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楼子
释义

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子书,但却不载于《梁书*元帝本纪》.其原因恐有三:一是《金楼子》成书时正遇梁末战乱,姚察撰《梁史》时所据"国史旧文"本无记载;二是江陵亡陷,《金楼子》被西魏于谨大军掠至长安而入秘阁,姚察不得见;三是姚思廉续补时恐因唐太宗之故,而不得载《金楼子》于《梁书》.

作品名称:金楼子

创作年代:南北朝

作者:萧绎

形式:札记

基本信息

分类:汉典古籍\\子部\\杂家

作者:(梁)孝元帝(萧绎)介绍:

金楼子,六卷(永乐大典本),梁孝元皇帝撰。《梁书·本纪》称帝博总群书,著述词章,多行於世。其在藩时,尝自号金楼子,因以名书。《隋书·经籍志》、《唐书》、《宋史·艺文志》俱载其目,为二十卷。晁公武《读书志》谓其书十五篇,是宋代尚无阙佚。至宋濂《诸子辨》、胡应麟《九流绪论》所列子部,皆不及是书。知明初渐巳湮晦,明季遂竟散亡。故马骕撰《绎史》,徵采最博,亦自谓未见传本,仅从他书摭录数条也。今检《永乐大典》各韵,尚颇载其遗文。核其所据,乃元至正间刊本。勘验序目,均为完备。惟所列仅十四篇,与晁公武十五篇之数不合,其二南五霸一篇与说蕃篇,文多复见。或传刻者淆乱其目,而反佚其本篇欤?又《永乐大典》诠次无法,割裂破碎,有非一篇而误合者,有割缀别卷而本篇反遗之者。其篇端序述,亦惟戒子、后妃、捷对、志怪四篇尚存、馀皆脱逸。然中间兴王、戒子、聚书、说蕃、立言、著书、捷对、志怪八篇,皆首尾完整,其他文虽搀乱,而幸其条目分明,尚可排比成帙。谨详加裒缀,参考互订,厘为六卷。其书於古今闻见事迹,治忽贞邪,咸为苞载。附以议论,劝戒兼资,盖亦杂家之流。而当时周、秦异书未尽亡佚,具有徵引。如许由之父名,兄弟七人,十九而隐,成汤凡有七号之类,皆史外轶闻,他书未见。又立言、聚书、著书诸篇,自表其撰述之勤,所纪典籍源流,亦可补诸书所未备。惟永明以後,艳语盛行,此书亦文格绮靡,不出尔时风气。其故为古奥,如纪始安王遥光一节,句读难施,又成伪体。至於自称五百年运余何敢让,俨然上比孔子,尤为不经。是则瑕瑜不掩,亦不必曲为讳尔。

—— 出《四库总目提要》

作品简介

《金楼子》一般是采用札记、随感的形式,或前引名言成句,后加自己的看法;或借题发挥以阐发自己的思想;或记述史实以劝诫子女;或追叙往事,聊以自慰;或转志奇事,欲广闻见;或记东交游,以叙友情,等等。总之,于《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离家著作相比,《金楼子》的最大特点是,它基本上是由萧绎一人撰写而成。萧绎很瞧不起吕不韦、刘安的作法,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托人。萧绎从青年时代起就新自动手搜集材料逐年撰写《金楼子》。

作者简介

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元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初封湘东郡王。普通七年(526年)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萧绎派儿子萧方等率军万人往救,后又派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次年三月,侯景攻破台城,王僧辩舟师尽没。不久,又命王僧辩击溃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六兄萧纶;并向西魏称臣,袭杀益州刺史萧纪(萧衍第八子)。

萧绎翦除兄弟的目的达到后,便于天正元年(552年)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承圣。但当时梁州、益州已并于西魏,襄阳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势十分孤立。承圣三年(554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五万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萧绎被俘,遇害。次年,其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追尊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

萧绎盲一目,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工书善画,曾作《宣尼像》,为之作赞并亲自题写,当时人称之为“三绝”。与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其他俊才为布衣之交。常说:“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但性矫饰,多猜忌。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今仅存《金楼子》。所绘《职贡图》尚存北宋摹本。明代张溥辑有《梁元帝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原文节选

