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融资本
释义

金融资本内容简介:“现代”资本主义的最典型特征就是集中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由于卡特尔和托拉斯的出现使得“自由竞争被扬弃”,另一方面则造成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正如我在后面将要阐述的那样,这种联系使得资本采取了其最高级也最抽象的表现形式——金融资本。

定义

金融资本就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一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这种融合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产业资本在扩建过程中和银行资本相结合;二是产业资本在多元化的产业延伸过程中和银行资本相结合;三是产业资本在收购、兼并、重组过程中和银行资本相结合。产业资本在其流通周期里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是现代资本运作的必然。体现了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本质及其扮演的重要作用。

当今证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拓展了金融资本这一概念的外延。其一,指用于增值的货币(资本)本身。这些货币以与用于工业、商业中的货币不同的特殊方式,即通过货币本身的周转增值自身,中间不会转换为生产资料制造商品,也不会通过买卖一般商品赚取差价。它主要的增值手段是利息收入;其二,指那些掌有大量货币,并将其(部分地)用于金融资本用途的企业及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及基金保险公司、金融集团、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

金融资本是指由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渗透、溶为一体而形成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取代产业资本占统治地位。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是这一切变化的基础。没有产业资本的高度集中,就无法为银行提供大量的货币资本来源,也就不会有银行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垄断。而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又反过来通过各种信用手段,促进产业资本进一步集中和垄断。所以产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从一开始就是同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交织进行的。

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形成垄断以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们相互渗透,日益溶合,终于形成了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对象主要是金融产品,如投资于股票,债券,银行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金融资本全球化是国际资本流动发展的重要阶段。

金融领域

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相互渗透和溶合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业务上的相互渗透:银行通过购买工商企业的股票或直接开办新企业,插足产业资本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则是产业资本通过购买银行的股票或开办新银行,跻身于金融领域。美国的摩根财团就是从银行资本发展为金融资本的典型。它发家于19世纪60年代创办的摩根票据承兑行。在摩根承兑行发展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之后,它开始创办或挤入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这样一些大型工业企业,成了当时最大的金融资本集团。

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的形成是垄断资本实现经济和政治统治的重要经济基础。在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联合的基础上形成的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逐级控制比自己大多倍的资本,进而形成巨大的资本集团,进而操纵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政治上,金融寡头以各种形式与政府紧密结合在一起,操纵政府的行动,利用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保护其经济上的统治地位。

金融资本概述

金融资本是指由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相互渗透、溶为一体而形成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取代工业资本占统治地位,是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

金融资本是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才逐渐形成的一种资本形态。随着工业资本的不断集中并走向垄断,银行也不断地进行着资本集中并走向垄断。银行垄断的形成使银行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银行作为支付中介,实际上是各个资本主义企业的会计和出纳。它的活动性质使它对各种企业的经营活动非常熟悉和了解。但是,在垄断形成以前,银行的规模都比较小,银行的经营活动也比较分散,它们还不可能与企业建立牢固的业务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去影响甚至左右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工业垄断和银行垄断形成以后,情况就不同了。这时,大企业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资本只有少数大银行才有能力提供,大银行和大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慢慢固定下来。银行向企业提供了巨额贷款,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开始“关心”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企业的经营方向、发展规模到市场行情、盈利大小,它都要过问和干预。这时,银行实际上已在对企业实行监督并参与一定的领导。由于企业的一切金融活动都是通过银行进行的,银行也有充分的条件来确切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并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在企业严重依赖银行资本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各种信用手段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最终决定企业的命运。这样,银行就从简单的中介人逐渐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是这一切变化的基础。没有工业资本的高度集中,就无法为银行提供大量的货币资本来源,也就不会有银行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垄断。而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又反过来通过各种信用手段,促进工业资本进一步集中和垄断。所以工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从一开始就是同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交织进行的。

