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蒋云仙 |
释义 | 蒋云仙,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擅长单档说唱,多调多用,被誉为“什锦唱腔”,善于模仿各地方言与说唱艺术,塑造的角色生动逼真、活灵活现。代表作为由民国鸳蝴派作家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长篇评弹《啼笑因缘》。 简介个人履历原名蒋珊,1933年2月出生,苏州常熟人。曾任上海市长征评弹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曲协副主席。10岁在全县演讲获冠军。14岁进苏州钱家班学艺。18岁重投姚荫梅为师学长篇评弹《啼笑因缘》。擅长单档说唱,在弹词音乐运用上,大胆尝试多调多用的唱法,20世纪80年代上海及各地电台、电视台重播其《啼笑因缘》、《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节目,掀起热潮。 个人其他信息1986年赴港参加第7届“布莱希特”戏剧国际研讨会。在会上她说一段书来印证语言与表演的有机关系,把“体验”与“体现”这两个戏剧演员经常探索的理论概念,用“说书”将它们有联系又有区别地作了表达,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好评,成功地将苏州评弹推向世界。1996年应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及理工科大学、维多利亚国立大学邀请讲演评弹艺术。1997年赴加拿大和唐耿良联合演出。1998年与唐耿良喜结连理,长期在加、美演出讲学,亦回国演出。 艰辛的学艺之路从业经历蒋云仙于1933年2月生于常熟虞山镇一个教师家庭,5岁丧母,7岁进红梅小学读书,毕业后又入当地淑琴女中就读。云仙从小聪慧,读书勤奋,10岁时荣获全县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平时喜爱校园文艺活动,曾梦想长大当一名电影明星。然而,她未料到,只读到初中二年级,因家贫而被迫中途辍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父为寻工作将家迁居苏州,借住于十梓街一个亲戚处。年刚14岁的蒋云仙,为替父母分忧,毅然决定去学唱当时已颇兴盛的苏州评弹。1948年,经人介绍投到钱锦章的班子里当艺徒。蒋云仙当艺徒时,不仅要改姓钱,还要立下文书接受苛刻条件,在无形桎梏下开始了学艺生涯。 开初,蒋云仙只能帮师母带孩子做家务,像个小保姆。经她再三要求,才让她在师姐们登台时去听书。年仅15岁的她,只能偷着学艺。蒋云仙还冒犯“女徒不准学三弦”的规定,独自偷学三弦,为了不被发觉,她就拿掉弦马,作无声弹拨。近一年时间她竟学会了三弦、琵琶和说唱。 解放后,17岁的蒋云仙恢复了“蒋”姓,开始了自由从艺的日子。她如饥似渴地努力提高说唱艺术,先后与刘美仙、朱少祥、徐丽仙等拼过双档,她吸收能力强,嗓音圆润乐感好,能熟练演唱各种流派唱腔。尽管她首创了一部书里唱各种流派唱腔,但她仍未满足自己的“什锦唱腔”,进一步在说表上下功夫。 1951年蒋云仙拜“巧嘴”姚荫梅为师,再学《啼笑因缘》。她不仅学到“姚调”,更学到了这位“巧嘴”的风趣幽默、形容绝倒,特别是善用各种方言。在姚先生的指点下,蒋云仙逐渐形成了活泼风趣、轻巧多姿的书风,起什么角色像什么角色。蒋云仙善于学习一切艺术门类,她将电影话剧中的角色表演巧妙地移植到评弹中去,使老听众能从沈凤喜身上看到《天涯歌女》里的小红的影子。 扮演角色值得一提的是,蒋云仙确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甚至把《啼笑因缘》的几位主角高度概括:即沈凤喜——可怜,刘将军——可恨,关秀姑——可爱,樊家树——可取,何丽娜——可塑。并在“新、清、音、形、神”上做文章,确实把这部书说活说绝了! 把评弹推向世界1986年12月6日至13日,第七届国际布莱希特研讨会在香港举行。共有25个国家、地区的120多位学者专家出席这次会议,与会的中国代表有黄佐临、李家耀和蒋云仙等11人。 “布氏学会”是研究戏剧的,怎么蒋云仙会去参加此会呢?这里有段故事:“布氏学会”会长泰特娄教授是位欣赏中国评弹的爱尔兰学者,他见参与研讨的论文中有一篇李家耀的《布莱希特和中国评弹》,很感兴趣,就来信希望请一位评弹艺术家同去香港,结合论文报告穿插几分钟的示范表演。