卷一·兴王篇一

粤若稽古,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分有十纪。一曰九头,二曰五龙,三曰括堤,四曰合雒,五曰连通,六曰序命,七曰修飞,八曰因穆,九曰禅通,十曰疏讫。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苏氏、宗卢氏、祝和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庖牺。蛇身人首,有圣德。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之先,都陈。至于其工,霸而不已。 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感女登,生炎帝,人身牛首,有圣德,以火承木,都陈,迁鲁。嘉禾生,醴泉出。在位百二十年。 黄帝有熊氏,号轩辕,亦曰帝鸿,少典之子,姬姓也。又姓公孙。少典娶有?乔女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附宝孕二十月生黄帝。龙颜,有圣德。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邱,乃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屈轶草生庭,佞人入则指之。又有景星、麟凤之瑞,乃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置左右大监以治人。得宝鼎,兴封禅,帝座于元扈之上,太一下来,有大蝼如羊。帝曰,土气胜,故以土德王。在位一百年,有四妃,生二十五子。 少昊帝金天氏,一号穷桑,二曰白帝朱宣帝,黄帝之子,姬姓。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意感生少昊于穷桑,是为元嚣,姓姬氏,或云己氏。降居江水,以登帝位。以金承土,都曲阜,有凤鸟之瑞。以鸟纪官。凤鸟氏为司历正,元鸟氏为司分伯,赵氏为司至,青鸟氏为司开,丹鸟氏为司闭,祝鸠氏为司徒,雎鸠氏为司空,爽鸠氏为司寇,鹘鸠氏为司事,五雉为五工正,九扈为九农正,天下大治焉。 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母曰女枢,金天氏之末,瑶光之星贯日如虹,感女枢于幽房之宫。右胁有九色毛,生颛顼。以水承金,始都穷桑,徙商邱。 帝喾高辛氏,少昊之孙,?乔极之子。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曰逡,<齿并>齿。以木承火,都亳。在位十年。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原,生后稷。次妃有?氏,女曰简翟,生契。次陈丰阝氏女曰庆都,生尧。次陬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挚立不善,乃立尧。 帝尧,字放勋,一名同成育,陶唐氏帝喾之子。伊祁姓也。母曰庆都,为喾妃,出观河渚,遇赤龙而孕。寄伊长儒家产,甲申岁而生尧,丹陵也。尧眉八采,日角方目,足有元武之字,手有三河之文。丰下锐上,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黄收纯衣,彤车白马。冬则鹿裘,夏则?葛。采椽不斫,土阶三等,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焦侥氏来献没羽,常年之人得神献若羊名曰獬豸,尧乃缉其皮以为帐,分命羲仲、和仲,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定仲夏。宵中星虚,以正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时许耳之子名曰由,字道开,一字仲武,仲武黄白色,长八尺九寸,兄弟七人,十九而隐。尧欲禅之,由乃洗耳。是后景星曜于天,甘露降于地,朱草生于囿,凤凰止于庭。以{艹?}莆?荚之瑞,都于平阳,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掌四方,在位四十一年。洪水滔天,怀山襄陵,四岳举鲧治水,九年绩庸不成。五十年乃更咨四岳,得舜,乃在?玑玉衡,以齐七政。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辨于群瑞。尧崩,乃葬济阴城,庙居齐郡。有柏树死而更生焉。舜摄政二十八年,尧乃殂。三年,礼毕,舜避丹朱于河南,诸侯朝觐,讼狱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舜曰:“乃天命也。”初尧教丹朱棋,以文桑为局,犀象为子。帝舜有虞氏,龙颜大口,圆天日角,出额重鼻,足履龟文,目重瞳子,身长九尺一寸,常梦击天鼓。母曰握登,早终。瞽叟更娶,生象。象傲,瞽叟顽,后母嚣。咸欲杀舜,使舜入井,凿井旁行二十里。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举舜。尧于是降以女娥皇女莹配之,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于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耕地得金枝银节。渔于灵泽,土人皆让居。陶于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布五教于四方。尧乃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得举用事,卿云出,景星见。西王母使使乘白鹿,驾羽车,建紫旗,来献白环之?,益地之图,乘黄之驷。绥耳贯胸之民来献珠虾。既陟帝位,以土承火,都平阳,命禹为司空,弃为后稷,契为司徒,咎繇为士,垂为共工,益为朕虞,伯夷为秩宗,夔为典乐,龙为纳言。庶绩咸熙,群瑞毕集,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献率舞。生子商均,不肖,舜复禅禹,入九疑山,置铜剑一枚,化为砾。今济南历城有祠,太阳山有虞氏三石阙也。禹即位后十五年,舜乃殂。禹让商均,避之阳城。天下不归商均而之禹。初商均一名章? 帝禹夏后氏,名曰文命,字高密。母修已,山行见流星贯昴,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于石坳,夜有神光,长于陇西大夏县。龙角珠庭,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钤,身长九尺九寸,胸有黑子如玉斗焉,手长至膝,胫无毛,左手中十七黑子。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乃遂与益、后稷奉帝令诸侯百姓。伤先人父鲧之功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过门不入而洪水平。既陟元后,以金承土,都平阳,或营安邑,薄衣食而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而致美于黻冕。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神鹿出于河水,天锡元圭。乾吾国献裘,毛有五采,复荐咎繇于天,将以致禅。会咎繇终,复荐益。禹殂,葬会稽。庙中有铁さ铁荚石船,庙里有涂山神姑之象,珠玑为帐,宝玉?周华,诸庙莫及。当中山水之盛,良辰吉日,罗绮ㄚ服,满桥梁之上,皆金翠为饰,神又甚灵,彼人所敬。初,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启,三年礼毕,益避启,人不归益而归启。一名建,一名余,母化而为石。启即位,伐有扈氏,启庶兄也。夏禹氏绝,少康出于窦之中,复禹迹也。 成汤姓子,名履,字天乙。狼星之精感黑龙而生。高天广角隆准,手有纵理,如印绶之文。丰下兑上,皙而有须,长九尺四寸八肘。凡有七号:一名姓生,二云履长,三云瘠肚,四云天成,五云天乙,六云地甲,七云成汤。成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商诰》。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伐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伊尹号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谓之曰:“自进非道也。”乃令还其本居,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从之,任以国政。白狼衔剑,有神人身虎首,献玉镜、白狐九尾。诸国贡玉盘,入自北门,遇女房,作《女房之歌》。林树久不花,一旦生如凰翼。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上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噫!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之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于禽献。”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伐桀,败于有?氏之墟,奔于鸣条之野,乃改正朔服色,朝诸侯。崩,葬于济阴亳县东北郭,去县三里,冢高七尺。汉哀帝时遣大司空行汤冢。又说曰:殷汤无葬处。此言非焉。武丁大戊,并贤君也。周文王昌,狼星之精。母曰大任,梦长人感己,有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以胎教之。溲于豕牢,生文王。龙颜虎眉,身长十尺,胸有四乳。即位为西伯,有雀生?于殷城隅。文王增修政,三年,四方诸侯皆服。崇侯谮之于纣,纣不纳。费仲又言于纣,欲诛之,纣不从。九年春三月,率六州诸侯朝于殷。崇侯虎又谮之,纣怒。囚文王于?里,虽有忧患,方修先圣之业,广解六十四卦,著其卦词,谓为《周易》,时谓西伯为圣。纣疑而未违。长子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之为羹,赐文王以试之。实圣当不食子羹。文王得而食焉,纣笑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而尚不知。”纣谓西伯曰:“谮汝者,长鼻决耳也。”文王曰:“此崇侯虎之状。”纣赦文王。四十三年春正月庚子朔,文王在丰阝,九州诸侯咸朝,五纬聚房心,周之分野。时有鸟衔丹书,集于周社。王乃献洛西赤壤之国方千里,请除炮烙之刑,纣许焉。赐以弓矢?钺,使专征。天下大悦,有凤凰衔书而至,文王稽首受命。是岁即位,化被江汉之域。以受命之始年也。

周武王发,望羊高视<齿并>齿,生而有光。太公、周公作辅。武王渡河伐纣,中流,白鱼跃入舟,长一尺四寸。一说云丹鲤,未知孰是。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乃还归。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抱其乐器而奔周。戊午,师渡盟津,诸侯咸会,共行天罚。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纣师虽众,皆无战心,心欲武王亟入。及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持太白旗以麾。诸侯毕拜武王,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百姓待于郊。于是天锡黄鸟之旗,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身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悬之大白之旗。肃■氏献石??苦矢,苦庭之国献文犀驼。命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赈贫弱。时夷雍之子名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于首阳,依麋鹿以为群。叔齐起害鹿,鹿死,伯夷恚之而死。

