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荆生彦 |
释义 | 荆生彦(1913—1960)、秦腔音乐演奏家。原名生炎,字香亭,陕西西安人。父亲荆贵荃,是易俗社早期琴师,他与兄长荆永福从小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幼年在私塾读书,就学会了许多成套曲牌。对胡琴特别喜爱,常常偷经学艺。开始其父不让生彦学鼓乐,但被其艺术才华和刻苦精神所感动,而亲自精心传授其吹拉弹打、文武场面之技艺,三十年代初加入西安正俗社,与李正敏合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民国二十四年(1935),中国百代公司为李正敏录制的《探窑》、《赶坡》、《二度梅》等唱片,就是他为其操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参加了西北野战文工团,1952年调入西北戏曲研究院。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对板胡进行改革和发展,使之成为秦腔伴奏的主要乐器。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在板胡的弓法、指法以及乐器改革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将原来的大壳、低千斤、粗弓子、短杆子,改成小壳、高千斤、细弓子,加长了杆子和弓子,把二弦改为老弦,使音域加宽,音色清脆宏亮。在演奏上,解决了换把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搂弦、抽弓、垫弓、快弓加长等技巧,使板胡演奏音质纯净,音色优美,有刚有柔,清晰鲜明。他的板胡伴奏与唱腔水乳交融,和脚色配合默契。为青衣、花旦伴奏,清新优美,柔中有刚;为须生、花脸伴奏,气势雄厚,刚劲有力。人们誉之为“得心应手,滴水不漏”。参加了传统戏《游西湖》、《白蛇传》、《赵氏孤儿》、《火焰驹》等音乐设计。如秦腔《游西湖》为了表现启幕后一片春光明媚、景色宜人的场景和气氛,巧妙地把民间音乐曲牌〔大开门〕和秦腔〔欢音慢板〕板头有机衔接起来,创造出一首较完整的既有幕前音乐、又有唱腔板头的启幕曲。在戏曲艺术片《火焰驹》中,把秦腔舞台上即将失传的〔苦音大开头〕经过加工,成功地运用在伴奏上,衬托了人物形象,使人耳目一新。1960年在西安病逝。终年四十七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