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晋纸帖
释义

基本资料

【名称】晋纸帖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宋崇宁二年

【作者】米芾

【规格】纸本,册页,行书,纵24.7厘米,横41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法帖释文

此晋纸式也。可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复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来失第三儿。遂独出入不得。孤怀寥落。顿衰飕。气血非昔。大儿三十岁。治家能干。且慰目前。书画自怡。外无所慕。二曾常见之甚安。芾顿首。

作品简介

1102年底开始,米芾先后担任蔡河拨发、太常博士的职位,由于正是繁华的京师与附近地区,他特别有机会收藏到重要的书画作品,也认识书画鉴赏与交易的同好,成为他鉴赏、收藏书画的精华时代。然而,米芾却同时遭逢人生的苦痛,因为他最疼爱的幼子不幸过世,对他来说是莫大的打击。

米芾在三十余岁所书的《叔晦帖》,曾提过他钟爱的三个儿子:“鳌儿、洞阳、三雄”,而“鳌儿”是指长子米友仁,“三雄”则为幼子米友知。米芾在年过五十岁后,遭逢到前所未有的家庭变故,先是小女儿于1100年过世,接着更沉重的打击则是幼子米友知于1103年的早卒,《晋纸帖》就提到这段遭遇。对于幼子的过世,米芾受到很大的打击与伤痛,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他并提到大儿子米友仁还好正值年少,尚能维持家业。在三个孩子当中,米芾对于幼子米友知特别疼爱,据说他能帮父亲米芾代笔,年少才高,然而却不幸早逝,由此更能想见米芾何以会哀痛逾恒了。

米芾:“余尝硾越竹,光滑如金版。”知其曾经亲自加工越竹纸,以获得品质精良的书写用纸。米芾亦撰有《评纸帖》一卷,批评当时造纸者为求洁白而多用灰粉,致使纸质粗涩、受墨不凝、运笔碍滞等状况,意在推行古代造纸法。

作者简介

米芾(1051年-1107年)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备注

据赵希鹄《洞天清录集》说法,晋代的北纸用横帘抄纸,所以纸纹为横向,质地松而厚,称为侧理纸。南纸用竖帘,因此纹路为竖。二王真迹多使用会稽竖纹竹纸,纸的高度约一尺许,长度约一尺半。

《海岳名言》:“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书大字,更无辨。”可知友知尝为米芾代笔。米友仁生于1074年(宋熙宁七年),故此帖书于1103年(崇宁二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