汉高祖刘季,父名执嘉,母曰含始,入池中浴,见玉鸡衔赤珠,名曰玉英,吞之有孕。昔孔子梦三槐间丰沛邦有赤蛇,化为黄玉,上有文曰“卯金刀”字,此其瑞矣。帝美须髯,隆准,容受直言,好谋多欲,平秦楚之难,拨乱反正,虽不修文学,而性明达聪。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从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定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模宏远矣。

汉太宗恒即位,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台基已成,将构,召匠计之,直百金,乃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尝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帏帐无文绣,常集上书囊以为殿帷。兵器无刃,以示敦朴为天下先。葬霸陵,皆瓦屋,不以金银铜铁为饰。因山不起坟。南粤尉佗自立为帝,召佗兄弟以德怀之,佗遂称臣。与匈奴结和亲,而背约入盗,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吴王濞诈病不朝,赐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张武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至于中宗宣帝,枢机周密,品式备具,工巧器械,先代莫及。民畏其法,吏奉其职矣。

汉世祖文叔,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于武帝故宫,有赤光照室,影如五麟七凤。后望气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见舂陵城郭,曰:“佳哉美气,郁郁葱葱。”帝美须眉,身长八尺七寸,脚下有文色如银印,厚一分。更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内火,光赫然属天。梦乘赤龙登天上,珠陛玉闼,乃以三千人破王莽百万众。及即位,故能平隗器公孙述等。在兵既久,厌武事,尝思息肩。皇太子当问攻战之事,帝谕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不对”非尔所及也。每旦视事,日仄乃罢。断远方饷异味奇珍。功臣高枕无所诛杀。引公卿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太子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失彭聃之福,愿顾爱精神。”帝曰:“我自乐之,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览权纲。尝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銮旗在前,属车在后,朕乘此安之。”乃以驾鼓车。初,巡狩舂陵,父老曰:“乞蠲十年。”帝曰:“天下艰难,三年已外,岂能自保?”乃蠲三年。退勋臣,进文吏,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扇。宫房无私爱,左右无偏恩。损池?,废戈猎,赐州国,并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勤约之风,行于上下。尝著瑞火笼赋,内外匪懈。百姓宽息,戢弓矢,散马牛,信止戈为武也。

魏武帝曹操,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量敌制胜,变化如神。自著兵书十馀万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时义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与虏封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利,气势盈溢。故每战必克,取张辽徐晁于亡虏之中,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馀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御事三十馀年,手不舍书。昼则讲军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擒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六十三头。及造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攻城拔邑,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所献,与群下共之。豫自制送终衣服,四箧而已。

晋世祖安世,少厉高行,造次必于仁恕,未曾有过失言色于人。然而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暨登大阼之日,制强国,御下有礼。所以镇压内外,辑静四方,威惠参洽,文武必举,故天下服焉。承魏氏奢侈元刂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帝既谦俭寡欲,亦雅识时变,临朝怀恺悌,务崇简泰。有人饷雉头裘者,即令烧之。朝廷辑睦,兴居可观。故威服强吴,规模宏远,虽飨国未久,德洽于民矣。其后惠怀丧乱,中宗东渡,所谓五马俱渡江,一马化为龙者也。

宋高祖德舆,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宣州尝献琥珀枕,光色甚丽。时诸将北征,以琥珀治金疮。帝大悦,命捣分赐诸将。平关中,得姚兴从女,有盛宠以废事。谢晦谏,即时遣出。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宋台建,有司奏东西堂施局脚床银涂钉,帝不许。使用直脚床,钉用铁。诸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锈金玉,内外奉禁,莫不节俭。后孝武帝大明中,坏帝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障,壁上挂葛灯笼。广州所部二千石,有献入筒细布,一端八丈。帝既见,恶其精丽劳民力,即付所司弹牧守,以布还之,并制领南勿作此布。帝素有热疾,并患金疮,末年尤剧。坐卧常须冷物,而未能得。后人献石床。帝见善之,寝其上,即觉极以为佳。乃叹曰:“木床犹用功不少,况乃镌石。”即还其人,亦令毁之。帝始游军彭城,置酒命纸笔,赋诗曰:“先荡临淄寇,却清河洛尘。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于是群才并作也。

宋太祖义隆,年十四,身长七尺五寸,好读史书,善楷隶,能文章。温和有人君之德,及南面负?,深以子民为先,台殿堂宇,无所改易,为吏长子孙,居官成姓,号明法令。时人谓有建安永平之风。每至诸侯王宴集,必先论国家政务。自朝讫晡,乃设食,令而语人曰:“千乘之君,幼居人贵,吾所以未便设食,令此辈稍知饥寒也。”经巡历至上库,谓左右曰:“此库内大有钱,殊可羡愿。”左右曰:“此县官之物耳,何羡愿耶?”帝曰:“此皆国家之物,吾奉先帝之祀,常惧羞之。四方丰稔,仓粟皆红,省租赋米五钱也。”

