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NA |
释义 |
2 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量(Avogadro's constant,符号:NA)是物理学和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常量。它的数值为:一般计算时取6.02×10^23或6.022×10^23。它的正式的定义是0.012千克碳12中包含的碳12的原子的数量。历史上,将碳12选为参考物质是因为它的原子量可以测量的相当精确。阿伏伽德罗常量因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Avogadro A)得名。现在此常量与物质的量紧密相关,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被定义为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为阿伏伽德罗常量(NA)。其中基本单元可以是任何一种物质(如分子、原子或离子)。 ◎ 概念介绍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是指12C的十二分之一中所含的原子数,6.02×10^23。这个数值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两者是有区别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不是纯数。其单位为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可用多种实验方法测得,到目前为止测得比较精确的数据是6.0221367×10^23mol-1,,这个数值还会随测定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把每摩尔物质含有的微粒数定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而不是说含有6.02×10^23个微粒。在定义中引用实验测得的数据是不妥当的,不要在概念中简单地以"6.02×10^23"来代替“阿伏加德罗常数”。该常数也叫洛施米特常数。 ◎ 衡量方法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有量纲的,就是那么一堆东西,那么多粒子就叫1mol。就类似“个”,摩尔就是“一堆”那么一堆数量就叫一摩尔,它实际上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说白了就是粒子“堆”数的单位,多想想就能理解了。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加单位,摩尔质量要加单位,两者数值上相等 资料一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之一,用于表示物质的量,简称摩,符号为mol。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使用摩尔时应予以指明基本单元,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摩尔好似一座桥梁把单个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跟大数量的微粒集体、可称量的物质之间联系起来了。在化学计算中应用摩尔十分方便。 资料二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 符号:NA 含义:1mol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均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个 ◎ 人物简介阿伏伽德罗(Ameldeo Avogadro,1776~1856)意大利自然科学家。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的一个贵族家庭,早年致力于法学工作。1792年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学,179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当律师。1796年得法学博士后曾任地方官吏。他从1800年起开始自学数学和物理学。1803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1804年他被都灵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1806年任都灵大学讲师。1809年任末尔利学院自然哲学教授。1819年当选院士。1820年都灵大学设立了意大利的第一个物理讲座,他被任命为此讲座的教授,1822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这个讲座被撤销,直到1832年才恢复,1833年阿伏加德罗重新担任此讲座的教授,直到1850年退休。他还担任过意大利度量衡学会会长,由于他的努力,使公制在意大利得到推广。1856年7月9日在阿伏加德罗在都灵逝世。终年80岁。 