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诫兄子严、敦书
释义

本文语气平和恳切,教导晚辈要品行端正,言语谆谆,丝毫没有训斥的口气,和蔼可亲的长者风范从中自然显现。

作品名称:诫兄子严、敦书

创作年代:东汉

作品出处:《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

文学体裁:应用文

作者:马援

内容:论说文

作品概况

出处

选自《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原传本无此题目,题目乃后人所加。

作者

马援

体裁

形式为应用文(书);内容为论说文

作品原文

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如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赦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作品注释

汝曹:你们。曹,辈。

闻父母之名:古时一般避父母之名讳,以示敬重。

是非正法:评论、褒贬正当的条规制度。

大恶:特别厌恶。

施衿(jīn)结缡(lí):古制,女子出嫁,母亲为之整襟系佩。衿,衣襟。缡,古代女子系在身前的佩巾。

龙伯高:龙述,字伯高,京兆人。汉光武帝时为山都长,后为零陵太守。

口无择言:所言皆善,无需选择。

廉公:清廉公正。

杜季良:杜保,字季良,京兆人,光武帝时任越骑校尉,豪侠仗义,后被仇人上书攻击而免官。

清浊无所失:指举动适宜,各色人等都有所交往。

致:招,使……来。

数郡毕至:很多郡的宾客都来了。

谨敕:谨慎稳重。

刻鹄(hú)不成尚类鹜(wù):天鹅虽然雕刻得不像,却还像鸭子。比喻虽然仿效不十分逼真,但还有些近似。后来这句演化为成语“刻鹄类鹜”。鹄,天鹅。鹜,鸭子。

画虎不成反类狗:没有画虎的本领,却要画虎,结果把虎画得像狗一样。比喻好高骛远,达不到目的,被人作为笑柄。后来这句演化为成语“画虎类狗”。

陷:堕落,沦落。

郡将下车辄切齿:下车,官员初上任。

州郡以为言:州里郡里都在谈论他。

原文翻译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谈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什么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写作背景

东汉名将马援在军中听说兄子马严、马敦二人好评人短长,论说是非,于是写了这封信进行劝诫。在信中,他教导严、敦二人不要妄议别人的过失短长,这是他平生最厌恶的,也不希望后辈染此习气。接下来,马援举龙伯高和杜季良两人为例,指出两人虽都德行廉正,不过严、敦二人可以龙伯高为榜样,却不要学习杜季良。

作品赏析

本文语气平和恳切,教导晚辈要品行端正,言语谆谆,丝毫没有训斥的口气,和蔼可亲的长者风范从中自然显现。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有三。

其一、以“汝曹”称子侄,在文中反复出现,使子侄们在阅读时倍感亲切。不远千里致书教谕,也能收到耳提面命的效果。同一称谓反复出现,固然可使被称者自感受到重视,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选用的这一称谓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古人名、字并行,各有其用。一般长辈称晚辈用名,同辈相称则用字,如果“尔”“汝”相称,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特定场合下却又能用以表示亲近,如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句。作者在信中不依常规称呼子侄,却以“汝曹”相称,这就显得随和、亲切,拉近了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距离。被称的晚辈则可以从中体会到长辈的真情关怀。

其二、苦口婆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晚辈沟通,而不是空讲大道理。如首段说“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只说自己如何,但是态度明确,感情浓烈,自然可以感染晚辈,又何必命令式地不许这不许那呢?至于“施衿结缡”句,更是反复叮咛,语重心长,使人感动不已。次段对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其“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比喻,警拔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而诸如“愿汝曹效之”、“不愿汝曹效也”的话,虽然只是表示希望,但是字里行间满盈着真挚的关爱,比之“汝曹当效之”、“汝曹勿效也”这样板着面孔的口吻真不知要强过多少倍了!

其三、文中大量而恰当地使用句末语气词,起到了表达意义以简驭繁,只着一字而含义丰富;表达感情以无胜有,不着情语而情尤真、意尤切的突出效果。文中用“也”表达自己的肯定和期望,态度坚绝;用“矣”、“耳”表达自己的爱憎倾向,情深意长;用“者也”,则表达出对评说对象有所保留或不以为然。这些合在一起,不仅读来语气抑扬,更能使人由此领会充盈在文字背后的教诲、期望、关怀和爱护。

作者简介

马援(前14—49),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少有大志,王莽时为新成大尹,后依光武帝,为伏波将军,曾南征交趾,功勋卓著,后卒于军中。严、敦,马援兄马余的儿子马严和马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7: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