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NGC 1952
释义

NGC 1952(蟹状星云、M1)位于金牛座ζ星东北面,距地球约6500光年。它是个超新星残骸,源于一次超新星爆发——那次爆发在1054年7月4日被中国宋朝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 气体总质量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直径六光年,现正以每秒一千公里速度膨胀。星云中心有一颗直径约十公里的脉冲星。这超新星爆发后剩下的中子星是在1969年被发现。其自转周期为33毫秒(即每秒自转30次)。

观测资料

(历元 J2000.0)

类型:超新星残骸

赤经:05h 34m 31.97s

赤纬:+22° 00′ 52.1″

距离:6,300 ly

视星等: (V) +8.4

视直径:(V) 6 × 4 角分

星座:金牛座

半径:3 ly

绝对星等: (V) −3

附注:光学波霎

其他名称:M1

研究简史

1054年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最早发现天关客星。

1731年 英国医生、天文爱好者拜维斯发现蟹状星云。

1758年 梅西叶将蟹状星云排在他所编的星云表第1号,称为M1。

1850年 罗斯取名“蟹状星云”。

1910年 兰姆兰德首先注意到“束条”结构。

1921年 兰姆兰德和邓肯彼此独立地发现蟹状星云在膨胀。

1928年 哈勃测量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由此断定它是中国发现的天关客星的遗迹。

1948年 射电观测发现它是一个强射电源。

1953年 史克洛夫斯基提出蟹状星云的射电辐射机制是同步加速辐射,很快被光学偏振观测所证实。

1957年 射电偏振观测成功。

1963年 发现蟹状星云是一个X射线源。

1964年 中心附近发现了一个致密源。

1968年 发现蟹状星云是一个γ射线源。

1968年 发现蟹状星云脉冲星NP0532(统一名称PSR 0531+21)。

1969年 发现NP0532同时是一颗光学脉冲星。

物理性质

NGC1952是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云。由超新星炸出的物质组成,现在已经扩散到直径约10光年的范围内,并且仍以高达1,800千米/秒的超高速向外膨胀。它的发射线谱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发射线谱(包括氢发射线),来自星云中偏红色的、构成网络状结构的亮纤维部分,这与弥漫气体星云(或是行星状星云)相似。另一部分是连续谱,来自星云中偏蓝色的背景部分,是由高度偏振的“同步加速辐射”产生的。同步加速辐射是由强磁场中的高能电子发射出来的。

NGC 1952通过X射线发射的能量比它在光学波段的能量高100倍左右。即使在可见光波段,这个星云的光度也非常巨大:它的绝对星等约-3.2等左右,超过太阳光度的1000倍。它在所有波段的总光度估计是太阳光度的100,000倍,也就是5*10^38尔格/秒。

NGC 1952刚好位到银河中心。金牛座Zeta星是颗奇特的仙后座Gamma型变星,快速自转、光谱型为B4 III,向外喷出一层膨胀的气体壳层,它还有一颗暗弱的分光伴星,公转周期约133天。在赤经上比NGC 1952早两分钟(即半度)的地方就是恒星Struve 742,也叫ADS 4200。这是一颗目视双星,两颗伴星A星(7.2等,光谱型F8,黄色)和B星(7.8等,白色)相距3.6”,方位角为272度,相互旋转一圈需要大约3000年。

相关史料

中国宋朝司天监对那次爆发作出过观测,史料中有以下记载:

“己丑,客星出天关之东南可数寸。嘉祐元年三月乃没。”见: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二版),卷176,页4263。

《宋史·天文志》:“宋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末。”

《宋史·仁宗本纪》:“嘉祐元年三月辛未,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

《宋会要》:“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

总括以上文字,可得知在“宋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即1054年7月4日)开始,有“客星”出现在天关(即金牛座ζ星)附近,星的颜色是赤白。在最初的23天,即使在白昼,其光度如“太白”(即金星)。直至一年多后的“嘉祐元年三月辛未”(即1056年4月5日)才消失不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