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鲸鱼
释义

鲸的拉丁学名是由希腊语中的“海怪”一词衍生的,由此可见古人对这类栖息在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实,鲸的体形差异很大,小型的体长都有6米左右,最大的则可达30米以上,最重的重量可达170吨以上,最轻的也有2000公斤。

鲸的简介

不是鱼的“鱼”

须鲸和齿鲸。古人在给它起名字时,连鲸字本身也有一个鱼字偏旁,若和鲐鱼、鲅鱼等鱼名写在一起,就更让人“难识庐山真面目”。不仅汉字如此,国外也有类似之处,如德语把鲸叫巨大的鱼(walfisch)。一直到16~17世纪的一些自然科学书籍上,都是把鲸当鱼看待,和鱼放在一起记载的。

其实,鲸虽然外表像鱼,但并不是鱼,而是一类哺乳动物,这与蝙蝠像鸟但并不是鸟,也是一类真正的哺乳动物的情况相似。鲸和鱼不同,它是胎生的,一般都是每胎产一仔,幼仔靠母体的乳汁哺育长大;而鱼是卵生的,一次产卵可以成千上万,幼鱼一经孵化出来,就能独立生活,没有哺乳现象。鲸的体温是恒定的,平均为35.5℃,无论在冷水域或热带海区都维持这一体温;而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鲸用肺呼吸,需经常浮出水面换气。鱼则是用鳃摄取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可一直呆在水下。鲸和鱼在外形上的相似,是由于它们长期共处于一个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而形成的,是一种“趋同现象”。

鲸虽然属于哺乳动物,但却终生沐浴于大海,完全适应于海中生活。不管是南极附近海域或北冰洋,也不管是赤道水域或沿岸海区,都可以是它们的活动疆域,都有它们的踪影。尽管茫茫海洋,浩瀚无垠,但它们既能捕到食物,又能找到同伴。它们是海洋里最优秀的游泳能手之一,在风平浪静时,它们固然可以悠悠荡游,波涛汹涌时,也仍然犹如闲庭信步。它们可以跃出水面“眺望”冉冉升起的红日,也可以遨游千米水底,去探察深海的奥妙,载沉载浮,出没自如。

海洋中的“巨兽”

鲸的拉丁学名是由希腊语中的“海怪”一词衍生的,由此可见古人对这类栖息在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实,鲸的体形差异很大,小型的体长都有6米左右,最大则可达30米以上;最重的可达170吨以上,连最轻的也有2000公斤。

外形特征

它们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淡水环境中,体形同鱼类十分相似,体形均呈流线型,适于游泳,所以俗称为鲸鱼,但这种相似只不过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种趋同现象。因为鲸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与鱼类完全不同,因此属于哺乳动物。鲸鱼一分钟的心跳一般9~10次。

其他种类

镰鳍海豚、镰鳍斑纹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与额部界线清楚。背鳍高大醒目,呈镰状后曲,基部幅广。体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头前部和上颌黑色,下颌仅吻端黑色,其余白色。体侧眼后达腹侧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侧至尾基的体侧为从白色带,口角至鳍栉前基。并越过路肢后基全肛门间有一黑带。背鳍前部1/3为黑色,后半部全为灰白色。鳍肢同样前缘部黑色,后缘部灰色。尾鳍上下方皆为黑色或黑灰色。体色变异较大。上下须每侧有齿23~36枚。

成体体长可达2.5米,雄性稍大于雌性,体重可达180公斤。多成数十头至数百头的大群,摄食时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动时又汇集成大群。性活泼,游泳速度快,常跃出水面。体长1.8米左右。

食饵主要为小型集群性鱼类和乌贼。

我国东海、南海均有分布。

鲸是海兽中的重要成员,体形像鱼,俗称鲸鱼。

鲸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80余种,我国海域有30多种。一般都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口中有须无齿,称须鲸,共11种;另一类口中有齿无须,叫齿鲸,共70多种。鲸的体长从1米到30多米不等。

共同特点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4℃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尾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以增大浮力。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为瘤状。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雌兽在水中产仔和哺乳,子宫为双角形,有一对乳房,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乳汁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间都具有牙齿,但须鲸类的牙齿到出生的时候则被须所取代,齿鲸类的牙齿则将终生保留。

鲸是群集动物,它们通常成群结队的在海里生活,可是当鲸呼吸时,就需要游到水面上来,这时鲸是利用头上的喷水孔来呼吸,呼气时,空气中的湿气会凝结而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喷泉状。专家们甚至可以从水喷出的高度、宽度及角度,来辨识鲸的种类。鲸的种类很多,大致分成齿鲸和须鲸两大类。

鲸的表皮下有著极厚的脂肪层,那就是俗称的鲸油,它可以使鲸体保持温暖,而且也能贮存能量以供应不时之需。由于鲸体内拥有许多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住呼吸、减慢心跳速度,因此当它沉到海底,总要经过一段长时间后,才会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贮存氧气的构造外,当身体某个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时,体内还会有集中供应的特殊机能。

