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
释义 | 本书选自明末词人陈子龙起,历有清一代,以迄民国时期著名词人作品,凡六十六家,达四百九十八首。各家均有小传,并采录词家评语。可以从中了解近三百年来词家流派及词风变异,既可作词艺欣赏读本,也对研究词史有所裨助。 书名: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作者:龙榆生(编选) ISBN:753250729 页数:231 出版社: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1956年09月,1979年09月 装帧:平装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简介著名词学家龙榆生编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始撰于 1930 年,至 1956 年方才出版。编辑体例同于新版《唐宋名家词选》,也是尽量做到了持论平妥。但这其中毕竟仍蕴含着个人的词学主张。最明显的仍是推重苏辛词派,选陈维崧词达三十四首,居入选者之冠。《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是以谭献《箧中词》、叶恭绰《广箧中词》为蓝本编选成的,谭献以吴伟业居《箧中词》之首,叶恭绰以王夫之为《广箧中词》之首,而龙榆生却标出陈子龙,云:“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来词学中兴之盛,故特取冠斯编。”陈子龙为云间词派的领袖,于明清之际标举唐五代、北宋,反拨明词陋习,对清词的中兴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显然,龙榆生对词史的理解比谭、叶二人更加深刻。 从词学史的角度考察,龙榆生这两部词选的普及有其更深层的意义。自张惠言《词选》出,标举意内言外之旨,周济举四大家以示人学词途径。之后,大小词选不断。清季朱强村《宋词三百首》示人学词规范,论者以为太过深奥,读者难于领悟。1931 年唐圭璋乃为之作笺,然仍失之过深。至此,词学界已开始考虑尝试新的词选读本。1934 年,开明书店同时出版了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及俞平伯的《读词偶得》,恰恰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路数,沾溉后学甚多。前者以独特的眼光展示整个词史的风貌,使读者读后,可以进而推求词史及作家作品之间的异趣。后来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胡云翼《宋词选》等皆属于这一类;后者以具体的文本为单位,进行欣赏,从中归纳出若干法则与理论。俞平伯本人的《清真词释》仍属于这一类。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后记(龙榆生)词兴于唐,流衍于五代,而极盛于宋。唐宋人词,以协律为主,其所依声谱为寻常坊曲所共肄习。文人寄兴,酒边命笔,红牙铁板,固可一一按拍而歌也。宋南渡后,大晟遗谱,荡为飞灰,名妓才人,流离转徙,北曲兴而南词渐为士大夫家所独赏,一时豪俊如范成大、张镃之属,并家畜声妓,或别创新声,若姜夔之自度曲,其尤著者也。嗣是歌词日趋于典雅,乃渐与民间流行之乐曲背道而驰,骎衍为长短不葺之诗,而益相高于辞采意格,所谓“词至南宋而遂深”,实由于是。且自苏轼作为横放杰出之词,以发抒其性情襟抱,于是作者个性,益充溢乎字里行间。姜夔以隽上之才,运清刚之笔,兼通音律,卓然以自名家。二派分流,千秋竞爽。明乎苏、姜各擅其胜,不妨脱离乐曲,而自成其为富于音乐性之新体律诗,持此以衡宋、元以后之词,而其起伏盛衰之故,可得而知也。元、明词学中衰,文人弄笔,既相率入于新兴南北曲之小令、散套,以蕲能被管弦,其自写性灵,则仍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相尚,于是词之音节,既无所究心,意格卑靡,亦至明而极矣。夫所谓意格,恒视作者之性情襟抱,与其身世之感,以为转移。三百年来,屡经剧变,文坛豪杰之士,所有幽忧愤悱缠绵芳洁之情,不能无所寄托,乃复取沉晦已久之词体,而相习用之,风气既开,兹学遂呈中兴之象。明、清易代之际,江山文藻,不无故国之思,虽音节间有未谐,而意境特胜。迨朱、陈二氏出,衍苏、辛、姜、张之坠绪,而分道扬镳。康、乾之间,海内词坛,几全为二家所笼罩。彝尊倡导尤力,自所辑《词综》行世,遂开浙西词派之宗,所谓“家白石而户玉田”,亦见其风靡之盛矣。末流渐入于枯寂,于是张惠言兄弟起而振之,别辑《词选》一书,以尊词体,拟之“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周济继兴,益畅其说,复撰《词辨》及《宋四家词选》以为圭臬,而常州词派以成。终清之世,两派迭兴,而常州一派,乃由江、浙而远被岭南,晚近词家如王、朱、况、陈[1]之辈,固皆沿张、周之途辙,而发扬光大,以自抒其身世之悲者也。然则词学中兴之业,实肇端于明季陈子龙、王夫之、屈大均诸氏,而极其致于晚清诸老,馀波至于今日,犹未全绝。论近三百年词者,固当以意格为主,不得以其不复能被管弦而有所轩轾也。物穷则变,来者难诬,因革损益,期诸后起。继此有作,其或别创新声,以鸣此旷古未有之变局[2]乎?是固非区区之所逆料,而三百年来词坛盛衰之故,与世运为倚伏,盖庶几于此帙觇之矣。一九四八年,季春之月,忍寒居士书于金陵病榻。 一九五六年三月三十一日,重订付印。 心缘物感,情随事迁,风气转移,胥关世运。然而因革损益之故,固自有其消息可参也。喜见河清,境皆新辟。旧时选本,已多不适于来者之要求。颇思更就唐宋以来,迄于近代,别选长短句歌词二三百首,略加铨释,藉供借镜。而有怀未就,渐疚滋深。闲尝得句云:“要将填海移山志,迸作锵金戛玉声。”倘为读吾两种旧选者所共策乎? 一九六二年七月十日,重校附记。 附注: [1]:陈:指陈曾寿。五六年版选其词达二十首。重校再版时,陈词被全部删除。此处亦改作“郑”(郑文焯)。 [2]:“变局”重校版作“变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