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焦作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焦作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猕猴、金钱豹、红豆杉等野生动植物资源。 中文名:焦作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区 保护对象:猕猴、金钱豹、红豆杉 面积:56600公顷 成立时间:1982年 气候条件:北暖温带 简介摘要焦作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沁阳市、修武县、辉县市4县市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12°02′--113°43′,北纬34°54′--35°43′,总面积56600公顷。保护区由河南省政府1982年批建的济源保护区和1991年批建的沁阳松岭保护区合并而,主要保护对象为猕候及森林生态系统。 概述焦作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在国有济源愚公林场、漭河林场、邵原林场、黄楝树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了济源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原济源县太行山集体林区建立太行山禁猎禁伐区。1991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沁阳白松岭自然保护区,1994年辉县市政府建立了石门沟县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国务院批准在以上四个保护区和国有修武林场、焦作市林场的部分林区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998]68号),总面积56600公顷,以猕猴、金钱豹等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该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北部济源、沁阳、修武和辉县四县(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2′-112°52′,北纬34°54′-35°16′。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保护区所处的南太行山前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濒漳河与河北省毗邻,西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是中国第二、三阶梯过渡地带,地势基本呈现西高东低态势,由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和平原构成,生物多样,资源丰富。包括安阳、新乡、鹤壁、焦作、济源5个地市,总面积为24343.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654.83万人,人口密度约为679.8人/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南太行山前平原地处北暖温带,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水热条件适宜。年平均气温13.6℃,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众多河流加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灌溉条件十分优越。除此之外,人工修筑的引沁渠、广利渠和引黄水渠——共产主义渠,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途经此地,进一步地优化了灌溉条件,使得这里成为中国重要的小麦、水稻、玉米等粮棉生产基地。90年代初,温县小麦亩产破千斤,成为黄河以北第一个亩产吨粮县。 华北地下水库该区是中国华北平原和山西高原的交接带,南太行东侧为地质带上的大断裂,在燕山运动期间,断裂带以西隆升成高原,以东沉降为平原,中间是绝壁林立、山峰巍峨挺拔的太行断崖。南北走向的太行断崖经东西走向的安阳河、淇河、沁河、丹河、蟒河、卫河、峪河等河流切割,形成了众多的峡谷、悬崖、名泉、瀑布。济源、焦作一带因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泉水众多,有“华北地下水库”之称。 人文景观该区位于历史悠久、人类活动最频繁的中原大地,人文景观也相当丰富。著名的甲骨文发源地——殷墟位于安阳市,殷商以来的三千多年,该区曾几度鼎盛,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大量的古迹和文物。 生物资源维管束植物区内维管束植物163科、734属、1689种,其中二级国家保护植物3种,三级国家保护植物10种;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01 种,其中两栖类4科、8种,爬行类8科、19种,鸟类39科、140种,兽类17科、34种。全区共有中国重点保护动物32种,其中一级保护5种,二级保护27种。区域内猕猴是亚洲分布的最北界,是华北地区唯一残留的灵长类动物。2002年国家林业局以林计发[2002]121号文,批准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822万元(国家投资411万元,地方配套411万元)。 