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接受学习 |
释义 | 所谓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接受学习区别于发现学习之处,在于这种学习中,主体所得到的经验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他人对此经验的传授,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发现与创造。 低级的接受学习主要表现为呆读死记、“一知半解”、“半通不通”。 高级的接受学习则表现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精通”或“融会贯通”等等。总之,不能认为,接受学习是低级的。 过程首先,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找到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这些旧知识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其次,通过分析与比较等认识活动,找到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通过抽象概括等认识活动,促进新旧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使知识不断系统化,形成一个更进一步分化的知识结构。 解析与发现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学习者把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这种方式不依靠学习者的独立发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D.P.奥萨贝尔是倡导这种学习方式的代表。 接受学习常被人认为是鹦鹉学舌式的机械学习。奥萨贝尔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加以科学的分析,指出它不能与机械学习划等号,而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机械的还是有意义的,取决于学习发生的条件。有意义学习需具备两个条件:①学生要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②学习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机械学习。这就是说,不管学习的材料内容有多大潜在意义,如果学生的心向是要逐字逐句记住它,学习就可能是机械的;反之,不管学生有怎样的有意义学习心向,如果学习的材料内容纯属任意的联想,学习也不能是有意义的。然而,倘若符合上面提到的条件,教师能将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学生也能采取相应的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进行学习,那么在这样条件下发生的学习将是有意义的。奥萨贝尔的接受学习故特称为有意义接受学习(meaningful reception learning)。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它要求学习者进行一系列活动:①在决定新知识登记到已有的哪些知识中去时,需要对新旧知识的“适合性”作出判断;②当新旧知识存在分歧和发生矛盾时,需要进行调节;③新的命题通常要转化为个人的参照系(frame of refer-ence),与学生个人的经验背景、词汇、观念结构趋于一致;④如果找不到作为调节新旧知识分歧或矛盾的基础,需要对更有概括性容纳性的概念进行再组织。然而,这里的学习任务实质上是呈现而不是发现,上述活动限于要求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新旧知识趋于一体化。 意义许多学科的材料都是有一定的组织体系的,其中的大部分内容,特别是一些理论性材料,不一定需要亲身实践和独立发现,通过有意义接受学习就可以掌握。在这一点上说,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首要的手段。它比发现学习更为经济实惠。但是,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生技能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则需通过发现学习才能解决。因此,在论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作用时不能贬低发现学习。此外,组织教学以意义接受学习为主时,重要的是注意并发挥“组织教材使清晰、稳定而明确的意义得以出现,并作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长期坚持下去”的这一职能。它要求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不是照本宣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