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山石雕 |
释义 | 金山石雕技艺,师徒相承,父子相传,绝技独存,令世人刮目相看,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像、石狮、古龙、灯笼、挂屏、壁景等石质雕塑工艺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斯里兰卡、香港等财十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国内外艺术家和建筑师的普遍好评。 档案文化遗产名称:金山石雕 所属地区: 江苏 · 苏州 · 吴中区 遗产编号:Ⅵ-16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遗产级别: 省 工艺金山石雕, 以木渎金山及其附近出产的金山花岗石为材料,艺人以金山、藏书、枫桥金山石三大产区的细石匠为主,是有悠久历史的吴中地方特色传统工艺。明代金山名石匠陆祥因擅长石雕和石料工程筑造而官至工部侍郎。近现代的著名金山石匠有顾竹亭、唐仲芳、盛水大、龚金木等;其中顾竹亭是摩崖石刻名匠,吴中名胜遍留手迹,章太炎曾亲书“班氏功名诗投笔,鲁公碑志有传人”对联相赠;唐仲芳是碑刻名匠,曾承接南京中山陵和灵谷寺烈士公墓两大建筑内的全部刻字工程而名闻全国;盛水大是“左右开弓”雕刻石狮子的巧匠;龚金木则是解放以来领衔金山石匠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全国著名石料工程的细石匠。 解放以来,传统的石雕技艺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得到很大的发展,石雕工艺也于20世纪70年代从石料加工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工艺行业。金山、枫桥、藏书三镇相继建立了石雕工艺厂,石雕艺人的艺术素养不断提高,传统的石雕工艺中融人了科技的含量。主要产品有壁景、挂屏、座屏等几百个品种1000多种规格,并开发丁《母与子》、《珍珠女》等大型城市雕塑和园林雕塑。其中石狮是金山石雕品的代表,形成苏州特色的艺术风格,称“苏狮”,与北京的“京狮”、广东的“粤狮”并称石狮三大流派。苏式石狮的特点为雌雄成对,雄者左足踩球,雌者右足抚幼狮,左右顾盼,笑脸相迎,造型古朴,温和可爱,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石狮和各类石雕晶除畅销本地和全国各地外,还外销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民国南京中山陵至今,以金山石为材料筑造的著名工程遍布全国各地,金山石匠也加盟苏州园林建筑队伍,飞赴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承接“出口园林”中的石料工程。 苏州吴中盛产“金山石”,这恐怕是江南一带人所共知的,因为苏州西部有座名叫“金山”的出产花岗石,明代诗人杜庠有诗为证,“阖闾城外翠微间,扬子江心白渡湾,踏破忙鞵踪迹遍,始知人间两金山”,这是对吴县金山和镇江金山的描述。其实不仅是“金山”产花岗石,在吴县木渎附近的天平山、灵岩山、焦山、开山、象山、天池山、横山等都是与金山一脉相承的花岗石岩石。这类花岗石呈青灰色或青白色,晶粒细密、质地坚硬、不易风化,且耐酸耐腐蚀,抗压力强,为我国首屈一指的优质建筑石料,只是金山石矿的开采历史悠久罢了。 正因为有了金山石矿的资源,于是有了以石为业的石匠,有了源远流长的石雕手艺。现今,苏州金山的石雕手艺已经名闻大江南北,2007年,苏州金山石雕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 传承悠久辉煌的金山开石 金山石矿的开采历史悠久,概括地说是始于晋宋,盛于明清,上世纪三十年代为兴盛时期,进入八十年代为全盛时期。 据《吴县志》记载,金山“初名荣坞山,晋宋年间凿石得金易今名,山高五十丈,多美石,巉巉高耸,皆碧绿色。”