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杰克·史邦德 |
释义 | 我知道他是因为他发明了折叠沙发,给个图片吧,不是他设计的,但原始创意是他,要不是他应顾客的需求发明了一举两得的折叠沙发,可能也不会有今天其他的设计。 杰克.史邦德的创业故事 “无根而生活是需要勇气的。”----世界著名小说作家雷马克 1.家境 杰克.史邦德的诞生,似乎没有带来一点点好兆头,虽然父母到了中年才有他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但为他的来临而增加的生活负担,使双亲失去了应有的喜悦,他来到世界上的这一天,唯一可以一述的是,他跟华盛顿总统的生日是同一天。 1893年,杰克出生在麻州东部的柴尔西城,父亲是个沙发修理匠,虽然他的手艺不错,但是在1893年的美国,大部分人的生活还很刻苦,一般人家里有沙发的还不多,所以修理沙发的生意也好不起来,所赚的钱,仅可勉强维持一家温饱。 2.少年的学识学艺 杰克就是在这种境况中长大的。他的年龄愈大,吃的也愈多,而他父亲却因健康关系,赚钱愈来愈少,因此他8岁时就开始赚钱补助家庭生活了。 他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出去卖报纸。他起床之后,自己悄悄的到厨房去做早餐,为的是怕把母亲吵醒了,因为他母亲的身体也一直不太好,需要多休息。由此可以看出,8岁的杰克就已经很懂事。 吃完自己做的早餐,他就急匆匆的跑到报纸分销处,拿着报纸开始沿街叫卖。他为了多做点生意,叫卖的声音比其他人都大。纵然如此,他每周也只不过赚几块钱而已。 这种沿街叫卖报纸的生活,杰克过了6年。在这段时间里,他白天还要到学校去读书。只是他不大跟其他孩子交往,老师对他也不怎么好,原因是他在上课时,老是喜欢打瞌睡。 有一天,他又在上课时睡觉,被老师发现叫了起来。 “你不觉得惭愧吗,杰克?”老师很严厉地说,“如果你想跟你父亲一样当一辈子修沙发的工匠,你大可不必来学校混时间了,在家里跟你父亲 学手艺不更好吗?”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杰克的这句话引起了哄堂大笑。在课堂里打瞌睡,当然没有人是故意的。而是因为打不起精神听课,才会 昏昏欲睡。但杰克之所以打不起精神,是因为太累了。 但这位老师不了解这一点,认为他是心不在焉,没有把心放在书本上,所以才会上课打瞌睡。所以在一气之下,说出了更难听的话。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老师冷笑着说,“因为你就是这种坏胚子,一做正经事就没有精神了。” 这句狠毒的话,像烧红的烙铁似的烙在杰克幼小的心灵上,直到他创设自己的公司当了董事长,一提起这件事,还是感慨不已。 “虽然我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可能与那次所受的刺激有关系,但我并不感激那位老师。”他在过60岁生日时,对他的亲友子女们说,“因为身为师长者,绝不可以用歧视的眼光来对待他 的任何一个学生。” 杰克所说的“歧视”,并不是完全指老师骂他坏坯子而言,而是指老师平时对他的轻视。据杰克说,他这位老师是 荷兰来的移民,自己总是以贵族自居,所以他希望他的学生也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因此,平时他就常以冷讽热嘲的口吻训斥杰克,只不过所用的字眼没有这次难听而已。再加随着年龄的增加,杰克的自尊心也慢慢在成长,此时他已经14岁,当然容忍不了别人所加予的侮辱。 这次事件发生之后,杰克再没有到学校去。他此时满脑子都充满了发财的念头,只要有钱,他认为自己的地位就可以提高,甚至于连父母也不会再受人歧视。 这种想法虽然幼稚,但却反映了杰克是个有血性的孩子。当他受了刺激之后,内心所产生的不是报复意念,而 是如何出人头地的奋斗意志,虽然这也算是一种报复的意识,但这种报复意识却是高贵的、积极的。 不过,一个才14岁的孩子要想发财,真是谈何容易!他停学之后,第一步就先把亟纸新舯ㄖ降墓ぷ鞣牌?恕K?