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结核性淋巴结炎 |
释义 | 概述结核性淋巴结炎(tuberculosedadenitis)多系牛型结核菌感染,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过程。结核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儿童及青年。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贫血,或有低热、盗汗、疲倦等症状,并可同时有肺、肾、肠、骨等器官的结核病变或病史。局部l临床表现,最初可在下颌下、颏下或颈侧发现单个或多个成串的淋巴结,缓慢肿大、较硬,但无痛,与周围组织也无粘连。病变继续发展,淋巴结中心因有干酪样坏死,组织溶解变软,逐渐液化破溃。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淋巴结可彼此粘连成团,或与皮肤粘连。皮肤表面无红、热及明显压痛,扪之有波动感。此种液化现象称为冷脓肿。颈部淋巴结结核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常位于胸锁乳突肌前后缘或沿颈内静脉分布的淋巴结,故可形成颈深部冷脓肿。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窦或瘘。 病因头面部皮肤、口咽、特别是扁桃体区域的结核菌经淋巴回流引起感染。血源性少见。 症状和体征1、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偶见于中青年。 2、好发部位是颌下、颏下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和颈浅淋巴结。其他如腮腺淋巴结亦可发生。 3、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体质虚弱、贫血或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 4、局部淋巴结缓慢肿大、数目增多、大小不等、质硬,一般无痛,病程较长。可单个或多个成串。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病变继续发展,淋巴结中心呈干酪样坏死,逐渐液化而破溃。 5、病变波及包膜及周围组织,则淋巴结活动受限,并形成境界不甚清楚的片状或带状,相邻的淋巴结可以互融成结节状硬块。 6、可波及表面皮肤,使皮肤成暗红色,变薄,以致形成结核性寒性脓肿。局部变软,波动,并穿破皮肤形成窦道,溢出稀薄脓液,可含黄色的或灰白色的干酪样物,伤口经久不愈。 (三) 诊断1、发病年龄小,淋巴结肿大数目多,病程长。 2、穿刺抽吸脓液或取瘘道口处脓液做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 3、抗结核药物试验治疗可使病变缩小。 4、必要时通过切取活检确诊。 (四) 鉴别诊断结核性淋巴结炎在临床上除了应与化脓性淋巴结炎相鉴别外,还应与慢性颌下腺炎 及涎腺混合瘤,特别是与颈部恶性淋巴瘤、转移癌相鉴别。 (五) 治疗原则1、全身支持疗法和抗痨治疗。常选用链霉素、对氨柳酸、异烟肼及利福平等。 2、对于局限、可移动的淋巴结或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均应及早手术摘除。 3、化脓的淋巴结或浅在的冷脓肿,可穿刺抽脓后注入抗结核药物。但应注意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 治疗方法方1西医内服可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西医治疗周期较短,见效快,但是西医疗法只能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不推荐使用。 方2中医外治中医疗法可选用淋巴炎消贴外敷。淋巴炎消贴,由金银花、地丁、川楝子、玄胡、夏枯草、丹参、乳香、没药、浙贝母、白芥子、天花粉、甘草、白头翁、生姜、老蒜、葱白等十余味中药材组成。 方3民间疗法鲜菊花叶适量,加红糖少许,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换。 藤黄50克研末,置瓶中,再加75%酒精300毫升,盖紧,摇荡之,用棉球蘸液涂患处3~4次.用于未化脓时。 仙人掌一片,肉厚汁多为好,去刺去皮,捣烂,敷于淋巴结,每天3到4次。 方4针灸疗法针刺 【取穴】颈痈 肩井 风池 委中 臀痈膈俞委中大肠俞 【方法】进针得气后用强刺激。留针30~45分钟,每日1次。l0~20次为l疗程。 隔物灸 【取穴】痈肿局部 【方法】取陈艾绒用手指捏成底径0.6~O.8cm,高l~1.2cm的圆锥形艾柱,另用鲜生姜切成如硬币厚的薄片。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处四周,然后将姜片放置于患处正中,上置艾柱灸之,每次灸3~7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