1811年他发现了阿伏加德罗定律,即在标准状态(0℃,1个标准大气压,即1.01325×10^5Pa),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而与气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无关。它对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量的测定工作,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又发现了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mol的任何物质的分子数都为6.023×10^23个分子。他的发现当时没有引起化学家的注意,以致在原子与分子、原子量与分子量的概念上继续混乱了近50年。直至他死后2年,S.康尼查罗指出应用阿伏加德罗理论可解决当时化学中的许多问题,以及1860年在卡尔斯鲁厄重新宣读了他的论文之后,他的理论才被许多化学家所接受。1871年V.迈尔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从理论上成功地解释了蒸气密度的特性问题。 ◎ 科学成就阿伏伽德罗毕生致力于化学和物理学中关于原子论的研究。当时由于道耳顿和盖-吕萨克的工作,近代原子论处于开创时期,阿伏伽德罗从盖-吕萨克定律得到启发,于1811年提出了一个对近代科学有深远影响的假说: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相同体积中的任何气体总具有相同的分子个数。但他这个假说却长期不为科学界所接受,主要原因是当时科学界还不能区分分子和原子,同时由于有些分子发生了离解,出现了一些阿伏伽德罗假说难以解释的情况。直到1860年,阿伏伽德罗假说才被普遍接受,后称为阿伏伽德罗定律。它对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量的测定工作,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阿伏伽德罗常数 1摩尔的任何物质所含有的该物质的微粒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值 为NA=6.02×10^23;个/摩尔 阿伏伽德罗的重大贡献,是他在1811年提出了一种分子假说:“同体积的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时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现在把这一假说称为阿伏伽德罗定律。这一假说是根据J.-L.盖-吕萨克在1809年发表的气体化合体积定律加以发展而形成的。阿伏伽德罗在1811年的著作中写道:“盖-吕萨克在他的论文里曾经说,气体化合时,它们的体积成简单的比例。如果所得的产物也是气体的话,其体积也是简单的比例。这说明了在这些体积中所作用的分子数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必须承认,气体物质化合时,它们的分子数目是基本相同的。”阿伏伽德罗还反对当时流行的气体分子由单原子构成的观点,认为氮气、氧气、氢气都是由两个原子组成的气体分子。 当时,化学界的权威瑞典化学家J.J.贝采利乌斯的电化学学说很盛行,在化学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电化学学说认为同种原子是不可能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英、法、德国的科学家都不接受阿伏伽德罗的假说。一直到1860年欧洲100多位化学家在德国的卡尔斯鲁厄举行学术讨论会,会上S.坎尼扎罗散发了一篇短文《化学哲学教程概要》,才重新提起阿伏伽德罗假说。这篇短文引起了J.L.迈尔的注意,他在1864年出版了《近代化学理论》一书,许多科学家从这本书里了解并接受了阿伏伽德罗假说。现在,阿伏伽德罗定律已为全世界科学家所公认。阿伏伽德罗数是1摩尔物质所含的分子数,其数值是6.0221367×10^23,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的基本常数之一。 ◎ 趣闻轶事淡泊名誉,埋头研究的人。阿伏伽德罗一生从不追求名誉地位,只是默默地埋头于科学研究工作中,并从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阿伏伽德罗早年学习法律,又做过地方官吏,后来受兴趣指引,开始学习数学和物理,并致力于原子论的研究,他提出的分子假说,促使道尔顿原子论发展成为原子——分子学说。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推进了一大步。但遗憾的是,阿伏伽德罗的卓越见解长期得不到化学界的承认,反而遭到了不少科学家的反对,被冷落了将近半个世纪。 由于不采纳分子假说而引起的混乱在当时的化学领域中非常严重,各人都自行其事,碳的原子量有定为6的,也有定为12的,水的化学式有写成HO的,也有写成H2O的,醋酸的化学式竟有19种之多。当时的杂志在发表化学论文时,也往往需要大量的注释才能让人读懂。一直到了近50年之后,德国青年化学家迈耶尔认真研究了阿伏伽德罗的理论,于1864年出版了《近代化学理论》一书。许多科学家从这本书里,懂得并接受了阿伏伽德罗的理论,才结束了这种混乱状况。 