金融资本的形成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形成垄断以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们相互渗透,日益溶合,终于形成了金融资本。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相互渗透和溶合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业务上的相互渗透:银行通过购买工商企业的股票或直接开办新企业,插足产业资本的经营活动;而工业资本则通过购买银行的股票或开办新银行,跻身于金融领域。美国的摩根财团就是从银行资本发展为金融资本的典型。它发家于19世纪60年代创办的摩根票据承兑行。在摩根承兑行发展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之后,它开始创办或挤入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这样一些大型工业企业,成了当时最大的金融资本集团。洛克菲勒财团则是从工业资本发展为金融资本的典型。它在控制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和其他许多行业之后,从19世纪90年代起,又把资本大量投入银行业,并完全控制了美国花旗银行,也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资本集团。帝国主义国家的各种金融资本集团大致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相互溶合的另一方面,是人事参与: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相互派人充当对方的各种领导职务,这样,工业垄断资本家也是银行垄断资本家。银行垄断资本家也是工业垄断资本家,一身而二任,都成了金融资本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柏林6家最大的银行经理就参加了344家工业公司。这6家银行的董事也参加了407家公司。这750多家公司分布在各行各业,与此同时,有51个最大的工业家参加这6家大银行的监事会,当时最大的工业垄断企业克虏伯公司的经理就包括在内。这种人事上的结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非常显著。60年代初,联邦德国3家最大的商业银行的代表,就在各种企业中占有1347个领导职位。仅德意志银行行长一人就同时兼任了16家大工业公司监事会的主席。在德意志银行的14名监事会成员中,西门子公司、莱茵电子公司等工业垄断组织的代表占据着一半的席位。在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其领导成员兼任着79家大公司的董事。摩根财团的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其领导成员更兼任着 233家工商企业的董事。根据美国国会的调查报告,在1967年底,美国十大城市的49家大银行同6591家公司之间,就有8019名兼任董事。正是这些既控制着工业资本又垄断着银行活动的金融资本家主宰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是帝国主义国家真正的统治者。

金融资本集团的形成

金融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是金融资本集团,即财团。在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中,都有为数不多的巨大财团,它们操纵着帝国主义国家全部经济和政治生活。据1975年统计,美国最大的两个财团即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就已分别控制了3081亿美元和2316亿美元的资产。它们和另外几个大财团(包括加利福尼亚、第一花旗银行、芝加哥、波士顿、梅隆、得克萨斯、杜邦和克利夫兰等财团)一起,控制了美国钢铁产量的77.1%,汽车产量的67%,石油产量的57.1%,发电量的34%,它们还控制着全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43.5%,人寿保险公司资产总额的55.6%。在日本,由于大财团和浓厚的封建家族关系常常纠缠在一起,人们习惯于把日本的财团称之为财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居于垄断统治地位的三菱、三井、住友、富士、第一劝业和三和等六大财团共占有着日本全部企业资产的25%。它们直接控制的垄断企业已超过150家,牢牢掌握着36个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并占有全国银行信贷业务的2/5以上。

最初的财团大多带有比较浓厚的行业色彩和部门分工。例如,美国的摩根财团主要占据着钢铁工业和其他基础工业,故有“钢铁大王”之称。洛克菲勒财团则以“石油大王”闻名于世,其世袭领地主要是石油工业。日本战前的财阀也都有各自的独占行业,三菱财阀垄断着造船业和海洋运输业;三井财阀主要经营煤炭工业和商业;住友财阀则倚重于有色金属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生产的跨部门集中和混合联合企业的发展,各大财团的行业色彩日益淡薄。由于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和国际化,财团的部门独占状况已逐渐消失。各大财团越来越多地进行跨行业的经营,极力向其他财团霸占的行业和领域扩张。现在,几乎所有的大财团都是跨行业的,它们的经营范围和利害关系已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即使它们属下的许多垄断企业,也在日益增多地成为经营广泛的混合联合企业。由于各个财团互相渗透,由几个财团共同占有关键性的大垄断企业已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现象。例如,美国最大的工业垄断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就是由杜邦、摩根和洛克菲勒这些大财团共同控制的。即使原来一些财团的独占领地,也不断被其他财团挤入,洛克菲勒财团的埃克森石油公司,摩根财团的美国钢铁公司,都已被其他财团控制着一部分股权。

