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交九
释义

交九

jiāojiǔ

[the coldest days of the year] 进入从冬至开始的“九”

交九及冬至,在中国民间又叫“交九”。人们习惯从这天起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冬至是“一九”的头一天。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照此类推,一共有九个“九”,九九八十一天过后,“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在民间,还有一首歌谣形象地描述了冬至开始的天气变化规律:“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指柳树开始发芽);七九河开(指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八九雁来;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八九,宽衣甩手;九九八十一,老汉门前立”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指柳树开始发芽);七九河开(指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八九雁来;九九寒尽,春暖花开。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三,冻破砖;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雁来牛走;九九八十一,蛤蟆拱出泥。

“冬至”节气,民间又称“交九”(“入九”、“数九”)。所谓“数九”,即从“交九”(“冬至”)日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个单元,谓之一“九”。“交九”之日为“一九”或初九头一天。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以此类推……,当数到九个“九”完了,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交九”(“冬至”)之日起,我国北方地区即进入“数九寒天”的严冬时序,冰天雪地的寒冷天气也就开始。直到“出九”日后,天气才逐渐暖和,春暖花开。 关于“数九”习俗的起源,民俗专家介绍说,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我国劳动人民经历了数千年与风雪严寒的搏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创造出许多记叙“数九”期间天气寒暖变化规律的“消寒数九歌”,也称“九九歌”。它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定规律。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凌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其实这首“九九歌”,所反映的是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规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距离遥远,温差相差较大。真正反映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和规律的,还有另一首“九九歌”,即:“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六九严寒不走;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九九加一九河开雁来春花开”。照这样算来,南北方的节气温差,大致相差十天左右。

与“九九歌”相映成趣的,民间还流传着多种“九九消寒图”,也称“九九图”。有“九格消寒图”、“鱼形消寒图”、“泉纹消寒图”等。华北和东北地区最常见的是“梅花消寒图”。就是先画一枝不染色的素梅花,共画出八十一个花瓣(表示自“数九”开始,九个“九”供八十一天)。自“数九”之日起,每天染一个花瓣儿。如,阴天染花瓣的上部;晴天染花瓣的下部;刮风染花瓣的左边;下雨染花瓣的右边,下雪染花瓣的中间。等到八十一个瓣儿染完了,春天也就到了。这份“梅花消寒图”,它既是“入九”到“出九”的日历表,同时又是一份精美的装饰品。

现代人生活中,由于有了方便的各种“日历”,用不着再唱“九九歌”、画“九九图”了,传统的“数九”观念和习俗,也就单薄了许多。不过,一些偏远的地区或在一些老年人中,当时令进入“数九”日后,他们仍唱“九九歌”,画“九九图”。这除了生活习俗的差异而外,也可能是一种怀旧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