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蒋鼎文 |
释义 | 蒋鼎文(1895.1.15-1974.1.2),字铭三,浙江省诸暨人。国民党“双料”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之一,而且还被称为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学堂。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对中共 “围剿” ,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带领的部队在豫中会战中轻易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1949年3月去台湾,任东南区点编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中文名:蒋鼎文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95年1月15日 逝世日期:1974年1月2日 籍贯:浙江诸暨 政党:中国国民党 重要事件:讨伐陈炯明 重要事件:北伐战争 蒋桂战争 蒋冯阎战争 生平概况蒋鼎文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0 岁时入私塾读书,15 岁时进入县立中学就读。 1911 年秋,武昌起义爆发。年仅16 岁的蒋鼎文立即投笔从戎,参加了杭州学生军。 1912年,他转入绍兴大通陆军中学堂,旋入浙江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被分派到浙江督军公署守备队见习,后升为排长、连长。 1917 年,护法战争开始,蒋鼎文前往广州,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队伍行列。 1921 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部中校副官,第二年升任上校参谋,年仅27 岁。 1924年,先后任黄埔军校区队长、教导第1团副营长。 1925年,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作战勇敢,升任营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5团团长。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次年任第1军第1师师长,率部攻占直鲁联军后方指挥部所在地蚌埠。 1928年参加第二期北伐。7月任第9师师长。后任第2军军长,随蒋介石先后参加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此后,任第4军团总指挥、赣粤闽湘鄂“剿共”军东路总司令等职,率部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第五次“围剿”。其间,参与镇压福建事变。 1934年任驻闽绥靖主任。次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相继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4年,所部在豫中会战中未经重大战斗即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 1949年3月去台湾,此后,曾任“国民大会”代表、“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等职。 1974年1月2日,病卒于台北。 飞将军幼读私塾,后入翊忠书院。其父子朗“嗜赌如命,家境日渐破落”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后投笔从戎,在杭州参加学生军。民国元年(1912年)入绍兴大通陆军中学堂,后转入浙江陆军讲武堂。1914年毕业后入浙江督署守备队,历任排、连长。1915年去广东,供职于援闽浙军总司令部。1919年投广东护法军政府。1921年任非常大总统府参谋副官。1922年任北伐军滇黔赣军第一路司令部参谋。1923年3月任大元帅大本营兵站总监部上校参谋。那时,蒋介石是少将参谋长,军衔只比蒋鼎文高一级,合称孙中山身边的“两蒋”。这“两蒋”恰巧又都是来自浙江,操一口宁波官话,人们习以为常地把他们俩当成了亲戚。1924年,蒋鼎文毅然丢开兵站肥缺,连降四级,出任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学生队区队长,旋任上尉军事教官。他有早起习惯,多被校长蒋介石所遇,留下良好印象。一日,军校野外演习,蒋鼎文任连指挥,蒋介石与苏联顾问加伦将军观操。