梁高祖武皇帝,生而灵异,有圣德。颈光龙液,舌文八字,顶垂带重丘,额照日象,有文在手曰武帝并上讳三字。始在髫发,便爱琴书,容止进退,自然合礼。常与儿童斗技,手无所持,蹑空而立,观者击节,咸共称神。及遭献太后忧,哭踊大至,居丧之哀,高柴不能过也。每读孝子传,未曾终轴辄辍书悲恸。由是家门爱重,不使垂堂。登于晚年,探赜索隐,穷理尽性,究览坟籍,神悟知机。读书不待温故,一阅皆能成诵忆。所以驰聘古今,备该内外,辨解联环,论精坚白。沛国刘?,当时马郑。上每析疑义,雅相推揖,深沈静默,不杂交游,所与往来,一时才隽。至于得人,门称多士。居宇精肃,常有烟雾。垂廉拱帐,望者竦然。六义四始,尤解礼体;登高必赋,莫非警策。弱冠升朝,令问籍甚。太尉王俭,齐国阿衡,钦上风雅,请为户曹属。司徒竟陵王,齐室骠骑,招纳士林,待上宾友之礼。范云时为司徒记室,深慕上德,自结神游,驱车到门。顷日骤至,上尝旦往报云,云闻街衢洒扫,唤呼清道。俄闻笳鼓之声。云意天子出幸南苑,寻乃上遣通焉。心独怪之,未敢言也。上哲于知人,虑无遗事。历司徒法曹祭酒掾,会友辅仁之职。永明九年,出为镇西讽议,西上述职。行过牛渚,直暴风卒起,入泊龙渎,既波浪不可静,登岸逍遥,四望梁山,瞻眺墟落。见一长老,披儒服至,揖上曰:“君龙颜虎步,相不可言。天下方乱,四海未一,安苍生者其在君乎?”上笑之曰:“观公长者,不容见戏。”俄而风静,此夕竟届姑熟。永明十年,太祖登遐。上始承不豫,便即言归。轻舟仍发,州府赠遗,一无所受。齐随郡王苦留一宿不许。得单艇望星上路,犯风冒浪,兼行不息。虽狂飙地发,高浪天涌。船行平正,常若安流。舟中之人皆称神异。及舟漏临没,叫不辍声,鹊头戍主周达奉上一船,奔波就路,至京不逾二旬,自在途便不盥栉,寝食俱废,焦忧易形,视人不识。望宅奉讳,气绝良久。既葬,呕血数升,水浆不入口者四日,忧服之内,不复尝米,所资粗麦,日中二溢。再拜山陵,杖而后起,涕泪所洒,松为变色。及号思庐室,未当见齿,仍留山陵。因欲隐遁。太傅宣武王苦谏乃止。有桑门释僧辉,不知从何来也。自云有许负之法,通名诣上,见而惊曰:“檀越顶有伏龙,此非人臣之相。贫道所未见也。若封泰山,愿能见觅。”上笑而不答。此后莫知所之。齐明密敕上为雍州领兵,往救新野。仍即发引,振旅长途,号令清严,所过秋毫不犯,信赏分明。士卒咸思尽命。凡公私行旅,多停大雷,辄逾信次,不肯时发。上军浦口,值风起浪生,沿流溯波,无敢行者。军直兵启:风浪大,不可冒,宜入浦待静,兼应解周何郎神。上曰:“周公瑾何无忌。在昔勤王,如我今日,亦复何异?尔若有灵,当令风静。”因打上鼓催进。行途未远,便波恬风息。于是利涉,常乘便风。汉沔谷贵,百姓多饥。上赈救乏绝,阖境不匮。九月九日,上出讲武,时士女观者远近毕至。中间忽暴风起,烟尘四合。当上所居,独白日清照,有紫云特起。始齐高在府梦著屐,上太极殿,三人从,一从齐武,一人齐明,一人张天地图而不识。意言是太祖子弟。及践阼,尝与太祖密谋,谓太租曰:“我辛苦得天下,而祚不传孙。我死,龙子当得。龙子死,当属阿度。此后当还乡。”子孙遂至大霸。及太傅援京邑,夜在越城假寐,忽梦见一大人,著朱衣,牵三匹马来。太傅因骑一匹,腾空半天而坠。次衡阳王,一马踊过屋而落。后上骑一匹,因化成龙,遂飞上天。此幽赞神明,吉之先见。及受终太祖,允恭宝历。台城内起至敬殿,庶羞百品,若殷荐焉。其中隋珠和璧,圆渊方井,侔于宗庙。上晦朔恒号恸哽绝,躬至寝门,若文王之为世子也。又奉为太祖,于锺山起大爱敬寺。又奉为献后,起大智度寺。即位五十年,至于安上治民,移风易俗,度越终古,无得而称焉。又作联珠五十首以明孝道云。伏寻我皇之为孝也。四运推移,不以荣落迁贸,五德更用,不以贵贱革心。临朝端默,过隙之思弥惭;垂拱岩廊,风树之悲逾切。齐洁宗庙,虔事郊?。言未发而涕零,容弗改而伤恸。所谓终身之忧者,是之谓也。盖虞舜夏禹,周文梁帝,万载之中,四人而已。

卷二·箴戒篇二

末喜,桀之妃,美于色,薄于德。乱孳无道,女子行丈夫志,身常带剑。桀尝置末喜于膝上。喜谓桀曰:“群臣尽憎妾之贵,乃以益慢于君。君威衰,令多不从,皆以妾为乱君,愿赐死。”桀于是大怒,行苛法,赐与嬖妾,侈益无度,府藏空虚。誉者昌,谏者亡,群下杜口,莫敢正言。造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于酒池醉而溺死者无数。于是末喜笑之以为乐。

夏桀作为?台瑶室,象牙之席,白玉之床以处之。

夏桀淫于妇人,求四方美女,积之后宫。俳优侏儒狎徒,能为奇玮戏者,聚之于傍,造烂漫之乐。

夏桀尝凿霍山通于渊关。

夏桀时两日并出,黑光遍天,摄提之星失其常所。伊洛水竭,天雨血,月流精。火神回禄,见于黔隧。

昔夏后既衰,妖精并见,蜚鸿满野,夷羊在牧。

殷帝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戮辱之。

殷武乙无道,尝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猎于河渭之间,暴震而死。

殷帝纣囚西伯?里,西伯乃献兽。黄金目,毛如织锦,玉女骇鸡犀,九江大贝,青狐元豹,黄熊白虎,因费仲献纣,纣喜之。

殷帝纣淫虐,王子比干谏弗听,剖其心十二穴,破而观之。

帝纣垂胡长尺四寸,手格猛兽。爱妲己色,重师涓声。狗马奇物,充?刃后庭。使男女裸形相随,为长夜之饮。时人为之语曰:车行酒,骑行炙。百二十日为一夜。

帝纣时,木林之地宵陷为池,池生淫鱼,取而食之,池一夜而竭,得淫鱼数百,大悦之。锡之宫人。宫人悉淫乱。

帝纣时,天雨丹血布及石。大者如瓮,小者如箕。

周厉王好利近荣公。大夫内良夫谏之,王怒问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喜曰:“能弭谤矣。”召公曰:“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川溃伤人,人亦如之。故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瞍教诲,耆艾修之。”王不听,于是莫敢出言。

