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
释义 |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最后一部协奏曲。海顿第二次赴英国旅行后返回时,是在1795年的夏天,此曲便是次年(1796年)写的。此曲为小号协奏曲的典范之作,经久不衰。 曲式结构第一乐章 快板,降E大调,4/4拍子。 呈示部的第一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呈示,接着以全合奏方式来结束第一主题。然后出现下行的第二主题,旋即进入全合奏的终结乐句,简洁明了。主奏呈示部是由主奏小号重新吹奏的第一主题开始的。 第二乐章,行板,降A大调,6/8拍子。 首先由弦乐器奏出西西里舞曲节奏的主要主题,主奏小号跟着重复一次(片段2)。在本乐章中,小号与全乐队交相辉映,而造成调性的变化。 第三乐章,快板,降E大调,2/4拍子,两个主题回旋奏鸣曲式。三个弦乐器合奏主题,接着由全乐队重复主题一次,然后乐曲转为第二主题,藉着很起劲的乐句来结束乐队呈示部。接着由主奏小号轻松地吹奏出欢快乐观的主题,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旋律,主奏小号在高音区奏出嘹亮的音色,充分发挥出这一乐器的特色。结尾再现第一主题,直接把乐曲带进终结部。 乐曲赏析写于1796年,距今已有两个多世纪。在海顿之前的十六、十七世纪和海顿之后的十九、二十世纪,都出现过许多声誉甚隆的小号音乐,但是历经几百年岁月的磨洗,有些声振一时的曲目铅华褪尽,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了,而海顿的这首小号协奏曲,却依然绚丽辉煌,它的艺术魅力不减一毫,至今仍是音乐会上的重要曲目。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传统的协奏曲三乐章结构,按照快、慢、快的原则布局。全曲光辉四射,富于青春活力,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小号辉煌灿烂的音色特性。第一乐章是快板乐章,海顿并不急于掀起音乐的波澜,采取欲擒故纵的办法,先抑后扬,以很轻的力度由弦乐奏出主题,独奏小号加入以后,与乐队展开竟奏,逐渐推向高潮。第二乐章是歌唱性的行板,音乐富于沉思性。在这个乐章里海顿发挥了魏丁格尔的新乐器能演奏半音的特性,而且尽量发掘它的潜能。他让小号在音乐进行中向远关系调转移,还在走向中用半音阶向前过度,这是自然小号和接管小号跟本不可能做到的。这样几近奢侈地使用音符,使人觉得海顿是在一个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里享受。第三乐章是灿烂的终曲乐章,这部协奏曲就因为这个乐章而远播四海,成为海顿全部作品里最流行的一部。这个乐章的正主题旋律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曲调,许多种古典音乐旋律辞典里收入这条旋律,国外的电台广播里常采用小号演奏的这段音乐做时段或栏目的开始曲。所以,说海顿的这首小号协奏曲是他所有作品里最流行的一点也不过分。在这个乐章里照例留下一段空白的华采乐段,任由小号独奏者去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表现自己的音乐气质。在欣赏这部协奏曲的第三乐章时,应该仔细留意独奏者的华采乐段,这里不仅是技巧的炫耀,也在宣示着演奏者对海顿音乐的独自见解。演奏得华丽炫目者不一定艺术品范上乘,表现得拙朴平实者未见得木讷平庸,这要看他们是否能够把握住海顿音乐的精神实质,并准确地表现之。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总体的艺术气质是绚丽辉煌、生机勃发,充满了欢乐气氛。海顿写这首协奏曲时已经64岁,这个年岁在十八世纪称得上是高寿了,可是海顿在这个岁数上写的音乐不见丝毫暮气,不但完全保持着活泼幽默的风格,而且更加开朗热情,有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他在晚年攀上了音乐的最高峰,这与他两次的伦敦之行有很大关系。他回到维也纳以后写《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时已64岁,但是这首协奏曲的青春活力甚至要超过他中青年时期的作品,是他的创造力在晚年焕发出的绚丽光彩。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海顿写的最后一协奏曲,也是他所有协奏曲里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首。二百多年过去了,这首乐曲已成为小号音乐的经典文献,是每一位专业小号演奏者必备的曲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