加伦即席发问,蒋鼎文对答如流。加伦对蒋介石说:“此人可重用。”由此,益受蒋介石器重。10月教导第1团副营长兼第二连连长,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1925年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淡水之役,营长沈应时受伤,升任营长、3月,东征军与陈炯明部激战于棉湖,勇猛冲击敌军时,胸部中弹,被勤务兵从死尸中背出,急送医院抢救。蒋介石得知后,犒赏5000元。何应钦则怀疑蒋鼎文是怯敌,系背逃时流弹中伤。后派员验明,子弹从左肋穿入,因此,在医伤期间,即以功升为教导第一团中校副团长,不久任第二师第五团团长。蒋鼎文做中下级军官时,执行命令坚决、应对灵敏周到,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伦将军(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元帅)也称赞。蒋介石对其颇信任,中山舰事件中担负收缴工人武装枪械和扣押苏联顾问、中共人员的就是他第5团。10月第二次东征时留守广州。1926年7月参加北伐,10月攻克武昌后,任收编委员会委员。1927年1月升任总司令部直属伤兵团少将团长;4月攻克南京后,任南京警备团团长;8月任浙东警备司令兼宁波市公安局局长;10月26日任第1军第1师师长,当时国民革命军渡江追击孙传芳部在凤阳受挫,北上各军受张宗昌、孙传芳联军压迫,接连后撤,形势危急。蒋鼎文率第1师夜渡明光猛扑凤阳,吸引敌军注意后突率主力脱离,转而攻下蚌埠,稳定了全盘战线,这是蒋鼎文在军事上最出色的一战。何应钦特准保荐立功官兵。1928年1月,蒋任第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职,1928年参加第二期北伐,同年7月25日因北伐完成,各军缩编,第一集团军缩编为13个师,他任第9师师长。1929年3月率部参加蒋桂战争,战争结束后任第2军军长,后又参加了讨伐石友三、讨伐唐生智的战役。1930 年5 月,中原大战爆发后,蒋鼎文部奔走于陇海、津浦两线及其中间地带,行动迅捷,飘忽不定,被称为"飞将军",颇受蒋介石赞赏,作为一个军、师长级的指挥官,蒋鼎文比起同时期其他人来,擅长机动战,精熟于部队敌前运动和编组,攻击作战经验丰富,算得上相当出色。战后进驻洛阳,兼任陇海路西段警备司令。蒋鼎文与另外两个军长顾祝同、上官云相会师郑州,聚兴豪赌。蒋鼎文一夜输光了全师官兵3 个月的薪饷。第二天,军需处长需要发饷,蒋鼎文两手空空,急得团团转,只好硬着头皮去见蒋介石。蒋介石大怒,立即命他向顾祝同等讨回输款。但顾推说,钱已作为犒赏发给官兵了。蒋介石无奈,只得给蒋鼎文一张5 万元的支票,帮他渡过难关。蒋鼎文以滥赌闻名,实乃家传。民高记载蒋父子朗“嗜赌如命,家境日渐破落”。然赌徒比常人更有忍、等、狠的精神。 恩怨蹉跎1931年7月,任第4军团总指挥、率第九师、第五十二师,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蒋部先后在老营盘、方石岭等地被红军击溃。52师韩德勤部被全歼,9师也被黄公略吃掉一个旅,要不是19路军蔡廷锴拼死相援助,他就要死在战场上了。从此颇有些消沉,“今后打算积资百万,在上海消磨二十年岁月,就可结束此生”。指挥作战也逐渐趋稳,更喜欢步步为营的平行推进,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蒋鼎文率两部增援十九路军,停战后,担任上海守卫。6月任津浦路南段警备司令。同年冬兼任川湘鄂赣皖苏浙七省水警总局局长。1933年春兼任武汉编练处处长,9月参加第五次围剿,任五省剿匪军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二路军总指挥。 1933 年11 月,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十九路军将领,反对内战,抗日反蒋,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蒋介石急命蒋鼎文率10 个师进入福建,大举围攻十九路军。出发前,蒋介石向他暗示,如按期拿下福建,可以福建省主席之职相许。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蒋鼎文不顾十九路军对其有救命之恩,不遗余力,施展各种手腕,军事政治并举,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占据福建全境,搞垮了福建人民政府。