随着金融资本之间的相互渗透,财团原有的家族色彩更趋淡薄。过去,财团多以专门经营某一行业的富有家族为核心,这些富豪掌握着财团及所属企业的股票控制权,是财团的主要占有者和统治者。因此,财团也往往以这些家族来命名,如洛克菲勒、摩根、杜邦、梅隆、克虏伯、安田,等等。现在,情况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生产规模庞大,经营的范围日益广泛,财团已越来越小。富有家族虽然仍旧掌握着股票控制额,但他们在财团全部股份中所占的比重却明显下降。再加上财团之间的互相渗透,单独由某一家族独占整个财团的情况开始受到削弱,各个家族财团逐渐进行溶合。有些财团现在虽然继续沿用过去的家族名称,但实际上已经不是由原来的家族单独控制了。例如,美国的摩根家族早就失去了对摩根财团拥有的决定性支配权。联邦德国的克虏伯财团也不再由克虏伯家族所单独控制。

金融寡头的统治

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

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

金融资本对国民经济实行统治的主要手段是参与制。通过参与制,各大财团控制了比自有资本大几倍、几十倍的他人资本,把触角伸向广泛的经济领域。金融资本还通过发行有价证券、创办新企业、改组中小企业、实行各种各样的兼并和组织各种垄断组织等等办法,攫取着高额垄断利润,实现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统治。

金融资本在加强对国民经济进行统治的同时,还将其触角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去。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渗透与控制,主要是通过人事参与,实行“个人联合”实现的。这种“个人联合”,可以直接由金融资本家或其代理人担任政府职务的办法来实现,也可以用收买政府高级官员或议员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此外,金融资本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对政府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例如,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有“全国制造商协会”、“雇主协会”、“经济团体联合会”之类的组织。这些金融寡头的俱乐部常常通过提出建议和研究报告的形式来影响和左右政府的决策。实际上,这是金融资本家在为政府规定具体的政策方针和行动纲领,要求政府贯彻它们的意图,为它们在国内外的各种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

因此,金融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全面统治,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它的最高阶段,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实质。

金融资本的形成和统治,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极少数金融寡头攫取着越来越多的国民财富,它们通过兼并或合并,把对生产资料的剥夺,日益扩展到巨大的垄断资本家之间。它们还通过各种渠道,控制着越来越多的他人资本。金融资本通过与资产阶级政府的个人联合,还把资产阶级国家的财产和财政也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这样,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同生产日益社会化、国际化并行发展,必然使资本主义的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更趋激化。

图书信息(一)

基本信息

书名:金融资本

作者:(奥地利)鲁道夫·希法亭 丛书:晏智杰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ISBN:9787508041797

开本:16开

定价:58.00元

内容简介

《金融资本》内容简介:“现代”资本主义的最典型特征就是集中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由于卡特尔和托拉斯的出现使得“自由竞争被扬弃”,另一方面则造成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正如我在后面将要阐述的那样,这种联系使得资本采取了其最高级也最抽象的表现形式——金融资本。

在这种情形之下,笼罩在资本关系上的谜团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以捉摸和理解。金融资本有其独特的运动方式:看似独立,实际上却只是一种反映或表现;它会采取许多种方式,并且会和产业资本及商业资本的运动相对独立并分离。金融资本增长得越快,它对现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对这一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的必要性也就愈益迫切。不了解金融资本的规律和作用,就不可能明察当今的经济发展趋势,更不可能对经济和政策有任何科学的认识。