鲸的特点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4℃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绵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为瘤状。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雌兽在水中产仔和哺乳,子宫为双角形,有一对乳房,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乳汁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间都具有牙齿,但须鲸类的牙齿到出生的时候则被须所取代,齿鲸类的牙齿则终生保留。

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他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鲸在分类「属于动物界(kingdom Animel)、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哺乳纲(class Mammrha)、鲸目(orderCetacea)。

一只鲸一分钟心跳只有九下,因为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它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也是用肺呼吸,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住呼吸、减慢心跳速度。所以才能长时间潜伏在水中。

鲸目之下又区分为两个亚目,分别是须鲸亚 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齿鲸亚目(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这两大类的分群,再学术上主要是依据它们摄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须鲸亚目主要的形态特征:是没有牙齿,但是有具大的鲸须,可用来筛选浮游生物.所以为滤食性。齿鲸亚目的主要特征:为有牙齿,掠食性,其牙齿的数目与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会有不同,全世界现存有13科约1种。

鲸的特性

鲸虽然有鱼字,其实它并不是鱼类,而是哺乳类动物,它有许多和鱼类极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鱼类是左右摆动尾鳍来使身体前进,而鲸却是以上下摆动尾鳍的方式前进。它们利用前端的鳍状肢来保持身体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鲸背部的上端还有能保持身体垂直的鳍呢!鲸和鱼最大的区别是鲸和人一样有鼻孔,用肺来呼吸,er鱼类是用鳃呼吸的;鲸的皮肤很光滑,没有鳞片,鱼类一般都长着鳞片;鲸是温血动物,鱼是冷血动物;鱼是卵生的,鲸直接生下幼鲸来;母鲸在肚子下面有两个乳房,幼鲸靠吃妈妈的奶长大,它们饿了的时候,就用嘴去擦妈妈的乳房,母鲸用强力将乳汁直接喷到幼鲸的嘴里。

鲸是群集动物,它们通常成群结队的在海里生活,可是当鲸呼吸时,就需要游到水面上来,这时鲸是利用头上的喷水孔来呼吸,呼气时,空气中的湿气会凝结而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喷泉状。专家们甚至可以从喷水的高度、宽度及角度,来辨识鲸的种类呢!鲸的种类很多,大致分成齿鲸和须鲸两大类。

鲸的表皮下有著极厚的脂肪层,那就是俗称的鲸油,它可以使鲸体保持温暖,而且也能贮存能量以供应不时之需。由于鲸体内拥有许多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住呼吸、减慢心跳速度,因此当它沉到海底,总要经过一段长时间后,才会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贮存氧气的构造外,当身体某个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时,体内还会有集中供应的特殊机能呢!

须鲸喷出的水柱又高又细,齿鲸喷出的水柱又粗又矮,一些人甚至可以根据水柱来判断鲸的种类 。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有的鲸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米。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壳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开在头顶。成体全身无毛(有许多种类只在嘴边尚保存一些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鼻孔两个,像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像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能消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的食物就是以鱼为食的大型软体动物。因此世界上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鲸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生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剧烈减少。如,在20世纪的蓝鲸,有近37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在地球上生活了5000多万年的鲸,许多种类已经濒临灭绝。

鲸类动物的祖先原来也是在陆上用四肢行走的动物,可能是主要生活在海滨一带的食虫类或食肉类,后来由于被水中的鱼类等食物所吸引,经过漫长的岁月,又从陆地回到了海洋,并逐渐适应了海洋生活。最早的鲸是出现在大约55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的始鲸、始齿鲸和始新世后期的原鲸等,它们和现存的鲸比较,头骨比较小,鼻孔位于头部的前方,尚未移至头的上方,牙齿和古代的食虫类、肉齿类的牙齿差不多,都是44枚或不足44枚,齿形、头骨也很相像等,仅有少数不同点,但它们已经具有适应在海水中生活的、与鱼类相似的体形。

美国阿拉巴马州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家马克-尤荷恩解释,“鲸尾片的出现也许是鲸从陆地走向海洋转变的最后一步。”为了探索这一神秘的过程,尤荷恩对最新发现的古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古化石是由一些业余骨头爱好者于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的河岸边发现的,是沃洛特乔治亚古鲸死后所形成的骨头化石。沃洛特乔治亚古鲸生存于大约4000万年以前,游弋于北美墨西哥湾海域。这种古鲸身长大约3.7米,主要依靠其锋利的牙齿捕食鱼类为生。已知的最早长有尾片的鲸与沃洛特乔治亚古鲸属近亲关系。但尤荷恩却发现,当沃洛特乔治亚古鲸从其他鲸类分离出来仅仅200万年后,很明显没有尾片。