但是,由于他的战功和行动之迅捷都在卫立煌之下,蒋介石并没有立即将福建省主席的肥缺赏给他,而是派他担任"剿匪"东路总司令,继续对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11月27日改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继续在福建"围剿"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1935 年2 月,中共著名领袖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蒋部第三十六师逮捕。蒋鼎文奉蒋介石旨意,令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于6 月18 日将瞿秋白杀害。 西安信使1935 年4 月1 日,蒋鼎文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成为蒋的五虎上将之一。11月选任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7月任国防会议委员, 1936 年12 月初,他被蒋介石召至西安委任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指挥,再次派往内战前线与红军作战。但蒋鼎文尚未离开西安赴甘肃平凉前线,即发生了12 月12 日的"西安事变"。东北军、西北军领袖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在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并在西安城内拘禁扣押了国民党军政大员陈诚、蒋鼎文、卫立煌等10 余人,因蒋百里提议,派一个张最恨的人出去传递消息,以示无私,遂选定了蒋鼎文。12 月17 日,张学良让蒋鼎文带着蒋介石给宋美龄和何应钦的信函,从西安飞往南京,向南京国民政府传递信息,并陪同宋子文、宋美龄赴西安谈判。当蒋鼎文即将离开南京时,其夫人蔡文媛在机场哭哭啼啼、不愿其夫再入"虎穴",自投罗网,但宋美龄对蔡说:"你是一个国家大员的夫人,一切事情应以国家为重,不能凭夫妻感情来阻止丈夫为国效忠。"当飞机飞抵西安时,张学良亲往机场迎接,张学良拍着蒋鼎文肩膀说:"铭三兄,你是好汉,果然不怕死,又回来了。"蒋鼎文答道:"副司令是大好汉,我是小好汉。"在中国共产党的调停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12 月25 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途中在洛阳停留,刚下飞机,蒋介石立即要求张学良放回蒋鼎文、陈诚、陈调元、卫立煌四员大将。27 日,蒋鼎文等被释放回南京。蒋鼎文在西安事变中,为蒋介石的安全奔走于西安、南京之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表现了对蒋介石的一片忠心。同时,他也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事变后,蒋介石更加器重这位"拼命三郎",蒋鼎文也居功自傲,到处演说,出尽风头,抬高了他在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中的地位。 兵溃中原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10月4日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防卫福建,11月17日特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1938年6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中国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主任委员、陕西省保安司令,11月因胡宗南资历不够,特命兼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以胡宗南为副掌握实权。1939年2月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1941年5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办公厅主任。第十战区的基本部队是蒋介石得意门生胡宗南的队伍。胡宗南是黄埔一期的佼佼者,在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当上师长、军长,1937 年抗战刚开始时他已经当上了军团长,超过了他的许多老师,这与蒋介石的有意扶持是分不开的。尽管胡对蒋鼎文表面上客客气气,"老师长、老师短"叫得很勤;但却阳奉阴违,经常不买蒋鼎文的账。一次,蒋鼎文对刘峙说:"不要说让胡宗南服从我们,就是我们想服从他,也摸不清他鬼头鬼脑的意图,真伤脑筋。"1938 年4 月,原中共重要领导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张国焘借清明节祭祀黄帝陵之机叛逃,投奔蒋鼎文。