图书目录

致谢

版本说明

英译本序言

前言

第一编 货币与信用

第1章 货币的必然性

第2章 流通过程中的货币

第3章 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信用货币

第4章 产业资本流通中的货币

第5章 银行和产业信用

第6章 利息率

第二编 资本的动员。虚拟资本

第7章 股份公司

第8章 证券交易所

第9章 商品交易所

第10章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第三编 金融资本及其对竞争的限制

第11章 利润平均化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12章 卡特尔和托拉斯

第13章 资本主义垄断与商业

第14章 资本主义垄断和银行。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

第15章 资本主义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和金融资本的历史趋势

第四编 金融资本与危机

第16章 危机的一般条件

第17章 危机的原因

第18章 商业周期过程中的信用条件

第19章 萧条时期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

第20章 危机特征的变化。卡特尔与危机

第五编 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

第21章 商业政策的重新定位

第22章 资本输出与经济区的争夺

第23章 金融资本和阶级

第24章 劳动合约矛盾与争端

第25章 无产阶级和帝国主义

附录 希法亭的著作和有关希法亭研究的主要论著

中英文人名、地名、术语对照表

……

图书信息(二)

基本信息

作者:(德)希法亭 著,曾令先,胡天寿 译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

字 数: 440000

页 数: 374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36696105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其他经济学理论

定价:48.00

编辑推荐

《金融资本》是希法亭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在这本书中,他强调并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曾预言过但是没有能够详细分析的现象,特别是以托拉斯和卡特尔为形式的垄断现象。他按照辩证法的观点,把资本区分为三个阶段:高利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他分析了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并把它定义为“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 该书为科学的帝国主义理论奠定了初步基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告诉你如何用乘法,而不是加法进行财富积累的权威读本。

金融资本给资本笼罩了一层神秘面纱,它使人很难看到资本的本质。从形式上看,金融资本是在独立的运动,其实,金融资本也是资本的一种反映形式。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分道扬镳,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分析和研究。随着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全部资本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不认识金融资本的运动规律,就不可能认识现代资本主义。

——鲁道夫·希法亭

内容简介

《金融资本》是作者最具影响的代表作,作者对马克思以后的世界经济发展作了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分析,因而在当时的理论界被当做《资本论》的第四卷而大受欢迎。希法亭把资本分为了三个阶段:高利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他分析了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并把它定义为“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论述资本和金融的第一流著作”。

作者简介

鲁道夫·希法亭,1877年8月10日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90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希法亭对经济学有浓厚兴趣,尤其对金融资本有深入研究,在考茨基主编的《新时代》上发表了一系列经济学著作,被认为是第二国际的权威理论家,也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图书目录

原序

导读

一、本书的体例

二、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马克思时代以后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三、希法亭的新观点

四、《金融资本》的特殊价值及当今金融资本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一篇 货币和信用

第一章 货币的产生

第二章 流通过程中的货币

第三章 信用货币

第四章 在产业资本中流通的货币

第五章 银行和产业信用

第六章 利息率

第二篇 虚拟资本

第七章 股份公司

第八章 证券交易所

第九章 商品交易所

第十章 银行资本与利润

第三篇 金融资本和对自由竞争的限制

第十一章 利润率的平均化

第十二章 卡特尔与托拉斯

第十三章 垄断和商业

第十四章 资本主义的垄断和银行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

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垄断的价格决定金融资本的历史趋势

第四篇 金融资本和危机

第十六章 危机的一般条件

第十七章 危机的原因

第十八章 经济周期过程中的信用关系

第十九章 萧条时期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

第二十章 危机性质的变化卡特尔和危机

第五篇 论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

第二十一章 商业政策的转变

第二十二章 资本输出和争取经济区的斗争

第二十三章 金融资本和各个阶级

第二十四章 围绕劳动契约的斗争

第二十五章 无产阶级和帝国主义

图书信息(三)

基本信息

作 者: (德)希法亭 著,曾令先,胡天寿 译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

字 数: 440000

页 数: 374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36696105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定价:48.00

编辑推荐

《金融资本》是希法亭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在这本书中,他强调并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曾预言过但是没有能够详细分析的现象,特别是以托拉斯和卡特尔为形式的垄断现象。他按照辩证法的观点,把资本区分为三个阶段:高利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他分析了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并把它定义为“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 该书为科学的帝国主义理论奠定了初步基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告诉你如何用乘法,而不是加法进行财富积累的权威读本。

