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角膜老年环
释义

角膜老年环是角周边部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见于老年人,双眼发病。起初浑浊在角膜上下方,逐渐发展为环形。该环呈白色,通常约1mm宽,外侧边界清楚,内侧边界稍模糊,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角膜带相隔。老年环通常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退行性改变,但有时也可能是高脂蛋白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或血清胆固醇增高的眼部表现。偶尔也可作为一种先天性异常出现于青壮年,又称“青年环”,这时病变常局限于角膜缘的一部分,而不形成环状。

疾病概述

角膜老年环临床上较难诊断,容易误诊常因治疗不当而造成失明。角膜老年环并非少见。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所谓“匐行性角膜溃疡”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就是真菌感染引起。在发病上,南方多于北方;1年中夏秋农忙季节发病率高。在年龄与职业上,多见于青壮年老年及农民。

真菌性角膜老年环在临床上较难诊断,容易误诊,常因治疗不当而造成失明。角膜老年环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角膜老年环在临床上较难诊断,容易误诊,常因治疗不当而造成失明。一般情况下,真菌不会侵犯正常角膜,但当有眼外伤、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角膜老年环症及干眼症等情况时,非致病的真菌就可能变为致病菌,引起角膜继发性真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曲霉菌,其次是镰刀菌、白色念珠菌、头芽孢菌及链丝菌等。角膜老年环起病缓慢、病程长,病程可持续达2至3个月,常在发病数天内出现角膜溃疡。因致病菌种不同,角膜溃疡形态不一。 角膜老年环并非少见。夏秋农忙季节发病率高。在年龄与职业上,多见于青壮年、老年及农民。

真菌不会侵犯正常角膜,但当有眼外伤、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角膜老年环症及干眼症等情况时,非致病的真菌就可能变为致病菌,引起角膜继发性真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曲霉菌,其次是镰刀菌、白色念珠菌、头芽孢菌及链丝菌等。角膜老年环起病缓慢、病程长,病程可持续达2至3个月,常在发病数天内出现角膜溃疡。因致病菌种不同,角膜溃疡形态不一。

病状体征

老年人出现“角膜老年环”,一般不痛不痒,视力也无下降,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提醒中老年朋友,平时不妨用镜子照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眼睛,若发现在黑眼球边缘出现“角膜老年环”,应尽早请医生检查看是否患了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起病缓慢,亚急性经过,刺激症状较轻,伴视力障碍。角膜侵润灶呈白色或灰色,致密,表面欠光泽,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溃疡周围有胶原溶解形成的浅沟,或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免疫环。有时在角膜病灶旁可见伪足或卫星样侵润灶,病灶后可有斑块状纤维脓性沉着物。前房积脓,呈灰白色,粘稠或呈糊状。真菌穿透性强,进入前房或角膜穿破时易引起真菌性眼内炎。

常见致病真菌

为镰刀菌和曲霉菌。其他还有念珠菌属、青霉菌属和酵母菌等。

眼部植物性外伤心史

常见有树枝、甘蔗叶、稻草等刺伤。

局部抵抗力下降

如角膜接触镜的擦伤或角膜手术后,致病真菌可侵犯角膜,因为3%-28%健康人的结膜囊中也可分离出这些真菌。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

与一些菌种的发病有关。如全身或局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诊断检查

根据角膜植物损伤史,结合角膜病灶的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找到真菌和菌丝可以确诊。常用方法有角膜刮片Gram和Giemsa染色、10%-20%氢氧化钾湿片刮片及培养均为阴性,而临床又高度怀疑者,可考虑作角膜组织活检。此外,免疫荧光染色、电子显微镜检查和PCR技术也用于真菌角膜老年环的诊断。角膜共焦显微镜作为非侵入性检查,可直接发现病灶内的真菌病原体。

角膜溃疡因致病菌种不同,其形态不一致。早期溃疡为浅在性,表层有点状结节样浸润,呈灰白色或乳白色混浊;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不平,有干性感,与健康角膜界限清楚。坏死组织无粘性,易取掉。深在型溃疡,除自觉症状较重外,表现形似“匐行性角膜溃疡”,溃疡面平而粗糙,呈“舌苔”或“牙膏”状,高起于角膜表面。基质有菌丝繁殖,浸润较为致密。因菌丝伸入溃疡四周而形成伪足,或在溃疡外围呈现出所谓“卫星”病灶。有时在溃疡边界处可出现浅沟。在溃疡向深部发展时,坏死组织脱落,角膜穿孔,或出现“露水”现象,可推测前房已消失。有时在坏死的角膜中,夹杂有虹膜组织,表示溃疡已穿孔。

