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
释义

毛主席一生3次提到“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从此,锦州苹果与辽沈战役和锦州这座英雄的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锦州的象征。

简介

锦州属于辽宁省南部,“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5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在不经意间,为锦州及锦州苹果做了一个绝佳的“广告”。那么,毛主席是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是谁把这件事汇报给他的?其中提到的战士又是哪个部队的?这些历史一直都是个谜团。

李伟,辽沈战役协会秘书长。两年多以来,他走访了数十位老专家、老战士和知情人,查阅了当年“东总”有关辽沈战役的166份解密电报,通读了近百本史书和回忆录,终于将这段历史清晰地还原。

通过了解,终于把“苹果精神”流传至今。

源起

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讲解词,对毛主席的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想到这一查就是两年多。”谈起事情的起源,李伟这样说。

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里,李伟查找到了毛主席第一次提及“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情况,那是在辽沈战役胜利八年之后,也就是毛主席在1956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原文是这样写的:“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这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

“当时,全国解放战争的战事复杂,浩如烟海,但事隔八年之后,毛主席仍然记得战士‘不吃苹果’的故事,并用这个‘不吃苹果’的故事,教育全党要加强纪律性,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不变。”李伟感触颇深地说。

但是,据史料记载,毛主席在战争年代从未到过锦州,他怎么知道锦州出苹果呢?辽沈战役期间,是谁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主席的?苹果园在什么地方?李伟在浩瀚的史料中痴痴地搜寻着历史的足迹。

李伟和辽沈战役纪念馆高级研究员宋祥门老师以及多位史学家共同研讨,最后得出一致结论———毛主席看到了“东总”上报给中央军委的有关材料,才知道了“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故事。那么,这是一份什么材料?是哪个部队逐级上报的呢?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拨开迷雾,李伟继续着他的寻找。

虽然大家都认为该从查阅“东总”的有关原始材料入手,但是,历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那些材料保存在什么地方?是否属于军事机密呢?亲历这些战争的人多已作古,难道就让这个历史谜团,随着故人的离去而被深深地埋藏吗?

电报露端倪

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支前馆,珍藏着这样两面锦旗,上面分别写着“仁义之师”和“秋毫无犯”,这两面锦旗的受赠者是原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师。当时兴城郊外有一个叫韩家沟的苹果园,城内有储存苹果的果窖,部队入城后,不吃老百姓的一个苹果,体现了战士们的高尚情怀。据这两面锦旗的征集者宋祥门老师介绍,这两件文物是他在1959年建馆之初征集到的,当时部队并没有说这两面锦旗是因为“不吃苹果”而获得的,只是说是因为部队模范地遵守了《入城八项守则》,而受到了“东总”的表奖。

2004年初,一位专家建议李伟查一查“东总”和毛主席之间的电报。“东总”与毛主席的电报原本属于“AAAA”级的绝密电报,但这些机密文件已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解密,并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史料(辽沈战役卷)1993年版》一书中。在这本比砖头还厚的大书里,李伟共查阅了有关辽沈战役的电报166份,其中有这样一封题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关于九、十两月作战总结至毛泽东等电》的电报,在这封电报里,李伟找到了有关“苹果”的重要信息。电报的原文有这样一段文字:“毛主席并东北局:部队对执行战场及城市纪律进步较以前突出,义县、兴城、锦州、沈阳等城都没有侵犯私人工商业及城市人民的利益。一切工厂、公共机关(锦州受炮火摧毁)保护比较完整,在兴城解决战斗后,县政府只少了一把修理电话的铁钳,并有部队立即清查交还。某地主之大批苹果,战士一个未动……”原来,是林、罗、刘、谭在发给毛主席的电报中,报告了关于“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有关情况。

“苹果精神”永流传

根据这份电报,李伟找到了关于“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第二个证据,进一步确认了“苹果”故事的真实来源。然而,究竟是哪个部队不吃苹果,部队在什么地方不吃苹果呢?李伟又从头开始梳理,以准确认定锦州战役的部队序列和作战区域及方位。

