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牛山遗址 |
释义 | 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南8公里处一个孤立的山丘上,长大铁路线东侧,东距渤海湾20公里,是一座由震旦纪的白云质大理岩、石灰岩和云母片岩夹菱镁矿等多种岩石组成的孤立山丘,为中国东北地区最早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 简介金牛山遗址为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在辽宁省营口县南7公里的金牛山,东距渤海湾20公里。该山是一座由震旦纪的白云质大理岩、石灰岩和云母片岩夹菱镁矿等多种岩石组成的孤立山丘,海拔 69.3米,面积为0.308平方公里。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体介绍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南8公里处一个孤立的山丘上。 遗址海拔约70米,自西而东的三个地点沉积有第四纪的堆积物。1974年~1978年曾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烧骨、烧土和炭屑以及少数打制石器。 发现时间1984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旧石器时代考古实习队在发掘金牛山A点洞穴第6层时,发现了一批人类化石和用火遗迹,化石有较完整的头骨(缺下颌骨)、脊椎骨、肋骨、筋骨、尺骨、腕骨等共50余件,属一个刚成年的男性个体。金牛山出土的石制品用脉石英制成,石核较少,石片较多,以锤击法和砸击法打制。石器有刮削器和尖状器,前者数量多,石器的打片方法、加工方法或类型都与北京人相似。 在地层中发现有厚约30厘米的灰烬层,其上还有两处圆形的灰堆,灰烬层与灰堆内有大量的烧骨和烧石,烧骨中有较多的兔类、鼠类和鹿类的肢骨,这些动物都是当时人们狩猎的主要对象。 与金牛山猿人共存的动物化石十分丰富,较重要包括有变种狼、中国貉、三门马、梅氏犀、肿骨大角鹿、巨河狸、最后斑鬣狗、中华猫、葛氏斑鹿、恰克图转角羚羊、莫氏田鼠和硕猕猴等,其地质年代属于中更新世。 金牛山猿人化石除材料丰富外,最大特点就是保存较完整。虽然有少数几件残破,但都可以复原,这就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这样完整的化石在中国是首次发现,在其它国家也是很少见的。 经过年代测定,确定金牛山人距今约28万年左右。据初步观察,金牛山人化石的形态比北京人进步,与早期智人阶段的大荔人接近。这个发现对研究从猿人过渡到智人阶段的人类体质特征及其直立姿势、手足分工的形成均有重要价值。 考古发现遗址包括 4个化石地点(编号 A、B、C、D )。从1973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辽宁省文物部门对金牛山 A点和 C点进行了多次发掘。198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地方合作进行了发掘。1986~1988年,北大考古系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联合对A点进行了3次发掘。 A点:是一洞穴堆积。位于山的东南隅。已发掘面积约60平方米,出露的地层堆积厚12.5米,共分 8层。以第 4层为界,可分上、下两部。1984年发掘A点第6层棕红色细砂夹角砾层的底部时,发现一批保存较完整的人类化石,包括头骨(缺下颌骨)、脊椎骨、肋骨、髋骨、髌骨、尺骨和手、足骨、跗骨等50余件,属于一个刚成年的男性个体,命名为金牛山人,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该地层经铀系法测定距今约28万年,对研究直立人向智人过渡阶段的人类体质特征有重要意义。但有的学者认为该化石属于早期智人阶段。 与人类化石同层出土的还有灰堆,内有多量烧骨,以啮齿类和肢骨片为主。发现的动物化石非常丰富,共70余种。主要有最后似剑齿虎、中国貉、肿骨大角鹿、巨氏大河狸,三门马、梅氏犀、硕猕猴、李氏野猪和中华缟鬣狗等古老种属,其中最后似剑齿虎和中国貉为第三纪和早更新世残余种,其他多为中更新世典型动物。金牛山动物群与周口店北京人肿骨鹿动物群非常相似,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 C点:也是一洞穴堆积,位于山的西北坡,1974、1975年进行了发掘,可分 6层。在下部地层(第4层以下)中,发现有石制品、用火遗迹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的原料为石英,用锤击法和砸击法打制,石核较少,石片较多。石器有刮削器和尖状器两种,前者数量较多,可分直刃、复刃和半圆形3种,以一面加工为主。这些石器的打制方法、加工方法和类型,与北京人很相似。在灰烬层中含大量烧骨、烧土,说明当时人类已具有管理火的能力。烧骨多为兔类、啮齿类和鹿类的肢骨。发现的动物化石有肿骨鹿、葛氏斑鹿、三门马、梅氏犀、大河狸和硕猕猴等20余种,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在上部地层中,发现了两件磨制的骨器。动物化石有赤鹿、披毛犀和鸵鸟,时代偏晚,已进入晚更新世。 遗址保护金牛山遗址设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金牛山工作站,负责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并划定保护范围,修建了围墙。1990年对A点洞穴进行了维修加固。 金牛山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智人,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1984年发现于辽宁营口金牛山。