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揭阳文庙
释义

初创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清嘉庆七年(1579年),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主要建筑物有照壁、棂星门、泮桥、泮池、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等。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是广东现存同类建筑规模景大、具清代建筑风格、保存最完好者。

揭阳学宫

揭阳学宫也“孔庙”、“文庙”、“夫子庙”“红学”,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距今已有867年的历史。清嘉庆七年(1579年),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

揭阳学宫采用中轴线布局,高台基殿堂式结构。

介绍

初创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清嘉庆七年(1579年),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占地面积5526平方米。采用中轴线布局,高台基殿堂式结构。主要建筑物有照壁、棂星门、泮桥、泮池、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等。主体建筑均为高台基、大圆柱、红瓦绿檐,造型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是广东省同类建筑物之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一座,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水平。大成殿悬挂历代御颁匾额如:“万世师表”、“生民未有”、“圣集大成”、“与天地共参”等。正殿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左设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右设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圣殿前左右列十二尊先哲。

据说揭阳文庙最前列建筑物,是南端位于韩祠路头的“腾蛟、起凤”二亭。可惜这两亭在民国期间因拓宽马路被拆除。并列位于两亭中间的是庙照壁,是现存文庙的前列建筑,照壁朝南嵌花岗石刻横匾一方,上有被揭阳人列位五贤之一的明代兵备道楚人杨芷所书“太和元气”四个大字。

照壁面向文庙,分三间,中为明间,正面镌嵌瓷雕“鲤跃禹门图”。两边次间左右图案各雕鹿鹤相望,鹿开口而鹤含筹。只可惜原版的照壁于1969年被毁,现在看到的照壁是1984年按原图重新修复的。

未进文庙,先入棂星门。纯石结构的棂星门,五根石柱间隔为三门,柱顶端为宝顶,两侧皆为云枋龙首。进入棂星门,即为泮池。泮池两侧各门以通左右建筑,右为“金声门”,左为“玉振门”。

过泮池拾级而上,即为大成门。屋脊正中置一蓝色宝瓶,左右各塑一鳖鱼吻脊。想来“宝瓶”与“保平”谐音,取的“保境平安”之意。大成门两侧各有一厢房,东为“名宦祠”,祀历代来揭阳当官而有政绩人物。西为“乡贤祠”,祀历代揭阳籍有名声的宦官。面阔各三间。其次左右又有库房各一间,形成倒座。

从大成门跨过一个天井就是文庙的核心建筑———大成殿。作为孔子神像所在地,大成殿不仅是全庙的核心,也是庭院的主体,四周循序渐进的门、廊、庑,都在竭力突出孔庙的主轴即大成殿。它面阔五开间,正前方设御道石。为了表达对孔夫子的尊重,御道石不设踏垛,对于先师只能远远瞻仰。由于时近正午,又非周末节日,庭院清冷,但闻着淡淡的香火味恍惚中似有飘渺庄重的丝竹,恍若隔世。

大成殿内的四根大石柱上,盘踞着四条木雕巨龙,栩栩如生。据说这四条龙在“文革”时期曾遭厄运,差点被化为灰烬,所幸文物工作者将这几条龙抢回来悄悄藏于地下室。但其中一条龙的头颅已被烧掉,现在大成殿西南面这条龙的头部是揭阳籍省级木雕艺术家郭燕腾先生仿制补上去的。大成殿前天井两侧分别是东西庑,原为供祀历代继承发掘孔子儒家学说而较有成就的历代先儒的牌位。

文庙又是革命活动旧址,1925年周恩来在第二、二次东征时,曾在此中办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揭阳时,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人也曾在文庙明伦堂召开军事会议。1957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省命名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

主要建筑物

主要建筑物有照壁、棂星门、泮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东西斋、崇圣祠、尊经阁等,红瓦绿檐,造型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是广东省同类建筑物之最大者,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水平。现存总面积20020平方米,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是广东现存同类建筑规模景大、具清代建筑风格、保存最完好者。作为封建社会揭阳的唯一官学,学宫肩负着培育科举人才的重任。

文物保护

大革命时期,揭阳学宫是革命活动的场所。1925年5月和10月,周恩来在第一、二次东征时曾在此办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揭阳时,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人也曾在学官明伦堂召开军事会议。1957年,学宫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又被命名为广东唯一的“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学宫所在地正建设揭阳学宫广场,以更好保护其历史风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3: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