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晋学 |
释义 | “晋学”一词,当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蒙文通先生在他的《经学导言》讲义(后由商务印书馆于1933年出版,更名为《经学抉原》)中提出的。蒙文通先生提出的“晋学”概念,是以先秦三晋地区的史学、经学以及诸子思想学术为研究内容。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晋学也如同徽学、藏学、楚学、蜀学等其它地方学一样,重新被列入学术研究日程。 究竟什么是晋学?它研究的对象、范围是怎样的?至今仍是学界普遍关切的问题。有人认为,晋学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学,是研究晋国的学问;有人认为是研究晋文化的学问;有人认为是研究战国时期三晋的思想学术问题,等等。 “晋学”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当代学科发展的新趋势而提出来的一个学科概念。晋学概念属于地方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有专家认为,晋学是关于晋地的学问。所以称之为“晋学”,而不叫“山西学”,是因为山西自古皆有称“晋”之名。西周初年,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受封于今天山西南部的古唐国(今曲沃、翼城一带),其子爕父即位后,改唐为晋,这是山西最早称晋的由来。其辖地范围不过是“河、汾之东方百里”(《史记·晋世家》),也就是今天山西南部的临汾、运城一带。春秋以降,晋国的版图不断扩大,包括今天山西的全部、河南的北部、西北部、河北的东南部和陕西、山东的一部分。战国时期,晋国虽然被其内部的三家强宗大族韩、赵、魏所瓜分,建立起三个独立国家,但时人和文献常以“三晋”称之。秦汉以后,山西虽然常有河东、并州等名称的变化,但是,“晋”作为人们对山西区域的一种指认则是不言而喻的。明代始用山西省名至今,以“晋”作为山西的简称却是代代沿袭,至今不变。因此,以“晋”名学,是人们普遍可以理解的概念。至于晋学研究的范围,应该以晋地不同时期的疆域变化为依据。秦汉以前,以晋国和韩、赵、魏疆域为研究的空间范围;秦汉以后,以山西地区为研究范围。晋学研究的时间范围,当是自山西的上古时期至当代山西。 晋学主要是研究山西地区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学问。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山西区域的历史变迁、政权组织、民族文化交流、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思想学术、宗教信仰、民俗风情、文学艺术(包括戏剧、民歌、绘画、雕塑等)、文物考古、生态环境、山西人的精神、当代山西发展中的问题与出路等等。所涉及的学科主要有:历史学、考古学、哲学、人文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领域。虽然说它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但确也是将人们生活的空间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必然面对的问题。因为人类生活的空间区域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既离不开自然的,也离不开人文的,既包含物质的,也包含精神的。这就决定了晋学这一学科所具有的多样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分析与综合是晋学研究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综合,分析就不会深刻,就得不到升华,对研究对象就形不成整体认识,就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憾。晋学是以晋地整体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对它所涉及的诸多学科领域进行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是晋学研究的基础,没有这些分门别类的研究,晋学研究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分门别类的研究越深入、越细致,对晋地社会发展演变的认识就越深刻、越全面。同时,晋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对多学科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必须以整体史观予以观照,用综合的、联系的方法加以研究。也就是说,既应该将它们置于晋地这样一个特定的空间区域中进行综合分析,也应该将它们置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空间区域中予以审视,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种种联系和晋学研究的内核,揭示晋地整体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整体认识。 晋学内容丰富,学科体系庞大,面面俱到的深入研究尚待有志之士的不懈努力。专家认为,在目前,晋学研究则应该从三晋区域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和最能体现三晋思想精神的方面予以考虑,诸如华夏文明探源、晋与三晋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三晋地区的学术思想、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晋商与移民、晋地艺术文化、民俗文化、方言文化以及当代山西社会的发展等问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