化石为一个头骨、五个脊椎骨、二根肋骨以及其他部位的骨头,全部属于一个成年男性个体,年龄为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脑量为1390毫升。金牛山发现的这批化石资料之完整,在我国尚属首次。同时还发现了一些灰堆,里面有烧土、炭屑和烧骨,可能是金牛山人烧食之处。在灰堆旁边分布着大量的动物碎骨,其中有的骨头还可以看到人工敲砸的痕迹。 陕西蓝田人,距今约八十万年;安徽和县人,距今约二十多万年;辽宁营口的金牛山人,距今约二十多万年。这些古人类遗址的发现说明,在远古时代,我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留下我们祖先生活过的遗迹。 距今大约一万八千年前,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又生活着一种原始人,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仍然处在旧石器时代,但他们的劳动和生活能力大为进步,已经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山顶洞人会缝制衣服,有爱美的意识。他们过着氏族公社的社会生活,处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山顶洞人的模样,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山顶洞遗址发现的骨针,长82毫米,针耳微弯,磨制得很光滑,一头有针孔。这说明山顶洞人已会缝制衣服。遗址里还出土了一批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和石珠,可能是山顶洞人的颈饰。 智人智人 (homo sapiens)即“智慧的人”,简称“智人”。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其中有可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两个发展阶段。 智人的发展早期智人原称“人属尼安德特种”,简称“尼人”,相当于以前划分的古人阶段。这个时期的人类与现代人更为接近,但仍带有许多原始性质。不仅会保存天然火,还学会了人工取火。其生存年代大约距今二,三十万年到五万年前,属于地质学上更新世中期后一段到更新世晚期前一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晚期智人原称“智慧的人”,简称“智人”,相当于以前划分的新人阶段。这个时期的人类除有某些原始性之外,基本上和现代人相似。文化上以有雕刻和绘画艺术,出现了装饰品。生存年代大约从五万年前开始,直到现代。属地质学上更新世后一阶段到全新世,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现在。晚期智人通常也叫做现代人,但现代人的概念,还是以指新石器时代以后的人类,即距今约一万年前至现在的人类为宜。 智人的发现新华社伦敦6月11日电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埃塞俄比亚发掘的一批约16万年前的人类骨骼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现代人类即“智人”的化石。这一发现填补了“智人”进化历程起点处的空白,并对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理论提供了证据。 这些化石是1997年在埃塞俄比亚东部中阿瓦什地区一个干燥的山谷里找到的,其中包括一名成年人和一名儿童的相当完整的头骨以及另一名成年人头骨的部分碎片。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在将于1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显示,上述智人生活在约16万至15.4万年前。科学家说,这些头骨在解剖学意义上无疑属于智人。他们有着相当多的现代人特征,例如成年人头骨有较大的球形颅骨,面部扁平。但他们也有一些较为原始的特征,例如两眼距离稍远,眉脊突出等。此外,这些智人缺少尼安德特人的某些特征。这表明他们处在智人这个物种发展的起始阶段,介于更原始的人类与现代人之间。 智人的特性非洲大地上捕杀动物的能手 一个多世纪以来,智人的起源是人类进化研究中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许多科学家认为,智人与人类更原始的祖先一样,发源于非洲。但也有科学家提出,智人是在世界不同地区分别发展起来的。 此前,科学家已经在非洲发现了大量几百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化石,但却未在非洲找到处于智人起源的关键阶段,即约10万到30万年前之间,生存年代明确的智人的化石。新发现的智人化石填补了这个空白,与分子生物学的预测结果比较吻合,对人类祖先发源于非洲的假说是一个重要支持。在这些头骨化石出土的地点,还发现了很多河马、羚羊等动物的骨骼以及多种相当先进的石器。这表明被发现的智人曾是捕杀动物的能手,其食物中肉类的比例较高。 对死有了某种情感认识 科研人员还发现,部分智人的头骨上有刀痕,智人儿童的头骨还有着格外明显的光泽,像是经常被触摸,并可能曾用作装饰品或器皿。科学家提出,这意味着当时的智人可能以某种仪式保存了儿童的骨骼以留作纪念。这可能是人类对死亡产生某种认识和感情反应的最早例证,而其他动物都不会具有这样的复杂行为。 根据科学家的说法,智人在躯干与四肢骨骼上的特征是:充分适应于直立姿态,走路时两足交替跨步。至于出现时间,还有一种说法:早期智人可能在35万年前出现于东南欧,20~25万年前出现在西欧,13万年前出现于东非。以后,在欧洲其他地方,地中海沿岸,中国以及远东地区都有智人出现的踪迹。约2万年前智人渡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