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头蜈蚣 |
释义 | 蜈蚣俗称百足虫,又名天龙。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体长8---25厘米,头部有一对触角,有21个体节,有足21对。第一对形成镰状毒腭且有毒腺。在人工饲养条件下,6个月左右性成熟。成熟蜈蚣体长11----14厘米,宽0.5——1.1厘米,背腹稍扁。 介绍据《昌国典咏》记载:磨心岭土人种蜈蚣以为田,供药肆之采用,则此物由来已久,但今未闻有种者。 磨心岭在浙江岱山境内,因盛产药用蜈蚣而出名,当地人以经营药用蜈蚣为业,并对药用蜈蚣的适宜栖息地加以管理,种群给予保护,使之繁殖或改善生长环境补充食物等方式进行繁养,采收后卖给药商获取报酬,以为生计,可见在我国古代就有人从事药用蜈蚣养殖。 蜈蚣,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痛,攻毒散结,息经止痛等功能。主治半身不遂、破伤、骨结核、瘰疠、毒蛇咬伤、小儿惊风、中风等症。近代研究表明,蜈蚣主要成分为组织胺、溶血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肪胺及胆甾醇,此外尚含橙色素及淡蓝绿色素等。蜈蚣毒素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原溶血作用,具有烟碱--阻乙酰胆碱样性质溶血作用,能使小白鼠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近年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癌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蜈蚣也是“蛇药片”、“拔毒膏”、“散风活络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由此可见蜈蚣是动物性药材中不可缺少的。 神龙蜈蚣养殖场神龙蜈蚣养殖场中国最大蜈蚣种苗供应基地,是一家专门的提供金头蜈蚣种苗和金头蜈蚣养殖技术的养殖场,神龙蜈蚣养殖场为中国培养大量的蜈蚣养殖户,神龙蜈蚣养殖场是以技术为主导,崇尚科技,注重创新,通过实践养殖、深入研究、吸收他人经验、总结出一整套的专业养殖蜈蚣、金头蜈蚣养殖养殖技术;一直本着“技术第一、诚信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谋求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金头蜈蚣养殖第一品牌! 怎样养殖一、蜈蚣的药用价值与养殖前景 据有关专家研究,蜈蚣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效成分及酪氨酸、亮氨酸、蚁酸等多种物质。具有祛风、镇惊、抗癌、解毒散结,通络止疼等功效,是“拨毒膏”、“蛇药片”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蜈蚣入药可治疗小儿惊风、口歪眼斜、抽搐、破伤风、白秃病等。我国是蜈蚣的药材产地,在国外特别是在东南亚等国家享有较高的声誉。本地蜈蚣名叫“金头蜈蚣”,主产地为瑶华、安福寺、白洋、顾家店、姚家港及古老背,尤以瑶华为佳。过去蜈蚣入药以野生捕捉为主,但随着蜈蚣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蜈蚣货源显得十分短缺,因此,人工养殖蜈蚣前景十分广阔,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获利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门路。 二、饲养管理技术 1、养殖池的建造 蜈蚣攀缘能力很强,但不会游泳,根据它的这个特点,可以设计为环水式饲养池,玻璃内檐式饲养池等。 