尤荷恩重点分析了一种新发现的大约5厘米长的尾部椎骨。这种椎骨是沃洛特乔治亚古鲸大约20根尾部椎骨中的一根。经分析发现,这种椎骨与鲸尾片附近的椎骨并不相象。于是尤荷恩认为,沃洛特乔治亚古鲸主要是依靠摆动自己的后脚来游泳。以往的研究也都认为这种古鲸有着巨大的臀部,表明它们也长有巨大的后腿。奇怪的是,科学家们还发现它们的骨盆与脊椎骨并没有相连。直到现在,这一现象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尤荷恩说,“我们所证实的观点就是,这种古鲸在水中主要是依靠摆动臀部,通过脚部划水进行游泳。这与现代鲸的游泳方式很相近,不过现代鲸主要依靠身体的起伏波动进行游泳。”

进化史

在生物的进化史上,从古代的陆上四足动物到现今的水中哺乳动物,一直缺少了一环。因此,学者们认为,上述发现的古鲸化石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缺。然而,古鲸为什么要从陆上迁到水中呢?原来,古鲸生殖及哺育后代的活动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就如现在的海狮、海狗、海豹等动物一样。但是,生物的进化往往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大约在5000万年以前,由于水中的食物和掠食者的比例相对于陆地环境更易于古鲸生存,它们便开始进入靠近岸边的浅海里;大约在距今1000万年时,古鲸的后代进化得与现代鲸非常相似,它们长着尾巴和短短的脖子,后足也退化为鳍状的附属物,习惯了在海中生活,从此它们就不再上岸来了。

鲸的种类

须鲸类

须鲸类动物的体形巨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也大于6米。口中没有牙齿,只有在胚胎发育时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齿,但上颌左右两侧的腭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齿状排列的角质须。须的颜色、形状和数目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有2个,位于头顶,呼吸换气时可以喷出两股水柱。头骨极大,有的种类可达体长的1/3,左右对称。颈椎愈合或者分离。胸骨较小,仅有1~2对肋骨与胸骨相连接,胸廓不完全。没有锁骨。鳍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肠。主要以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小型群游性鱼类,以及底栖的鱼类和贝类。须鲸类在全世界有露脊鲸科、灰鲸科和长须鲸科等3个科,共约6属、11种。

齿鲸类

齿鲸类的体形变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圆锥状的牙齿,但不同种类牙齿的形状、数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仅具1枚独齿,最多的则有数十枚,有的还隐藏在齿龈中不外露,所以也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只有1个,因此呼吸换气时只能喷出一股水柱。头骨左右不对称。鳍肢上具有5指。胸骨较大。没有锁骨。没有盲肠。主要以乌贼、鱼类等为食,有的还能捕食海鸟、海豹以及其他鲸类等大型动物。齿鲸类在全世界共有河豚科、抹香鲸科、剑吻鲸科、一角鲸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领航鲸科等8个科,大约34属、72种。

蓝鲸

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身长可达30米左右,平均体重150吨,一张嘴就可以开容10个成年人自由进出的宽度。由于人类的捕杀蓝鲸只剩下五十几头了!

鲸的祖先

安比尤罗凯塔乌斯

从巴基凯塔乌斯出现后经过了约100万年,鲸类向海洋进化又迈出了一步。这一阶段的代表性动物是一种体长4米的“安比尤罗凯塔乌斯”,意为两栖鲸或步行鲸,如果说巴基凯塔乌斯与狼相似,那么,安比尤罗凯塔乌斯就与鳄鱼雷同。安比尤罗凯塔乌斯比巴基凯塔乌斯要早发现。研究人员认为,安比尤罗凯塔乌斯是鲸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动物。

安比尤罗凯塔乌斯的最大生态特点是在海中和陆地生活,大都以海鱼为食,饮海水。一般认为,所有哺乳动物都是通过食物中的水分子的氧原子来形成牙齿和骨骼的。氧在自然界存在有三种同位素,它们具有特定的比值时,海水和淡水中的比值不同。因此在对安比尤罗凯塔乌斯的骨骼化石进行分析时,展示出淡水的同位素比值要多,这也就说明,安比尤罗凯塔乌斯以陆地上的动物为食,从而造就了自己的骨骼和体态。

它的这种生态有些接近现在的鳄鱼。眼很小,如果身体处于海水中,眼睛露出水面观察四下的情况。分析其骨骼发现,其后足趾长以便水中活动,前组足不那么长,有利于爬出。它们常常在浅海处潜伏,眼观六路,伺机偷袭过往的动物。

洛德凯塔乌斯

继“安比尤罗凯塔乌斯”之后,就是带有水獭外观和大小的一种动物和仍保持了“安比尤罗凯塔乌斯”的许多特征的“洛德凯塔乌斯”等鲸的祖先相继出现。而且,这种洛德凯塔乌斯的动物被认为是已经完全适应了在水中生活。自巴基凯塔乌斯出现到洛德凯塔乌斯的出现这段时间,经历了大约300~400万年。不过,这在古生物学方面却是短暂的一瞬间。

