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殿元 |
释义 | 金殿元(1884—1 960),字捷三,亦名洁珊,南关村人。出身寒门,自幼失母,由祖父抚养。稍长,随叔父金振海秀才读书。未成年,已颇具才学,即应童子试。县令见其年幼,另为其设席,亲临监试,见其才华出众,即留在县衙帮办钱粳、文书。金在县目睹贪官污吏鱼肉乡民,非常气愤,就到太原投考武备学堂学习军事。后被选拔留学日本,因祖母年老愈爱其孙,坚不令去,他为尽孝道,未能成行。毕业后,分配在清军汉军中做事。在武备学堂学习期间,他接触了许多革命志士,接受了民主思想,遂在太原参加了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 人物介绍辛亥革命后,太原的革命人士也准备起义。10月29日,太原起义,金当时是陆军八十六标的啃官。他按约定肘间准时率队攻打裂抚衙门,接着又攻打满州城(现新城街),解除了旗军的武装。在此期间,他昼夜奔波,虽致咳血,亦不休息。太原起义成功,阎锡山被推举为大都督,金殿元虽与阎私交不错,但亦甚为不满,常形于辞色,引起阎的忌恨。未久,清朝政府调兵攻打山西,镇压革命力量。金殿元的家属被迫迁回五台躲避。金殿元则带兵在龙泉关、长城岭堵击清军,使五台人民免直兵燹之灾。稍后,阎锡山返回太原,独揽军政大权,安插亲信,排除异己,遂将金殿元调离军旅,派到“将校研究所”。金殿元虽不满,但仍致力于军事教育,诲人不倦。其学生如丰玉玺,后任军长,亦时相过从,终身以师事之。 以后阎锡山贪图录位,拥戴袁世凯称帝,金殿元对此更为不满。一次面见阎锡山痛加指责,发生口角,金殿元怒而推翻茶桌,拂袖而去。誓再不见阎。而与对阎不满的续桐溪、弓富魁、郭唯一等频繁接触,酝酿二次革命。由于阎锡山对他们的忌恨与抑制,他终身不得志,潦到半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太原即将沦陷,子女劝他一同撤离,他却说:“阎锡山逃跑后,我还要和日本鬼子拼一下呢!”于是他就把太原东山、西山一带的矿工组织起来打击日军,并被留在太原的行政专署,充当高级军事顾问。日军悬赏重金捕他,未果,就把他的妻女扣押,作为人质加以残酷迫害。十余岁的次女丕贞惨遭折磨致死,其妻郝静范被迫与他脱离关系,削发为尼,法名常净。他虽遭此打击,亦毫未动摇抗敌之决心。 1939年,阎锡山得知他的部队在太原有一定力量,有意拉拢,邀他到秋林会商。他在离开部队期间,因无正确的政治领导,竟遭日军打击瓦解,使他抱恨终身。在解放战争时期,当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兵包围太原后,阎锡山借机逃走。金殿元为拯救城内居民,曾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劝说王靖国认清、形势,不要做阎锡山的替罪羊,要向傅作义学习。但王靖国固执己见,坚持反动立场,终于做了人民的罪人。 金殿元为人刚毅正直、嫉恶如仇,不谋私利。民国初年,其妻乘他外出,在太原买到一所住宅,他归家知道后,就说: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百姓待举,何能为个人先置安乐窝,”坚决把房子退掉了。他一生中不论在太原和五台故乡,都没有置买房土地。全国解放后,返回到故乡,担任县政协常务委员。于1960年10月病故,享年77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