人们为了纪念阿伏伽德罗,把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Na=6.02×10^23mol-1,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 数值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指摩尔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所含的微粒的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一般取值为6.023×10^23/mol。12.000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因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而得名具体数值是6.0221367×10^23.包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例如1mol铁原子,质量为55.847g,其中含6.0221367×10^23个铁原子;1mol水分子的质量为18.010g,其中含6.0221367×10^23个水分子;1mol钠离子含6.0221367×10^23个钠离子;1mol电子含6.0221367×10^23个电子。 这个常数可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例如电化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各不相同,但结果却几乎一样差异都在实验方法误差范围之内.这说明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数据.现在公认的数值就是取多种方法测定的平均值.由于实验值的不断更新,这个数值历年略有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公认的数值是6.023×10^23,1986年修订为6.0221367×10^23。 由于现在已经知道m=n·M/NA,因此只要有物质的式量和质量,NA的测量就并非难事。但由于NA在化学中极为重要,所以必须要测量它的精确值。现在一般精确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晶体(如晶体硅)的晶胞参数求得。已知NaCl晶体中靠的最近的Na+与Cl-的距离为d其密度为P摩尔质量为M。 早在17-18世纪,西方的科学家就已经对6.02×10^23这个数字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发现,1个氢原子的质量等于1克的6.02×10^23分之1。但是直到19世纪中叶,“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概念才正式由法国科学家让·贝汉(Jean Baptiste Perrin)提出,而在1865年,NA的值才首次通过科学的方法测定出,测定者是德国人约翰·洛施米特(Johann Josef Loschmidt)。因此此常数在一些国家(主要是说德语的国家)也叫洛施米特常数。 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公式 1molNaCl的体积为V=M/P 而NaCl是立方晶体,四个NaCl分子所占的体积是(2d)^3 1molNaCl的个数为V/[(2d)^3/4]=V/2d^3 所以阿伏加德罗常数=M/2Pd^3 如果P是原子密度,则八个原子所占的体积是(2d)^3 阿伏加德罗常数=M/Pd^3 ◎ 常数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1.范围:气体 2.条件:同温同压同体积 3.特例:气体摩尔体积 推论:(为理想气体状态下) 1.p1V1/T1=p2V2/T2 2.pV=nRT=mRT/M(R为常数) 3.同温同压V1/V2=N1/N2=n1/n2ρ1/ρ2=n1/n2=N1/N2 4.同温同体积p1/p2=n1/n2=N1/N2 5.同温同压同质量V1/V2=M2/M1 6.同温同压同体积m1/m2=M1/M2 ◎ 测定原理本实验是用电解的方法进行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 如果用两块已知质量的铜片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以CuSO4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则在阴极上Cu2+获得电子后析出金属铜,沉积在铜片上,使得其质量增加;在阳极上等量得金属铜溶解,生成Cu2+进入溶液,因而铜片的质量减少。n发生在阴极和阳极上的反应: 阴极反应:Cu2++2e═(电解)Cu ;阳极反应:Cu═(电解)Cu2++2e 阴极反应:二价铜离子得两个电子生成铜(金属单质态)。;阳极反应:铜(金属单质态)被电解生成铜离子和两个电子。 从理论上讲,阴极上Cu2+离子得到的电子数和阳极上Cu失去的电子数应该相等。因此在无副反应的情况下,阴极增加的质量应该等于阳极减少的质量。但往往因铜片不纯,从阳极失去的重量要比阴极增加得质量偏高,所以从阳极失重算的得结果有一定误差,一般从阴极增重的结果较为准确。 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科学实验。比如说: 求A值。 已知eA=E;bA=B;e。 测得B,E。A值实际上已经给出了,最多能够求得b,在这个实验中即为铜原子的质量。如此错误出现在化学教科书中。 ◎ 相关计划人们一直以存放于法国巴黎的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国际千克原器为“千克”的标准。