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浸信会
释义

浸信会,基督新教主要宗派之一。十七世纪上半叶产生于英国以及在荷兰的英国流亡者中。当时属清教徒中的独立派。反对给儿童行洗礼,主张教徒成年后方可受洗,且受洗者须全身浸入水中,称为“浸礼”,故名。

简介

浸信会的起源,比较权威的观点是浸信会源于英国的不从国教者运动。当时,不喜欢英国国教的基督徒离开国教,建立独立的教会,不接受国教的控制;浸信会就是其中一个。浸信会应该受过重洗派的影响,这从他们都坚持信徒浸礼、都反对婴儿受洗可以看出。但是浸信会不认同重洗派。早在1624年,英国伦敦的五个浸信教会就以书面形式谴责了重洗派。浸信会主张独立自主,反对英国国教和政府对地方教会的干涉。各地方的浸信会并不受一个中央的总会管理,而都是各自独立、自主和自治;浸信会传入美国后,自1836年起派传教士来中国。1845年,美国的浸信会分裂成美南浸信会和美北浸礼会(例如:中华基督教浸信会联会、香港浸信会联会、马来西亚浸信会联会等)。目前存在于各地区的浸信会联会,并不是管理各地方浸信会的组织,而是由各地方浸信会自由加入,目的在协调共同事工的推动。

信仰特色

浸信会信仰的特色可以用七个英语短句表达,而其每一句开头的字母拼起来刚好是BAPTIST。Biblical authority 认识和肯定《圣经》的权威

浸信会以《圣经》作为信仰和实践的最高权威(若干宗派在《圣经》之上还加上教会或是信条)。一般说来浸信会中对于特定神学立场的执著是比较淡的。浸会中可能有加尔文主义者(以约翰·吉尔为例),也有反加尔文主义者(以司布真为例);可能有时代主义的支持者,也有恩约神学的拥护者。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浸会中的神学是复杂而多样的。

Autonomy of the local church 自主的地方教会

Priesthood of the believer 信徒皆祭司(信徒都是人人平等的)

Two ordinances - Believer's Baptism and Symbolic Communion 两种教会礼仪-信徒的浸礼与纪念性质的主餐Individual soul liberty 人有上帝所赐的自由意志来选择他的信仰,但人也要对自己自由意志的行使负责任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政教分离

Two offices of the church - Pastor and Deacon 牧师和执事作为教会仆人的职份

另一种版本:

Beliver's baptism 信徒的浸礼

Autonomy of the local congregation within the associational framework 自治而互助的地方会众

Primacy of Scripture 《圣经》首要和卓越的地位

True belivers only in the church 真信徒组成的教会

Individual competency and the beliver's preisthood 在圣灵引导下人人都有能力认识上帝以及人人皆祭司

Sepe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政教分离

Two ordinaces 两种教会礼仪-浸礼与纪念性质的主餐浸信会在美国 1845年,美国的浸信会分裂成美南浸信会和美北 著名民权运动领袖小马丁路德金就是美国南方浸信会的一名牧师。

浸信会在中国

1836年9月17日,叔未士牧师夫妇(J.Lewis Shuck,只有23岁和18岁的新婚夫妇)抵达澳门,成为来华的第一位浸信会宣教士。1851年全数宣教士被迫离开中国。直到1949年,美南浸信会在中国有教会392间、布道所410间、信徒123,000人、220位宣教士,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等省。

