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兆钧
释义

浙江诸暨人,著名体育教育家,从事体育教育60余年。民国10年(1921)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体育科。同年代表中国参加第五届远东运动会。民国12年起历任湖南岳阳体育专修科主任,厦门大学、中央大学体育系讲师、教授

体育教育家金兆钧(1898~1981)

简介

金兆钧, 生于1898年,卒于1981年,为阮市镇金家站村人,著名体育教育家,从事体育教育60余年。他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体育科。同年代表中国参加第五届远东运动会。1923年起历任湖南岳阳体育专修科主任,厦门大学、中央大学体育系讲师、教授。1934年至1936年留学美国,先后就读于依阿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获硕士学位。1936年,归国途中随中国代表团赴柏林考察11届奥运会。

履历

民国23年至1936年留学美国,先后就读于依阿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获硕士学位。民国25年归国途中曾赴欧考察。抗战时期,曾在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任体育系主任,在他的倡议下,学院创办了《体育与健康教育》双月刊。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体育专科学校校长等职。解放后,曾任华东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教授,上海竞技指导科主任兼总教练,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等职。他治学严谨,主张理论与技术并重。在竞技体育方面,重视对运动员的全面训练,要求运动员成为多面手。他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委员等职。

译著

译著有《体育行政》、《个人与团体之竞技运动》、《实用按摩术与改正体操》、《体育之真义的科学分析》、《德国新体操》等。

音乐专家金兆钧

简介

金兆钧,生于1958年,满族。于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10月调入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担任编辑工作。1987年9月获得中级职称,1998年获得高级职称。2002年起担任《人民音乐》杂志编辑部主任、副编审。

履历

1977年间担任北京东城区工人俱乐部业余合唱团指挥。大学期间开始对中国歌曲创作史的研究,并于1980年在学校开设中国大众歌曲创作史讲座。在1987—1988年期间,在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进修西方音乐美学史、中国古典音乐美学史及和声等相关音乐理论课程。

1986年后开始致力于音乐美学和流行音乐、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先后参加了中国中青年音乐理论家兴城会议(1986)、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读书会(1986),中国首届通俗音乐研讨会(1987)、中国音乐美学研讨会(1991、1993)以及中国流行音乐趋势和展望研讨会(1994)、中国流行音乐与传媒研讨会(1995)等在音乐美学领域及流行音乐领域比较重要的学术性会议。1987年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91年成为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

1991年,应北大出版社之邀,翻译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诗学六讲》。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1年,担任由团中央、文化部、广电部联合主办,为“希望工程”募捐义演《希望的钟声》的策划和总撰稿并创作主体歌词(该作品后来又用于电视片《邓小平》及1998年文化部春节晚会中),此后一直参与“希望工程”的年度大型活动;1994年,担任《共和国的儿女——老三届》大型音乐会的策划与撰稿;1995年,担任大型电视片《21世纪不是梦》的策划及艺术设计;1996年,发起、策划和组织了“中国流行歌坛十年回顾”大型系列活动;1996至1998年,参与大型文艺专题电视片《百年恩来》制作,担任艺术策划和音乐设计。1998年,参与发起北京社会各界为抗洪救灾举办的大型义演。1999年,担任首届南宁民歌艺术节艺术策划。2000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同一首歌》总体策划。2003年,担任齐秦北京春分音乐会策划、《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策划,参与创办中国轻音乐学会学会奖。

2000年以来,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广电总局“金号奖”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评选评委。

重要文章

15年以来,相继撰写了关于音乐的研究文章和评论文章数百万字。其中较为重要的文章有《音乐质能统一场论假说》(《人民音乐》1987)、《略论心理分析方法在音乐创作研究中的应用》(《人民音乐》1987,9)、《青年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的心理分析》(《人民音乐》1987)、《风从何处来?——评歌坛“西北风”》(《人民日报》1988)、《从“心潮”论争看音乐价值观之分歧》(《中国音乐学》)1988,4)、《来去匆匆,风雨兼程——通俗音乐十年观》(《人民音乐》1990)、《军魂当翻燕赵声》(《解放军报》1989)、《摇滚在中国》(《中国音乐报》1989)、《中国流行音乐和青少年亚文化》(《文艺学习》1990,6)、《版权、法制、流行乐的未来》(《中国青年报》1991)、《克莱德曼是中国严肃音乐的出路吗?》(《光明日报》1994)、《1994——中国流行音乐的局势和忧虑》(《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1)、《中国交响乐命运的探索》(《北京青年报》1995)、《歌坛十年故事》(《中国百老汇》1996)、《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文化?》(《文艺报》1997)、《“私人叙事”与“宏大叙事”的两面神效应》(《读书》1998)等,并先后为《北京青年报》、《新闻出版报》、《南方周末》、《吉林日报》、《音乐生活报》、《舞台与银幕》、《演艺圈》杂志、《中国百老汇》杂志、《歌迷大世界》杂志、《中国音像》杂志撰写专栏文章。在2002年所撰写的专题论文《颠覆还是捧场》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的奖励。在2002年,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个人音乐评论专著《光天化日之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