2、食性和饮料 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欢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黄粉虫、蜻蜓、蟑螂和蝇类、蜂类以及这些昆虫的蛹和卵,也吃蜘蛛、蚯蚓、蜗牛及壁虎、蛇、蛙、小鸟、小鼠等,饥饿时也吃少量的植物嫩叶、嫩芽。 3、管理 从野外捕回做种的蜈蚣,可选择健壮、无伤病的。放养的蜈蚣密度过大、惊扰过多、或饲料和水源不足,都能引起互相残杀。堆叠而成的瓦、石堆,按底部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放养300条。 三、繁殖技术 蜈蚣在常温情况下每年产一次卵,如有条件恒温饲养将打破常规每年产两次卵,蜈蚣自已有孵卵、育幼的习性。蜈蚣的性成熟在常温情况下3年,在恒温条件下1年即可繁殖产卵。 二、敌害和病害 蜈蚣的主要敌害有老鼠、蟾蜍、蚂蚁等。蜈蚣在蜕皮和孵化期呈半睡眠状态,若被蚂蚁群乘虚而入,几小时就会被吃掉,还要防止鸡或鸟类的危害。 三、捕捉、加工和等级 人工养殖的蜈蚣,根据需要在9---10月份捕捉,将蜈蚣放入热水中烫死后,用手指从头至尾挤出肠内物,取与蜈蚣体长相第的竹签,将两端削尖,一端从腹面插进头部与躯干第一节间,另一端插进尾部撑好,理直,再用薄竹乍将10条一排夹好,撑直凉干或用炭火烘干即可。 成品要求干爽,头尾齐全,有光泽成条,无碎,无虫蛀、霉坏。特级品每条长15厘米以上,一级品长12厘米以上,二级品长9厘米以上,三级品6厘米以上。 四、注意事项 蜈蚣养殖虽然简单易行,但每到夏季,随着温度的增高和湿度的增大,若管理不当,也会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 1、充分供给饲料。气温在25℃左右时,是蜈蚣生长的最适宜的阶段,30℃以上,蜈蚣的活动量最大,进食量也随着活动量增加,蜕皮期相应缩短,产卵孵化和生长发育都大大加快,这时要充分供给足够的饲料,以肉类和蛋白质高的饲料为主,当然蜈蚣最喜欢的食物是昆虫、蝇、蚯蚓和黄粉虫等。 2、饮水要充足。人工养殖的蜈蚣,在饲养池内要有充足的饮水,否则断水数日后,一旦再有了水,会导致蜈蚣暴饮而造成死亡。气温达到35℃时,不注意供水,蜈蚣会因脱水肢体瘫痪而死。 3、疾病预防。夏季病菌大量繁殖,尤以霉菌引起的疾病较为频发。预防的关键是注意调节温度,防止潮湿。因此,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要注意适当控制洒水量,做到多次喷洒。另外,严格防止蜈蚣摄食腐烂霉变的食物。 饲养一般可用盆、池、网饲养 1.盆养:适于初养者,便于观察。选择干净、内壁光滑的陶瓷或塑料盆,高度须在30厘米以上。盆内铺砂粒,放进瓦片供蜈蚣栖息繁殖。盆上加盖,以防天敌入侵和蜈蚣外逃。 2.池养:适于住房宽绰,大量饲养者。一般建长1.5米、宽1米、高0.5米的标准池。池内铺土10厘米,内壁上沿嵌玻璃或其它光滑材料,以防外逃。池内放瓦片,供栖息繁殖。 3.网养:为全封闭笼养式。通风好,便于观察,防外逃,特别适合饲养幼虫。一般为1.5米×1.5米×1.5米,前边做上1米长拉链,便于喂饲管理。放上土或砂料及瓦片供蜈蚣栖息。 管理方法1.投种:一年四季均可引种,但以3~6月和8~10月引种为佳。一般每平方米引种蜈蚣300~500条、幼蜈蚣1000~1500条为宜。雌雄比例3:1。 2.分期饲养。气温升至25℃以上时,进入交配繁殖期,此时特别要注意安静,不要让强光、强声干扰怀孕雌虫,可将雄虫挑出待雌虫产后再放入混养。将雌虫挑出放入产仔瓶内单独饲养,可大大提高产仔成活率。 3.饲料投喂。为了利于速生繁殖,应以精饲料为主。虫类与蜈蚣混养可作为蜈蚣的天然饵料。以黄粉虫、幼土元为主食,每天投食一次;以全脂奶粉加配合添加剂为辅助饲料,增加营养,促使迅速发育成长。投食同时要放入饮水盘,并保持清洁。 4.恒温养殖:四季恒温是速生蜈蚣的必备条件。恒温饲养年可产仔3~4次,一般9个月即可长成。加温养殖时特别注意空气要清新,温度不可过高过低,应保持在20℃~28℃之间。 病害防治金头蜈蚣抗病力强,一般不得病。