盖拙醯煤芷婀郑?憬兴?次剩骸澳阄?裁床宦舯ㄖ搅耍俊? “卖报纸是小孩子的工作,我现在长大了,怎么好意思再卖?” 他母亲那张憔悴的脸上,忍不住浮起笑容。虽然那笑容看起来有点凄凉。“你自以为你长大了,”她慈爱地说,“其实你还是一个孩子。” “不,我已经长大了。”杰克很认真地说,仿佛在向他母亲抗议。 “好,就算你长大了吧,那么你书也不读了,你准备做什么?” 这一问把杰克问住了,他并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找到答案。因为一个14岁的孩子,能做的事太少了,尤其在“想发财”这个前提下,他几乎是无路可走。 “目前我还不知道要做什么,”杰克说,“但我想我一定会找到一个赚钱更多的工作。” “我看你还是跟父亲商量商量吧,”他母亲说,“他的路子总比你多。” 杰克跟父亲研究的结果,只得到一个训诚:“既然你不愿意跟我学修理沙发的手艺,我也不勉强你,但有一点你要切切记住,不管多高大的大厦,都是由底层一点一滴盖起来的。所以你的眼睛尽可以向上望,但你的两只手一定要放在地上,别妄想它们会变成翅膀。” 这话的意思,杰克当然懂,只是体会得不太深刻而已,事实上,他也有点觉得父亲的话是多余的,照他们目前的处境,他不从基本做起又能做什么呢?他甚至于想:世上没有东西变成人的翅膀,只有钱可以。 因此,他听了父亲的训诚,心里一点也不泄气,他已下定决心,不管怎么样他都设法赚钱,使自己变成大富翁。 这一决心,无异是杰克向命运发出的第一个挑战信号。 不久,他经父亲朋友的介绍,进入了一家皮鞋工厂工作。因为他的个子长得高,他冒充成人参加工作,为的是多赚一点钱。 成人的工作,不但工作量又多又重,而且时间也长,但杰克都咬紧牙关撑了下去,没有对任何人抱怨过,只是他的话愈来愈少,因为沉默能增加他奋斗的勇气。 有时候,他会故意把老师那句话拿来咀嚼,“你就是这种坏坯子!”每一个字都像利刃一样戳刺他的心,这样会使他忘记疲劳,清洁消除天生惰性在内心滋生的懒散。 进入皮鞋工厂工作不久,杰克又遭逢了新的刺激。 在工厂里工作的人员,由于所受教育的不同,所享受的待遇也完全两样。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就比他这个初中没有毕业的学生神气得多。重的工作、脏的工作都由他做。但拿钱却没有那位高中毕业的工人多。更气人的是,有些人比他进来的晚,但人家念的书多,一开始就拿的工钱比他多。 有一天,杰克随领班透露了他内心的不平,结果被领班冷讽热嘲的训了一顿。 “你看着不服气是不?”领班说,“那谁教你不多读点书来?” “可是,我做的工作比他们多,为什么拿的钱要比他们少?”杰克理直气壮地说,“他们做的工作,我照样也能做,而且我相信决不会比他们做的差。” “我知道,你什么都好,工作又认真又卖力,一点也不会耍滑头,但可惜你就少了那一样----读书太少。这就注定了你拿钱要比别人少。” “这是不公平的。” “这是制度,你懂吗?”领班冷笑着说,“如果你认为不公平,可以对老板去说,再不你可以走路,没有人勉强你,非干不可。” 受了这番奚落,杰克内心气愤到了极点,但他无可奈何,只有忍下这口气。每当深夜醒来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个问题,他深深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错了,要想创立一番事业,不读书也是不行的。 领班说的不错,这是老板立下的制度,不是他这个小工人所能改变的。如果要改变这种不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也多读一点书,使自己的学历跟别人一样。 可是,在目前这种情形下,他这种多读点书的想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他担任的是成人的工作,一天工作下来,已是疲累不堪,那里还能去读书?要想读书的话,只有再调换一个工作。 于是,他一面工作,一面留心其他的工作机会。想不到其他工作机会还没有找到,他在皮鞋厂的工作也保不住了,因 为这时已到了二十世纪的初叶,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年代来临了。 