多尔顿和巴西洛萨乌鲁斯

此后大约3900万年前的时候,“多尔顿”和“巴西洛萨乌鲁斯”等具有流线型体型,能流畅地在海洋中游泳的鲸类出现了。它们已没有了祖先所拥有的长尾巴,取而代之的是尾鳍。身长4.5米的“多尔顿”,骨骼类似现在的海豚,不过还有一些后足退化的痕迹。“巴西洛萨乌鲁斯”则拥有鳗鱼般细长的身材,全长约18米,这要比世界上现有的大部分鲸类体型要大。但是它还有两只小小的后足。

巴基凯塔乌斯以后到“巴西洛萨乌鲁斯”等鲸类,在分类学上都被称为原鲸类灭绝种。其中,更具备现代鲸类体形特点的“多尔顿”后来进化成了现代的齿鲸和须鲸。然而,科学家认为,目前还尚未发现“多尔顿”与现代鲸类相关联的动物骨骼化石。

一般认为,在接近原鲸类向须鲸和齿鲸发展的时期,也就是在约3400万年前,正是全球的海平面下降时期。这时全球的地层可以的被挖掘的地方应该很多,如果幸运的话,人们应该能找到原鲸到现代鲸类过渡物种的化石。

鲸的价值与保护

价值

鲸类由于经济价值很大,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捕杀的对象,但过去由于捕猎的手段落后,猎取量较小,尚不足以影响鲸的数量。到了近代,人们改用舰船和火炮猎捕鲸类,杀伤力大大增强,使得鲸的数量锐减,很多种类濒临灭绝。

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是储存废气二氧化碳的巨型容器,冷热海流系统对地球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在尚少开展研究的深海中,有着众多未知的、有益于人类的动植物,其中包括很多人类潜在的食物和药物等来源,具有重要的价值。海洋污染程度的不断增加,将使这些宝贵的资源遭到毁灭。由于臭氧层受到破坏,生活在南极周围海域的磷虾的种群密度急剧减少,每1000立方米海水所栖息的磷虾尾数已从1982年至1984年以前的177.8尾,急剧减少到1984至1985年的41.2尾。磷虾是海洋中的一种甲壳动物,是海洋鱼类、鲸类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的重要饵料,在海洋生物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作为留存于地球上的最大的蛋白质资源也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位于食物链的末端,所以海洋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等有激紊作用的物质,严重地削弱了它们的免疫系统,从而使它们极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攻击,污染还妨碍雌兽受孕或引起流产,从而使它们的繁殖率大大降低。

保护

现在由于世界各国对每年捕获的鲸类的数目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所以捕鲸已经逐渐不再是监视鲸类的数量和生存状况的科学家所担心的主要问题。但是,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人类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空前的海洋污染则对鲸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威胁的程度远远大于捕杀,另外飞速发展的产业化捕鱼也极大地影响了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的食物来源,是影响它们生存的又一个主要因素。人们从前总是把海洋想象为宽广无垠的自由世界和可以从事冒险活动的象征,因此在肆无忌惮地对海洋资源进行掠夺的同时,不仅由于航运业产生的大量海洋噪声和每年排放大量的压载水,而且还大量地向海洋中倾倒垃圾,大约有10万种化学药品也通过污水的排放和空气到达海洋里,难以分解的有机氯化物增加了海洋有机物含量,使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鲸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三年才产一头幼鲸。由于人类捕杀鲸和污染海洋环境..鲸的数量逐渐减少...如蓝鲸。在20世纪近36万头被宰杀!!!目前仅存不到50头!许多种类濒临灭绝了。……

【鲸的猎杀】

日本有400余年商业捕鲸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捕鲸、食鲸国。对鲸鱼的屠杀,从每年的9月份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据估计,日本每年有2万余条海豚和小鲸被屠杀。图为2008年2月7日,澳大利亚政府公布日本船只在南极附近海域捕鲸的照片,并警告说这些照片将用作针对日本捕鲸活动诉讼的证据。

太地町是日本猎杀海豚最集中的地区,每年秋天,成千上万条海豚聚集在这里觅食。当地渔民一旦发现,便会驾船猎杀。长久以来,当地人已练出一套专门捕杀海豚的方法,这里因此已经成为一片血腥的海洋!