不过德国一家科研机构最近宣布借助一个“完美硅球”,科学家正尝试重新定义“千克”。德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介绍,该机构和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联合进行的“阿伏伽德罗计划”已经获得重要进展目前已制成了由硅28构成的一个完美球体。科学家希望借助这个硅球重新定义质量单位“千克”。 据德国媒体报道,现有的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国际千克原器存放于法国首都巴黎但它已“神秘地”比原来轻了50微克,给从事科学研究和数据统计等精密工作的人带来不少麻烦。“阿伏伽德罗计划”的目的是通过精确测算出“完美硅球”内究竟有多少个原子从而在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即一摩尔任何物质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中获得新的突破,进而将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回归到与恒定常数相关的定义中而不是依靠一个“原器”,或者其他什么会变化的东西来计量。 德国等国科学家制造的这个“完美硅球”球体非常接近理想球体由球体中心至表面任何一点的距离误差不超过3千万分之一毫米。这个球体的直径大约为10厘米,它的99.99%是由硅28构成的晶体结构近乎完美。 ◎ 相关报道人们一直以存放于法国巴黎的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国际千克原器为“千克”的标准。不过德国一家科研机构最近宣布,借助一个“完美硅球”科学家正尝试重新定义“千克”。德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介绍,该机构和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联合进行的“阿伏伽德罗计划”已经获得重要进展目前已制成了由硅28构成的一个完美球体。科学家希望借助这个硅球重新定义质量单位“千克”。 德国媒体报道,现有的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国际千克原器存放于法国首都巴黎但它已“神秘地”比原来轻了50微克,给从事科学研究和数据统计等精密工作的人带来不少麻烦。“阿伏伽德罗计划”的目的是通过精确测算出“完美硅球”内究竟有多少个原子从而在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即一摩尔任何物质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中获得新的突破,进而将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回归到与恒定常数相关的定义中而不是依靠一个“原器”,或者其他什么会变化的东西来计量。 德国等国科学家制造的这个“完美硅球”球体非常接近理想球体,由球体中心至表面任何一点的距离误差不超过3千万分之一毫米。这个球体的直径大约为10厘米,它的99.99%是由硅28构成的晶体结构近乎完美。 3 中和抗体NA(neutralizing antibody)中和抗体可与细菌毒素、病原体(如病毒)及其产物特异性结合并发挥中和作用的抗体。能中和毒素的毒性作用或阻断病毒感染靶细胞。中和抗体是由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分泌的一种可溶性蛋白。病毒侵入人体之后,免疫细胞把中和蛋白分泌到血液里,后者与血液里的病毒颗粒结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破坏病毒颗粒,这样就把病毒“中和”掉了。 4 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又称唾液酸酶是分布于流感病毒被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它具有抗原性,可以催化唾液酸水解,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感染新的细胞,在流感病毒的生活周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甲型流感病毒中,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会发生变异,这成为划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在目前已知的甲型流感病毒中共有9种不同的神经氨酸酶抗原型。 ◎ 结构:分布于流感病毒包膜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是一个四聚体,由四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单体亚基组合而成,其中每两个亚基通过一个二硫键相互链接,每两对单体即四个单体组成一个四聚体。每一个单体由球形的头部和细长的颈部两部分组成,头部是神经氨酸酶的活性部位,颈部则负责将蛋白锚定在病毒包膜表面。四聚体蛋白通过纤细的颈部与包膜连接,形状犹如蘑菇。1983年人们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了神经氨酸酶头部的三级结构。