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融资源理论 |
释义 | 金融资源理论是山西财经大学崔满红教授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创立的,籍以解释现代金融的一个金融基础理论框架。提出以后在中国金融理论界被称为“歪理邪说”被封杀多年,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该理论受到学界高度重视,本人因此获得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改革贡献人物”称号。现代金融是资源、金融内在与经济、金融是开发的、复杂的巨系统等观点和他的方法论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 金融资源理论的三个假设前提金融资源理论体系的构想是建立在三个假设前提之上的: (一)金融是资源; (二)社会、经济、金融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巨系统; (三)社会、经济、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在相关资源要素协调运行基础之上。 一、金融是资源作者从提出问题到深入研究问题,始终围绕着金融的资源属性、金融、经济、社会各资源要素的协调展开讨论,根本目的是两个方面。 第一,揭示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的基本属性。关于金融的基本属性的理解,国内外的金融理论界有许多不同和偏差。首先,在西方传统经济理论体系中,金融的概念是含糊不清的,他们把涉及相关属性的理论分为货币理论、金融市场理论、银行理论等等,即使在一些著名西方学者的名著中,虽然常常见到金融一词,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把它作为金融市场的代名词来使用的--在西方金融理论中真正规范化了含义的是金融市场一词。而在国内的金融理论界对金融一词的确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总的方面,大家都把金融理解为工具。把金融理解为工具的真正弊端,是金融失去了存在的客观性,失去了它的不可替代性,金融只是“撬动经济的杠杆”,是一个外在与经济的因素。围绕这样一个长期表层化的属性定位,形成了一整套“严谨”、“科学”的金融工具理论体系。 复归金融的基本属性,是历史发展到今天,国际经济一体化、经济金融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总趋势和金融正负效应的全方位放大,对金融理论研究提出的一个基本任务。为什么经济越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正负效应表现得越充分,为什么本世纪后半叶的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金融危机,为什么政府会对金融要素的利用发生过度问题,而且乐此不彼。 第二,试图提供金融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即金融理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正如我们前面分析问题所提出的,传统金融理论一个致命的弱点是金融基础理论的虚幻,即金融理论研究缺乏统一的基础和统一的语境。研究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出发点,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使用不同含义的同一概念,讨论着同一个课题,并且还争论不休,几十年没有也不可能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和结论,的确是不能忽视的事情。金融资源理论研究的任务之一即是建立相对统一的金融科学的基础理论,提供一个统一的金融理论研究的语境。通过对金融资源属性的阐释和揭示,规范金融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确立金融是资源的假设,揭示金融的基本属性,把金融要素的工具属性含盖于金融资源的基本属性之下,把金融工具即金融市场体系的研究与运作建立在金融资源理论体系之中,金融理论的发展即可以获得统一的出发点和相对一致的规则和基础理论。 金融资源理论研究确立了两个相互依存的系统观,其一是“金融→经济→社会”从局部到整体的系统观;其二是“社会→经济→金融”从整体到局部的系统观。 “金融→经济→社会”从局部到整体的系统观,揭示的是金融内在于经济,经济内在于社会的社会资源要素包容机制的实质,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巨系统组合机制。从研究人类存续所需要的诸多不同要素出发分析问题,金融科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从推动人类存续质量的提升出发分析问题,金融科学则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如果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学系统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组合机制,金融资源的开发、配置系统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学系统的重要方面。从金融资源的开发、配置出发推动经济资源的良性开发和配置,进而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配置,是人类社会延续几千年以来,尤其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最近几百年的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无论是具有自然成长型特征的英、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具有人为再造性特征的亚洲经济发展模式,金融资源的开发、配置功能在推动和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都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金融资源理论的系统观是建立在“金融→经济→社会”“层次性目标约束机制”基础之上的“发散型”系统体系。也就是说,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直接目标是建立在人类存续的一定阶段确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金融目标是一个人类存续目标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在一个方面的保障。而且后者对前者具有必然的依存性。 所以,“金融→经济→社会”从局部到整体的系统观,确立的是金融内在于经济的新金融观,而这一新金融观的确立是以揭示和阐释资源是金融的基本属性展开和深化的。进一步说是,围绕着金融资源开发、配置机制对经济、社会资源开发、配置的系统关联性、依从性展开和深化的。所以,金融是资源,是具有动态属性的经济资源,是特殊的社会资源,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新金融观的本质所在。 “社会→经济→金融”从整体到局部的系统观,揭示的是以人类存续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确立的社会运行规则规范下的经济运行规则约束的金融资源开发、配置机制。人类的健康生存,即可持续发展,是一切社会资源因素开发配置的出发点和前提,所以,这一前提既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同样也是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类的健康发展和生存质量的提升,是人类社会存续的本质所在,所以,无论是社会资源的开发、配置,还是经济资源的开发、配置、乃至金融资源的开发、配置,都有一个统一的前提和归宿,那就是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所在。社会资源、经济资源、金融资源乃至其它一切对人类高质量存续必须的资源开发和配置都必须符合人类存续的根本要求,建立在人类存续基础之上的一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开发、配置都是服从于人类存续基本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但是,这一活动具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性规则,人类存续的基本目的和要求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开发、配置机制,而社会资源开发、配置的基本规制必然成为经济资源开发、配置的基本准则,经济资源开发配置的基本准则,则又是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必然前提。 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资源开发、配置约束机制,是人类存续的动力系统之一 --“社会→经济→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系统“聚敛型”系统体系。它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提出了社会、经济、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前提性约束机制”。这一机制的实质是局部服从整体--金融资源的开发、配置服从于经济资源开发、配置提供的初始条件,经济资源开发、配置服从于社会资源开发、配置的初始条件,这种依从性的客观性,是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要正常运行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 无论是“金融→经济→社会”从局部到整体的系统观,确立的目标约束性动力学系统,还是“社会→经济→金融”从整体到局部的系统观,确立的前提约束性动力学系统,总体目标只有一个:金融资源理论的系统观揭示的是“人类存续的社会、经济、金融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巨系统,在这个复杂的、复合巨系统中,社会、经济、金融资源要素之间的动力学组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相互之间的效用功能传导与逆转机制则是一个由有诸多特定规则规范了的自组织系统和他组织系统组成的动力学复合巨系统。这就是人类存续必须依存的社会、经济、金融动力学系统的复杂性所在。这种社会、经济、金融资源开发、配置过程和相互关联的复杂性和系统的开放性是金融资源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三、社会、经济、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在相关资源因素协调运行基础之上 第一,协调性是社会经济金融资源要素正常运行的关键。社会、经济、金融资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动力学巨系统,他们之间复杂的效应功能传导与逆转机制,必然导致不同资源要素的效应功能提升或降低,这种效应功能传导与逆转机制的效率,只有在符合“帕雷托效率”的前提下,通过“纳什均衡”的选择规则来实现,我们把这一实现过程称为“金融、经济、社会资源要素的协调运行”,协调性原则是金融、经济、社会资源效应功能传导与逆转机制产生效率或相互提升效率的基本标志。 第二,金融资源理论的系统观对社会、经济、金融资源开发配置协调性的一般解释。建立在“金融→经济→社会”从局部到整体的系统观基础之上的金融、经济、社会资源开发、配置的协调机制,形成的是“以金融资源要素的协调运行推动经济的协调运行,进而实现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金融资源协调运行理论和决策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在“社会→经济→金融”从整体到局部的系统观基础之上的金融、经济、社会资源开发、配置的协调机制说明,“社会资源要素协调运行是经济资源要素协调运行的基础,经济资源要素的协调运行是金融资源要素协调运行的基本保证。” 正确认识金融资源理论确立的两个系统观,“才可能准确把握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效应功能区,才可能正确发挥金融资源开发、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正效应,才可能在社会、经济资源要素的协调运行中真正找到金融资源要素协调运行的基本定位。” 第三,社会、经济、金融相互作用组成的复合巨系统的复杂性,已经被许多学者所认同,人类存续几千年来不断探索和追寻的东西正是这种复杂性背后所潜藏的那个效率机制。无论“自然成长型经济模式”中的“耐心等待”主张付出的巨大的“时间成本”[①],还是“人为再造型经济模式”中的“急功近利”倾向付出的巨大的“危机成本”[②],如果说两种模式都是对不同初始条件的国家追寻发展道路的一种尝试的话,东南亚诸国则是属于战略选择失误一类问题。东南亚危机的教训告诫我们,在借鉴西方和日本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需要明确两点:其一,不同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不同,任何一种别人依据他们国家的初始条件创造的模式都不可能完全适合我们国家的客观实际,借鉴只是为了我们的创造;其二,如何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及其依据的初始条件都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不同国家的这种复杂性、复杂程度、复杂内容等等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一种好的模式只能解决一种初始条件下的复杂巨系统运行问题。总结全世界历史的经验,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也正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巨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的。 