎春一点也不知道,怎么能够判断他对不对呢?所以说应该说离家以前的情形。再说进窑之后,柳迎春的旧词句,是对薛仁贵说“你原先出门的时节,说做了官才回来见我,如今回来,一定是做了官了”等语,如今旦脚还是照旧这样说,可是薛仁贵在窑外唱的一大段都是说的这些事,难道说柳迎春没听见吗?又何必再问呢?这总算两人词句太不呼应,这都是鑫培改坏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