蒋鼎文接受了张的要求,当即让张乘坐自己的汽车返回西安,并转送到当时国民党政府临时首都武汉,使其为国民党效劳。 蒋鼎文主政西北期间,滥用职权大发国难财。他深知蒋介石对下属"只准腐化,不准恶化"的政策,徇私枉法,贪污成性,狂嫖滥赌,成为有名的"腐化将军"。蒋鼎文通过贪污受贿、投机经商所聚敛的私产,数额巨大,据蒋鼎文的私人账房陆怡霖说:"西北最大的资本家毛虞琴、古凤翔的财产,只不过蒋鼎文的零头数。"他虽有一妻两妾,还强占了西安京剧名角粉牡丹。长期的淫乱,使他染上了严重的性病,由花柳病专家杨槐堂作为贴身医生,专给他治性病,杨槐堂也因此受宠,一直追随蒋鼎文做到军医处长,当时在军中成为笑柄。日本侵略军在黄河北岸济源县一带,到处张贴蒋鼎文一手抱美人,一手提钞票的宣传画,可谓对蒋刻画得入木三分。 1942年1月12日代替因中条山会战失利而去职的卫立煌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驻洛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1944年春,日军开始贯通大陆作战,在战役开始之前,蒋鼎文在洛阳召高级将领会议,对日军的企图、目的、兵力,以及进行兵力调整部署等问题,均未谈起,只是要求各集团军、各军官长把军官眷属及笨重行李、重要文件等,尽快向后方转移。会上,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珏将军主张主动出击的建议。而在蒋鼎文看来,自1941年5月中条山大血战后,日军与第一战区隔河相峙已达3年之久,日军未突破第一战区南岸防线,都是因为他部署的坚强防线,使日军不敢轻举妄动而越雷池半步。因此,现在第一战区的防线没有必要调整,更不必大惊小怪地四处出击,只要稳坐钓鱼台就行了。蒋鼎文集中4个集团军和其他部队,至少25万人马,迭次配备于约200公里的黄河南岸,广大后方几乎无机动兵力。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蒋鼎文竟然将自己的战区长官部置于黄河岸边的洛阳城。这是一个很初级的错误。蒋鼎文想的很简单,以为这样便于在第一线指挥河防作战,自己同第一线将士安危同在,可以鼓舞士气。他混淆了指挥员与指挥机关的界限:高级指挥官本人亲临前线,与高级指挥部置于前线完全是两回事。如果指挥部被敌人打掉,指挥系统陷入瘫痪,数十万名将士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如何统一协调的作战?尽管蒋鼎文与汤恩伯有隙,大敌当前本应和衷共济。但当汤恩伯兵团在河南中牟、许昌地区与日军血战周旋,几乎吸引了全部日军主力的20天时间里,蒋鼎文的11个军却按兵不动,一直蹲在黄河南岸边,向北静待,坐等日军进攻。末几,日军少部机械化部队渡过黄河,蒋鼎文的指挥部因离前线太近,有被日军包围的危险,便于5月6日就撤到新安。10日半夜,惊慌失措的蒋鼎文带着幕僚和参谋人员,从新安向西南撤退,通过洛宁进入了绵亘于豫西的伏牛山的深山密林中,眼睁睁看着日军大部队围攻孤城洛阳。5月25日,洛阳陷于日军之手。至此,38天之内,在蒋鼎文的“指挥”下,国民党军丢失开封至撞关间约400公里、新乡至信阳间约350公里的广大中原地区。总指挥部逃入深山,聚集在洛阳附近的河防各军群龙无首,乱做一团。渑池以南的翟涯小镇,竟聚集有国民党的3个集团军总部和4个军部!在西撤途中,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珏将军在陕县秦家坡时一带的麦田里,被追击而来的日军乱枪当场打死,他的特务营也全部牺牲。豫中战役是整个豫湘桂战役的开端,此次战役中国军队的大溃败,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蒋鼎文的指挥不当。他自认为这次失败是"治军从政四十年来最大挫折"。1944年7月初,交割了司令长官职务的蒋鼎文回重庆,引咎辞职,任军事参议院参议。 下海经商1945年5月选任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赴上海,弃官经商。先后在南京、上海开办宏业砖瓦厂、轮船公司。又让蔡文媛到美国经营橡胶园,派其胞弟蒋鼎武在香港开办振华公司。1947年1月至10 月,他携家眷旅居美国,后又游历欧洲10 国,第二年2 月回到上海,回国后于1948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并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淮海战役前有人提名他为徐州剿总司令,经讨论后认为他狂嫖滥赌,还不如刘峙,此意遂熄。1949 年7 月,国民党政权濒临灭亡前夕,蒋鼎文一度被重新启用,出任国防部东南区点验整编委员会上将主任委员,负责点验整编撤退到福建的国民党军队,使其能继续同人民解放军作战。8月,人民解放军攻占福州后,蒋鼎文眼见大势已去,逃到台湾。