实验测定结构显示,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头部是由六个β片层围绕成的桶状结构,桶状结构的内部是该酶的催化中心。实验显示,在所有亚型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表面分布的神经氨酸酶之间,一级结构即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并不高,仅有30%的氨基酸残基是同源的,但是亚基催化中心的附近的一段10余个残基组成的序列却高度保守。神经氨酸酶由病毒RNA第六节段编码,在每粒流感病毒表面分布大约100个。 ◎ 功能:神经氨酸酶四聚体飘带模型神经氨酸酶负责催化唾液酸与糖蛋白之间糖苷键的水解。流感病毒侵染宿主后其表面的血凝素与宿主上皮细胞表面的血凝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其基因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进行复制和表达,最终重新组装成新的流感病毒颗粒,以出芽的形式突出宿主细胞,但是成熟的流感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仍然依靠血凝素分子末端的唾液酸残基与血凝素受体分子表面的糖基团以2-6或2-3糖苷键链接,这使得流感病毒无法立即脱离宿主细胞。神经氨酸酶负责催化水解这一重要的糖苷键,使成熟的病毒颗粒最终脱离宿主细胞,感染新的上皮细胞,造成流感病毒在患者体内的扩散。 ◎ 抑制剂:神经氨酸酶是流感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之一,自从人类了解该酶的作用之后,便开始了针对该酶抑制剂的研究,目前已经有两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上市,一种进入三期临床研究。目前在研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根据结构可以分为唾液酸类似物、苯甲酸衍生物、环己烯衍生物、环戊烷衍生物、吡咯烷衍生物以及天然提取物六大类。这四大类抑制剂均以神经氨酸酶桶状结构中心的保守序列为作用位点。在分子结构上多有一个环状中心结构,构效关系研究显示,环结构的大小和饱和程度对抑制剂活性影响很小,环上取代基的构型和电性是决定抑制剂活性的关键性质。目前已经上市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有葛兰素史克的扎那米韦和罗氏的奥司他韦。 5 EXCEL函数名称Microsoft Excel 中 NA函数,返回错误值 #N/A。 错误值 #N/A 表示“无法得到有效值”。在没有内容的单元格中输入 #N/A,可以避免不小心将空白单元格计算在内而产生的问题(当公式引用到含有 #N/A 的单元格时,会返回错误值 #N/A)。 ◎ 语法NA( ) ◎ 语法参数NA 函数语法没有参数。 6 汽车类缩写词:自然吸气NA,英文缩写,可以指,North America(北美)、Not Available(不可用)、Numerical Aperture (数值孔径)、Normally Aspirated(自然吸气)等,另外化学中,Na是金属钠的化学符号。 NA:Normally Aspirated 简称为NA(自然吸气)。车动力改装的大原则是增加更多的进气量,并配合足够的压缩力来供给发动机进行燃爆,借以提升动力。因为没有涡轮或是机械增压等附加部件的鼓吹,NA发动机要改善进气量便只能由自体完成。简单来说,NA改装主要是在发动机的缸盖和缸体进行,前者与进气量和燃烧效率息息相关,后者则关乎容积和强度,两者都是发动机的动力之源,分别是与相应并匹配的改装自然是最完美和平衡的。如因成本或其他问题只能改装其中一项,虽然效果稍差,但只要小心配搭,设定时尽量接近原厂数据,也是可行的。而二者中以改装缸盖部分较为简单,出现严重问题的可能性也较小,性价比较高。 7 地穴刺客(Anub`arak)热门竞技游戏DOTA中英雄地穴刺客(Anub`arak)的简称,Anub`arak曾经是地穴蜘蛛人中的佼佼者,但在第2次蜘蛛战争的时候不幸殒命。巫妖王耐奥祖复活了他,并承诺给予他永恒的生命。但作为交换条件,他必须始终不渝地效忠巫妖王。他的尖刺外壳坚硬无比,能将敌人的部分攻击反弹回去。当感到有危险的时候,他会向敌人刺出这些尖刺,使他们致残并晕头转向。他不但能用他的暗黑力量发射一束消除敌人能量的射线,而且能将自己融入到冰冻苔原的阴影中去。而那些看过他融入暗影的人,却从来没有一个能活着将这件事情传扬出去。天灾军团的一名敏捷型英雄,位于落日酒馆。可以学习穿刺,法力燃烧,洞察虫群和复仇。 ◎ 英雄参数(以下参考DOTA 6.67c版本参数。) 初始生命:492 初始魔法:234 初始攻击间隔 (Base Attack Time): 1.7 初始移动速度 (Base Move Speed): 300 初始射程 (Base Range): 128 初始防御 (Base Armor): 3.7 物抗 18.2% 魔抗 0% 闪避 0% 基本属性 (Primary Attribute): 敏捷 / Agility 初始攻击力 (Base Damage): 49 - 53 初始力量值 (Base Strength): 18 初始敏捷值 (Base Agility): 19 初始智力值 (Base Intelligence): 18 力量增长系数 (Strength Growth): 2.00 敏捷增长系数 (Agility Growth): 2.20 智力增长系数 (Intelligence Growth): 2.10 ◎ 技能简介穿刺 (Impale) [E] 用巨爪猛击地面,向一条直线上射出带刺的卷须,造成伤害并将敌方地面单位抛向空中,在他们落回地面后将晕眩一段时间。 