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焦红光 |
释义 | 焦红光(1970~2012.5.16),男,安徽亳州人,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理工大学一级特聘教授,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加工系教授,河南理工大学煤矿资源综合加工利用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高校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曾任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加工系主任。1992年淮南矿业学院选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曾就职于焦作矿务局和兖州矿业集团公司,2005年在中国矿业大学获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度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创新人才基金和2011年度河南省杰出科研创新青年基金获得者。出版专著2部——《振动筛分过程解析》(独著)、《粗煤泥干扰沉降分选技术》(1/4),参编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洁净煤技术》(任第1副主编);在《Advanced Material Research》、《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和《Journal of Co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EI收录17篇,ISTP收录9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完成省部级及横向科研课题6项,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及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煤炭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其中两人获得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称号;指导学生获2009年度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2等奖、2010年度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3等奖和2010年度全国首届青年科技创新竞赛最佳奖。 2012年5月16日,焦红光教授不幸因车祸于河南新乡市原阳县逝世,享年42岁。 焦红光: 红光,原名焦春兴。1924年3月10日生于河北省饶阳县屯里村。汉族。1937年10月参加人民自卫军,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人民自卫军政治部少先队政治指导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少先队政治指导员,第四军分区第29大队政治处青年干事,第18团连副政治指导员,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学员,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学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冀中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等战役战斗。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热河军区平泉支队副政治委员,热河军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热河军区独立第13旅38团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22师66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第45军133师397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乎北、新城、六台、东山、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广西军区第45军政治部直工部部长,第45军133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解放军第三文化师范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广州军区防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空军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参加了广西剿匪和抗美援越战争。是中共九大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9年8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河北革命将领传第三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