后经上海市文联和曲协推荐,请蒋云仙去作示范演出。李家耀认为,蒋乃评弹艺术家,去作配合演讲的示范演出,当是驾轻就熟之事。殊不知她却另有一番考虑,认真地对他道:“这是评弹艺术第一次步入国际学术讲坛,是丝毫不敢怠慢的事……”于是,她除了准备表演《逛天桥》一折外,又自己动笔创作了短篇评弹《灰阑记?二母夺子》,以便与布莱希特创作《高加索灰阑记》作比较。在创作中,她十分认真,总是不厌其烦地征求李家耀的意见:不是上门弹唱给他听,便是事先录好音后一起推敲;讨论过后第二天,她必将修改稿再和李家耀一起定稿。这次赴港学术性的演出,艺惊四座,令外国学者和戏剧同行们赞叹不已,说蒋云仙比布莱希特还要布莱希特!著名的戏剧家黄佐临情真意深地对她说:“云仙,评弹艺术登上国际论坛,你是要被载入史册的!” 从此,蒋云仙就立志要把评弹推向世界。 “沈凤喜”嫁“诸葛亮”评弹双杰的结合1997年,加拿大华侨张宗儒先生邀请蒋云仙到加演出。和她合作的是已移居加拿大多伦多的评话大师、擅说《三国》的唐耿良先生。他俩早在五十年代就认识,而且长期都在上海。唐耿良是上海评弹团的艺术团长,蒋云仙是黄浦区长征评弹团艺术团长,平常虽有所交往,但没有很深的了解。这次两人在国外合作演出,相互切磋评弹艺术,十分融洽。每天唐先生下台后,就在场中观赏蒋云仙的演出,也使唐先生对她的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唐夫人在“文革”中去世,蒋云仙也因婚姻不幸而离异,后由友人牵线,两位老艺术家就此开始了黄昏恋,时隔一年多,他俩终于在多伦多市土嘉堡市政府登记结婚。唐耿良为此写了一首风趣的打油诗:“六五新娘七七郎,萧萧二鬓入洞房,《啼笑因缘》配《三国》,沈凤喜嫁诸葛亮。”关于唐蒋喜结良缘,《世界日报》以显著地位作了报道:大标题为“评弹大师蒋云仙定居多市”,副标题为“近日将与唐耿良喜结姻缘,愿将余生奉献于弘扬中华文化”。文中还特别提到“蒋云仙决定留下来的消息让多伦多的一些华人艺术家感到开心”。 评弹双杰唐耿良和蒋云仙喜结连理后,在国际艺坛十分活跃。1999年8月,他俩接受了美国上海联谊会――国际评弹票房和海外昆曲社的邀请,到纽约演出,美国的评弹迷们呼朋唤友,有的甚至从康州、巴尔的摩等地赶到纽约,涌入书场,一过书瘾,以解乡愁。8月21日首场演出,400多名评弹爱好者挤满了演出大厅。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侨务组组长、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秘以及上海联谊会主席耿英浦等都到场观赏,并向二老颁发了“终身艺术成就奖”。蒋云仙表演了《旧货摊》,以娴熟的弹唱,风趣的说表赢得了阵阵掌声。唐耿良说《草船借箭》,一人分演诸葛亮、周瑜、鲁肃三个角色,令听众如痴如醉。8月22日下午又在法拉盛北方大道上的台湾会馆举行了第二场演出。 社会活动1999年2月28日,在多伦多市太古金王朝酒楼举办的“1999年苏州评弹迎新春书会”上,评弹双杰竞展英姿,唐耿良表演了《借东风》,蒋云仙的《家树听歌》是压轴戏,既唱苏州弹词,又唱京韵大鼓,南腔北调,可见蒋大师的功力。有一位书迷说:“我来到多伦多十多年,还从未这样开怀笑过。想不到能在国外听到这样发噱的传统书目,使我浑身轻松!” 蒋云仙在多市除参加演出外,还先后两次去多伦多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讲学,介绍苏州弹词的“讲噱、弹唱、表演”;又在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和佐治布朗学院,为中外人士作表演。当地47电视台转播了演唱实况。 美国之行2002年7月,蒋云仙应美国国家博物馆之邀,参加由大提琴家马友友倡导的“丝绸之路”中美文化交流会,并在汉学家白素贞陪同下到提摩达大学讲学。后又顺道到纽约探亲访友,评弹迷们知道后均希望和她见面。美国上海联谊会、美华民间交促会和纽约国际评弹票房联合邀请她与大家会晤。7月28日下午,在上海联谊会举行蒋云仙评弹知音演唱会,座无虚席。蒋云仙弹唱了《将军逼婚》,让老听众们重温苏州评弹之美。她还表示:为了继续弘扬这一说唱并茂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除了持续演出,还要在美、加地区及台湾东吴大学等校讲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