1908年初,皮鞋厂生意不佳,开始裁员,学历不如人的杰克,首先被解雇了。 遭遇这一打击,杰克益法体会到学历的重要,当他领到遣散费步出皮鞋厂的大门时,他内心翻搅的忿忿不平之气,已使他激动得不能自制。他跑到工厂前面的河堤上,站在一块突出的巨石上,遥望着对岸苍茫的山顶,和山峰间飘浮的白云,使15岁的杰克对人生有了深一层的体会。 他想起父亲常告诉他的一句话:“争取别人的怜悯和同情,是最没有出息的行为。”是的,他像起誓似的对自己说,我不要别人的同情,我要让别人为我喝彩! 要完成这一心愿,他知道自己非多读书不可,否则,他难有出人头地之日,可是,在目前这种情形下,再回到学校里去已不可能,除此之外,他有什么办法获得学历呢? 这个结使他痛苦很久,直到站得连腿都感到酸痛了,还没有把它解开。他长叹一声,走下河堤,闷闷不乐的回到家里。 这时天已近黄昏,面容憔悴的母亲,正仃立在门口等他。一见面,便用抱怨的口吻说:“你跑那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 “有什么事吗?”他走上去扶着母亲,向屋里走便问。 “怎么你忘记了?你早上临出去的时候,我不就跟你说过吗,要你早点带钱回来,好准备晚餐。” “对不起,我忘了,”杰克对母亲勉强地笑着说,并把口袋里刚领的十五元掏出来,递给母亲。 “咦,这次怎么这样多?”到了屋里,就着灯光看清楚了钱数,他母亲问。 “这里面有十元钱的遣散费。” “遣散费?”他母亲脸上突然涌起惊恐的表情,“你是说你被解雇了?” 杰克点点头,用沉默代替回答。 “那我们以后怎么办?”他母亲用绝望的声音说。 “您别难过了,妈,”杰克安慰着母亲,“我想总会有办法的。”他心里很乱,丢下这句话便向自己的房间走去,并说,“我想睡一会,等爸爸回来你们先吃吧,不用叫我。” 走时房间,他把自己掷在床上,硬棒棒的木板跌得他的骨头有点疼。但他毫不在意,当他一回家看到母亲那种憔悴的样子,他精神上的痛苦,已使他忘记肉体上的痛苦。 他曾立下宏愿要赚钱致富,照目前的境况看起来,这件事实在太渺茫了。不用说赚钱致富,就是想免于饥饿之苦,恐怕都不太容易。 也许他想得太多,太累。不知不觉的睡过去了,朦胧中,他觉得有人坐到他的床上,睁眼一看,是他父亲,他想坐起来,但被他父亲那双干枯的手制止了。 “你就这样躺着,我们谈谈。”他父亲很慈袢地说,“你现在很难过,是不是?” “没有什么,”杰克淡淡的一笑说。 “这个你骗不了我,我一生被人解雇过很多次,我知道那是种什么滋味,尤其在生活情况很坏的时候,失去工作无异就是饥饿来临的代名词。” “我不是怕饥饿,我是气他们待人不公平。我的工作不比任何人差,第一批裁人,说什么也不应该有我。可是,因为我学历比别人差,所以拿我先开刀,这未免太说不过去。” 史邦德先生望着儿子说话时的神情,心中不禁打了个冷颤,因为他发觉儿子的心理有严重的偏激倾向。如果不立即加以纠正,后果实在太可怕了。可是如何纠正却大费斟酌,如果措辞不当,必然会发生反效果。 “世上有很多事,公平与不公平并不是绝对的,”他父亲温和地说,“他们把你解雇固然不对,但整个经济萧条,很多老板撑不下去了,非裁人不可,那么他们应该裁谁呢?” “先裁那些能力比我差的人。” “也许你的能力,老板并不真正了解。即使了解,他也很难下决定,因为你的学历不如人是很明显的事实,而能力的衡量却不易找到一个适当的标准。”他父亲故意顿了一下,才又接道,“你现在还小,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你 要培养自己做大事的性情和能力,即所谓大胸襟、大气魄。” “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怎样才能使我们不挨饿,所以我很重视这一工作。”杰克露出不服气的神色说 。 “如果你一生都被这类问题,盘踞心头,你这辈子就别想有大出息。凡事应该退一步想,你需要这个工作,别人也需要这个工作,你想想看,假如人人都抱着你这种心理,老板不管辞掉谁,都将为人间增加一股不平之气,这种情绪累积下去,这世界不是太可怕了吗?” “难怪你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因为你太谦和,忍让了。” 