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劫掠婚 |
释义 | 劫掠婚,一种特别的婚姻典礼,又叫“掠取婚”、“佯战婚”。它固然是接纳劫掠的方法来完成婚配,但男女青年在婚仪前已有恋爱干系。 中文名:劫掠婚 别名:掠取婚、佯战婚 分类:民俗 出处:《易经·屯》 基本概念劫掠婚,是指有恋爱关系的青年男女,通过接纳掠的方式结婚。 典故《易经·屯》载:“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又《易经·睽》载:“见 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吕振羽《殷周期间的中国社会》以为这是“形貌夺婚的诗歌”。 我国东北地域有些多数民族实验这种婚仪。曹树翘《滇南杂志》纪录爨族的风俗:“将嫁女三日前,执斧入山伐带叶松,于门外结屋,坐女此中。旁列米淅数十缸,集亲族执瓢、杓,列械环卫。婿及亲族新衣黑面,乘马持械,宣扬至女家,械而斗。婿直入松屋中挟妇乘马疾驱走。怙恃持械,杓米淅洗婿,大喊亲朋同逐女,不及,怒而归。新妇在途中故作坠马状三,新婿挟之下马三,则诸亲族皆大喜。”桂馥《黔南苗蛮图说》,经过图画和阐明抽象地形貌了多数民族的劫掠婚仪。 这种婚仪,跟封建统治者仗势劫掠良家妇女判然不同。关汉卿《鲁斋郎》杂剧,写花花太岁鲁斋郎横行无忌,先争夺了银匠李四的老婆,又占领了郑州六案孔目张珪的老婆,致使两家妻离子散。最初包拯掌管公理,设计改鲁斋郎为“鱼齐即”上奏劫掠民女一本,将其斩首,为虎作伥。康进之《李逵负荆》杂剧,写王林女儿满堂娇,为歹徒假冒梁山好汉所掠走,李逵当仁不让,捉拿了歹徒,王林父女团聚。《水浒传》写当朝权豪势要高衙内欲侵占林冲老婆,并施阴谋陷害林冲,使得八十万禁军教头家破人亡,被铤而走险。《剪灯新话·翠翠传》写翠翠和金定同学相爱,自主结婚。婚后“二人相得之乐,虽孔翠之在赤霄,鸳鸯之游绿水,未足喻也”。然元末战乱四起,翠翠被军将所虏掠,夫离妻散,乃至晤面仍不敢相认,只能寄盼望于地府相聚。可见浊世部队之猖、人民之遭殃。封建罪恶者云云种种暴行,形成家庭喜剧知几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