施法距离400,最大作用距离700,冷却时间11秒。 一级 - 用巨爪猛击地面,向一条直线上射出带刺的卷须,造成80点的伤害,并将敌方地面单位抛向空中,晕眩0.75秒。 消耗95点的魔法。 二级 - 用巨爪猛击地面,向一条直线上射出带刺的卷须,造成140点的伤害,并将敌方地面单位抛向空中,晕眩1.25秒。 消耗115点的魔法。 三级 - 用巨爪猛击地面,向一条直线上射出带刺的卷须,造成200点的伤害,并将敌方地面单位抛向空中,晕眩1.75秒。 消耗135点的魔法。 四级 - 用巨爪猛击地面,向一条直线上射出带刺的卷须,造成260点的伤害,并将敌方地面单位抛向空中,晕眩2.25秒。 消耗155点的魔法。 法力燃烧 (Mana Burn) [R] 向目标投射一支反魔法箭,燃烧目标的魔法值,燃烧对手法力: 数值为4×对手智力 并造成与被燃烧的魔法等量的伤害。 一级 - 向目标投射一支反魔法箭,并造成与被燃烧的魔法等量的伤害。 消耗90点的魔法,释放距离500,冷却时间35秒。 二级 - 向目标投射一支反魔法箭,并造成与被燃烧的魔法等量的伤害。 消耗110点的魔法,释放距离575,冷却时间25秒。 三级 - 向目标投射一支反魔法箭,并造成与被燃烧的魔法等量的伤害。 消耗130点的魔法,释放距离650,冷却时间15秒。 四级 - 向目标投射一支反魔法箭,并造成与被燃烧的魔法等量的伤害。 消耗150点的魔法,释放距离725,冷却时间5秒。 观察虫群 (Watcher) [W] 从尸体中召唤甲虫(观察者)。甲虫可以通过钻地来变得不可见当没有钻地时,甲虫对于敌人是可见的,并拥有一个【群袭】技能。不钻地时有碰撞体积魔免 观察者(召唤物) 冷却时间:14/11/8/5 移动速度:450 生命值:200 护甲:6 杀死奖励金钱 10-13 钻地后视野:400/400 普通视野:1400/1400 群袭:可以通过自杀来沉默周围275范围内的敌人,同时造成20点每秒的伤害(不可叠加),持续3秒 带刺外壳 (Spiked Carapace) [D] 已替换技能 在6.67版本被观察虫群替代 地穴刺客在外壳上长出倒刺,增加护甲,并且反馈一部分伤害给对他进行近身攻击的单位。 一级 - 在身上长出倒刺,增加2点的护甲,反馈10%的伤害给对他进行近身攻击的单位。 二级 - 在身上长出倒刺,增加4点的护甲,反馈20%的伤害给对他进行近身攻击的单位。 三级 - 在身上长出倒刺,增加6点的护甲,反馈30%的伤害给对他进行近身攻击的单位。 四级 - 在身上长出倒刺,增加8点的护甲,反馈40%的伤害给对他进行近身攻击的单位。 复仇 (Vendetta) [V] 地穴刺客可以在短时间内隐身,他打破隐身状态所作的第一次攻击将造成不可置信的伤害。 隐身状态持续20秒,提升10%的移动速度,冷却时间90秒。伤害无视魔法免疫。 一级 - 使地穴刺客进入隐身状态,持续20秒。他打破隐身状态所作的第一次攻击造成225点的伤害。 消耗160点魔法。 二级 - 使地穴刺客进入隐身状态,持续35秒。他打破隐身状态所作的第一次攻击造成375点的伤害。 消耗210点魔法。 三级 - 使地穴刺客进入隐身状态,持续50秒。他打破隐身状态所作的第一次攻击造成525点的伤害。 消耗260点魔法。 ◎ 历史版本(Change Log):6.19b ·穿刺的施放距离由500降低至400,和Lion的穿刺一样,最大作用距离不变 6.38b ·复仇的持续时间由20秒上升至20/35/50秒,冷却时间由90下降至90/75/60秒,移动速度提升由10%上升至10%/15%/20% 6.42 ·法力燃烧的施法距离由500上升至500/575/650/725 6.63 ·重新制作法力燃烧 6.67 ·尖刺外壳被替换为洞察虫群(原地穴编制者技能); ·穿刺伤害下降,由80/160/230/300变为80/140/200/260。 8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orepinephrine,NE),缩写为NA,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递质,肾上腺髓质也有少量分泌。 9 DotA战队名称游我所爱,任我风云。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SiTV)旗下覆盖全国的数字电视"游戏风云"频道主办的中国电子竞技电视联赛——G联赛2012第一赛季DotA项目线上预选赛全新打响。数百支战队被分入六大小组进行三十二强单败淘汰,每组决赛前为Bo1,决赛时采用Bo3,最终每组共六支优胜者队伍将会同上届冠亚军 DK& LGD进行八强线下复赛。 2012年5月13日,经过积极筹备和详细商谈, NA俱乐部正式成立并整体收购 LoH俱乐部,宣告进军电子竞技圈。 NA电子竞技俱乐部成立于2012年2月,NA全称为Noah's Ark(诺亚方舟),立志于打造成为中国顶尖的专业综合性电子竞技俱乐部。俱乐部以团结、勤奋、努力为宗旨,虽然是新兴成立的俱乐部,但是会保证极强的专业性,也一定会爆发出让大家意想不到的能量。俱乐部由专人进行投资发展,目前在积极寻找冠名等合作赞助。 俱乐部在与 LoH的沟通当中对于DotA这一高人气的职业项目非常看好,包括马上即将公测的DOTA2,双方在经过友好协商之后最终达成了收购意向,并于近日完成了收购。此后 LoH.DotA分部正式归于NA俱乐部旗下,将代表NA俱乐部征战国内国际各大DotA赛事。 2012,让我们乘着诺亚方舟,一起启航! NA.DotA战队成员一览: Cc(经理) WuDao(领队) PrettyHaw Li NaDa Bo xiaotuji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