对一生潦倒的史邦德先生来说,这句话的确够重了,它严重的伤害了老人的自尊心。但他了解儿子此时的心境,并没有加以训斥,只惨然一笑说:“我的一生不足为训,但也有一点可取的,我始终抱着平和的心,不怨天,不尤人。因为我深信一点,只要自己有本领,不可能永远被歧视。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如果不是终年被疾病所苦,不管有多少人排挤我,打击我,我也决不会落到现在这个样子。” “我刚才的话不是故意的,爸爸。” “我知道,我不会怪你。”他父亲用期望的语气说,“我只希望你记得一点,如果你将来想经商发大财,你要抱着‘惜重所有人’的心胸,凡是你认识的人都把他当作援手,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不知道,”杰克摇摇头说, “因为你是个赤手空拳,没有资金的人。” 这句话引起了杰克的兴趣,他猛然从床上坐起来,拉住父亲的手说:“爸爸,您真的相信没有钱也可以在工商界求发展吗?” “当然可以,但你一定要用人和来作资本,不可用偏激的心理对人对事。” 父子俩的这一夕深谈,真可说使杰克获益良多,因为他不仅对经商致富的宏愿又增加一份保障,也获得了他创业的一个最大法宝-----创造好人缘。 不过,这是需要慢慢培养,不是一蹴可就的,可是他当时失业后的生活问题已迫在眉睫,不容许他为将来编织美丽的梦。 正在傍徨无计时,另一个不幸又来临了!久病的母亲已躺在床上不能动,成了残废。 这时候的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形愈来愈严重,找工作愈来愈困难,在生活和病痛的逼迫下,他母亲对他表露了内心强烈的愿望。 “工作既然这样难找,”有一天,母亲把他叫到床边说,“你何不跟着父亲去学学手艺,他们那里正需要一个学徒的。” “不,”杰克率然地回答,“我早就跟您说过了,我不要学父亲那种手艺。” “以前我没有坚持你非做什么不可,希望你能自由发展,可是现在年头不同了,工作不好找,而家里又 急需钱用,有现成的工作等在那里,为什么不去?” “妈,您不必担心,我一定会找到一个工作补贴家用的。” “我们急需钱用是事实,但我这次要你去跟父亲学手艺,却并不是完全为了钱。” “却是为什么呢?” “经过这次经济上的大变动,我发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有个手艺在身上,比什么都好。你想想看,这段时间不是靠你父亲的手艺替人家沙发店里工作,我们的日子就混不下去了。” 这个道理杰克当然懂,但他的志向不在此,因为他要做生意赚大钱,决不能像他父亲一样,做一辈子的沙发匠。虽然将来要做什么生意,他现在脑子里连一点印象也没有,但他下意识的认为,无论如何不能 跟他父亲走同一条路,否则的话,他这一生也完蛋了。 “这个我知道,”杰克在沉思一会之后,接道,“不过,我想我一定还有另外的路可以走。” “学做沙发也没有个什么不好,”他母亲说,“如果你真的心怀大志,肯努力上进,这也不是条没发展的路,你将来可以自己开一家 具店,照样可以赚大钱。” 在杰克短短十几年的人生历程中,还没有留下一个作家具能赚大钱的印象,因此,他不能同意母亲的 说法。但他不愿再跟躺在床上的母亲争论,所以对这次淡话作了结论:“您好好养病吧,妈,别为我的事操心,我自己会安排的。” 当然,一听就知道这是托辞,实际上该如何安排自己,他一点头绪也没有。但他心中非常了解,找工作的事是 不能再拖,再拖下去,他就只有接受母亲的安排了。 “人在走投无路时,往往会改变自己心中以前所下的决定,去迁就环境,向现实低头。尤其像杰克这样年龄的孩子,在受到强大的外力逼迫时,更容易改变初衷。当他离开皮鞋厂时,他曾发誓永不再见那个歧视他的老技工,可是他现在改变了主意,因为他知道那个老技工在这一行认识的人很多,如果他肯帮忙的话,一定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工作。” 