其先夏后氏衰,有二龙止于夏庭。曰:“余褒之二君也。”帝杀而埋其?。王代莫敢视。厉王发而观之,使妇人裸而讠?之。?化为元龟。后宫未龀者遭之。既笄而孕褒贬矣。

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白服。废太子而立之,用褒姒为后。

褒姒者,周宣王时歌云::“??白服,实亡周国。”宣王下国内有白服者杀之。时褒姒初生,父母不养而弃。白服者闻婴儿啼,因取以奔褒。后褒人以姒赎罪,因名褒姒焉。

西周君奔秦,蹶角受罪,遣献其邑。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周赧王卒,降为西周武公。

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海求玉蔬金菜,并一寸椹。

秦二世即位,自幽深宫,以鹿为马,以蒲为脯。

汉昌邑王贺。初,昭帝崩,无嗣。霍光徵贺典丧,到济阳求长鸣鸡卵五百枚。道买积竹杖,过宏农,使大奴宋善以衣车载女子行,居道上不素食,常私买鸡豚。汉有二玺,贺受之大行前,就次发玺不封。初至国都不哭,言嗌痛不能哭。后即位二十七日见废。

汉昌邑王贺尝召皇太后御果下马,使官奴服之。

汉昌邑王贺尝封奴二百余人,常与居禁闼,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赐侍中,君卿取十妻。

汉昌邑王尝梦青蝇之矢积西阶东可五六石,以屋板瓦覆,发视之,青蝇之矢也。以问龚遂,遂曰:“宜进先帝大臣子孙亲近以为左右,如不忍昌邑故人,信用谗谀,必有凶咎。愿诡祸为福,皆放逐之。臣当先逐矣。”

汉昌邑王在藩时,有大鸟集于宫中。血污王坐席,其怪如此。

汉昌邑王贺在藩尝见大白狗戴法冠,问左右,左右皆曰不见。后王即位二十七日见废。

汉哀帝即位,宠任董贤。均田之制,从此堕壤。百姓讹言,持筹相惊,被发徒跣而走。汉氏衰矣。

汉哀帝时,董贤母病。长安厨给祠具。道中过者皆饮酒,为贤治器成,奉御乃行,赐及苍头奴婢,人十万钱。

汉桓帝常在南宫长秋和曜殿上作乐。

汉桓帝时,黄龙千秋万岁殿皆被灾。

汉灵帝本侯家宿贫,即位,常叹曰:“桓帝不能作家居,都无私钱。”乃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钱,公钱千万,卿钱五百万。

汉灵尝藏寄小黄门常侍钱,累数千万。

汉灵帝尝铸铜人四,列于苍龙元武阙外。

汉灵帝时,铸四钟,皆受二千斛,悬于玉堂及云台殿前。

汉灵帝起?圭灵昆苑,以珉玉为壁,以博山柏节为床。

汉灵帝尝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

汉灵帝时作列肆于后宫,使采女贩卖,更相盗窃,斗争之声闻于人间。帝著商贾服,饮宴于其间。

汉灵帝时养驴数百,帝自骑之,驱驰遍京师。有时驾四驴入市里。

汉灵帝时,黄巾贼起。帝自称无上将军,耀兵平乐馆。上设九叶盖,盖皆安九子真金铃,珠玉之饰称是也。

汉灵帝时,乐城门灾,延及北阙。度道烧嘉德和曜殿,广阳门外屋自壤,收天下田亩十钱以治室。

魏明帝于列殿北立八坊,诸才人以次第处其中。贵人夫人以上,转南附焉。其名拟百官之数,帝常游宴在内。

魏明帝时徙长安锺ね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大发铜铸人二,号曰翁仲,列坐司马门外。

魏明帝时铸黄龙凤凰各一,龙高四丈,凤高三丈,余置内殿前。

魏明帝时引谷水过九龙前,为玉井绮阑,蟾蜍含受,神龙吐流。岁首建巨兽,鱼龙曼延,弄马倒骑,如汉西京之制。

魏明帝起土山于芳林西北陬,使公卿皆负土,捕禽兽置其中。群臣穿方举土,面目垢黑,沾体涂足,衣冠了鸟,以崇无益,其所以不能兴国也。

魏明帝作延休殿、永宁殿、昌宴殿。

魏齐王芳,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日延倡优。迎六宫家人留止内房,尝于芙蓉殿前裸袒相逐,又于凌云台曲施帷,见九亲妇女,芳临宣曲观,呼小优郭怀袁信,使入帷共饮酒。清商令令狐景曰:“先帝持门户急,今陛下日将后妃游戏无度,乃至共观优倡裸袒为乱,恐不可令皇太后闻。臣不爱死,为陛下计耳。”芳曰:“我作天子,不得自在耶?向使先帝使外人淫内侍,子孙岂不众多?太后何与我事!“使人缚景烧铁灼之,举体皆烂。

魏齐王芳日延倡优,及司马昭初入朝,司马师将有问鼎之志。芳与左右小臣谋,因昭辞杀之,勒其众以退。昭既入,芳方食栗,优人唱曰青头鸡,青头鸡者,鸭也。芳惧不敢发。

晋惠帝衷为太子时,武帝宴群臣于式乾殿,欢甚。卫?被酒,拊帝座云。此座可惜。帝悟,乃佯言曰:“公醉耶?”后朝臣多言衷不可立。及即位,后为赵王偷所篡。

晋惠帝昏酒过常,每见大官上食有蚶,帝惨然作色曰:“自令勿复制此,縻费人力。”

宋景和子业,孝建之太子也。即皇帝位,兴改制度,或取之前史。谢庄为诔宣妃文曰:“赞轨尧门,方之汉钩弋也。”帝下庄于狱,乃发贵妃墓,纵粪于孝建冢曰:“查妇奴何意生我?”孝建多昏纵,故有查奴之目。太后临卒,遣人召帝,帝曰:“病人间多鬼,不可往。”太后怒曰:“引刀破我腹,那得生如此儿!”其不孝皆此类也。

