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稚石
释义

金稚石(1888-1965年),无为县无城镇人。童年时,从父亲金城(清末无为最后一个举人)入私塾,读四书五经、八股文、试帖诗。1906年就读无为简易师范,1907年入芜湖皖江中学学习,1910年考入安庆巡警学校。

人物生平

当时警校中同盟会活动非常活跃,在此环境下,他逐渐认识到黑暗腐败的清政府非推翻不可,并积极投身反清活动。

相关事件

辛亥革命后,淮上起义军进军无为,他欣喜雀跃,积极参加迎接活动。不久他考入安庆江淮大学,就读于法律别科。五四时期,他接触了《新青年》、《觉悟》等进步报刊,眼界大开,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认识到要使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必须普及教育。1920年代至30年代初,他在无为县光明小学、陡沟王村小学、无为县立中学担任过教师。

1933年,旧友徐庭瑶被任命为保定行营主任兼十七军军长。徐为报答他当年的资助,邀请他至军中担任司令部秘书。他赴任不久,因看不惯军中逞凶压榨等腐败现象和眷念教育工作,遂辞职回乡。徐无奈只得聘请他在无为徐家私人图书馆任馆长。

个人成就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离开徐家图书馆,仍到无为县中任教,并在挚友王试之家私塾兼课,除要求学生学习本身课程外,还指导学生阅读《拓荒者》、《向导》、《狂人日记》、《女神》等进步书刊,启发学生爱国意识,唤起学生抗日救国热忱。

1940年6月,无城沦陷,他逃难到无为东乡王村。当时生活极为艰苦,他利用一家农户的脚屋,因陋就简,办起了一所新型学校——王村学堂。学堂除传授各方面文化知识外,还把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整顿三风》等文献作为补充材料,向学生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政策,为新四军皖中抗日根据地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干部。当年王村学堂的学生、现任福州教育学院院长王春生回忆说:“金先生是无为的陶行知,王村学堂犹如晓庄师范。”又说:“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的教育理论,金先生给注入新的内容。新就新在他认为当时最重要的‘生活’就是‘抗日’,最新的社会就是共产党新四军领导的根据地。”

1941年5月,新四军七师成立,拓展了皖中革命根据地,组建了无为县民主政府。1942年7月,中共皖中区党委决定成立皖中参议会。7月25日至28日,无为县参议会在恍城召开,并邀请和县、巢县、庐江、桐城等县代表参加,民主选举产生第一届皖中参议会,金稚石以全票当选为议长,副议长为周新武、陈可亭。1944年3月,皖中联中复办,他又兼任该校校长。1945年5月,他和几位同志被选为皖江地区代表赴延安出席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后来因国内形势急剧变化,没有成行,他一直引为憾事。

他和无为许多进步人士结交朋友,和吕惠生更是志同道合的挚友。1945年10月,新四军七师北撤,他和吕惠生(时任皖江行政公署主任)分水陆两路分头撤退,以后再也没见面。直到1946年4月,他在淮阴才知道吕壮烈牺牲的确切消息,老泪纵横地写了如下一幅挽联,表示哀悼:

扬子咽涛声,千古皖江遗恨在;

民主潮功烈,史书首页让君先。

金稚石和张恺帆(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也有深厚的友谊。1959年,张恺帆受到不公正的批判,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在下放劳动前,特来向金辞别,并把吕惠生生前最珍贵的一本日记本交他保存。

1945年北撤时,七师政委曾希圣同志拉着金的手说:“金议长,你年纪大了,留下来做保卫家园的工作吧!”他坚定地说:“没关系,身体还可以,和大家一道走。”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撇开妻子儿女,坚定不移地追随革命,对所有人员撤退都是一个极大鼓舞。后来在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驻地召开干部大会时,他和谭震林、曾希圣等领导同志坐在主席台上,华东局组织部干部科长温仰春讲话时特别指出:“向不辞劳苦随军撤退的金稚石老先生致敬!”

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他随部队从淮阴经涟水到了山东。在参加山东地方土改后,他毅然地向组织递了入党申请书。以后华东局组织部长曾山和他作了一次恳切的谈话,鼓励他在革命道路上继续前进。1949年6月,他被批准加入共产党,多年愿望终于实现。他激动地说:“我是一个旧知识分子,党指引我走上革命道路,今后我一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解放后,金稚石被选为皖北行署委员,后又担任合肥女中、合肥第二初级中学校长,1954年当选为省人民代表,1955年被选为省政协常委,1956年任省博物馆副馆长,1958年起任省政府参事室主任。

从1964年初起,他断断续续地生病住院,不少省党政领导同志前去探望,他深受感动,并在病榻上赋诗一首,以表达对党的无限感激之情:

十年碌碌依人成,老病才知党恩深。

坐食犹愧名位拥,葑菲不弃得优生。

1965年9月23日,他因胆结石病情恶化,在合肥省立医院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历史评价

金稚石的一生,为人民教育事业和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省党校校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卫道行在《怀念老师金稚石》一文中指出:“金稚石的一生,是追随革命,追求光明,从事教育的一生,也是他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