治疗方案

(1)滴眼液:包括多烯类,如0.25%二性霉素B眼液、5%纳他霉素;咪唑类,如0.5%咪康唑眼液;或嘧啶类,如1%氟胞嘧啶眼液。频滴患眼,通常1/3-1h一次,晚上涂抗真菌眼膏。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协同作用,可减少药物用量,降低毒副作用,目前仍应维持滴眼一段时间,以防止。

(2)结膜下注射:对症状严重者,可使用咪康唑5-10mg或二性霉素B0.1mg。

(3)全身使用:如静脉滴注咪康唑10-30mg/(kg·d),分3次给药,每次用量一般不超过600mg,每次滴注时间为30-60min。也可用0.2%氟康唑100mg静脉滴注。

患者绝大多数为农民,虽然整年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农业夏收和秋收季节。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剪指甲;

2、不要长期佩戴隐形眼镜;更换隐形眼镜时要小心。

3、与急性结膜炎的预防相同,主要是切断传染源与注意眼和手的卫生。

4、禁止患者在公共场所洗浴、游泳。

5、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药物内服及针刺也有一定作用。

6、多吃一些具有寒性与清热泻火作用的食物与水果,如茭白、冬瓜、苦瓜、鲜藕、甘蔗、香蕉、西瓜等等。

病理生理

真菌不会侵犯正常角膜,但当眼外伤、手术或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以及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角膜老年环症后及干眼症等,可使非致病的真菌变为致病菌,引起角膜继发性真菌感染;或当角膜被真菌污染的农作物如谷物、枯草、树枝等擦伤及角膜异物挑除后引起真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以曲霉菌多见,其次是镰刀菌、白色念珠菌、头芽孢菌及链丝菌等。

诊断比较困难,必须与细菌性角膜溃疡进行鉴别。有农业性眼外伤史,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再者,疑为真菌感染时,应作角膜病变处刮片。将取下的坏死组织放于玻片上,滴5%氢氧化钾一滴,覆盖破片,立即镜检,寻找真菌菌丝。有条件时应进行真菌培养。

因各种原因导致黑眼珠的炎症反应通称为角膜老年环。角膜老年环时患者伴有明显的视力减退和较强的刺激症状;眼科检查可见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溃疡形成、睫状充血。因各种原因导致黑眼珠的炎症反应通称为角膜老年环。角膜老年环时患者伴有明显的视力减退和较强的刺激症状;眼科检查可见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溃疡形成、睫状充血。

角膜老年环症的分类

角膜老年环症的分类,因病因、症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很难作出一种适用于各种疾病的分类法,临床多根据某一角度来进行分类:

按解剖层次分深层、浅层。

(1)深层角膜老年环:炎症病变局限于基质的深部、后弹力层附近者。

(2)浅层角膜老年环:炎症病变局限于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的浅部。

从组织学上讲,炎性病变主要在上皮,有时波及基质浅层。 按解剖部位分中央部、周边部。

(1)中央部角膜老年环:炎症病变位于角膜光学区(中央区4毫米)者。多见于病毒性角膜老年环、匐行性角膜老年环、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2)周边部角膜老年环:炎症病变位于角膜的边缘部者。多见于急性卡他性角膜老年环、春季卡他性角膜老年环、泡性角膜老年环等。

按病理变化分急性、亚急性、慢性、化脓性、非化脓性、肉芽肿性。

(1)急性角膜老年环:起病急骤,症状剧烈,可迅速形成角膜溃疡或穿孔的角膜老年环性病变。如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匐行性角膜溃疡、淋菌性角膜老年环等。

(2)慢性角膜老年环:起病隐蔽、症状较轻、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很少引起角膜穿孔的角膜老年环性病变。如角膜实质炎、盘状角膜老年环、霉菌性角膜老年环等。

(3)亚急性角膜老年环:发病过程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的角膜老年环。

(4)化脓性角膜老年环:指凡引起角膜馈疡伴有脓性分泌物的角膜老年环。

(5)非化脓性角膜老年环:指凡不引起角膜溃疡或有溃疡但无脓性分泌物的角膜老年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3: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