从民间传说来看,当地的老石匠们声称,他们的祖辈曾在山的支脉荣坞浜田鸡山开采的万家池花岗岩中发现过金光闪耀的矿石,从此,“金山”的美名便传扬开来;也有老人说,“石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句名谚才是对金山名称的最好注释,并举出一些以开采金山而发了财的石户为例,因此开采金山石就好比开采金矿,将此山命名为金山也就不足为怪了。 宋代以后,金山屡开屡禁,产量甚微。元代出现了金山石料雕琢做细的加工工业雏形,其代表作有保留至今的天池山寂鉴寺内的石屋。明代开始金山有了大量开采,嘉靖年间延至灵岩山,奇峰怪石被采取大半,后经有识之士奔走呼吁才于万历年间禁止。至今,灵岩山仍保持着马榷府“永禁开采”的摩崖石刻。清代中叶,素称江南水乡的姑苏城内外,凡桥梁、花园、府第、寺院、陵墓、城基等各类建筑的石灰石部分几乎全部被金山石所代替。鸦片战争后,金山石料大量运至上海,成为高楼大厦的上好建筑材料。如上海外滩中国银行大厦等高大建筑的基石和贴面均出自金山石矿。民国初年,金山石矿名声大震。1918年,从金山开采出净重二万五千斤的巨石运往浙江湖州砚山制作陈英烈士墓碑。1926年开始,金山石匠有二百余人,运送十万块金山石料修建南京中山陵工地,建造了中山陵的陵门、墓室、碑亭、牌坊、侍卫室、甬道、地坪、踏步和二百四十多级台阶。之后有建造了南京灵谷寺阁楼、石塔。1937年至1940年,金山石矿的开采和加工进入高峰期,大量的金山石料运至上海。作为万国楼、万国公墓等西洋建筑的网材料,附近的位于藏书的焦山也同时大量开采。《木渎小志》有记载:“金焦两山产区石料遍售江浙,自沪上洋商采办,销路益广。” 解放以后,金山石矿几经曲折,波浪式向前发展。1952年、1953年先后为上海人民广场、上海革命纪念馆等工程的采石、石料加工和安装业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选时期,一些私营石号组织起来,成立了几家规模较大的石厂。在”大跃进”的浪潮中成立了金山人民公社大石厂和藏书、枫桥三家石厂,形成了三大产区。进入八十年代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手指引下,金山石矿进入了全盛时期。1985年,金山石料厂分解为第一、第二石料厂和建筑工艺雕塑厂,年工程用石150万吨和料石5万吨,产品不下近百种。尤其是创新的磨光花岗石板可与大理石比美,成为苏沪等城市高级宾馆、商场的贴墙、、地坪建筑物的抢手货。美国纽约兴建的仿苏州园林古典建筑明轩,就采用了这种金山石。金山第二石料厂后来居上。于1988年承接了苏州火车站的广场工程。值得一提的是以加工制作种类建筑雕塑、工艺石雕及城市装饰雕像为专业的金山建筑工艺雕塑厂在继承发扬传统石雕艺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雕制的作品大的上千斤,小的似手指,石狮威严有加,石马引颈长嘶,石灯镂空剔透,观音笑容可掬,无不神情兼备,维妙维俏。这些风格独特的石雕艺术品深受日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的外商、华侨和香港、台港客商的青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为了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青山绿水,金山石矿已停止开采,但金山的石业、金山的石雕工艺依旧绽放着夺目的光彩。苏州金山石雕有限公司、苏州枫桥石雕工艺厂等一批在上世纪末创立的工艺石雕民营企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在书写着新的历史辉煌。 技艺精湛的金山石雕 金山石矿的开采和石料加工,有分有合,往往同为石业。与金山悠久的石业开采同时名闻遐迩的金山工艺石雕同样有着悠长的历史。自成行业的石料加工业以手工作坊的“石作”、“石铺”形式为主,遍布于苏州的城镇。行业内将从事石雕的统称为“细作”或“细石匠”。 凡承接的石料工程,包括桥梁、陵墓、界石、建筑等需要精工雕刻的均需请细石匠,独立制作石雕作品的如石狮、石马等均由细石匠承担。