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蕉下客 |
释义 | 探春在诗社的别号。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中文名:蕉下客 所指:探春在诗社的别号 贾探春:《红楼梦》主要的人物之一 出处:《红楼梦》 人物简介贾探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是故事主人公贾宝玉的庶出妹妹,为赵姨娘所生,与贾环同母。她也是海棠诗社的发起者,别号蕉下客,居于大观园中的秋爽斋,为人精明能干,从十二钗的判词中推断最终远嫁他方。探春是《红楼梦》中贾府里的三小姐,生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她最出色的表演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她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说明了她后来是离家远别了,后四十回续书写她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之子,但据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给了一个王子,成为王妃。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无论那一种说法,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 相关诗词残菊残菊探春(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诗词鉴赏这是十二首菊花诗的最后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就说得很明白,“盛”要以“残”作结。大观园金钗有十二个,菊花诗也恰好作了十二首,这不是偶然巧合,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是咏人——咏十二钗总的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司”去。 吃肥蟹,饮醇酩,赏艳菊,作佳诗,何等富贵风流!然而透出的气息却是如此凄凉惨淡。这是《红楼梦》常用的手法,也是作者的高明处。 簪菊簪菊 探春(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诗词鉴赏簪菊,即把菊花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四。用的是“七阳”韵。 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蕉下客”判词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解释这说明了她后来是离家远别了,后四十回续书写她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之子,但据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给了一个王子,成为王妃。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无论那一种说法,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 从“蕉下客”下看探春命运 《红楼梦》中处处伏笔,连行个酒令也暗藏各人日后身世去向,按理说,探春这“蕉下客”三字应当大有文章。尤记得探春选用“蕉下客”为自己名号之际,黛玉取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探春分毫不让,笑以“潇湘妃子”还击。众所周知,这“潇湘妃子”指的是娥皇女英为舜帝泪洒斑竹的故事,恰合黛玉情憾无依、以泪偿债的命运。如此类推,探春的“蕉下客”该直接是那个给切得“鹿脯子”的鹿尸。 原来这蕉下客三字,不仅不雅致,还很血腥。 巧就巧在,众人在第四十九回,堪称红楼群芳最后一次繁华聚首的芦雪庵内,果然“割腥啖膻”起来,偏生割的不是别的,正是那鹿肉。而在湘云“算计”那块鹿肉的时候,贾母的饭桌上摆的只是羊羔。这是一处令人留神的下笔。还有一处,和鹿肉无干,是第五十五回,熙凤跟平儿品论正当家的探春的私房话: “你哪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哪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哪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这一段是作者借熙凤之口,透露探春日后的不幸。探春的不幸写在《红楼梦》八十回后,已不是曹老所控制的情节,因是续写的,写得粗糙。可对于探春远嫁这个在前八十回已经有多处伏笔的结局,可窥探一二。《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得签“日边红杏倚云栽”,暗喻“贵婿”出自帝王之家,众人当即冲口而出:“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这可谓探春所嫁何人的明示。但照精通世俗人情的王熙凤所说,在当时的社会,普通男人娶女子,尚且讲究正出庶出,若探春嫁给皇家,为人知悉她不过是官家一名仆女出身的姨太太的女儿,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昏天暗地之事;即便嫁人前,对方已得知其底细,大概也不会善待她。 探春判词中有“运偏消”三字,《恨无常》中又有“儿命已入黄泉”句。恐怕探春这“蕉下客”的名号,无异于“薪上肉”,油煎火燎,一语成谶。 可怜这位奇女子。她奇的不仅是她的才干、她的志向,还有那真切地同情心——黛玉死的时候,只有她,离开热闹吉庆的婚宴,来看望那朝夕相处的姐妹。相对而言,李纨因具备孀居不宜出席婚宴的前提,才得以送黛玉一程的。 曹老好用隐语,一本《红楼梦》足可媲美现成的灯谜,于漫漫长夜解了几十代人的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