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荆楚理工学院 |
释义 | 荆楚理工学院于2007年3月在原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公立省属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目前共开办普通专科专业58个、本科专业19个,涵盖理、工、农、医、文、法、教、管等学科门类。 中文名:荆楚理工学院 外文名: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校训:崇学尚德,求实创新 创办时间:2007年 类别: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吴麟章 所属地区:湖北荆门 主要院系:数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师范学院,医学院 办学地址:湖北荆门市象山大道33号 类型:工科 立校基础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原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84年8月,原名“荆门职业大学”,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国首批城市职业大学之一。1998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是以理工、医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管等多学科的省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办学22年,为社会输送了20届专科毕业生近3万人。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沙洋师范学校(中专)升格成立的全日制普通专科高校。原校址位于汉江之滨的沙洋,故而得名。该校始建于1956年,校区环境优美,从1970年开始与原武汉大学、原北京外国语学院、原武汉师范学院联合办学,许国璋、章含之、赵德鑫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曾在校任教,为江汉平原培养了一大批师范教育人才。1993年起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开始进行大学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试验,2001年根据教育部安排承担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多次被各主管单位评为文明单位,园林式学校等荣誉称号。 校容校貌学校教学条件优良。占地面积达2165亩,校舍建筑面积58.29万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目前,学校有两个校区,分别为主校区、虎牙关校区,两个校区按照科学设置功能、合理调配的原则,与主校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将重点发展主校区,最终实现一个校区集中办学。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5亿元,建有数控技术、印刷工程、口腔工艺技术以及基础物理、电工电子、IPv6网络、临床病理检验等各类实训中心和实验室9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8个。纸质图书92.3万册,电子图书40万种,纸质现刊2452种,电子期刊8000种。图书馆建有自动管理系统(ILASⅡ)和两种电子文献数据库。 办学规模学校设有12个普通教育教学学院、2个教学部,并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目前共开办普通专科专业58个、本科专业19个。在以后几年里,本科专业数量将按照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要求逐步增加。学科专业门类以工为主,涵盖理、工、医、文、教、艺及师范教育等学科门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数控技术、印刷工程、小学教育、护理、口腔医学等几个较有特色的本、专科专业。 社会合作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数控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初等教育、护理、口腔医学等几个较有特色的专业。护理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成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写作、高等数学、病理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等5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基础物理实验室通过省级合格评估验收。线性代数、计算机应用基础、制版工艺、外科护理学、教育原理等14种教材,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高级护理专业‘两段制’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获省级其它教学奖励20项。学院先后承担省、市科研课题34项。获地方科技进步奖7项,获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8项。教师出版著作30余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138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9篇。被SCI、EI、ISTP检索性期刊摘编论文18篇,1986年创刊的《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二等奖、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第二届全国优秀栏目策划学报等。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9家刊物和数据库收录。在2006年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三优”评比中,获优秀学报一等奖。 科研建设学院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技能有很大提高。学生集体和个人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中获得优良成绩。学生刘芳艳“携盲母上大学”的事迹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湖北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名列2006年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荆门职院在2004年湖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综合评估中总分排名第一,2006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2006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15项二级指标获得全优,并有鲜明特色。学院建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所、华夏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些年教师承担省、市科研课题61项,获地方科技进步奖7项,获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获国家专利8项。出版著作40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227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75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等收录18篇、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数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二、三级专业检索期刊转载、摘编61篇。 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秉持“丰富其知识,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实践“131”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体育和人文精神在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促进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坚持以生为本,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育教学,浓厚的人文氛围熏陶,培养出了众多优秀毕业生。刘芳艳同学“携盲母上大学”的事迹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湖北省委领导关注,被列为2006年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学校发展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求稳定、强规范、入主流、谋发展”的思路,以“四大工程”(队伍提高工程、优势学科孵化工程、资产盘活与运营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强资源优化整合,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按照“培育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积极开展“加强学习、抓好队伍、强化内涵、提高质量”活动,学校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坚持“三个面向”,“开放办学、特色办学、人才办学”,努力把荆楚理工学院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地方性本科高校。 学士学位授权单位4月22日,荆楚理工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专家组意见反馈会在行政楼A306会议室召开。在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韩习祥、副处长胡静的陪同下,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康灿华教授(组长)、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副院长刘国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王坤庆教授、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刘静教授、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喻九阳教授等5位学士学位专业评估专家对学校学士学位授权工作进行了反馈。校领导吴麟章、主悔、车定祥、石鸣、黄国辅、王学民、杨希雄出席反馈会。会议由康灿华主持。 专家组经过一天的检查评审,认为荆楚理工学院已具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的条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已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条件。 各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反馈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