上世纪三十年代,苏州曾设立石业同业公会,当时入会的石作,城区有25家,乡镇20家,共计细石匠有143名(不含临时工匠)。 金山细石匠,名家辈出。晋代以来的名匠由于鲜有记载,也难以叙说,明代以来有与香山帮蒯祥齐名的陆祥。陆因擅于石雕和石料工程建筑而官至工部侍郎。民国初年,汤根宝和陈根土率金山细石匠二百余人赴南京建造了中国最宏伟的花岗石工程中山陵,并巧接石牌坊断柱而技压群雄,更使金山巧匠声名远播。名石匠顾竹亭以擅长摩崖石刻而誉满吴中;“造桥王”许松斋、钱金生则以修建苏州宝带桥筑石亭和建造横塘彩云桥而著名。 金山石匠的后代,在继承传统的金山石刻技艺的基础上,对雕刻工艺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丰富和发展了雕刻产品。现在不仅能雕大到八九吨重的蟠龙盘踞的石碑、烈士纪念塔,还能雕凿佛像、仕女、骏马、飞禽等。苏州市政府赠送给意大利威尼斯、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和日本金泽市等友好城市的三对高达2。5米的大型石狮,就出自枫桥石雕工艺厂的艺人之手。1987年,苏州金山石匠为中国银行苏州支行制作的全套石栏杆、贴面、石狮等雕塑及其布局和式样和发国时期上海的中国银行如同一辙,被评为十大街景名建筑之一。一些石雕工艺厂还与浙江、南京工艺院校著名雕塑家合作制作大型城市雕塑石雕艺术品,如“母与子”、“珍珠女”、“鲜花与少女”、“王安石”等。如今,出自于金山、枫桥等雕刻厂生产的、出自金山石匠之手的佛像、石狮、古龙、灯笼、挂屏、壁景等雕塑工艺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斯里兰卡、香港等财十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国内外艺术家和建筑师的普遍好评。 名震华夏的石雕绝技 金山石雕技艺师徒相承,父子相传,做细匠的,即从事雕刻类加工的更是有一套绝技,真是有了这一套绝技,才令世人刮目相看,才能成为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山石雕杜瓦尔绝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劈石绝技。劈石是指大料石取出后按要求再分割成若干块(现以机械切割替代),劈石技艺直接关系到出材率和制作成本。如一块八仙桌大小的大料石切断时,只需选择一个平面,在平面上列作几个“库子”,放上“胀鐥”石匠高举24磅大锤,一锤下去,石料齐刷刷一断为俩。1958年著名金山石匠徐筱棣为来苏的苏联专家代表团表演劈石技艺,引起轰动。二是左右开弓绝技。传统的石狮雕刻,最难的是制作形貌相同的石狮,并且要雌雄成对。这在还没引进石膏模具制作工序、缺少点线仪等先进技术手段的三、四十年前却是难题。著名金山石匠盛水大在民国时期开创了“左右开弓”的绝技,即左右手分别握锤,右手雕凿雄狮,左手雕凿雌狮,达到雌雄狮一模一样的艺术效果,一时传为佳话。 三是“冰梅纹”石墙砌筑绝技。这是石匠加工砌筑的高难度技术活。“冰梅纹”是指石块拼缝似碎冰状,有的呈梅花状,酷似天然,以不留拼接加工痕迹为最,非顶尖高手不敢问津。苏州灵岩山后花园西侧围墙目前尚保留有较完好的“冰梅纹”石墙若干段,这是晚清和民国时期金山石匠留下的杰作,业内人士无不称奇赞叹。 四是“断柱接柱”绝技。民国年间,建造南京中山陵“博爱”牌坊时,因三期工程承建者克扣石匠工资而引发劳资纠纷,金山石匠巧断石牌坊大柱,迫使承建者赔偿八千银元后再接上大柱,上演了“断柱接柱”的绝活,成为石料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 五是石拱桥建筑绝技。一般石拱桥建造时均要搭建脚手架或木支架,以便于拱顶合拢时防止坍塌。技艺高超的金山石匠不用任何支架,拱形石材拼接严合,所筑桥梁美观又坚固。如横塘彩云桥、宝带桥修建等。 六是摩崖石刻和碑刻绝技。摩崖、碑刻分文字和图像两类,其中文字凿刻需要石匠掌握较深的书法功底,凿刻时以钢凿代笔,接刀处不留斧凿痕,刻凿深浅恰到好处,酷似书法运笔轻重,游丝枯笔均需反映原作风貌。民国时期的顾竹亭便是专事摩崖石刻的高手匠人,摩崖石刻达十年之久,吴中名胜遍留手迹,章太炎先生曾亲书对联“班氏功名诗投笔,鲁公碑志有传人”。