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揭阳红亭 |
释义 | 简介揭阳红亭,又称进贤门,为揭阳的标志性古建筑之一,在揭阳“古八景”中被称作“谯楼晓角”。位于原揭阳古城东、北二城门之间,位于今东环城路和进贤门大道交界处。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2年),距今已有380年的历史。因为揭阳古城不像一般的古城那样只有东、南、西、北4座城门,而是有5座,多出来的一座就是揭阳红亭,所以它又不是一般的城门。 地理位置揭阳红亭位于原揭阳古城东、北二城门之间,位于今东环城路和进贤门大道交界处。 建筑特色揭阳红亭分上下两部分,下为石筑城门,上为三层门楼。门楼通高16.77米,纯杉木结构。首层三进5间,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两侧各有一门亭,屋面四周起翘。上层为八角亭阁,屋面是八角攒尖琉璃顶。整个建筑古朴大方,是潮汕古城门建筑中的佼佼者。明、清时期,城楼上设有更夫,每当残月西斜,晨曦初现,更夫吹响报晓号角,角声随晨风传遍全城,“谯楼晓角”因此得名。 人文历史关于揭阳红亭的由来可是大有来头的。传说中揭阳红亭的建造,一种说法是,唐、宋时期,此地区出过7个有名的贤士,他们凭着非凡的智慧认定这个地方适合建造一座城门,于是便刻“揭阳红亭”石匾一块,埋在地下。几百年过去,到了明代,这里又出了7位有名的贤达之士,他们选定这个地方建造城门,正琢磨“怎么先贤们就没发现这块宝地呢”,一挖,挖出了那块石匾。于是揭阳红亭便被认为是“前七贤”设,“后七贤”开,也就成了一座非同一般的城门。“进贤”即“增进贤士”之意,充分表达了民间的一种良好愿望。不过因“揭阳红亭”石匾没有落款,是何人何时题写至今无可考证,为这一建筑平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不管揭阳红亭是否真有传说中的那么“不一般”,揭阳人对它的敬重和喜爱却是确确实实的。20世纪40年代,因为要改造旧城,古城墙及东、南、西、北4个门全拆掉了,独独保留下了揭阳红亭,可见该门在揭阳人心目中的地位。 相传早年间揭阳的地方官赴任都要从揭阳红亭走过,以取个好意头。而揭阳人男子娶妻或者学生升学,都要在揭阳红亭里走上一遭,说是如此便会妻子贤惠、学子高中。这个习俗至今还保持着,常有家长带着即将考大学的孩子来揭阳红亭里走上一遍或者绕城楼转上几圈。 临近景点揭阳城隍庙揭阳城隍庙位于揭阳东门城隍街,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揭阳城隍庙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和潮汕地方传统工艺特色是揭阳市古建筑物历史遗存的精华。内有三山门、拜亭、大殿、养生池、石拱桥、夫人厅等。 揭阳学宫揭阳学宫,又称“孔庙”、“文庙”、“红学”。位于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为揭阳古代最高学府。初创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清嘉庆七年(1579年),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占地面积5526平方米。采用中轴线布局,高台基殿堂式结构。主要建筑物有照壁、棂星门、泮桥、泮池、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等。是广东省同类建筑物之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一座,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水平。 揭阳红亭社区揭阳红亭社区,建立于2008-11-01日。使用DIGG(掘客)模式,采取的是用户驱动(user driven)的机制,通过一种类似民主投票的方式来表示对新闻的支持和认可。网友可发布新闻,共享信息,由其他网友来评论与支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