赴台湾。临走时感叹“此后以天为盖,以地为底,未知葬身何所?”到台后,他正式以陆军二级上将阶退役,退役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在台期间,蒋鼎文联络乡亲成立诸暨同乡会,任会长。他还捐款设立文教基金,为诸暨同胞所作贡献良多。 1974年1月2日病逝。 左右逢源 委以重任受到重用蒋鼎文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都是被蒋介石重用的人。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而且还被称为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这么一位国民党“双料”高级将领,却被他的敌手、素有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之称的毛泽东讥讽为“身为军人却不懂军事”,“还应加学习我们的兵法”。蒋鼎文可以算是一个职业军人,早期甚至可以算的上是一个革命者。 早年,蒋鼎文追随孙中山闹革命,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里担任上校参谋,也曾出生入死。那时,蒋介石是少将参谋长,军衔只比蒋鼎文高一级,合称孙中山身边的“两蒋”。这“两蒋”恰巧又都是来自浙江,操一口宁波官话,人们习以为常地把他们俩当成了亲戚。 实际上,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县离蒋鼎文的家乡诸暨县并不很远,有了老乡这层关系,加上又是国民革命军北伐、东征时在一起浴血厮杀的老战友,“两蒋”后来以结拜兄弟相称,蒋中正与蒋鼎文两大家族,自此之后往来也比较密切。 1924年,已经实行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孙中山,由苏联合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在广州建立黄埔军官学校,广揽革命的建军人才。蒋介石出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把蒋鼎文调去当了教官。 熟悉在中华民国史,了解蒋介石底细的人都知道,蒋介石的发迹跟黄埔军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这十几年的期间,替蒋介石包打天下的共有5个将领,他们是何应钦、刘峙、钱大钧、顾祝同、蒋鼎文,这5个人都在黄埔军校出任过教官,最为蒋介石所倚重,当时有人把他们5人称之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这5个人中,又以何应钦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地位最高。他同蒋介石同过学,共过事,进入黄埔军校之后出任上校总教官。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都是他属下的军事教官,这批人既是蒋介石嫡系的重要将领,同时也是何应钦的亲信心腹。 何应钦以黄埔军校开始发迹,官拜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等职务,已经是只在蒋介石一人之下的“位极人臣”,甚至在有些场合蒋、何并称,要说何应钦一点想法也没有,那也不太现实。 何应钦也是食人间烟火的肉体凡胎,虽然是靠拥戴蒋介石起家,但在执掌军政大权以后,便极力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自己的派系,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又成了何应钦手下的“四大金刚”。 蒋鼎文上有蒋介石、何应钦扶持,左右又有刘峙、顾祝同、钱大钧等铁杆兄弟帮衬,一路官运亨通,非是那些凭借战功、刀头舐血的旁系杂牌军将领可比。这恐怕也就是蒋鼎文屡战屡败,而又不断被委以重任的原因。 因李德的失误成名在对江西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和平息“福建事变”中,蒋鼎文的职业军人形象似乎有了些好转。但值得说明的是,此时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已经被中共党内的路线斗争排斥掉了。而担任中国红军作战指挥的,是被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化名李德的德国共产党员奥托布劳恩。 1932年“一二八”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调19路军在福建“剿共”,企图使19路军与红军两败俱伤。