图像碑刻必须精通画理,运刀如运笔,圆角转折处不露接刀痕迹。金山石匠何根金承接的泰州凤凰河景观带石料工程,其中长廊以内《水浒》、《西厢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为题材的戏文故事石刻画像达999幅,精湛的石刻技艺受到业内外人士广泛称赞。 金山石雕不仅有其实用价值、技艺传承价值,更有其文化艺术价值。当我们置身于园林名胜、马路广场,或置身于名宅大院、博物馆、企事业单位,目睹一座座建筑石雕装饰品、一处处石雕景观,一件件厅堂的石雕陈设,一种对石雕艺术的敬仰之情将会油然而生。特别是在今天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当许多传统手艺开始被现代化浪潮逐渐湮灭的时候,一种“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我们的生活”的紧迫感将会显得更加强烈。 名家何根金,1939年生于吴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石雕)。1990年中国轻工部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2005年,获得了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97年,何根金和儿子何建青一起,创办了苏州市金山石雕艺术有限公司,并拥有自主矿石开采工场、石材加工和工艺石雕工厂、石雕工程公司。 辍学与石头结缘 何根金上小学时,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进矿,随父学艺,从此与石头结缘,开始了石雕艺术生涯。读书不多,但是头脑还算灵活,悟性还行,学艺时比较刻苦勤奋,青年时期,就成了苏州金山地区一个小有名气的石雕艺人。解放后,他被金山矿区吸收为正式的工人。1957年在山东施工时,他向工程技术人员王书高学习绘画技术,石艺从仿制传统产品到创意设计新的作品,迈上了一个较高的台阶。 承接“国礼”任务 说到1976年由毛主席作为珍贵礼品赠送几内亚总统杜尔的“几内亚纪念雕塑”,何根金还是比较自豪的。1970年,北京雕塑工厂承接了国家下达的为几内亚纪念碑雕塑战士、妇女、儿童等人物的“国礼”任务,北京雕塑工程专门邀请他北上参与制作。最终比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非洲人民的形貌精神刻画的栩栩如生,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金山石雕技艺艰苦 虽然金山石雕的艺术效果令人惊叹,但这却是一门艰苦的技艺,包含着众多的工序,不但需要创作者有较高的审美观和艺术价值观,而且也是一门艰苦的体力活,将这门传统工艺更好的流传下去,是香山帮匠人的愿望。何氏石艺,塑、刻、凿、雕、磨、钻、镂、削、切、接等技法无所不用;传统佛像、建筑装饰、石艺桥梁、人物塑像、环境石品、动物造型、浮雕碑刻、陵墓供器等产品都有所及。 对未来信心十足 以前苏州地区从事石雕行业的人员达到数千人,另外还有上千的外来打工者,但关闭了采石宕口,对当地的石料产业意味着永久性的“断粮”。于是,众多的小企业倒闭了,众多的从业人员也下岗了,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引导他们转向其他行业,而外来的打工者则多已返乡了……现在能生存下来的都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它们都留有比较充足的库存,或者只能转变经营策略,转从安徽、福建等地买进石料加工。对此,何根金早有准备,金山石雕艺术有限公司的库存大概还可以用三年,早在企业成立之初,他们已经开始向外采购石料并尝试用其他材料替代。原料虽然不同,但只要选用得当,苏州香山帮技艺中的石雕技艺依然能很好的传承并源远流长,何根金对此充满信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