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川门
释义

金川门位于南京城北,坐南向北,东至神策门(今和平门),西至钟阜门,因金川河由此出城(旧有金川门涵洞)故名。其为明代所建的十三城门之一。金川门外设有“金川桥”一座,城门附近设有水关,以扼城墙内外金川门之要津。

金川门

1402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起兵攻占南京,就是从金川门入城的,史称“靖难之役”。朱棣成为永乐皇帝后,对金川门格外看重,委派其妹宝庆公主的夫君赵辉驸马,充任金川门的“千户守”。明末,金川门曾一度封闭。1907年,南京城内的小火车道就是从下关至金川门入城的,今天的铁路北、中、南街就是当年的铁路路基。有趣的是,相传当年修“宁省铁路”时,在金川门洞内,挖有一块石碑,上书“此路变成铁,大清江山灭”的谶语,一时传为异谈。上世纪三十年代金川门曾改名“三民门”,1957年金川门及小铁道一同拆除。

“此路变成铁,大清江山灭”

异说传闻

旧时,金川门附近比较偏僻,当时的老人们留下许多有关金川门周边的异说传闻。

宁省铁路

最有趣的是相传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修建“宁省铁路”(俗称小火车道)时,金川门洞下一米多深的地方曾掘出一块石碑,上刻:此路变成铁,大清江山灭。当时修路工头不敢声张,为免招来杀头之祸,便命人砸碎石碑,扔进了金川河。说来也巧,果不出几年,清朝真的就完蛋了。这一奇闻,至今还为老南京们津津乐道。

落魂桥

另外还有“落魂桥”的传说,“落魂桥”实为大市古桥,它位于萨家湾八中边缘与铁路北街中段,建于明代。据当地的一位83岁的柳姓老人讲,从前,太平天国长毛子打南京时,曾在此桥砍杀近百名清军,一时间,金川河血流成河,当时,还有一些人头用绳子系上辫子挂在金川门口,骇死人的,后来金川门洞二到阴雨天的晚上,就有鬼哭狼号的声音,吓得娃儿直往母亲怀里钻。后来,日本鬼子攻占了南京,在金川门内东边靠城墙的边上,建起了上百间仓库,城墙上都有人站岗。有一回,据说抓到了几位“偷东西”的,被鬼子带到附近的“落魂桥”枪杀了,死尸在水里漂了几天。之后,当地的老百姓就称此桥为“落魂桥”了。

金川门史话

金川门在历史上的“出名”,得缘于燕王朱棣赴京的“清君侧”。公元1399年。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起兵“讨伐”建文帝身边的“奸臣”,并于1402年亲自率兵自瓜州渡江,即经此门入城,燕王朱棣自立为皇帝。对这座城门,永乐皇帝朱棣格外看重。永乐十一年(1413),朱棣封驸马赵辉(朱元璋第十六个女儿宝庆公主的丈夫:另一说赵辉是朱棣的女婿)为金川门干户所,就是把门干户所,亦称“千户守”,统领士卒1120人。在南京“内13”座城门守备职官“干户所”中。惟有该门是由驸马充任。

金川门于明永乐年间即已封闭论证

有文章称:“金川门于明永乐年间即已封闭”,此说缺乏根据。理由有三:其一,金川门附近设有大型粮库(亦称“草场”)一座,属于国家重要粮仓之一,城门若封闭何以进出。据载: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八月间,南京金川门草场失火,一次就“焚烧粮食三十九万八干包之多”。据不完全统计,自正统十一年(1446)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百年内该粮库失火3次,朝廷命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裁;其二,嘉靖三十五年(1556),由十南京“守备单弱”,“倭寇密迕各闷”,故升浦口守御指挥使孙世勋为署都指挥佥事.“提督南京金川等门官军”;其三,按《松窗梦语》载:“今塞钟阜、仪凤二门。”文中并未言及塞金川门之事。而作者张瀚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万历元年(1573)由南京工部尚书升迁北京,其所记南京城门堵塞情形当在这之后。参考清《道光上元县志》等籍,可知金川门被堵塞,大约是明末之时。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因修筑沪宁铁路,沿至下关姚坊门一带,遂又开金川门支路入城,称“宁省铁路”通“小火车”。民国31年(1942)5月,疏浚金川河,改建涵洞11座。

1957年,金川门在轰轰烈烈的南京拆城“工程”中被无情拆除。不久,就连拆城过程中发现的“墙中墙”(当时称作“重要文物”),亦未能幸免被拆除的厄运。

金川门之变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朱元璋驾崩,因太子朱标先于六年前去世,遗诏命皇太孙朱允蚊继位,年号建文,建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削藩政策,先后削除五位亲王爵位,这激起了分封北平的皇四叔燕王朱棣的反对,就带兵南下,公开造反,历史上称这场朱家王室的夺权斗争为“靖难之役”。