但是,总结各个国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我们也发现,真正获得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和民族,都是通过社会资源的协调开发和配置完成的。 所以,不论任何国家面临如何复杂的社会资源开发、配置系统,坚持协调性原则来解决问题,都是他们成功的前提,任何时候对协调性原则的背离都会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调或经济危机。 在多数情况下,“自然成长型经济模式”要比“人为再造型经济模式”更多地体现了协调性原则。在“人为再造型经济模式”中,政府干预刚性表现得十分充分,历史的经验证明,正是这种过度的刚性破坏了后发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协调性原则。 金融资源理论的体系构架一、金融资源理论的核心(一)金融的定义 1、金融的定义。金融是依赖特定保证体系(金融制度)、特殊载体(金融商品)的社会财富的索取权;是具有数量(货币和资本)累积和功能累积的、特殊的、内在于经济的社会资源。 2、金融是资源,是特殊的社会资源。关于金融的资源属性定位是金融资源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金融资源理论与传统金融理论的本质区别。 金融是特殊社会资源的观点,揭示了金融与经济、社会的客观、内在依存性。是金融资源理论的本质所在,是金融资源理论研究现代金融、政府进行金融决策以及社会成员利用现代金融的出发点。 3、金融资源的效应功能区理论是金融资源理论的核心。金融资源效应功能区理论以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经济、金融资源效应功能区内部以及效应功能区之间的效应功能传导与逆转机制的研究,确立不同决策时段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正负效应功能区,进而将为金融决策提供具体的理论模型,指导政府和金融行为人科学判定不同时期、不同初始条件下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应有状态,所以,金融资源效应功能区理论是金融资源理论以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金融决策理论,所以金融资源效应功能区理论是金融资源理论的主体和核心。 金融资源效应功能区理论以复杂巨系统理论为建立社会、经济、金融资源要素复杂巨系统模型的理论基础,以混沌理论为社会、经济、金融资源效应传导与逆转机制分析的基本原理,试图构建开放的金融科学分析体系,从而探寻金融资源效应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客观定位,使人类从长期以来存在的“用则过度”的状况中摆脱出来,努力推动金融资源功能效应的中性化或正效应功能的长期化。 4、协调性原则是金融资源理论的精髓 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和混沌理论为基础构建的金融资源效应功能区理论,试图解决的是金融资源开发、配置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问题,或者说试图解决的是“金融→经济→社会”从局部到整体与 “社会→经济→金融”从整体到局部两个互逆系统组成的――人类存续的基本环境――复杂的社会巨系统内部不同金融资源与经济资源以及社会资源要素之间效应功能传导与逆转的动力学关系问题。所以,研究和探寻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协调机制,研究和探寻金融资源开发、配置与经济资源开发、配置的协调机制,研究和探寻金融资源开发、配置如何通过经济资源的开发、配置进而与其他社会资源开发、配置的协调机制,从而达到社会、经济的协调运行和人类的可持续目标,是金融资源协调理论的基本任务。所以,协调理论是金融资源理论的精髓。 (二)金融资源理论的学科定位 以金融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金融资源理论体系,一个主要的目的是构建金融科学的基础理论,提供现代金融理论原理,试图引导未来的金融理论研究以金融资源为出发点深化金融理论研究,从而构建围绕金融资源开发、配置为中心的现代金融理论体系。 (三)金融资源理论与金融工具理论的关系 金融资源理论作为金融科学的基础理论,同样应该是深化金融工具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一百多年来,围绕货币、金融市场形成的传统金融理论,越来越走入微观化和可操作性这样一个研究领域,对于金融领域的规范性和自身理论体系以及理论原理的研究越来越被淡化,所以,传统金融理论研究就像物理科学研究缺乏了理论物理的研究一样,多少年来金融理论研究即是缺乏了金融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金融理论工作者淡出金融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结果是金融理论研究的深入缺乏了基本原理的依托,学者之间的交流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语境,金融理论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始终困扰着金融理论的深入与发展。国外一些学者认为经济理论还处在十分不成熟的阶段,这样评价金融理论恐怕也不过分。 最近几年成形的金融工程理论,是一些工程专家对金融工具理论的贡献,金融工程理论的发展已经摆脱了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础和原理,引入了工程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是近来金融理论的一个值得肯定的发展方向。然而,金融领域毕竟是社会科学,所以如果我们认真分析金融工程理论的发展状况,仍然可以发现它同样缺乏了金融基础科学的规范性,缺乏了一个统一的金融理论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规范,如果说金融工程理论解决了金融工具和业务的创新手段和基本原理的话,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创新等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原理不能说根本没有,起码是支离破碎的。只有形成一个具有基础性特征的、既能够规范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业务活动、又能够指导金融理论、业务、工具、制度创新的金融基础科学,无论是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业务的开展才可能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这个统一的、科学的、系统的金融基础理论,既是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同时又是金融业务理论的基础和原理,它不仅研究金融科学的基础理论和问题,同时提供金融业务活动的基本规范。