1933年11月,19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提出打倒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并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工农红军签订了抗日作战协定。 蒋介石这时又启用了蒋鼎文。他一方面命令在江西围剿红军的部队在北线加紧构筑碉堡,把苏区的北边暂时守起来,另一方面令第2路军总指挥蒋鼎文将“围剿”中央红军的9个师向闽北前进,平定福建。 这本来是红军打破封锁的绝佳机会。毛泽东立即写信给中央:以主力红军突破敌人的堡垒线,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人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这不仅能粉碎蒋军向江西根据地的进攻,且能援助闽方新政权。 蒋介石几乎是倾全国之兵力出动进行第五次“围剿”,后方空虚,就连首都南京一带的城市防务,也仅能靠宪兵、警察维持。毛泽东的建议,击中了蒋介石的要害。 毛泽东风趣地比喻:“这是和敌人换防。敌人要到中央根据地来,我们让他,我们到江、浙一带去打游击,重新开辟一块革命根据地。这样一来,不但敌人的碉堡战术、敌人所建立的堡垒封锁线,统统失去作用;而且将迫使敌人不得不同红军打运动战,红军就可以发挥所长,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但是,已经掌握中共中央权力的博古、项英等人却不这么想。1933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发表《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题目就叫“打倒一切反革命”,说福建人民政府“不会同任何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府有什么区别,那它的一切行动,将不过是一些过去反革命的国民党领袖们与政客们企图利用新的方法来欺骗民众的把戏”。 参加过巴伐利亚街垒战、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喝过墨水的洋顾问李德,更是把毛泽东建议斥之为“脱离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冒险主义。”他们认为,红军转向蒋介石部后方,是等于帮助了19路军,是丧失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据说博古曾请示在莫斯科的王明,该不该与蔡廷锴联合。王明回答:“在同他握手时,应朝他脸上啐唾沫。” 毛泽东又亲自到中央所在地瑞金叶坪,再次陈述自己的意见,不料不仅遭到更为严厉的批评,而且受到了留党察看的处分。后来在延安,毛泽东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第五次反“围剿”所犯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共产党没有和福建军队联合起来,对付蒋介石。当时的中共中央和李德不听毛泽东的计策,果然导致了日后江西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之败。毛泽东的爱将陈伯钧评述了当时的情况:“蒋鼎文到福建当总司令,我们就四面被围了,一点办法也没有。”“本来19路军和我们讲联合,我们日用百货、盐巴也还不困难,还有一点办法。19路军一垮,中央苏区处境就更难了。” 1934年1月15日,蒋鼎文占领福州,福建人民政府终于失败。解决19路军“闽变”以后,蒋鼎文踌躅满志,特地到鼓浪屿最高峰——日光岩的“古避暑洞”,在背后刻上一首自己写的诗:“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垒,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 狂妄无知 战场惨败毛泽东早在抗日战争刚刚开始的1937年9月,就曾在给林伯渠的电报中,说:“蒋鼎文身为军人不懂军事,依照他的无知妄想是要打败仗的。” 1940年冬,蒋鼎文到洛阳接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副手是被河南人民称之为“水、旱、黄、汤”四大害之一的汤恩伯。能与水灾、旱灾、黄河之灾并列,汤恩伯的为人可想而知。虽然他与汤恩伯不和,但在对河南人民的横征暴敛上是一致的。 1944年4月,日军为打通从北平到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首先进攻中原,发动了中原战役。蒋鼎文在河南省内,不仅剥夺了农民手中最后一点粮食,而且国民党军队还强行征用农民的耕牛以补充运输工具。