渔民首先将钢管置入海中敲打,惊吓海豚的同时还能干扰其声纳系统,使它们无法辨视。随后,他们把海豚赶到岩石凹口内,用渔网封锁,留置一晚后,猎杀开始。渔民用长钩刀开始砍杀海豚,并用削尖了的杆将其刺伤,然后将其拉上小船,并割断它们的喉咙,使其无法乱动。

虽然海豚和鲸一样同属一个物种,但国际法律只规定禁止捕鲸,却没有禁止捕杀海豚。然而,日本人不仅捕杀海豚,还公然藐视国际法规关于禁止捕鲸的规定,对其他种类的鲸进行大肆捕杀。

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全面禁止商业捕鲸,但是允许日本等国以“科学研究”为目的捕鲸,并将鲸肉在市场上公开出售。由于日本民众喜食鲸肉,日本渔业部门开始捕杀海豚以求替代。据悉,直至2006年,世界鲸总数为7000多头,而日本一年的捕鲸量为3000多头。

目前,全世界禁止商业捕鲸以恢复持续减少的鲸数量,但是以科学和文化为名的捕鲸仍然合法,这成为日本今年捕鲸数量逐年提高的最重要理由。图为日本港口城市Wada,一群学生被学校组织参观鲸屠宰,同时他们被要求对屠宰过程作详细记录。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数据,在2006年,69%的日本人是反对捕鲸的,而只有5%的日本人会吃鲸肉。然而,鲸肉出口销售已经成为日本鲸肉产业的重要支柱。图上的学生已经被这血腥的屠杀场面吓得不敢再看了!

鲸肉被制成各种日本料理及罐装食品,在日本的捕鲸基地,鲸肉售价比当地的牛肉便宜很多,鲸肉被公认为美味,吃后可以强身健体。

近年来,吃鲸肉的日本人逐渐减少,而日本政府还是不遗余力的推广鲸肉,同时也存在不少推荐食用鲸肉的团体。图为日本函馆的一家餐馆中,一名高中女生正在食用“鲸肉汉堡”。

尽管国际上很多国家谴责日本的商业捕鲸行为,却始终成效甚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严肃批评日本所谓的“科学捕鲸”活动。该基金会全球生物项目负责人苏珊说:“日本的捕鲸项目是商业性和政治性的,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图为东京的日本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开放活动中,几名科学家当众解剖一条被捕杀的海豚。

当地时间2010年5月31日,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向海牙国际法庭起诉日本,以求阻止后者在南极海的捕鲸行为。这是日本首次因捕鲸问题被起诉到国际法庭。对此,日本官员声称,捕鲸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而食用鲸肉也是日本的饮食传统。一些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午餐中就包含鲸肉。图为日本东京一场反对澳大利亚干涉日本捕鲸的民众游行中,一名男子手持日本生产的鲸食品。

日本拥有世界各国唯一的商业捕鲸活动,常年受到各国绿色和平组织的广泛抗议。其中,“海洋守护者协会”几十年来一直采取驾船冲撞捕鲸船、用激光发射装置干扰捕鲸船的视线、破坏捕鲸设备等极端举措进行反捕鲸活动。仅2010年,该协会就与日本捕鲸船发生了至少3次冲突。

当地时间2010年1月6日,南极洲英联邦湾附近水域,日本捕鲸船“昭南丸”和反捕鲸组织“海洋守护协会”的先进快艇“阿迪-吉尔”号在对抗过程中相撞,后者被撞成两截后下沉,船上6名抗议者安全获救。据称,这艘造价约137万美元的环保快艇已经报废。

而就在此后的2010年9月6日,日本判处两名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反捕鲸人士1年有期徒刑,罪因是两人涉嫌偷盗和非法入侵。他们偷拿了一件捕鲸船上的货箱,但他们称此举是为了揭露日本捕鲸船的非法捕鲸行径。图为当地时间9月7日,菲律宾马尼拉街头,绿色和平组织的志愿者在街头对此举标识抗议。

对于捕鲸,日本官方一直以“捕鲸食鲸为日本国文化及饮食传统”为由,对各种抗议及控诉不予理睬。而在人类不断发展、生态遭到日益的今天,传统文化、经济利益与未来产生了难以言说的隔阂。图为日本横滨的一家水族馆中,工作人员与海豚一同嬉戏。众所周知,海豚一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与我们和平共处在同一个地球,而日本却一直公开残杀我们的朋友,这种血腥的行为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制止!!

我国的鲸

我国的鲸类动物资源非常丰富,迄今为止在我国海域发现的已经达到9科、26属、38种,其中既有体长在30米以上的蓝鲸,也有体长仅有1米左右的江豚,特别是还拥有特产的淡水鲸类──白鳍豚(已灭绝),是鲸类动物中的一朵奇葩。我国的鲸类动物除白鳍豚和中华白海豚2种被列为国家1级保护动物外,其他所有种均被列为2级保护动物。

鲸在中国的搁浅

2012年3月17日,在江苏盐城滨海县新滩盐场区,有4头成年鲸鱼被证实已全部死亡。这是中国海域第二次大规模鲸鱼搁浅群死。

2008.3.28日清晨,一只鲸尸体被海浪打上了三亚三亚湾的沙滩上。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暂不确定其死因和具体种类。而在之前,在澳大利亚出现大群鲸搁浅死亡。对于保护鲸,应该越来越受到关注!