但如果饲养不得法也会使蜈蚣患病,不能掉以轻心。 1.绿霉病。多因空气过于潮湿,食霉变食物而致。表现腹下黑点、食欲减退、行动呆滞。防治办法:(1)喂活食;(2)调节温湿度;(3)对发病的用青霉素0.25克加水1公斤喷雾消毒或加水饮用。 2.腹胀病。因多食及低温而致。表现腹部胀大,行动迟缓。用食母生<BR>片1克加奶水500克拌均,让其吸吮,提高温度即可。 3.流产。孕蜈蚣多因干扰、翻动、噪杂异物直接刺激所致。应保持此处安静,不可经常翻动。 采集加工将蜈蚣集中于盆内,用温水烫死,避免过高温度水浇烫,用稍长于蜈蚣的竹签撑于头尾,烘干或阴干即可出售。 金头蜈蚣药效【别名】:百足虫、千足虫、蜈蚣、金头蜈蚣、百脚、天龙。 【类型】: 金头蜈蚣(长江沿岸地区)、红龙(广西) 【拉丁学名】:Scolopendra subspinipes 【英文名称】:Scolopendra 【科属分类】: 唇足纲、蜈蚣科(Psittacidae) 【来源】: 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的干燥体。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制法】: 支竹片,洗净,微火焙黄,剪段。 【性状】: 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 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肝癌: 蜈蚣、阿魏、五灵脂各15克,红娘(糯米炒)4.5克,炙狼毒9克,蜂房21克,急性子24克,全蝎、僵蚕、木鳖子、咸灵仙各30克,山慈姑50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软坚丸,每服1.5克,日2次,温开水送。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延长生存期。 乳腺癌: 蜈蚣2条,蜂房、海藻、昆布、天花粉各9克,土贝母、玄参各15克,牡蛎、夏枯草各30克 切碎,水煎2次分服,日1剂。迄皮肤凹陷恢复,肿块及结节软缩,肿痛消除。 宫颈癌: 蜈蚣2条,麝香0.15克,冰片0.3克,轻粉、雄黄各3克,黄柏15克 共研细粉,用适量包于消毒纱布中间,送入阴道穹窿部,紧贴宫颈,每天上药1次,月经期停用。可根据病情好转,减少上药次数,直至活检转阴。同时,隔日服下药1剂:蜈蚣2条,柴胡2.5克,全蝎3克,昆布、海藻、香附、白术、茯苓各4.5克,当归6克,生白芍9克,切碎,水煎服。可获近期痊愈。 绒毛膜癌: 蜈蚣2条,蜂房6克,白花蛇60克 切碎,水煎服,日1剂,2次煎服。能使肿块消除,转移症状缓减,迄阴道流血停止,尿妊娠试验连续多次均为阴性,可获痊愈。 卵巢癌 蜈蚣15克,乳香1克,全蝎3克,带子蜂房,活蜗牛各5克,马钱子10克 先将马钱子用开水泡24小时,换清水连续浸7~10天,取出去皮晒干,用麻油炒黄研末,将蜈蚣、全蝎、蜂房炒至微黄,捣末;蜗牛捣烂,晒干,研末。将所有药末研和丸,日3次。用下列汤药送服:白花蛇舌草、薏仁、铁树叶各30克,鳖甲、桃仁、熟地、炙穿山甲、三棱、莪术、黄芪各15克,赤芍、丹参、香附各12克,枳壳、小茴香、七叶一枝花各9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可结合手术切除。亦宜于术后有阴道转移者。 阴颈癌: 蜈蚣、制马钱子、山慈姑各30克,熟大黄9克,紫草、黄连各15克,马蔺子、蚤休各45克,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银花、山豆根、漏芦各60克,共研细末,醋制为丸,每服10克,日服2次。如果阴茎头部已呈翻花状者,局部可用五虎丹(水银、白矾、青矾、牙硝各60克,食盐30克 共研至不见水银星珠,用烧炼降丹法炼制成五虎丹白色结晶)结晶1.2克,加蟾酥0.5克,洋金花1克 同研匀,用米饭作赋形剂,搓成两头尖棱形钉剂,每支长4厘米,中间直径0.3厘米,重约0.72克,可视癌疡大小插入2~3个半枝,隔日换药1次。直至腐肉坏死脱落,再用生肌散收口。 