宋苍梧王昱,尝置射雉场二百处,翳中帷帐,皆绿红锦为之。金银镂弩牙,玳瑁帖箭。

宋苍梧王,钤凿锥锯之徒不离左右。尝以槌槌人阴破,左右见之有敛眉者,大怒,令此人袒膊正立,以矛夹刂刺膊洞过。

宋苍梧王昱尝于七月七日乘露车往新安寺,从昙庆道人饮酒。

宋苍梧王昱尝饮酒醉于仁寿殿东阿毡幄中,时杨玉夫见昱醉无所知,乃与杨万年同入毡幄中,以千牛刀斩之。

齐武帝尝与王公大臣共集石头烽火楼,令长沙王晃歌子夜之曲,曲终,辄以犀如意打床,折为数段。尔日遂碎如意数枚。

齐武帝内殿则张帷杂色锦复帐,帐之四角为金凤凰衔九子铃,形如二三石瓮,垂流苏珥羽,其长拂地,施画屏风,白紫貂皮褥,杂宝枕,金衣机,名香之气充满其中。外宴既毕,则环而卧。

齐武帝时宫内深密,不闻端门鼓漏声,乃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则起装饰也。

齐武帝有宠姬何美人,死,帝深凄怆。后因射雉登岩石以望其坟,乃命布席奏伎,呼工歌陈尚歌之,为吴声鄙曲,帝掩叹久之。赐钱三万,绢二十匹。

齐武帝数幸琅邪城,宫人常从之早发,至湖北埭,鸡始鸣。

齐武帝尝于内殿环卧,合歌姬舞女,奏乐于帷幔之前,为欢曲则拊几称佳,起哀声则引巾拭泪。

齐武帝时隐灵寺雕饰炫丽,四月八日皆往,往以宦阍防门,有礼拜者,男女不得同日至也。僧尼并皆妍少,俗心不尽,或以箱簏贮奸人而进之。后为觇伺所得,并皆诛死。

齐武帝时内人出家,为异衣,住禅灵寺者,犹爱带之如初。

齐郁林王初废明帝,其文则内博士韩兰英所作也。兰英号韩公,总知内事,善于文章,始入为后宫司仪。

齐郁林王,武帝嫡孙,嗣位之日,与妃何氏书,题作一喜字,又作三十许细喜字绕四边。

齐郁林王昭业既嗣位,武帝有甘草杖,宫人寸断用之。

齐郁林王尝取武帝衣箱开之,有金射雉玻?黎贯纳等,悉赐左右。

齐郁林王既嗣位,恒在内与宦者及宫人戏,以玉为堕,公以金掷之。

齐郁林王既嗣位,尝夜中与宦者共刺鼠,至晓皆用金银钗,以金花兽红纶为襦。

齐郁林王既嗣位,常列胡伎二部,夹阁迎奏,极意赏赐,动百数十万。

齐郁林王既嗣位,赏赐无度,武帝库储垂尽。尝开主衣库,与皇后宠姬观之,又给阉人竖子各十数人,随其所欲,恣意辇取。取诸宝器,以相剖击破碎之,以为笑乐。

齐郁林王时,有颜氏女,夫嗜酒,父母夺之入宫为列职。帝以春夜命后宫司仪韩兰英为颜氏赋诗曰:“丝竹犹在御,愁人独向隅。弃置将已矣,谁怜微薄躯。”帝乃还之。

东昏侯宝卷,黑色,身才长五尺,猛眉出口。

齐东昏侯时,后宫遭火之后,更起仙华神仙王寿殿,刻画雕彩,青金铅带,锦幔珠帘,穷极巧丽。

齐东昏侯以青油为堂,名琉璃殿,穿针楼在其南,最可观望:上施织成帐,悬千条玉佩,声昼夜不绝,地以锦石为之,殿北开千门万户,又有千和香,香气芬馥,闻之使人动诸邪态,兼令人睡眠。

齐东昏侯初于宫中取空辇行之,绕台如天子仪服,自捉玉手版,金梁路带。

齐东昏侯于芳乐苑诸楼观壁上画男女淫亵之状,又于苑中立市,太官则每旦进酒肉,杂使宫人屠沽。

齐东昏侯宝卷潘氏服御极选珍宝,琥珀钏一只直七千万。

齐东昏侯尝为潘妃御车,制杂色锦伎衣,缀以金花玉镜。

齐东昏侯潘妃尝著衤尔裆?。

《金楼子》

卷三·后妃篇三 夫以坤维厚载,实配乾道;月以阴精,用扶阳德。故能辅佐天子,求贤审臣。二妃擅于虞朝,十乱兴乎周室。其所以卜世隆长,诚有以矣。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四岳荐舜于尧,尧乃妻之以二女以观厥内事。舜于畎亩之中,事瞽叟,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慢,犹谦让恭俭,思尽妇道。辜叟使涂廪,舜归告二女:“父母使我涂廪,我其往。”二女曰:“衣鸟工往。”舜既治廪,瞽叟焚廪,舜飞去。舜入朝,瞽叟使舜浚井,舜告二女,二女曰:“往哉,衣龙工往。”舜往浚井,石殒于上,舜潜出其旁。迨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林木入于大麓,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封象于有庳。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也。

汤妃有{新女}氏之女也,殷汤娶为妃,生三子,太丁、仲壬、外丙,亦明教训、致其功。太丁早卒。丙壬嗣登大位,妃领九嫔后宫有序,咸无妒?冒逆理之人。伊尹为之媵臣,与之入殷,卒致王功。君子谓有{新女}明而有序。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贤女为君子和好众妾,其有{新女}之谓也。

光烈阴后丽华,南阳新野人也。初汉世祖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汉世祖时,追爵谥阴贵人父为宣恩侯。

