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胶体化学
释义
1 一门化学学科

读音

汉语拼音:jiaotihuaxue

英文名称:colloidal chemistry

胶体简介

胶体(英语:Colloid)又称胶状分散体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种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相态的物质,一种分散,另一种连续。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大小介于1到100纳米之间,且几乎遍布在整个连续相态中。

说明

研究胶体、大分子溶液及乳状液等类分散体系和与界面现象相关联的体系的性质及规律的一个学科分支。其内涵广阔,既涉及化学中的最基础的理论,又具有极广泛的实用性,且与众多学科相互交叉。胶体化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因为胶体现象很复杂,有它独特的规律性,更重要的是它几乎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关系。冶金、石油、轻纺、橡胶、塑料、食品、感兴材料、日用化工等工业以及农业、军事等部门在一些关键环节上都离不开胶体化学。生物与环境科学也广泛涉及胶体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胶体体系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在任何两相界面上都可以发生复杂的物理或化学现象,总称为表面现象。表面化学就是胶体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二者关系密切。

胶体化学的历史是从1861年开始的,创始人是英国科学家Thomas Graham,首先提出晶体和胶体的概念,如溶胶、凝胶、胶溶、渗析、离浆等。1903年,Zsigmondy(德)发明了超显微镜,肯定了溶胶的多相性,从而明确了胶体化学是界面化学。1907年,Ostwald(德)创办了第一个胶体化学的专门刊物——-《胶体化学和工业杂志》,因而许多人把这一年视为胶体化学正式成为独立学科的一年。

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发展同步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些方面是超前的。(1)利用现代物理与化学理论,如量子化学研究吸附与催化、用分形理论研究胶体表面形貌。(2)应用现代精密仪器和方法,如用不同力学显微镜研究胶粒间的力及表面分子或原子的形态。

2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书

内容介绍

全书共分9章,第1~7章介绍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特别注重理论和概念的新发展;第8章、第9章介绍胶体化学新的重要应用领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胶体化学在功能性纳米材料方面的开发研究中的应用,重点阐明应用胶体化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本书又是一本科普读物,非化学专业的读者可以从中了解胶体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为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书可供从事胶体化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和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姓名:冯绪胜 刘洪国 郝京诚

作品:《有序分子膜技术》 《胶体化学》

目录

绪论

0.1 胶体化学的历史发展

0.2 胶体化学与分散体系

0.3 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

0.4 胶体化学的发展前景

第1章 纯液体的界面性质

1.1 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

1.1.1 表面分子的受力状态

1.1.2 表面张力

1.1.3 表面自由能

1.2 表面热力学基础

1.2.1 纯液体的表面热力学量

1.2.2 吉布斯(gibbs)表面热力学函数

1.3 弯曲液体表面的一些现象

1.3.1 弯曲液体表面下的附加压力

1.3.2 毛细管上升现象

1.3.3 弯曲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

1.4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1.4.1 毛细管上升法

1.4.2 挂环法

1.4.3 滴重法

1.4.4 最大泡压法

1.4.5 吊片法

1.5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1.5.1 物质的本性

1.5.2 温度

1.5.3 压力

第2章 溶液表面性质

2.1 溶液的表面张力

2.2 溶液表面的吸附

2.2.1 溶液表面过剩量的定义

2.2.2 Gibbs吸附公式

2.2.3 溶液表面吸附层的结构

2.3 液体与固体的界面

2.3.1 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作用

2.3.2 接触角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第3章 胶体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3.1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3.1.1 布朗运动

3.1.2 力场中的沉降作用和沉降分析原理

3.1.3 离心力场中的沉降作用

3.1.4 扩散

3.2 溶胶的光学性质

3.2.1 丁达尔效应

3.2.2 Rayleigh散射

3.2.3 溶胶的散射现象

3.3 电学性质

3.3.1 溶胶粒子表面上电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