金融资本给资本笼罩了一层神秘面纱,它使人很难看到资本的本质。从形式上看,金融资本是在独立的运动,其实,金融资本也是资本的一种反映形式。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分道扬镳,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分析和研究。随着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全部资本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不认识金融资本的运动规律,就不可能认识现代资本主义。——鲁道夫·希法亭

内容简介

《金融资本》是作者最具影响的代表作,作者对马克思以后的世界经济发展作了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分析,因而在当时的理论界被当做《资本论》的第四卷而大受欢迎。希法亭把资本分为了三个阶段:高利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他分析了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并把它定义为“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论述资本和金融的第一流著作”。

作者简介

鲁道夫·希法亭,1877年8月10日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90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希法亭对经济学有浓厚兴趣,尤其对金融资本有深入研究,在考茨基主编的《新时代》上发表了一系列经济学著作,被认为是第二国际的权威理论家,也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图书目录

原序

导读

一、本书的体例

二、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马克思时代以后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三、希法亭的新观点

四、《金融资本》的特殊价值及当今金融资本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一篇 货币和信用

第一章 货币的产生

第二章 流通过程中的货币

第三章 信用货币

第四章 在产业资本中流通的货币

第五章 银行和产业信用

第六章 利息率

第二篇 虚拟资本

第七章 股份公司

第八章 证券交易所

第九章 商品交易所

第十章 银行资本与利润

第三篇 金融资本和对自由竞争的限制

第十一章 利润率的平均化

第十二章 卡特尔与托拉斯

第十三章 垄断和商业

第十四章 资本主义的垄断和银行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

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垄断的价格决定金融资本的历史趋势

第四篇 金融资本和危机

第十六章 危机的一般条件

第十七章 危机的原因

第十八章 经济周期过程中的信用关系

第十九章 萧条时期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

第二十章 危机性质的变化卡特尔和危机

第五篇 论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

第二十一章 商业政策的转变

第二十二章 资本输出和争取经济区的斗争

第二十三章 金融资本和各个阶级

第二十四章 围绕劳动契约的斗争

第二十五章 无产阶级和帝国主义

图书书摘

第一章 货币的产生

在交换过程中,如果某种商品畿够证明自己具有使用价值并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这种商品也就可以成为满足同样条件的所有其它商品的交换价值,于是,这种商品便开始向货币转化。这样,商品便成为了货币,成为了所有其它商品的交换价值,成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由于一切商品都通过使用价值的让渡而转化为货币,货币也就成为了所有其他商品的转化形式,成为了乒斤有其他商晶向货币转化的结果,成为了一般劳动时间的直接对象化,成为了个人劳动外化的产物。

理解为由全体社会成员自己决定和支配。

但是,缺乏统一组织机构的社会,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里,社会生产者被分解为相互分离的生产个体,他们的生产不再是社会的事务,而是表现为他们自己的私事,他们被社会的分工强制发展成为相互之间必须发生关系的私人所有者。但是,促使他们发生这种关系的活动,是生产产品的交换,因为,只有通过这种交换活动,才能使以私有制为主体的、以生产个体为单位的社会发生联系。但是,产品交换只是社会联系的中介,它只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析对象。因为,社会主义社会里也允许产品交换,不过,这种交换是社会有意识地统一了分配标准之后的交换,可以这样说,这种交换是对社会分配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是服从于社会主观情绪的一种私人活动,因此,它不会成为经济学的分析对象。它在经济学理论中所产生的作用,就像在幼儿园中,洛德和福里基两个孩子相互交换玩具一样,这种交换与他们的父亲在商店里购买玩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用钱购买玩具这种交换,是社会交换活动总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这种交换,社会才能实现生产共同体,只有通过这样的交换活动,被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分化瓦解了的社会才能联结为一个整体。