汉明德马皇后,身长七尺二寸,方口美发。

梁宣修容本姓石,扬州会稽上虞人。粤自周仕卫,入赵徙温。有石化字士风者,与渤海诸石同出而异源,仕吴为中书令。生鉴字子奇,晓仰观见知于王隐,游寓卒于历阳,葬于会稽。王父元恭,宋?明中仕至武骑常侍,考灵宝,齐永明中为奉朝请。修容诞中粹之至和,涵祥明之纯气。贤明之称,女师之德,言为闺门之则,行为椒兰之表。以升明元年丁已六月十一日生,生而紫胞,朝请府君以为灵异。年数岁能诵《三都赋》、《五经指归》,过目便解。同生弟妹各二人,为家之长,朝请永明之朝,密勿王事。与茹法亮纪僧真对直,多在禁省,不得休外。处分家计,专以仰委,号为女王。拊循弟妹,闺门辑睦。隆昌元年,齐世祖因荀昭华荐以入宫,时值少主失德,好为虐戏,手刺禽鸟,必敛容正色。少主非直深加严惮,乃反赐金钱,前后无算。每对之而泣,人问之故,答曰:“朝请府君陈夫人在家,供奉未足用,此何为有?”诸尼入台斋会,乃密以达之,径寄南金数百两还家,此人仍负之而趋。其人后肉袒衔璧,乃云:“不忆有此。”及建武之时,始安王遥光聘焉,专掌内政,承上接下莫不得中。遥光非王氏不被礼遇,每因哂戏之际,同类多侮慢王氏,修容每尽礼谨肃。王氏恒酾酒酹地曰:“将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东昏之世就遥光求金,既而献之,乃从容谏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生于乱世,将使贵人不能贪无厌之求,不如早而勿与。”遂不见信。后遥光还东第,又谏曰:“驷马高盖,其忧实重。少主贪虐,不过欲得州城,不如称老归第于事为善。若其不尔,悔将何及!”又不纳。及遥光破败之后,其子诩等并多踬弊,悉皆赡恤,饥寒俱解。天监元年,选入为露采女,赐姓阮氏,进位为修容。于是辨物书数,诏献?童?。初习净名经义,备该元理,权实之道,妙极沙门。末持杂阿毗昙心论,精研无比,一时称首。三十年中,恒自讲说,自为《杂心讲疏》,广有宏益,绎始习方物名,示以无诳。及在幼学,亲承慈训。初受《孝经》,正览《论语》《毛诗》,及随绎数番,指以吏道,政无繁寡,皆荷慈训。时值水旱,变食深忧,居常俨敬,无喜愠之色。恭俭仁恕,未尝疾言。亲指至于醴酏品式、衣裳制度。家人有善,莫不仰则。先是丁朝请之忧,毁瘠过礼,见者不复能识。母陈氏继而艰,故攀号恸绝,殊不胜哀。乃刻木为二亲之像,朝夕虔事。每岁时伏腊,言必随泪下。从母净粲法师,常所供奉,及粲师迁神,孺慕过礼,异姓之服,礼不过缌,气朔难改,缠悲愈切,孝思不匮,ム此类欤!随绎归会稽,或谓衣锦归乡,古今罕例,询求故实,赡恤乡党,扶老携幼,并沐恩猷。修容既在昆弟之长,抚育两弟,备加训戒。及两弟云亡,诸侄十有人余人,皆禀规勖,有庶生之妹,爱均同产。及殒殁之后,收养诸甥复隆。恒日季妹为台采女,每隔岁时,未有书翰,必流涕忘食。及采女告殂,因此感气,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实见斯言,抱孙之爱。垂慈尤笃,孙方诸、方等、方规、方智、含贞、含介、含芷等,爰自翦■,躬亲襁育,居家恤隐,不严而治。御下以和而傍无游手,刀尺绮缟,各尽其业。方诸、含贞等婚嫁,皆躬自经始,旬日之中,内外众事,爰及礼仪。一时举办公家发遣,启台悉停外,及馈人失礼,接之弥笃。每语绎曰:“吾垂白之年,虽亲所闻见,然而德不孤,必有邻。且妒妇不惮破家,况复甚于此者也!”于是爱接弥隆。又善许负之术,曾正会登楼,还语人曰:“太尉今年必当不济。”时静惠王尚康胜,咸以为不然。曰:“行步向前,气韵殊下。若其不尔,不复言相!”其年末,静惠王薨。及昭明入朝,又云:“必无嗣立之相。”俄而昭明薨。兼善云气,初至九派,云:“天文不利,南方更将有妖气。”时李敞既新平,谓必无敢继踵之者,言之甚正。无何之间,而刘敬宫反。尝有银带被匣,左右就边?攵之,将近盈把,乃笑而言曰:“此人后身,会当更属我。”初无一言呵责,值吉日良辰,大小萃聚,并令相次起舞,感恩流惠,爰及童稚,每戒绎曰:“言出于近,千里必应。士之生世,束修而已。广则难周,无劳交结。玉尚待沽,而况人乎?勤营功德,恒事赈赐,此为上也。”又躬自礼千佛,无隔冬夏。人不堪其苦而不改其德。常无蓄积,必行信舍。京师起梁安寺,上虞起等福寺,在荆州起禅林祗洹等寺,浔阳治灵丘严庆等寺,前后营诸寺佛宝帐百余领,躬事后素,亲加雕饰,妙于思理,若有神功。性好赈施,自春及冬,无日而怠。往年谷粒腾涌,蒙袂而济者不可胜言,方固南山,永期眉寿,绎?结幽?,奄罹偏罚。大同九年太岁癸亥六月二日庚申死于江州之内寝,春秋六十七。自孟夏弗豫,有遗旨:金银珠玉不许自随,凡厥凶事,每存俭约。神色审正,终始不扰,卜远有期,诏曰:“能施盛德曰宣,可谥宣。信至京都,梁安、宣业、福成、定果、灵光、正觉等寺同皆号哭,如丧亲戚焉。及渚宫、祗洹、禅林等寺,又如此也。绎始学弱年,患眼之始,衣不解带,冬则不近炎火,夏则不敢风凉。如此者离寒暑也。每大官供进,并以准取钱,纤毫已上,皆施宣业寺。数年之中,僧徒众食,并是丰饱。绎闻元獭有祭,丹鸟哺粮,矧乃禽鱼,犹能感动,况禀含灵之气者也。东入禹川,西浮云梦,冬温夏冫青,二纪及兹。昏定晨省,一朝永夺。几筵寂寞,日深月远。触目屠殒,自咎自悼。昔溯淮?,侍奉舟舻;今还宫寺,仰瞻帷?莫。顾复之恩,终天莫报。陟岵之心,鲠慕何已。树叶将夏,弥切风树之哀;戒露已濡,倍萦霜露之盛。过隙难留,川流不舍。往而不还者年也,逝而不见者亲也。献年回斡,恒有再见之期;就养闺闱,无复尽欢之日。拊膺屠裂,贯裁心髓,日往月来,暑流寒袭,仰惟平昔,弥远弥深,烦冕拔懊,肝心屠裂。攀号??臆,贯截骨髓。窃深游张之感,弥切苍舒之报。每读孟轲皇甫谧之传,未尝不拊膺哽恸也。读诗人劳悴之章,未尝不废书而泣血也。乙丑岁之六月,气候如平生焉。冥然永绝,入无瞻奉,慈颜缅邈,肝胆糜溃。贯切痛绝,奈何奈何!