鲸搁浅在我国已不是首次,在世界上更是频繁发生,其原因发人深思。

2005年3月10日,广东吴川长8米重约4吨大鲸鱼搁浅死亡

一条身长8米多、体重约4吨的国家一级海洋保护动物大鲸,于2005年3月10日下午被人发现在吴川市大山江街道良美村附近海岸上搁浅死亡。

2008年3月11日,一头2吨多重鲸鱼在海南搁浅死亡

2008年3月11日凌晨,一条重达2吨多的鲸被发现在海南省文昌市锦山镇潮滩港搁浅死亡。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对鲸进行了掩埋处理,并将提取该鱼骨架制作成标本供研究使用。

2008年9月1日,三千斤重鲸鱼搁浅金沙滩

青岛早报讯,2008年8月30日晚上,一头重达3000斤的成年日本喙鲸在青岛开发区金沙滩海域搁浅。

2012年3月16日,4头抹香鲸搁浅在江苏省盐城市新滩盐场附近滩涂,体型最大的身长约20米、体重约30吨。这是中国海域第二次大规模鲸鱼搁浅群死。

原因探寻

庞然大物也无助——鲸鱼搁浅背后的无奈

鲸自己犯了迷糊?

科学家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解释这些鲸为什么会“搁浅”,但大多数解释都与其体内的回声定位系统有关。一条巨鲸的眼睛只有一个小西瓜那样大,而且视力极度退化,一般只能看到17米以内的物体,这与其庞大的身躯极不协调。它们并不依靠眼睛来导航、测物和捕食,而是拥有一种高灵敏度的回声测距本领。它们发射出频率范围极广的超声波,这种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即反射回来,形成回声。鲸鱼就根据这种超声波的往返时间来准确地判断自己与障碍物的距离。

内脏不适、出现寄生虫,或者系统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使回声定位系统出现故障,让鲸迷失方向、四处乱窜。也有科学家认为,当鲸为了捕食随水势误入地形平缓的水域,一旦退潮会造成搁浅;而当它们为了追食鱼群而游进海湾,向着有较大斜坡的海滩发射超声波时,回声往往误差很大,甚至完全接受不到回声,也会因此迷失方向。鲸是恋群动物,如果有一条鲸冲进海滩搁浅,其余的就会奋不顾身地跟随上去,造成群死群伤的悲剧。

早在2004年12月,美国的《科学》杂志就曾报道,根据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学家的研究,部分科学家认为鲸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它们浮上海面过快造成。这个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在研究搁浅致死的抹香鲸的骨骼后发现小凹洞,他们解释这是抹香鲸骨骼都出现的骨头坏死的现象。抹香鲸可以潜到水下3200多米深的地方捕食,如果它们迅速浮上浅海,体内的氮气就会涌出形成气泡。这些气泡纠结在组织中会压迫神经,阻塞毛细血管,导致其肌肉缺氧,甚至会影响骨骼引起区域性坏死,留下多处小凹洞。这显示,抹香鲸“自杀”很可能是他们觅食时升水过急而付出的代价。

大自然也推波助澜?

1997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岸约300头鲸“集体自杀”。阿根廷学者分析后认为,当时太阳黑子的强烈活动引起了地磁场异常,发生了“地磁暴”,这破坏了正在洄游的鲸的回声定位系统,令其犯下“方向性”的错误。

英国国家海洋水族馆专家也曾猜测,可能是海底低频地震产生的声音冲击波干扰了这些哺乳动物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使得它们误上了海滩。

又是人类惹的祸?

环境污染也被环保主义者和科学家认为是鲸搁浅的原因。科学家们认为,那些污染海水的化学物质可能扰乱了鲸的感觉。此外,法国拉罗谢尔海洋哺乳类动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列德博士认为,军舰声呐和回声控测仪所发出的声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会使鲸的回声定位系统发生紊乱。

几年前,美国海军在巴拿马岛的深海中使用了大型的声呐设备,随后,一些鲸和海豚纷纷搁浅死亡。国家海洋渔业服务部门及海军的调查者称,声呐的噪音导致了海洋生物的死亡。他们发现鲸的耳朵受到了严重的噪音损害,在鲸脑部及耳骨周围也有血迹。科学家称,海洋哺乳动物其实十分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到惊吓。人类的海上演习也可能让它们惊慌失措。

从以上各方面看来,鲸搁浅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也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希望大家以后大家都能注意生态保护,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此类悲剧能不再发生。

鲸鱼星系

概述

在这幅壮丽的彩色影像里,星系黄色的核心、黝黑尘埃云气、明亮的蓝色星团、以及红色的恒星形成区皆清晰可辨。它的一个有名的特征是它会喷出一个热气晕轮。鲸鱼星系位于北边的猎户座附近,它的大小与我们的银河系类似。有点变形的楔形成外观和明亮的星群让人们很容易找到它。

观测

使用高性能的望远镜,他们还发现在图像的下边界之外有一个伴星系,这是一个曲棍球杆状的变形星系,学名叫NGC4656。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称,从气体和尘埃的变形与拖曳形迹可以推断这两个星系和鲸鱼星系上方的星系在很久以前曾经近距离接触过。