白血病: 蜈蚣、壁虎、蟾蜍各26枚、水蛭、急性子各24克,徐长卿、韩信草各48克,七叶一枝花、金牛根、穿心连、虎杖、白花蛇舌草各90克 共为细末,和猪胆汁、马蹄子制成颗粒,压成舌癌片,亦可制成丸剂,每服9克,日服3次。同时肝脾肿大处外敷消癌散(土半夏、生半夏、生南星、生栀子、生川乌、一支黄花、生草乌、穿心连、韩信草各48克,野香薷、芙蓉叶各90克,金牛根138克 共研细末,适量蜜调外敷患处),日换1次。如此内服外敷,迄症状完全缓解,肿块缩成,延长生存期。 恶性淋巴瘤: 蜈蚣、全蝎、生水蛭、雄黄血竭、枯矾各30克,轻粉2克,硼砂、白硇砂、苏合油、白及各15克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3克,日3次。能使肿块软缩,压迫症状缓解。可连服3~6个月。可获较好效果,缓解期较长。 胃癌: 蜈蚣5条,三棱、莪术、枳实各12克,海藻、昆布各15克,水蛭24克,银花9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白糖调磅。开始时或有恶心、闷胀等副作用,继续应用,可以缓解。坚持6个月,可使胀痛等症状消失,肿块软缩,溃疡平复,病情显著好转。 食管癌: 蜈蚣5条,大枣5枚,全蝎6克,半夏、沙参、旋复花、鸡内金各9克,山药15克,夏枯草、紫草根、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半枝莲60克 切碎,水煎3次,合并煎液,加蜜糖120克,浓缩,分3次服。能使癌肿逐渐缩小,吞咽顺利。继续服药4个月,症状基本消失,获近期痊愈。 肺癌: 蜈蚣、山甲各24克,硫黄、蜂房各9克,守宫、炙马钱、全蝎各12克,石见穿、急性子各30克,僵蚕60克 共为细末,炼蜜和为抗癌丸,丸重3克,每服1丸,日服2次。用下方送服:生地,天冬各6克,麦冬、玄参各4克,浙贝(去心)、牡丹皮、炒白芍各2.5克,生甘草、薄荷各1.5克 水煎2次分送,亦可制成糖浆,日1剂。能使血痰、胸痛等症状缓解,癌肿缩小,X线复查阴影消失。 鼻咽癌: 蜈蚣3条,炮甲、土鳖虫、地龙、三七各3克 研细末,用米酒服,分3次,送服辛荑散(辛夷、细辛、藁木、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白芷、炙甘草各等分 共研细末),每次3克。同时用山苦瓜液(山苦瓜10克 切碎,浸于75%酒精与蒸馏水各25毫升的混和液中,3天后,再加蒸馏水50毫升,搅匀,用消毒纱布过滤去渣,如甘油20毫升)滴鼻,每日滴鼻3~6次,每次2滴。坚持至肿块缩小,头痛、鼻塞等症状基本消丧。 (2)息风解痉,用于风症痉痛: 中风痉搐: 蜈蚣3条,黄芪18克,当归12克,全蝎、羌活、独活各6克 切碎,水煎服,为逐风汤。 百日痉咳: 蜈蚣、甘草各等份 焙干,研末,口服,日3次,每次1~2岁1.5克,3~4岁2克。连服7天为1疗程,有效率90%。 (3)退炎治疮,用于炎肿疮疡: 骨髓炎:蜈蚣10条 焙干,研粉,分为7份,装入胶囊,日服1份。亦可用蜈蚣适量压成片剂可取出死骨,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遇有瘘管者可用凡士林纱布条蘸上蜈蚣末,填入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本药对急慢性骨髓炎均有抗炎、促进骨包壳新生及促使瘘管愈合的作用。 甲沟炎: 蜈蚣1条,雄黄、枯矾各1.5克 共研细末。另取鸡蛋1枚,一端打破,倾出部分蛋清,以手指插入不再溢粜度,然后将研细药末装入蛋内,搅匀,患指即从蛋端打破处插入,用小火沿蛋壳围烘1小时以上,使患指有湿热感。每日烘烤1~2次,烘治后用无菌纱布包扎,炎肿疼痛即可消退。一般治疗1~5天,可获痊愈;如烘治后,局部迅速形成脓肿,可以无菌操作,切开排脓。 【用法用量】: 3~5g 。 【注意】: 孕妇禁用。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 :《中国药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