区系成份复杂本区地处太行山南段,区内山势陡峻,沟深崖高,生物资源丰富,区系成份复杂,具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森林覆盖率达70%,多为天然次生林,为我国暖温带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区域之一。初步调查统计,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66科、704属、1836种,其中蕨类植物23科、47属、93种,裸子植物36科3属6种,被子植物130科、624属、155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连香树、山白树、太行花,领春木等14种;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哺乳类40多种,鸟类167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金雕、黑鹤、白鹤等30余种。本区与山西太行山保护区毗邻,都是当今世界猕猴分布的最北限,其主要保护对象太行猕猴为狒猴的华北亚种,现有20余群2000多只,是目前中国狒猴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狒猴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 猕猴保护基本概况猕猴是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种猴类,体长51~63厘米,尾长20~32厘米。体重4~12千克左右。 头部呈棕色,背上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鼻孔向下。最常见的一种猴。个体稍小,颜面瘦削,头顶没有向四周辐射的漩毛,额略突,肩毛较短,尾较长,约为体长之半。四肢均具5指(趾),有扁平的指甲。其身上大部分毛色为灰黄色灰褐色,腰部以下为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的腿部的灰色较浓。 差异性不同地区和个体间体色往往有差异。面部、两耳多为肉色,臀胝发达,多为红色肉红色,雌猴色更赤,眉骨高,眼窝深,有两颊囊,雄猴身长55~62cm,尾长 22~24cm,体重8~12kg,雌猴身长40~47cm,尾长工8~22cm,体重4~7kg。多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属群居性动物,一般都有十数头或数十头集群生活,猴群大小与栖息地环境优劣而有别。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山林区或石山上,毛长能耐寒。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甚至蚯蚓、蚂蚁。采食野果贪婪嗜争,边采边丢,只食甜熟果子,未熟果却丢弃,故猴群过处往往遍地断枝弃果,因而对野果的可利用程度较低,必然要扩大觅食范围,活动时间也往往较长。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 生活习性集群生活,群居,一般30~50只为一群,大群可达200只左右。猴群大小与栖息地环境优劣而有别,一般都有十数头或数十头。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一般于11月至12月发情。 次年3月至6月产仔,或3年生2胎,每胎产一仔,妊娠期平均为5个月左右。雌猴2.5-3岁性成熟,雄猴4-5岁性成熟,但最早于6-7岁参与交配。哺乳期约4个月。在饲养条件下寿命长达25~30年。其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 试验动物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因此是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研究工作中比较理想的试验动物。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宣布,他们成功破译出了猕猴的基因组,这是继人类和黑猩猩之后,科学家破译出的第三种灵长类动物基因组。1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将这一成果作为封面文章。这个名为“猕猴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联合体”的国际科研小组由来自35个机构的170多名科学家组成,他们在论文介绍中说,测序结果表明,猕猴的基因与黑猩猩及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7.5%,而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则更高,二者共有的基因达99%。 进化路径猕猴是一种相对古老的灵长类动物,测序小组说,测序猕猴基因组将提供一个独特视角,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灵长类的进化路径。如果说黑猩猩是人类“近亲”的话,猕猴可以算是人类的“远戚”,它和我们的祖先在大约2500万年前“分道扬镳”。测序小组负责人理查德·吉布斯说:“因为猕猴比黑猩猩在进化上离我们更远,所以现在三种灵长类基因组相对比,更具研究价值。” 河南省焦作市的太行山是全世界猕猴自然地理分布的最北界,太行山猕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9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焦作的沁阳、博爱、修武以及焦作市区沿山地带均属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7215公顷。