相关内容

正文·序

先生曰:余于天下为不贱焉,窃念臧文仲既殁,其立言于世。曹子桓云:立德著书,可以不朽。杜元凯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几。故户牖悬刀笔而有述作之志矣。常笑淮南之假手,每蚩不韦之托人。由年在志学,躬自搜纂,以为一家之言。粤以凡庸,早赐茅社,祚土潇湘,搴帷挟服。早摄神州,晚居外相,文案盈前,书幌未辍,俾夜作书,勤亦至矣。其间屡事玄言,亟登讲肆,外陈玉铉之文,内宏金叠之典,从乎华阴之市,废乎昌言之说,其事一也;六戒多务,千乘纠纷,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替于笔削,其事二也;复有西园秋月,岸帻举杯,左海春朝,连章离翰,虽有欣乎寸锦,而久弃于尺璧,其事三也;而体多羸病,心气频动,卧治终日。睢阳得善政之声,足不跨鞍,聊城有却兵之术,吾不解一也;常贵无为,每嗤有待,闲斋寂寞,对林泉而握谈柄,虚宇辽旷,玩鱼鸟而拂丛,蓍爱静心,彰乎此矣。而候骑交驰,仍麾白羽之扇,兵车未息,还控苍兕之军。此吾不解二也。有“三废学”、“二不解”而著书不息,何哉?若非隐沦之愚谷,是谓高阳之狂生者也,窃重管夷吾之雅谈,诸葛孔明之宏论,足以言人事,足以陈政术,窃有慕焉。老氏有言:“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矣”有是哉,有是哉!裴几原、刘嗣芳、萧光侯、张简宪,余之知己也。伯牙之琴,嗟绿绮之长废;巨卿之骥,驱白马其安归?昔为俎豆之人,今成介胄之士。智小谋大,功名其安在哉?以金楼子为文也,气不遂丈,文常使气,材不值运,必欲师心。霞间得语,莫非抚臆,松石能言,必解其趣,风云元感,倘获见知。今纂开辟已来,至乎耳目所接,即以先生为号,名曰《金楼子》。盖士安之元晏,稚川之抱朴者焉!

正文·书后

呜呼!文字显晦之故,夫岂偶然也哉?往余之乞二母双节诗于周太史书仓也,实介邵君二罗君台山。越二年丁酉,孙君迟舟入都,余又举以相属。己亥孟冬,余客吴兴,得迟舟书。则太史赠言,久托台山邮寄,而台山踪迹渺不相知,浮沈之感,寤寐萦回。将裁书以询二?,会二?云之族需葵至自长洲,言戊戍重九,二?北上过台山,于吴门台山出周太史贻余书轴,长尺有奇,厚几三寸,授二?转寄。需葵曾受其书,由武林寄余,而余未之得也。是夕遂治装至武林求之,历五旬又二日,而後得之于望江门外,素不相识之人之手。盖二年以来,辗转付托,阅十有馀人。题缄之字,已磨灭殆尽,不可辨识,而缄封且半敝矣。启而读之,不惟双节赠言无恙也。太史从《永乐大典》辑录《金楼子》六卷,命致鲍君以文者亦俨然在焉。赍达以文相与,忻幸久之。夫需葵与余并以衣食奔走,前此之不相见者,几及十年,向非邂逅吴兴,余即再介二?,求之太史赠言,尚可复得。而所谓《金楼子》者,势必渐就残佚,岁月愈深,人事递迁,其乌从而求之,又乌从而得之。说者谓余之乞言斋心饮涕,先灵殆呵护之顾。余则以为太史表徵阐幽之力,与以文拳拳稽古之心,实隐隐焉遥相契合。而《金楼子》之得以善本流布艺林,诚哉有数存焉!然则古今来文字之足以不朽者,其精神不可终?,类如是矣。余闻台山归江右,後早游道山,今双节赠言,得补登集录。而《金楼子》以文梓入丛书,岂惟需葵为能不负二?之托,抑台山有知,亦且含笑地下也已。

乾隆四十六年嘉平七日萧山汪辉祖跋

诗文

题金楼子后

李煜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作品评价

《金楼子》一书对研究生活在南北文化和中外文化大交流、南北民族大融合前夕的萧绎的思想、生平,著述和齐梁社会历史都是不可多得的直接材料之一。

出版信息

《金楼子》研究

书籍作者:钟仕伦

图书出版社:中华书局

图书品相:10成品相

库 存 量:1 本

图书售价:15.00元

图书类别:文学

图书标签:研究中华书局钟仕伦金楼子华书局

上书时间:2009-03-25

出版时间:2004-12印刷时间:2004-12

开本:32开 页数:294页

目录:引言

第一章《金楼子》成书考辨

一《金楼子》的成书时间

二《梁书·元帝本纪》失载《金楼子》的原因

第二章《金楼子》的体例和版本

一《金楼子》的体例

二《金楼子》的版本流传情况

三现存《永乐大典》中的《金楼子》佚文

第三章库本、鲍本《金楼子》疑误兴例

一库本《金楼子》疑误举例

二鲍本《金楼子》疑误举例

第四章《金楼子》的文献价值

一补证史书

二证佐见闻

第五章《金楼子》的思想体系

一总之者明也

二尽忠尽力以报国家

三我思江海游,曾与朝市玩

四体兼释、老

第六章《金楼子》的文笔理论

一《金楼子》之前的文笔说

二《金楼子》的文笔理论

三文人分类的理论

四文人分类理论的历史意义

第七章萧绎的文学本质观

一神其巧慧,笔端而已

二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三情灵摇荡说

第八章《金楼子》的文学创作思想

一不以委约而能不会善痒

二内外相感,愁情结悲

三师心使气说

四二陆三张,启独擅美

五文武二途,并得俦匹

六萧绎的文学创作成就

第九章《金楼子》的文学批评思想

一榼耳不能理音乐,屩鼻不能达芬芳

二《拟古》胜乎士衡

——对陆机等人的品评

三挹酌道德,宪章前言

四京师文坛,与永明体之争

五领袖文坛,调合今古

附录一历代著录及序跋

附录二历代评论辑要

附录三萧绎著述存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4: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