此外,他这次的改变,也多少受了他父亲的话所影响,“要把所有认识的人都当作援手”,他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将来成功的机会一定大些。这次决定去找这位老技工,就是要力行这一信条的一个尝试。尽管老技工对他有歧视,但他相信,只要自己能以低姿态去迁就他、迎合他,一定可以转变他对自己的观感。 有此一念,他连“不好意思再到这家工厂”的念头也扫除了。他想,他之所以被解雇,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而是经济情况不景气的牺牲者,有什么不好意思见人的? 于是,他径自到工厂里去找到老技工,说明自己的情况,希望他能马上替自己安排一个工作,以解燃眉之急。 这位老技工没有读多少书,是个粗人;这种人除了刚直之外,大半还有一个弱点,就是听不得别人向他讲三句好话。当杰克说到“我找了很多人都帮不了我的忙,最后我 想只有你有办法”时,老技工不仅消除了对他的歧视,而且马上亲自带他到另外一家皮鞋厂,替他安排了一个工作。 有了工作,他有了充分的理由反对他母亲的安排,可以自由的走自己的路了,可是他心里并不快乐。因为在皮鞋厂里他担任的是杂工,搬拿东西、清理帮房都是他的,所以总是比别人晚下班,工作时间又长又累,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一面工作,一面读书。 此时对杰克来说,不能读书,就等于减少了他将来经商致富的可能性,受了上次的打击之后,使他固执的相信, 像他这种想赤手空拳打天下的人,没有学识作后盾,一定会增加成功的困难。 虽然他也读过、听过工商界巨子创业的故事,有很多人都是没有读过书的,但早熟的杰克,已能理解时代的背景不同了。三五十年前,只要脑筋灵活、有魄力,不读书照样可以创立一个大企业,可是现在不同了。如果不能具备吸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的能力,就难得有很大的发展,尤其像他这种没有资金的人,就更难立足了。 因此,杰克对读书的事看得很认真,只是现实逼人,使他无法如愿。在如此焦躁不安、彷徨无计的心情下,他在皮鞋厂 又工作了两年,最后他实在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决心跟父母进行一次谈判。 “我现在改变主意了,决心跟爸爸学手艺,”杰克直截了当[font color=white][/font]地说,“但我有一个条件,你们一定要答应我才行。” “什么条件?”他母亲欣喜地说。 “工作时间不能长,我要抽出一点时间去读书。” “这种事,我们当然没有反对的理由,”他父亲说,“不过,我想恐怕不会光是时间的问题吧?” “还会有什么问题?” “你知道,目前我们家里的生活情形,不但我们不能替你出学费,你赚的钱也要拿回家来才够开销,那么 么你到那里去张罗学费?” “我到青年督教会去补习,用不着学费。” 由此可以看出,杰克决定跟他父亲工作,是经过一番详细考虑的,并不是随随便便改变了他的主意。换言之,他的主要目的不是跟他父亲学手艺,而是为了达到自己读书的心愿所行的权宜之计。 老于世故的史邦德先生,当然很快的就看透了儿子的企图,他心里开始踌躇了。 儿子长了这么大,这是第一次父子二人生活得这样亲近。他很想把自己祖传的做沙发的手艺传给儿子,可是儿子学得并不怎么热心,甚至于从来没有认真学过,这一点使做父亲的非常不开心。他不想阻止儿子读书,但他也不能忍受儿子对他卓越手艺的漠不关心。 有一天晚上,他把杰克叫到房间里,开始了摊牌式的谈判。 “你有没有发觉,杰克,这是你我千载难逢的机会?”做父亲的一开始就用了一点说话的技巧,想引起儿子的注意。 . 果然,杰克的眼睛睁大了,带有几分好奇地问:“什么好机会?” “你跟我学艺了,老板还要付你学习费。” “学习费?”杰克不解地问。 “是啊,”他父亲兴致勃勃地说,“你又学艺;又拿工钱,不等于拿学习费吗?” “到任何地方去做学徒,也要拿工钱的,这有什么好谈的,”做儿子淡然地说,一点也不起劲。 “你的情形不同,如果在我们自己家里,你想学我的手艺就没有工钱可拿。” 杰克没有说什么,只是抬头看看壁上的挂钟。他这个动作是在暗示父亲,时间已经十点多了,彼此应该休息了,不要再扯闲话。 “我要跟你讲这些话的意思你懂吧?”他父亲很认真地问。 杰克摇摇头,并打了个呵欠,作疲乏欲睡的样子。 这个动作,使他父亲有点恼火。“我就知道你不懂,因为你满脑子里都是数学,英文......还有什么哲学,根本就没有把学手艺放在心上。” 杰克低头沉默不语,因为他知道,关于学问方面的问题,跟父亲是说不清的。 “你说你将来要做生意、赚大钱,我就不明白,这跟哲学有什么关系?” 连杰克自己也弄不清楚,他为什么对哲学的课程这么有兴趣。在他所拿的课本中,经常夹着一本斯宾塞或斯宾诺沙 的狗耳朵式的书,这是很显眼的,所以他父亲特别注意,只是平常他并没有说什么,直到这天晚上,才表示出他对儿子所学的不满。杰克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便冷冷地插了一句:“爸爸,我不希望你干涉我读书方面的事情。” “管你学什么,我才懒得问哩!”他父亲悻悻然说,“但有一件事我不能不关心,你究竟在我这里学了多少手艺?” “我不是天天在学吗?” “你那不是在学,是在混时间。手里虽然也拿着工具,谁知你的心跑到那里去了?” 父亲说的是实情,杰克无法争辩,只好闭嘴不语。 “我不管你在补习班里学什么,也不管你将来想做什么,既然你现在要跟我学手艺,而且又是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你一定要花点精神,把我的手艺全部学会。否则,我会跟老板讲,我不要你这个学徒的。” “您为什么对这件事要如此认真?” “因为我很重视我这份手艺,不妨让他失传,将来随我埋葬于地下。”他父亲很严肃地说,“如果你真的不 愿意学,我好另外去找一个传人。” 杰克当初决定跟父亲学手艺,就是想以此作幌子,把全副精神用在读书上。因为他了解学徒的情形,只要老师傅不说话,老板是不会管他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父亲会跟他摊牌。如果他 答应父亲的条件,就只有另外去找工作,那又跟过去的情形一样了,要想读书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他默默地想了好久,终于点点头,很不情愿地说:“好吧,我答应您。” “你总算想通了,”他父亲很欣慰地说,“并不是我故意逼你,杰克,我这完全是为你好。也许你将来会成为大企业家,但也有可能会跟我一样,命运的安排是谁也料不透的。”他父亲长 叹一口气,接道,“我但愿你这辈子都用不着我教给你的手艺,但人不能不为自己留个退路,等你要用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个手艺是多么的幸运。” 正对哲学入了迷的杰克,对这番话倒是能听得进去一点,虽然他绝不相信自己将来会跟父亲一样,但他相信“命运莫测”这句话。 自此之后,杰克在工厂这段时间,开始专心学手艺,但其余的时间,他仍沉醉在哲学的领域中。有时候,他也难免会自问“一个研究哲学的人,是否适合做生意?” 这个问题直到二十年后才找到答案,杰克经营的查尔登公司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一成功,是归于他把哲学思想融入经营的观念中,他相信这样一个法则:“你对人好,人必对你好。”这句话很 像我们儒家的想法:敬人者,人互敬之。 你别小看这一简单的法则,不仅用之于处事待人会获益匪浅,用之于经商是无往而不利的,问题是在“利”字重于一切的工商界,很少有人能彻底运用这一法则。所以,难怪从事的工商业的人,很少是研究哲学出身的。 手艺学成了,杰克也到服役的年龄,他入伍后,被编到通信兵团。经过一次测验,上级认为他的智力不错,把他送到佛蒙特大学去学习无线电。 无线电用之于部队通信,这时候还是刚开始,这种科学的新产生,曾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工作志趣。但一心想经商发财的杰克,却没有被这种神奇的通信方式所迷惑,退役后,他又回到波士顿,重新开始他做沙发的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