如果马克思在某个地方说:在交换关系中,上衣在内部的交换要比在外部的交换具有更多的意义。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交换关系在一个有一定联系的社会内部要比在另一种社会内部具有更多的意义。因为,只有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产生社会联系的地方,即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使每一个人相互分离而又彼此制约的社会里,交换才能具有社会统一的规定性,才能行使指挥社会生产的职能。在可以对社会生产进行自觉调节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央机关自觉地决定生产的对象、数量、地点和人员,在这个社会,所有的成员都必须贯彻执行中央的决定。总之,通过交换告诉商品生产者的道理,同社会当局必须将“自觉调节生产、决定劳动秩序”等道理告诉给社会成员是完全一样的。理论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和认识这种交换的规律。由这种规律必然产生出商品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生产调节,这就像在社会主义当局的法律、命令和规定中,必然产生出社会主义经济不受干扰的运行过程一样,不过,这种规律不是直接地规定人们在生产中的行动,而是以自然规律的方式通过“社会的自然性和必然性”来发挥作用。

因此,那些本来应该由独立的手工业者或资本主义企业家来回答的问题,也必须通过产品交换来回答。例如,商品生产怎样由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发展?商品的交换关系是怎样产生及其变化的?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交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比如说,交换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在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社会就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社会,交换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量的关系。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交换的基础是支配交换的比例关系,即体现在交换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交换的基础则表现为主观意志的相同。在这里,交换只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既不能成为理论经济学的考察对象,也不能进行理论分析。由于交换总是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很少察觉到这种区别。

社会产品必须进行变换,正是这种变换,使交换活动变成了社会物质变换的中介。尽管那些个别的或分散的交换活动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只要它能使社会的产品交换成为可能,只要它能促进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这种交换活动就能长期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生产是进行交换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交换活动,个人才能同社会发生联系,并在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果即社会的分配中获取其中的一个份额。

交换活动与整个社会生产的关系,使个别交换和分散交换冲破了偶然性和主观性的羁绊,变成了一种符合社会客观规律的事物,并成为社会物质变换的条件,于是,交换活动具有了必然性。因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通过交换活动才能存在,而社会也必须通过经济上的交换才能成为社会,也只有在这种社会,交换活动才能成为一种特殊的分析对象。

那么,在这种社会,作为社会物质变换中介的交换活动又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在这种社会的交换活动中,货物已经成为商品。所谓的商品,是指这样一些物质,这些物质不再只是用于个人的需要,而是用于整个社会,它的萧条和兴旺也不再是由个人的需求决定,它的命运可能比奥德赛的命运更加变幻莫测。在这种社会,货物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这些货物的生产者,是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相互对立并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货物作为劳动产品,不仅具有自己的自然属性,而且也成为了社会的事实。因此,我们应该去探索这个作为生产共同体即劳动共同体的社会的规律,现在,个别劳动已经成为这个生产共同体所支配的总劳动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已经成为形成价值的劳动。

事实上,交换活动是可以进行分析的,因为,交换活动不光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它在使个人需要变成一种工具的同时,把个人需要限制在社会需要的范围内。相对社会需要而言,个人需要是前提条件,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社会需要就无从谈起。但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交换不具有集体主义社会中那种满足个人需要的职能,而是通过交换将个人需要纳人社会生产的范围,个人需要要想得到满足,就必须参与交换。在这里,交换只是表现物与物之问量的关系,而在交换中所置换的量,则被看成是社会生产总量中的一部分。社会生产总量由社会制造产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是用全部劳动力来制造产品的统一体,而从事生产劳动的个人,则是社会统一体中的器官。在交换中,如果商品的量同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相等,那么,商品就可以按照它们的价值进行交换。

如果商品交换的条件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是相等的,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自己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并用这些生产资料制造出产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那么,这种交换就是价值平等的交换。但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大多数人的财产被剥夺,少数人垄断占有生产资料,这使交换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由于交换活动体现的是一种平等关系,所以,社会上的不平等在交换活动中则表现为平等,但这种平等不是价值的平等,而是生产价格的平等,劳动耗费的不平等被利润率平等所掩盖,这说明: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决定性因素,商品交换不再以等量劳动为条件,而是以等量资本为条件,商品不是按它们的价值出售,而是按它们的生产价格出售。