焦作太行山猕猴种属纯正,食性较广,常食的植物有130多种,除了吃植物的果实以外,还吃树叶,啃树皮,嚼树根等等。 经常可以看见伏羲大殿旁边的山坡上,一大群毛色棕黄的猴子或追逐嬉戏,或三五成群地坐卧着晒太阳。不少游客拿出饼干、花生喂猴子,或与猴子合影,一派人猴同乐的景象。有的猴子煞是灵巧,游客一站好,它就蹦到人的肩上作出亲昵的样子,待闪光灯一亮,它就会自动蹦下来。有的还会骑自行车、翻跟头、跳“猴舞”。 猴倌在这里养猴子的是“猴倌”。严格意义上讲,猴子并不是他们喂养的,他们更多的是在平时管理猴子,在食物短缺的时候才喂给猴子食物。 “猴倌”介绍说,太行山的猕猴个头较大,毛长绒密,成年猕猴体重可达15公斤左右,一般可活40几年。与猩猩以外的灵长目动物比较,太行山猕猴是最聪明的、最通人性、最容易驯养的。通常,一个猴群的个体数量在数十到数百之间,其“领导班子”为一正两副三个猴王,正猴王是猴群里的“绝对领袖”,也拥有绝对权利,包括优先享用食物,以及占有它所喜欢的所有雌猴,整个猴群只有这三只猴子可以翘起尾巴走路。猴王的产生严格遵循“竞争上岗”的自然法则,是凭借实力拼出来的。老猴王一旦年老力衰,就会有年轻力壮的雄猴搞“政变”,此时往往会有一场惨烈的猴王大战,打得天昏地暗,群猴乱窜,满山坡都是猴子的叫声。老猴王一旦被新猴王打败,群猴则一起“落井下石”,必将老猴王咬死或逐出猴群方才罢休,一点不顾旧时的情面。猴王一旦被逐出猴群,就只能离群索居,孤独地度此余生,下场往往很惨,真应了“胜者王侯败者贼”那句话了。难怪我国古典文学里留下了那么多诸如“孤猿衔恨呼中秋”之类的感慨世态炎凉的诗句了。 野性十足猴子是聪明,不过有时却很顽皮。有个胆子大一点的直接蹦上了棚顶乱跳一气,弄得棚子顶上咣当咣当一阵乱响。猴子认为饲养员是猴群的“私有财产”,不愿意看到生人占用饲养员太多的时间,因此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在神农山,还有一个趣闻,就是给猴子关“禁闭”。猴子毕竟是野性十足的,因此过去景区也发生过猴子袭击游客,抢游客东西的事情。为了驯化猴子,也是为了游客的安全,管理人员就建起了一个大铁笼子,专门关那些有“拦路抢劫”、掏包抢食、甚至袭击游客的猴子,让它们在里面“闭门思过”,反省个把月、小半年的。当然,“禁闭”期间的饮食是不用发愁的。有趣的是,凡是被关过禁闭的猴子,都“改造”得很好,还没有哪只猴子有过“二进宫”的历史。据说,自从驯化猴子以来,总共关过两三只猴子的禁闭,效果都很好。就在我们去太行山的时候,笼子里就蹲着一位。听说是好几天没抢到食儿,饿急了,下山抢了游客的包,结果食儿没抢着,倒落了个“牢狱之灾”。 由于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猴群的自然繁殖能力明显提高,多数雌猴由过去的两年一胎变成一年一胎,个别的还能生二胎。 管理状况保护区管理局为全额事业单位,科级。下设北业管理站、桑园管理站、群英湖管理站、野生动物救护站。 负责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负责保护区内濒危珍稀物种的拯救 、繁殖、驯养等工作。 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济源部分国家总投资296万元, 需地方配套296万元。国家下达的建设投资项目共5大项28小项。济源市管理局完成的主要项目有:新建管理分局2个,分别是:黄楝树、愚公管理分局,建设面积500平方米。五个管理分局共需建设保护站和检查站23个,其中保护站19个,检查站4个,建设面积2300平方米。漭河管理分局需要建科研宣教工程1处,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黄楝树管理分局需建生态定位站1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建立标志大门5座。其它建设项目分别是:界桩、宣传牌、巡护用车、供水、供电及其它巡护办公设备等。 黄楝树、愚公二个管理分局共完成局址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超额完成1300平方米。其中黄楝树管理分局完成建筑面积850平方米,愚公完成950平方米。计完成投资144万元,超预算投资104万元,其中黄楝树超48万元,愚公超56万元。5个管理分局共完成保护站、检查站新建和改建面积2300平方米,完成投资115万元。漭河管理分局改造科研宣教工程宣教工程1处,改造面积1200平方米,超800平方米,完成投资59万元。黄楝树分局完成保护区标志门1处,完成投资4万元,超预算2万元。其它4个标志门正在选址.完成高标准宣传牌4个,完成投资10万元.其他建设项目:界桩、巡护用车、供水供电及办公设备都已完成,共投资69万元。截止2004年底,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总投入401万元,超国家投资预算104万元。 旅游资源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总面积15000余亩。区内山势雄伟,奇峰林立; 绝壁千仞,峡谷幽深;飞瀑流泉,随处可见;洞龛密布,各具特色;森林茂密,季相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气候凉爽宜人,神奇传说脍炙人口,是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区。 主要景观有:雄奇险峻的原大寨,静谧幽深的十里峡,地势险要的北天门,气势恢宏的虎啸泉,芳香四溢的百合谷,变幻莫测的阴阳峰,腾空欲飞的茱萸仙子……。旖旎的自然风光与滑稽可爱的太行猕猴相映成趣,无不使游人流连忘返。特别是年代久远、发育良好、数量众多的溶洞群,更是本区的锦上之花,绚丽多彩的钟乳石、晶莹剔透的石花簇、错落有致的宝石塔、形态各异的石人石兽、布满层层梯田的石幔坡、状如万里长城的边石坝等岩溶景观琳琅满目,每个溶洞都被装饰得金碧辉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