鲸鱼图片欣赏

同名图书——(日)五味太郎文图

图书信息

作 者:(日)五味太郎文图,余治莹译

出版 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4-1

页 数:31页

纸 张:铜版纸

I S B N:9787543464667

内容简介

“啊!原来是这样!”几乎每个人看到结局,都有这种恍然大悟的惊叹:一只候鸟飞在天上,大喊着“鲸鱼”!可是,村子里的人们找来找去,都没有在湖里找到,他们开始抱怨候鸟欺骗了他们,可是,一个小孩子被候鸟带着飞上了天空,原来,村边的湖的形状跟鲸鱼一样,而一户人家坏了的水管喷上来的水正象是鲸鱼喷出来的水,原来候鸟也并没有骗人。其实有的时候,表面看到的东西不一定就是事实,而在你眼里是事实的事别人也不一定认同。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相?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留给读者的是无穷的回味。

日本作为动漫大国和绘本大国,其图画书总是充满视觉趣味。日本著名童书绘本作家五味太郎的重要作品《鲸鱼》中,以鲸鱼的形状、轮廓和颜色来发展故事的架构和旨趣,强调了图画的元素,也突显图画书的特质。阅读这本书,读者不得不通过看图来结合文字叙述,才会感受并明白它的趣味和诉求,而这个特点也使得该书别具阅读趣味和价值。

媒体评论

啊!原来是这样!——柯倩华◎童书评论人

“啊!原来是这样!”几乎每个人看到结局,都有这种恍然大悟的感叹,并不得不佩服作者独具匠心的巧思。

五味太郎是著名的日本儿童图画书大师,或许因为他有工业设计方面的专业训练,使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设计感和创意。他创作时总花许多时间构思——“在脑中作业”,力求避免落入俗套。他也注意设定书的“气氛”,使作品添加某种哲学思考。他的作品接近儿童视觉影像,容易吸引小孩的目光。

这本书以鲸鱼的形状、轮廓和颜色来发展故事的架构和旨趣,强调了图画的元素,也突显图画书的特质。因此,读者一定要看图,而不只看文字叙述,才会感受并明白它的趣味和诉求。

书中小小的候鸟有多变生动的表情,极富说服力地使读者好像听到它的叫声,走进那个充满悬疑的情境。第18、19两页,因局部形状相似而造成的“乌龙”(两只小鱼看得哈哈笑);第20页村民烟斗冒出的小花和远处被误认为鲸鱼喷出的水柱看起来同一个样子,都在幽默地暗示,依据外表形象来判断真相是不可靠的。

这种图像思考的创作方式,使五味太郎的构图和布局,有一贯的个人风格。《鲸鱼》这本图画书以蓝、绿为主色调,传递纯净的、冷冷的、水的感觉,配合朴拙的线条和造型,使每一页图画好像被框住的风景,勾勒某个素朴的区域场景,也同时暗示这些景物和故事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素朴,有纯真和无知之分;前者的代表是蓝衣蓝帽的孩子,后者代表是村民。一群原本唱歌谈笑,看似“快乐如孩子”的大人,因为有了一点“知识”,就自以为是,而且起了贪念,争先恐后地做出荒谬、愚蠢、甚至粗暴的行为。在一旁静静观察的孩子,被众人排拒在外(第12页和封面封底),却不放弃也不矫饰,用最谦虚、直接的方式——问,去了解事实。“书”的象征寓意值得玩味。老人的书难道没有解说鲸鱼不会在湖里吗?毕竟,书只是呈现,看书者的态度和方式,才能决定书可以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力量吧。候鸟一直背着的书包,终于发挥最奇妙的功能:让孩子超越环境和自身经验的限制,跳脱四周愚昧又混乱的成见(尽管那是多数的、大人的),而认识事实真相。这样的飞跃,离开了原来的框框,也离开了原¬来的安定,是有一点危险性的,却多么令人心动。

如果,每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每个抱着书本的孩子,看完书,都有“啊!原来是这样”的惊喜,而成为快乐的读书人,该有多好!

【作/画者介绍】(柯倩华◎童书评论人)

五味太郎,日本儿童图画书界的奇葩——五味太郎,1945年出生于东京,曾荣获多项国际知名大奖,是一位多产又富有创意的作者及画家。他毕业于日本桑泽研究所的工业设计科,制作图画书时,特别重视图像的视觉刺激。三十岁才加入创作图画行列的五味太郎,二十多年来,完成了两百多本的图画书,每本都充满了创意,题材包罗万象,主题鲜明突出,也常在封面、装订等设计上有出乎意料的表现。他的作品被各国争相翻译出版,他的插画还被应用在许多文具、饰品等外围产品上!五味太郎觉得绘画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或许也因为如此,所以他的画能引起大小朋友的共鸣,是位令人尊敬的大师!

