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鸡山村 |
释义 | 金鸡山村隶属于罗川镇松石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罗川镇北边,距离村委会6 公里,距离镇10公里。国土面积有1.6 平方公里,海拔1614 米,年平均气温14.8 ℃,年降水量800 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188 亩,其中人均耕地1.64 亩;有林地1009亩。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罗川镇金鸡山村自然资源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88 亩(其中:田149.5 亩,地 38.5亩),人均耕地 1.64亩,主要种植粮食蔬菜 等作物;拥有林地1000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8 亩,主要种植梨、李子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0 亩,其中养殖面积10 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 、通路 、通电 、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24户通自来水,有4 户饮用井水,有4 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4%)。有24 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85.7 %和85.7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户(分别占总数的57%和42%)。 该村到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2辆,摩托车6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 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49.5亩,有效灌溉率为 79%。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2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74 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24万元,占总收入的32%;畜牧业收入5.8万元,占总收入的25%(其中,2006年内出栏肉猪97头,肉牛14头,肉羊51头);渔业收入0.3万元,占总收入的0.1%;林业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5%;第二、三产业收入2.1万元,占总收入的9%;工资性收入6.1万元,占总收入的27 %。农民人均纯收入1910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6.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9人(占劳动力的24%),在省内务工13人,到省外务工6人。 人口卫生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28户,乡村人口115人,其中男性58 人,女性57人。其中农业人口114人,劳动力79人。该村以彝族、汉族为主,其中彝族110 人,汉族5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人,占人口总数的6%;参加农村合作医疗90人,参合率78%;享受低保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6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0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松石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罗川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6公里,距离中学10公里。截止2006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3人,其中小学生9人,中学生4人。 村务公开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有固定资产8.1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大化坪镇金鸡山村基本情况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大化坪镇金鸡山村根据行政区划调整,由原金鸡山村和原毛岭畈村合并组成,位于大化坪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据官方资料,全村总面积19976亩,其中耕地1131亩,辖16个村民组,467户,1698人。辉阳河流域贯穿全境,爬爬岩水库镶嵌其中,大青水泥路穿村而过,大金砂石路依山而上,直达名茶产地。金鸡山村设党支部和村委会各一个,党支部由支委3人组成,40名党员;村委会由4名委员组成,村两委实行交叉任职,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任。 经济情况金鸡山村集体经济薄弱,拥有股份制电站一座,即八斗滩电站,占股份的33.3%,年均为村创收2万余元,境内拥有联户办电站2座:毛岭畈四站、毛岭畈五站;个体私营企业2家:业浩竹制品厂、程先召竹制品厂。 特色资源金鸡山村资源丰富,境内盛产茶叶、毛竹、板栗、杜仲、枣皮、天麻等多种经济作物,是霍山黄芽的原产地。境内森林覆盖率高,拥有丰富的松、杉、杂木等森林资源。 旅游资源金鸡山村自然环境优美,山高岭大,溪流众多,生态良好,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形成了金鸡山村独特的旅游资源。主要有: 仙人脚:坐落在柏果树组,依山傍水的悬崖小径上一块坚硬岩石上留下一大一小酷似任教的两只深约寸余的脚印。相传为仙人路过留下,故曰仙人脚。旁边有树龄四百余年的珍贵古木柏果树。 爬爬岩水库:是截辉阳河,连两山之间,修建高约百米的水库,水库上湖光山色,景色优美,是绝佳的旅游休闲之所。 令牌石:坐落纸棚组,两块巨石,高耸突兀,似从天而降的令牌,高约20米,故城令牌石。 老牛尿尿瀑布:坐落石梁子组,瀑布似一股清泉,喷涌而出,高约20米,瀑布正面,水花四溅,气势壮观,人在瀑布下,水不湿衣,似老牛尿尿,故称老牛尿尿瀑布。 金鸡垱神茶:坐落金鸡山组,茶树高约2.5米,棵直径达2米,需4人合围,相传为神仙所种,采摘制作成的茶叶,色泽金黄,香味浓郁,经省茶叶专家鉴定,该品种为省级优良品种。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鹿山街道金鸡山村行政隶属该村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鹿山街道。 村名由来相传,300多年前,村边有一小山,树木茂盛,栖息金鸡,夜阑人静,常闻金鸡啼鸣,故名金鸡山。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金鸡山村该村位于杭州所前镇,村民中以周姓占多数,次为沈姓、金姓、娄姓等,均为附近村庄分支析居到此。该村因村东有座小山丘,其形似鸡,故名金鸡山,又名金山。据传说,此山原为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养鸡之处,为正宗越鸡的产地。经历史地理学家考证,金鸡山村属地在古代为临浦湖,金鸡山是湖中一个岛屿,沧桑变迁,自唐朝至宋代金鸡山四周逐渐淤涨成陆,并形成了弯弯曲曲的西小江水道。因地处水陆交融之处,土地肥沃,古人称之为“玉象西伏”之地,故邻近村庄村民渐聚居于此。北宋前村域属山阴县天乐下乡,元朝时为山阴县四十都。到民国17年为绍兴县第十区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属绍兴县七都五图,民国21年属绍兴县第七区金钱乡,民国24年改属绍兴县所前西乡。建国前后属绍兴县所前乡。1950年10月划归萧山县,属进化区所前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先建立了新建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合作化高潮中与钱家湾、四一房等村联合建立信谊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临浦公社所前管理区信谊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建立所前公社金鸡山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东关街道金鸡山村该村在2006年4月份经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由原来的外湾、鸡山、建平三村合并而成的,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8月,全村共有603户,人口总计2022人。耕地面积为1915亩,山林面积为1363亩,水域面积为84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