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今体诗 |
释义 | 今体诗(今体诗)对古体诗及乐府歌行而言。亦称近体诗。凡五七言律、排律、律绝,皆属今体。始肇于南朝,而大成于唐代。 唐 张籍《酬秘书王丞见寄》诗:“今体诗中偏出格,常参官里每同班。” 唐弢《在生命的浩翰的海洋里》:“ 唐 人称律诗为‘今体诗’,以区别于唐以前的‘古体诗’。 作品名称:今体诗 作品别名:近体诗 文学体裁:诗 拼音:jīn tǐ shī 日文名称:ㄐㄧㄣ ㄊㄧˇ ㄕㄧ 来源今体诗是在唐代兴起和定型的,具有一定格律的诗体,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种诗体的形成要追溯到隋唐以前。六朝时人们已经开始认识汉语四声。四声和歌曲的节奏有密切的关系,于是一些熟谙音律的诗人,就在诗歌创作中计究平仄变化,平指平声,上、去、人三声短促而有升降变比,叫仄声。平声与仄声地诗中交替使用,音调抑扬顿挫,形成优美的节律,就显得悦耳动听。齐梁时,骈体文盛行。讲究对伏的文风也影响到文人诗作。这样就形成了以沈约、谢眺为代表的“永明体”诗。到了唐朝,就形成了格律严谨的今体诗。 简介所谓“今体诗”,也叫“近体诗”,实际上主要是指我们都熟悉的“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以及形式上是截取了它们一部分的“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也叫截句),这种称谓实际是与古体诗相对的。今体诗大致形成于隋而定型于唐(其中五言较七言成熟更早些),并受到当时文人的普遍追捧,对唐代文化的繁荣可以说功不可没。在此之前,不论是诗经、楚辞还是后来的乐府等都可以归结为古体。因此,《三国演义》中三顾草庐一回,诸葛亮吟诵的五言绝句(“大梦谁先觉(入声),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入声),帘外日迟迟。”)显然可以断言,绝不是诸葛亮作品,而是小说家的假托。 格律今体诗的格律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①句数固定,五律、七律每首都是八句。超过八句的叫长律或排律。五绝、七绝每首都是四句。 ②句式单一,只有五言、七言两种。 ③押韵严格。隔句押韵,又有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只用平声韵,用仄声韵是极个别的,讲究平仄。 ④要求对仗,律诗中间两联必须使用对偶句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