商品是物化了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交换活动中,这种劳动时间常用来表示物与物之间的等量关系。商品的价值,并不用具体的劳动时间来表示,也就是说,并不表示为8小时的劳动、l0小时的劳动或l2小时的劳动,而是用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一定量,即用来充当另一种商品的等价物。例如,20码麻布=1件上衣,其中,1件上衣就是20码麻布的等价物。这件上衣与20码麻布之所以相等,是因为上衣与麻布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物化,有了这样的物化商品,所有商品都可以相互作为等价物。

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另一种商品来表现,这是由商品生产的性质所决定的。一个人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这种劳动产品必须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和社会关系,必须通过交换活动才能产生。因为,只有在交换活动完成之后,生产者才能够知道他的商品是否真正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他花费的劳动时间是否真正体现了商品的价值。

商品生产者不需要什么人以社会的名义对他的工作进行评价,商品生产者要证明自己是商品生产社会的合格成员,只需拿出他用于交换的商品,通过这些商品,他可以向社会证明他的能力。因为,社会是将自己的事务建立在物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人和集体意识的基础上,因此,能够证明商品生产者能力的,就是社会的交换活动。商品生产者只有在完成了交换活动后,才能证明他生产的产品是社会需要的产品,这样,他才能重新开始生产。在交换活动中,为了让一种商品能表现所有其他商品的价值,于是,一种特殊商品出现了,这种特殊商品就是货币。

在交换活动中,只有当产品互相交换后,商品生产者A和商品生产者8才能作为商品所有者与社会生产发生关系。事实上,当一件上衣同20码麻布进行交换的时候,这种关系便成立了。如果商品生产已经社会化,那么,裁缝的生产就必须通过交换来进行,这时,他不再是只同麻纺织者发生交换关系,他还要同更多的生产者发生交换关系。一件上衣可以同20码麻布进行交换,也可以同5磅糖、10磅面包进行交换,由于所有的商品生产者都将发生这样的交换关系,从而产生了无数的交换冬式,在这些等式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商品来衡量,这给交换活动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人们便开始固定地用某一种商品来衡量所有商品的价值。随着这种商品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最后,这种商品便成为衡量所有商品的一般价值尺度。

……

图书信息(四)

基本信息

书名:金融资本

图书编号:195407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定价:16.9

ISBN:710001508

作者:[德]鲁道夫·希法亭 著,福民 等译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科学地阐明最新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现象,分为:货币和信用、虚拟资本、金融资本和危机等5 篇。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货币和信用

第一章 货币的必然性

第二章 流通过程中的货币

第三章 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信用货币

第四章 产业资本流通中的货币

货币资本的周期性游离和闲置

闲置资本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闲置的华币资本通过信用向执行职能的的货币资本转化

第五章 银行和产业信用

第六章 利息率

第二篇 资本的动员。虚拟资本

第一章 股份公司

一、股息和创业利润

二、股份公司的金融化。股份公司和银行

三、股份公司和个人企业

四、发行活动

第八章 证券交易所

一、交易所证券。投机

二、郊外易所的职能

三、交易所的交易

第九章 商品交易所

第十章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第三篇 金融资本和对自由竞争的限制

第十一章 利润率平均化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十二章 卡特尔和托拉斯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垄断和商业

第十四章 资本主义的垄断和银行。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

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垄断的价格决定。金融资本的历史趋势

第四篇 金融资本和危机

第十六章 危机的一般条件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平衡条件

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平衡条件

第五篇 论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 危机的原因

第十八章 经济周期过程中的信用关系

第十九章 萧条时期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

第二十章 危机性质的变化。卡特尔和危机

第二十一章 商业政策的转变

第二十二章 资本输出和争取经济区的斗争

第二十三章 金融资本和各阶级

第二十四章 围绕劳动契约的斗争

第二十五章 无产阶级和帝国主义

注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3: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