建文四年(1402)六月,朱棣打到长江边,总掌舟师的都督佥事陈碹,在率舟驰援主将盛庸途中,迎降燕王,使燕军顺利渡江。

京师南京经过数十年的精心修筑,城墙坚厚,防守严密。燕王兵临城下,一时还摸不清底细,不敢贸然进攻,于是先派先锋刘保率骑兵干人前往朝阳门等侦察,再用攻心为上的战术。他命人请来其兄朱标妃常氏到军中,向寡嫂诉说兴兵靖难的原因;又用箭射入一封给弟妹的信,以图分化瓦解京师防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当时,负责防守金川门的是朱元璋第19子谷王朱穗、曹国公李景隆。此门在“宝葫芦”形南京城的顶口,位于神策门和钟阜门之间,面对长江,最为冲要。当朱穗、李景隆登城望见燕王的麾盖时,立即打开城门迎接燕军入城,京师遂陷落。此时,“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明史》卷4)。

金川门之变,宣告了建文朝的终结。朱棣堂而皇之地登上奉天殿,改元永乐,一个新的时代从此开始。

赵驸马守备金川门64年

朱棣“靖难”在南京当上皇帝后,再加固城墙,重兵把守。在内13城门中,他对金川门十分看重,就委派他的妹夫、宝庆公主驸马爷赵辉担任金川门的“千户守”。而赵辉这一守,“凡事六朝”长达64年,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赵辉父亲赵和,曾以“干户”从征安南阵亡,子袭父职。赵辉生得“状貌伟丽”,又一身武功,永乐十一年(1413)招为宝庆公主驸马,府第在后宰门北。

宝庆公主是太祖幼女,洪武二十九年(1396)生,她的四哥朱棣即位时才8岁,由嫂嫂、仁孝徐皇后抚养长大,性情纯淑,知书达理,18岁时下嫁赵辉,宣德八年(1433)病亡。

赵辉于天顺初年,向朝廷申请“侯”爵,此时,英宗正在为翦除拥立自己复辟皇位的有功之臣曹吉祥、石亨等绞尽脑汁,那有心思顾及赵辉的申爵之事,一就不予批准。赵驸马虽未升迁,但守金川门尽心尽职。每日登上城楼,面北而坐,是思自己待遇不公?还是冲着朝廷发牢骚呢?成化十二年(1476)无疾而终,享年90岁。

从“小火车"到铁路北街

“老南京”们都知道,清末南京开始出现了市内小火车,一条铁路由下关向南,从金川门入城,经三牌楼、丁家桥、无量庵、北极阁直到中正街(白下路)为止。于是,城北这片荒芜的土地上,铁路经过之处,便出现了铁路北街、铁路中街、铁路南街的地名。

铁路北街紧连着金川门,因地处小铁路北端,故名。那时铁路两侧几乎荒无人烟,后来陆续被人开垦出一些菜园地,被人称为“城北乡”。直到解放前,依旧是大片菜地、杂树池塘以及疏疏落落的茅舍。解放后,铁路两侧草房逐渐增多,居民大都是些“城市贫民”,有拖板车的、挑皮匠担的、做小买卖的、干临时工的……后来铁路拆除了,成了简陋的小马路。

当年铁路北街几乎家家都有几块“自留地”,种植蔬菜瓜豆,一般人家无需天天买菜,饮用水都在家门口土井里拎,讲究一点的则到自来水站花钱挑自来水回来吃。要想用水畅快,有的人家过衣服就跑到金川河或金川门外护城河去。清澈的河水中常能看到鱼儿嬉水。

岁月悠悠,几十年过去了,铁路北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茅屋、池塘、菜地早已被密集的楼群和宽敞的柏油马路所替代。

积善庵的笋脯豆

明初,南京金川门有一积善庵,始建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是朱元璋为其第20子朱松因封韩王未就藩而建的香火院。

积善庵后有大片竹林,每年春天竹笋茂盛,觉清便率众尼将挖来的鲜笋加盐煮熟,上篮烘干,又将浸泡后的黄豆加适量酱油、糖煮熟,摊开晒干,和以笋脯,用瓷坛贮藏,历久不坏,取名“笋脯豆”。笋豆味道鲜美、又耐咀嚼,既能佐粥、也可消闲,别有风味。因此,南京城许多善男信女都到庵里讨要品尝,民间也纷纷仿做。

积善庵毁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其时,霍韬(字渭先,南海人,明正德九年状元),出任南京礼部尚书,积极推行明世宗禁佛政策,“南都,我皇祖所以肇基地,典礼宜天下先焉”(霍韬《渭崖文集》卷4),下令绝僧尼、拆寺庙。积善庵虽毁,但笋脯豆却流传下来,清袁枚《随园食单》就有记载,至今仍是南京家常小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