史料显示,1948年,根据全国战局和东北战局的军事态势,毛主席向林彪发出了关于全歼东北国民党军的作战指示:“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两地援锦之敌。”根据毛主席的作战指示,林彪作出了辽沈大战的布置,集结重兵在“辽西走廊”一线,决定以五个纵队攻城,以六个纵队分别预设埋伏在锦州东西两侧的黑山和塔山一线。根据这段历史,李伟把重点查找对象放在二、三、七、八、九这5个纵队上。在一本老将军的回忆录上,终于找到了有关不吃“苹果”的情况。在吕村夫将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的宣传科长)所著的《旋风部队》中这样记述:“义县战斗结束后,三纵八师来到了锦州城北郊的果园,正值秋收季节,红艳艳的苹果挂着晨露,诱得战士们只咽口水,但人民的军队有铁的纪律,群众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苹果就更不能动了……”

李伟告诉记者:“通过这些老将军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证明,‘不吃苹果’的故事,就发生在三纵、四纵、七纵等攻锦作战的部队,苹果园的地点就在锦州的南山和北郊地带。至于是哪些战士不吃苹果已无法考证,其实,也没有必要考证到每一个人,因为‘不吃苹果’的是一个战斗的集体。”

李伟说:“现在,我终于可以沉思下来,遥想战火纷飞的当年。锦州与战争的主题,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这段光辉的岁月远去了,但是,历史铭记了他们的丰功伟绩,铭记他们的‘苹果’精神。”

老将军、老战士的“苹果”回忆录

周桓上将(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在他的《辽沈战役的政治工作》中这样记述到:“当时,正是金秋时节,锦州地区的苹果树上果实累累,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伸手可得,尽管在此地构筑工事的战士们劳累饥渴,但是都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一个去拿苹果的,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

吕村夫将军(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宣传科长)所著的《旋风部队》中这样写到:“义县战斗结束后,三纵八师来到了锦州城北郊的果园,正值秋收季节,红艳艳的苹果挂着晨露,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越发可爱,也诱得战士们直咽口水,但人民的军队有铁的纪律,群众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苹果就更不能动了。在连长的命令下,各班将地上的苹果扫在一起,腾出地方坐下休息。”

在焦玉山将军(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师34团团长)所写的《坚守塔山堡》的文章中记载得更加细致:“当时,塔山后面山坡的苹果树上果实累累,劳累的战士们坐在苹果树下休息,虽然,又饥又渴,但却无一人去拿。程子华司令见此情景,就问我是哪个部队,我回答说:‘是我们团的预备队二营’!程子华司令高兴地说:‘真是个好部队呀!’”。

在吴富善将军(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政委)所著的《吴富善回忆录》中也简单地提到了部队在攻打锦州时,遵守纪律、不吃苹果的情况等等。

《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一书出版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认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毛主席的这段话不但高度赞扬了解放军战士,也使世人认识了锦州,认识了锦州的苹果。今年恰逢毛主席讲话50周年,市政协学习宣传与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一书。书中以苹果为主线,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分生生果园、苹果丰碑、锦州市果树农场、锦州县(市)区苹果产业、“中国苹果王”诞生记、锦州苹果苗木在外地、苹果文化建设、锦州苹果展望等八章记述了锦州苹果的发展轨迹,是迄今为止以系列苹果文化为题材的处女之作,为更好地弘扬苹果精神,加强苹果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锦州苹果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生生果园今天如何

生生果园遗址已被列入锦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由四部分构成:生生果园办事处、小姐楼、果窖、耕余学院。

(1)生生果园办事处:已由个人出资,对房屋、炮楼、院路台阶、院墙、大门进行了全面修缮,基本恢复旧貌。

(2)小姐楼:1996年被出售给个人,据看房的人员介绍,该楼内非常凉爽,夏天睡觉也得盖被。

(3)果窖:1997年被出售给个人,1998年又被转售,之后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

(4)耕余学院:1996年被出售给个人,当时只剩框架,后房屋得到了全面修缮。

(5)今天发展得相当有实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