作者倾力研究的金融资源理论试图同时实现这样两个目标,所以,作者期望金融资源理论能够成为未来金融工具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基础和原理,同时又能成为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即使金融资源理论永远成为一种假设,但是作者还是急切呼吁金融理论工作者淡出功利,回到金融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中来,为建立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金融基础科学理论共同努力;即使金融资源理论作为一个荒诞的传说永远被理论界所不容,但是如果金融基础理论的研究因对它的批判而得以繁荣和发展的话,作者的“功利”也就在其中了。 二、金融资源理论的总体框架金融资源理论从提出到今天,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作者倾其所能,对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粗略的分析和探讨,就其最近作者的研究成果勾列一个总体理论框架,试图获得同仁的补充和完善。 金融资源理论以重新定义金融属性为出发点,遵循社会学的基本规则,依据复杂巨系统理论,坚持社会资源要素协调运行的基本原理,围绕金融资源开发、配置机制展开金融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和构建。努力实现金融资源理论基础性、综合性、规范性、科学性的基本定位。 作者对金融资源理论体系的总体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金融资源理论原理;第二,金融资源协调理论,系统研究金融资源和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之间的协调运行规律,正确建立判定金融资源效应功能区的理论模型,为政府开发、配置金融资源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基本原理和规则;第三,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理论,系统研究金融资源开发、配置业务的基本规则和行为规范,系统提供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基本业务原理。通过三个领域的系统研究,试图构建以金融资源理论原理为准则,金融资源协调理论为核心,以金融资源业务理论为基础,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金融资源理论体系。 金融资源理论的方法论英国著名经济学方法论权威马克·布劳格先生在他的《经济学方法论》中指出,“我始终认为经济学的中心目的是预言,而不只是解释,我还暗示过去内容丰富的所有经济学说,只有正统的、没有时间性的均衡理论――简单地说也就是新古典科学研究框架――已经表明,它已经愿意根据它的预言来评价。正统经济学的确能够自夸它已经增强了经济学家进行预言的能力。但与此同时,必须强调即使到现在这种能力仍然是怎样的有限。我们不能精确预测超过一年的未来经济的GNP的增长,我们甚至不能预测两三年以上的某个部门NNP的增长”。[③]所以,我们研究金融资源理论将本着布劳格先生的提醒,努力选择他为我们描绘的“最佳前程”,“提供接受或反对某种研究框架的准绳,制定帮助我们区分鱼目和珍珠的标准”。 [④] 一、金融资源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无论是对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研究和分析,还是探寻金融资源效应功能区,金融资源理论的基础理论都是以系统科学理论即复杂巨系统理论为基础展开的。 二、演绎推理是金融资源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金融资源理论研究坚持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的结论的基本方法,努力探寻和揭示社会、经济、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和三者之间以及与其他要素之间推动人类进步客观的正态关联的规律性,也就是说,金融资源理论研究,一般以保持社会、经济、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健康状态和客观标准为研究目标和对象,一般不以其病态或病态结果(如通货膨胀、经济萧条、金融危机)为主要目标研究问题,即金融资源理论以提供努力延长经济增长波长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为目标,努力实现通过积极的社会、经济、金融理论指导积极的社会、经济、金融实践活动的目的。 “人有两面――积极与消极,河有两岸――阳岸与阴岸”,社会经济理论和社会经济实践也是如此,通货膨胀理论即是“消极的阴岸”理论,利用通货膨胀推动一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即是“消极的阴岸”活动。所以,金融资源理论坚持“积极的阳岸”行为,积极探寻和研究社会、经济、金融领域的健康状态及其机理,努力提供如何长期保持这种健康状态的一般原理和规则,基本放弃社会、经济、金融领域的病态及其机理的剖析和探寻,一般不提供消除病态的特殊原理和规则,即使对一些社会病理的分析和研究(如前面我们专门研究的金融危机),也同样是服务于建立科学理论体系需要的。所以,我们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金融理论研究规则。 基于以上的理论研究思路,对金融资源要素的正相关分析就成为了金融资源理论研究的主要方面。三、开放性、关联性、复杂性是金融资源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 所谓的开放性是指的两个方面,其一,金融资源理论是开放的系统科学理论,这种开放性不仅是理论上兼容并蓄、跨学科的系统科学理论;其二,金融资源理论是将自身溶入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系统开放性科学,金融资源系统是经济系统、社会资源系统的子系统。 金融资源理论的关联性同样是指两个方面;其一,是指金融资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即系统内部各资源要素之间值与量的关联性;其二,是指金融资源系统与经济资源系统、社会资源系统之间相关要素之间值与量之间的关联性。 正是由于金融资源理论的这种开放性和关联性,才使得金融资源理论成为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金融理论新的路径。 [①]从十六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开始,经历了十七世纪自由放任主义、十八世纪三次革命的痛苦过程,直到通过十九世纪近百年对全球的剥削、掠夺,才真正加速了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现在人们称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才从不发达走向了发达。西方资本主义从萌芽到走向发达经历了四百年的历史。 [②]日本用百年走了西方四百年的历史,然而在整个赶超过程中付出了“危机四伏”的代价;东南亚各国试图用更短的时间完成这一过程,结果是十年发展轰轰烈烈,一朝危机前功尽弃。 [③](英)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版 [④]同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