浸信会在广东

道光十六年(1836年),受美国浸会全国联会的派遣,叔未士夫妇抵达澳门,为美国浸会第一位来华的传教士。道光二十四年,叔未士和罗孝全来到广州,在联兴街设堂传教。道光二十六年,罗孝全在广州南关东石角附近开设粤东浸信教会,洪秀全就是于次年在那里听到了基督教义并认识罗孝全的。同治八年(1869年),在广州成立惠爱八约浸信教会,为美南差会和浸联会在岭南的传教基地。光绪二十一年(1905年),美南差会决定迁址东山,接着中国人自办的培正学校、培道女校、培贤女子神学院、医院、孤儿院、安老院等陆续迁来,神道学校也建成招生。从此,作为美南差会工作中心的五仙门被东山取而代之。浸信会与长老会一样,是岭南势力最大的基督教派之一,其宣教区遍布广州、香港、东江、西江、北江一带及梧州、桂林等地。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广州成立“广东浸信者总会”,后数易其名,民国21年始定作“两广浸信联会”。民国15年,总会下有广州区联会、西江区联会、北江区联会、东江区联会、中澳区联会、香港区联会、西南区联会、桂南区联会、五邑区联会等9个地区性联会,有堂点142处,信徒14600余人。抗日战争期间,浸信会的大部分事业疏散至香港、肇庆等地,并参加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该会进行复员工作,并逐步将教会事业移交给中国教牧或信徒主持,使该会的自立自主性更强。至1949年,两广浸信联会下设有12个区联会,各地共有教会和基址145所,工作人员179人,信徒16000余人。

此外,潮汕地区有岭东浸信会,为北美浸会所创,并不隶属两广浸信联会,但同属一宗派。咸丰十年(1860年),受北美浸信会的委派,该会教士耶士摩和约翰抵汕头马屿传教,稍后在角石创设传道所,为岭东浸信会的根据地。此为北美浸信会在潮汕正式传教之始。后教务日益发展,宣教区逐渐扩大至汕头、潮安、潮阳、揭阳、黄冈及客属地区之梅县、鄩乌、河婆等地。据岭东浸信会刊物《嘉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该会有堂会22处,信徒837人,至民国15年(1926年),堂会增至125处,信徒增至4380人。又据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中国基督教团体调查录》至民国37年。岭东浸信会有堂会127处,信徒达8300人,办有医院4所,诊疗所5个,圣经学校和义工训练所各1所。

浸信会在台湾

1948年6月间中华浸信会全国联会差派杨美斋牧师到台湾进行边疆布道,10月19日,美南浸信会差派明俊德教士(Miss Bertha Smith)由山东济宁抵台北,12月26日举行浸会在台湾首次的主日崇拜。50年代前后,原在中国浸信会在浸会宣教士和信徒纷纷迁到台湾。因此浸信会在台湾的事工,以当时军公教背景居多的大陆省籍族群为主要对象,也因而被以为系纯“国语系”教派。

1954年7月5日成立“台湾浸信会联会”,1972年 更名为“中华基督教浸信会联会”沿用至今。第一任主席为宣教士同时也是浸信会神学院创校院长的柯理培牧师,现任主席为恩惠堂邹仁鸿主任牧师。

华人浸信会名人

戚庆才牧师:中华全国浸信会联会的主席。上海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75号怀恩堂牧师(1935-1989)。牧养信徒达54年之久。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

周联华牧师:浙江慈溪人,民国九年三月七日生,美南浸信会神学院哲学博士;从事传道、圣经研究员、作家、教授等工作,曾制作台湾电视公司“清晨佳音”福音性节目,现任台湾世界展望会董事长与亚洲浸信会神学院院长。

唐佑之牧师:曾任台湾浸信会神学院教授、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教授,美国金门浸信会神学院教授。

王美钟博士:道学硕士 (M. Div.),神学博士 (Th. D.);现任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院长、马来西亚浸信会联会差传部主席、马来西亚神学院校协会主席、全球华人浸信会宣教促进会总干事、世界华福会神学教育协调主任。

邹仁鸿牧师。

骆家辉 : 美国民主党党员,在1997年至2005年间担任华盛顿州州长,是第一个担任美国州长的华裔美国人。 1996年11月5日,骆家辉以百分之五十八的比数获选为华盛顿州第21任州长,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的华裔州长,也是第一位能在美洲大陆主政的亚裔州长。2011年3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骆家辉担任驻华大使。6月23日美参议院外委会将骆家辉大使提名提交全院表决。美国参议院2011年7月27日举行表决,一致批准现任商务部长骆家辉出任美国驻华大使。正式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2011年8月14日下午在骆家辉大使官邸首次举行媒体见面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