【启发推荐】 单纯的魅力和力量

相信眼明的人很容易看出,书中的女孩跟那个揭穿皇帝新装的孩子,有着一脉相承的血液。当大人们被这样那样的利害关系蒙蔽的时候,纯真的孩子却窥察到了事情的真相。五味太郎是一个擅长捕捉童真的作者,女孩和她身边的猫咪与大人之间的比例关系,就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他们是那些贪婪、表情呆滞的成年人的对立面。在这点上,五味太郎继承了日本漫画把力量赋予柔弱者的传统:甚至连告诉大家鲸鱼能吃的老头,也要相对微小。 而《鲸鱼》整体的画风则是抓住这种纯真的出色操作:以湖蓝色为主色调的底色给人纯净清爽的感觉;朴拙甚至夸张的线条和造型,更是童趣盎然;画幅镶嵌的方框,让全书简洁明快的特色非常突出;一些具体象征意象和表现手法的使用,比如书和书包的象征性,对候鸟声音由远及近的刻绘,都具有明晰直接的特点,等等。正是由这些具体琐碎的细节,渐渐累积起来了全书纯净亲切的主导风格。

当然要说到五味太郎的设计感。《鲸鱼》最大的设计在于:鲸鱼只是一个图案,而湖畔村的渔民却想当然地以为那是一具可供他们鱼肉的生命。这不但构成了故事的整体骨架,而且确定了由局部到全体的发展趋势。虽然在发现的过程中,那些单独的部件比如烟柱、湖中小岛和湖边的抽水站等等,显得繁杂,但是当谜底揭开,就会发现,其实不过是个简单自然的认识过程。

五味太郎总是沉迷于他的设计感中。其实这种对设计感的沉迷,恰恰是《鲸鱼》纯真力量的一个实质来源。这让它摆脱了一般故事的训诫范畴,没有具体的最终意向,我们只是优游于故事的纯粹,并感动地参与其间。

【图画赏析】真相——宋佩◎台湾中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日本作家五味太郎的图画书总是充满视觉趣味。他惯用漫画式的简约造型,借单纯的线条、色彩和形状组成千变万化的表情、姿态、动作,每每令读者莞尔。在《鲸鱼》这本早期的作品里,除了独特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外,他更用大小图框交叉配置,为整本书设定明快、流畅的节奏,并且把惊喜保留到最后,给予读者豁然开朗的感觉。

从扉页开始,读者就看到一只候鸟飞进书里;到了书名页,候鸟飞过了海洋;故事开始时,候鸟已经飞到了湖的上空,然后停在风向标上。五味太郎把图框渐次放大,候鸟也由小变大、由远至近,这种做法让读者感受到鸟飞行的时间过程和速度变化。第3页候鸟降落的画面像是电影的停格,读者也跟着停下,听它尖声喊出“鲸鱼”。到了第4和5宽阔的跨页场景,我们才发现它是对着湖区的一群人喊叫。

在第7页,五味太郎利用两个长方形图框,生动表达出老先生迅速地跑回家又跑回来。接着,第8和9两页组成的跨页上,渔夫们睁圆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表达惊讶,这时,不只是渔夫的眼睛睁大了,书上的鲸鱼,天空的候鸟,甚至吊在檐下的鱼干都同样睁圆了眼睛、张开了嘴巴;而鲸鱼喷水的形状与烟斗冒出的白烟也颇相似。这些重复的形状不仅增加了幽默感,也带动读者的眼睛在画面上来回梭巡,充分感受“现场”的气氛。

第12、13页合成的跨页里,渔夫们争先恐后地跳上船,要去捕鲸鱼。五味太郎利用船桨、人物身体伸展出的斜线造成动感,并借着各样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刻画这个慌乱、喧闹的码头。接着,五味太郎一再利用左、右图的对照关系,陈述剧情先后变化,例如,渔夫在湖底搜寻鲸鱼,发现的东西却错的离谱,显然,他们对鲸鱼的大小完全没有概念(第18、19页);渔夫们如何换班,夜以继日地守候(第22、23页);久候无功后,渔夫对候鸟不耐烦的反应(第24、25页);以及候鸟被误会的心情(第26、27页)。

除了渔夫串联的故事主线外,读者还可以一路追寻小女孩和猫的身影,他们之前一直是旁观者,文字中完全没有提到,他们对于“鲸鱼”的反应也与渔夫不同,不过,到了故事最后,小女孩开口质问候鸟,并也因此看到了“鲸鱼”。换句话说,他们原是故事的配角,后来却变成故事的主角,并且成为读者认同的对象。由此处看来,五味太郎运用图画说故事的技巧实在高妙啊!

其实,从渔夫到湖上寻找鲸鱼开始,五味太郎就带着读者浏览湖中的小岛、峡湾,看到湖边的抽水站和船只停靠的码头,这些景物都会在最后一个跨页出现,完整的组成湖的全貌,至此,读者也终于找到了“鲸鱼”。这本书前后翻阅、对照之际,一定能让读者领略读图的极大乐趣,这正是五味太郎精心设计的成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