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鸻 |
释义 | 金鸻(学名:Pluvialis fulva)属中型涉禽。体长约24厘米。夏季全身羽毛大都呈黑色,背上有金黄色斑纹。翅膀又尖又长,飞行能力很强,秋天迁徒飞到很远的地方去越冬。跗蹠修长,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长,趾间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三级飞羽特长。尾形短圆,尾羽12枚。是迁徙性鸟类,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线、河道迁徙。生活环境多与湿地有关,离不开水。栖息于海滨、岛屿、河滩、湖泊、池塘、沼泽、水田、盐湖等湿地之中。 中文学名:金鸻 拉丁学名:Pluvialis fulva 别称:金斑鸻,太平洋金斑鸻,金背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鸻形目 科:鸻科 属:斑鸻属 命名者及年代:Gmelin, 1789 英文名称:Pacific Golden Plover 英文名称:Pacific Golden-Plover 外形特征金鸻嘴形直,端部膨大呈矛状。冬羽:上体满布褐色、白色和金黄色杂斑;下体亦具褐、灰和黄色斑点。飞行时,翅尖而窄,尾呈扇形展开。夏羽:额白色,向后与眼上方宽阔的白斑汇合,向下与胸侧相连;上体余部淡黑褐并密杂以金黄色点斑;下体从喉至腹呈黑色。腋羽灰褐色。后趾缺如。 成鸟(繁殖羽):额基棕白,向两侧与白色眉纹相连;头、后颈、背至尾上覆羽黑褐色,满布金黄和浅棕白色点斑,尤以金黄色点斑为浓著;尾羽具黑褐与淡棕白色相间的横斑;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褐色;翅上大覆羽黑褐色,羽端缀白;翅上小覆羽和三级飞羽与背同色;颈侧的白色与眉纹贯通,并向下延伸至胸侧;颊、颏、喉至下胸和腹部中央黑色;两胁、肛周羽和尾下覆羽淡棕白色,具黑色及灰褐色杂斑;腋羽褐灰色,羽端缀白;翼下覆羽浅褐色。 成鸟(非繁殖羽):与繁殖羽相似,但颊侧和喉、胸黄色,杂有浅灰褐色斑纹,下胸和腹部中央变成灰黄色,不呈黑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胫、跗蹠与趾浅灰黑色,爪黑褐色。无后趾。 大小量度:体重♂100-137g,♀98-140g;体长♂230-252mm,♀235-252mm;嘴峰♂21-26mm,♀21-25mm;翅♂155-170mm,♀150-171mm;尾♂60-66mm,♀58-67mm;跗蹠♂41-45mm,♀42-45mm。 (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喜结小群活动于海岸线、河口、盐田、稻田、草地、湖滨、河滩等处,善于在地上疾走。 生活习性金鸻在中国甘肃和内蒙古根河地区偶有繁殖。在台湾为普遍的冬候鸟,从9月至翌年5月数量较多。金鸻的春秋两季的迁徙路线不完全一致,至少在局部地区会有一些变化。相当数量的迁徙种群出现在内陆或大洋上。鸣叫声是一种突然,呼啸的一系列快速的音符,也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其中包括吹哨声“tuu-U-EE”。主食昆虫(鞘翅目、直翅目、鳞翅目等)、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 分布范围世界分布美属萨摩亚,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加拿大,中国,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科摩罗,库克群岛,吉布提,厄立特里亚,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加蓬,关岛,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日本,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基里巴斯,朝鲜,大韩民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墨西哥,蒙古,缅甸,瑙鲁,尼泊尔,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纽埃,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卡塔尔,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萨摩亚,沙特阿拉伯,塞舌尔,新加坡,所罗门群岛,索马里,斯里兰卡,苏丹,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托克劳群岛,汤加,土库曼斯坦,图瓦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美国本土外小群岛,瓦努阿图,越南,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也门。 旅鸟: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巴巴多斯,比利时,百慕大,布隆迪,智利,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厄瓜多尔,埃及,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格陵兰;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耳他,纳米比亚,荷兰,挪威,南非,西班牙,瑞典,突尼斯,土耳其,英国,赞比亚。 中国分布迁徙季节见于北京(西郊)、天津(大港、塘沽、静海)、河北(唐山、北戴河、昌黎、新安)、山西(太原)、内蒙古、辽宁(丹东、大连、营口、大洼)、吉林、黑龙江(兴凯湖)、上海(崇明、杨浦江湾、九段沙)、长江流域、江苏(盐城、射阳、大丰、南京、浦口)、浙江(杭州、余杭、湖州、嘉兴、安吉、定海、宁波、镇海、宁海、象山、温州、丽水)、安徽(升金湖)、福建(宁德、福州、闽侯、福清、惠安、厦门、龙海)、江西(鄱阳湖)、山东(垦利、黄河口三角洲、微山湖、青岛)、渤海海峡、河南、湖北、湖南(洞庭湖)、广东(潮安、揭阳、陆丰、海丰、惠东、鼎湖山、番禺、珠江口、深圳)、广西(北海、合浦)、海南(琼山、陵水、文昌、乐东、琼海、万宁、临高)、东沙群岛(东沙岛)、西沙群岛(石岛、珊瑚岛)、南沙群岛(太平岛)、四川(南充、西昌、理塘)、贵州(威宁、罗甸、遵义)、云南(昆明、永善、耿马、腾冲、蒙自、西双版纳)、西藏(普兰、墨脱、八宿、江孜、拉萨、工布江达、朗县)、陕西(周至、宁陕)、甘肃(天水、武山、兰州、黑河流域)、青海(西宁、青海湖、海晏、刚察、玛多、玉树)、新疆(喀什、和田河、克里雅河、塔里木河、艾比湖、额尔齐斯河)、台湾及澎湖列岛、香港、澳门等地。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香港等地有越冬种群。 繁殖方式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6月,雄性筑巢,以苔原刮起的植物物质,特别是干草,地衣和叶作为筑巢的原材料。雌鸟在巢中产4枚卵,雌雄亲鸟共同孵卵,雌鸟一般在白天,而雄鸟夜间孵卵。卵白色或灰白色,上面布满深褐色和黑色斑点,孵化期约25天左右。幼鸟孵大后约22至23天能飞,但在秋季迁徙途时,明显落后于成鸟。 保护级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