河南是小麦种植区,耕牛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强行征牛是农民不堪忍受的。他们用猎枪、大刀和铁耙把自己武装起来。开始时他们只是缴单个士兵的武器,最后发展到整连整连地解除军队的武装。据估计,在河南南战役的几个星期中,大约有5万名中国士兵被自己的同胞缴械了。1944年,河南人为日军带路的,给日军支前的,抬担架的,甚至加入队伍、帮助日军去解除中国军队武装。 在战役开始之前,蒋鼎文在洛阳召高级将领会议,对日军的企图、目的、兵力,以及进行兵力调整部署等问题,均未谈起,只是要求各集团军、各军官长把军官眷属及笨重行李、重要文件等,尽快向后方转移。会上,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珏将军主张主动出击的建议。而在蒋鼎文看来,自1941年5月中条山大血战后,日军与第一战区隔河相峙已达3年之久,日军未突破第一战区南岸防线,都是因为他部署的坚强防线,使日军不敢轻举妄动而越雷池半步。因此,现在第一战区的防线没有必要调整,更不必大惊小怪地四处出击,只要稳坐钓鱼台就行了。 蒋鼎文集中4个集团军和其他部队,至少25万人马,迭次配备于约200公里的黄河南岸,广大后方几乎无机动兵力。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蒋鼎文竟然将自己的战区长官部置于黄河岸边的洛阳城。 这是一个很初级的错误。蒋鼎文想的很简单,以为这样便于在第一线指挥河防作战,自己同第一线将士安危同在,可以鼓舞士气。他混淆了指挥员与指挥机关的界限:高级指挥官本人亲临前线,与高级指挥部置于前线完全是两回事。如果指挥部被敌人打掉,指挥系统陷入瘫痪,数十万名将士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如何统一协调的作战? 尽管蒋鼎文与汤恩伯有隙,大敌当前本应和衷共济。但当汤恩伯兵团在河南中牟、许昌地区与日军血战周旋,几乎吸引了全部日军主力的20天时间里,蒋鼎文的11个军却按兵不动,一直蹲在黄河南岸边,向北静待,坐等日军进攻。 末几,日军少部机械化部队渡过黄河,蒋鼎文的指挥部因离前线太近,有被日军包围的危险,便于5月6日就撤到新安。10日半夜,惊慌失措的蒋鼎文带着幕僚和参谋人员,从新安向西南撤退,通过洛宁进入了绵亘于豫西的伏牛山的深山密林中,眼睁睁看着日军大部队围攻孤城洛阳。 5月25日,洛阳陷于日军之手。至此,38天之内,在蒋鼎文的“指挥”下,国民党军丢失开封至撞关间约400公里、新乡至信阳间约350公里的广大中原地区。总指挥部逃入深山,聚集在洛阳附近的河防各军群龙无首,乱做一团。渑池以南的翟涯小镇,竟聚集有国民党的3个集团军总部和4个军部! 在西撤途中,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珏将军在陕县秦家坡时一带的麦田里,被追击而来的日军乱枪当场打死,他的特务营也全部牺牲,同时遇难的还有第36集团军总部副官处长周鼎铭少将;步兵指挥官陈绍堂少将等高级将领多人。 豫中战役是整个豫湘桂战役的开端,此次战役中国军队的大溃败,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蒋鼎文的指挥不当。3个星期内,日军就实现了战役目标,通往南方的铁路也落入日军之手。 在接下来的长沙守卫战中,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鉴于蒋鼎文的长官司令部被敌打掉,使一战区陷入大混乱的教训,为防万一,决定将第九战区长官部转移到长沙以南约二百公里的耒阳。蒋鼎文也算从反面给中国军队上了一课。 蒋介石对第一战区失守郑州、洛阳,兵败豫中,极为震怒,责令蒋鼎文辞职,撤了汤恩伯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和鲁苏豫皖四省边区总司令之职。1944年7月初,交割了司令长官职务的蒋鼎文回重庆,到军事参议院坐了冷板凳。不久,蒋鼎文索性脱去陆军二级上将的戎装,去商界赚大钱去了。 与《日光岩铭》在鼓浪屿众多的名人题刻中,蒋鼎文的《日光岩铭》尤为引人注目,“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磊,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天围古屿作汤池,风鼓浪声助奏凯,天柱不倾海不飞,我铭其崖视亿载……” 1924年蒋鼎文在黄埔军校任教官时,由于他有早起习惯,给校长蒋介石留下好印象,被 提升为营长。1925年2月,蒋鼎文在讨伐陈炯明战斗中因功被提为团长;1926年7月参加北伐,次年随蒋进入南京,任警备团长、第一军一师师长、第九师师长,而后参与蒋同段祺瑞、张宗昌、唐生智、阎锡山作战,进驻洛阳,兼任陇海路西段警备司令。 1933年11月,国民党19路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蒋介石命蒋鼎文率15万大军镇压,蔡廷锴兵败流亡海外。蒋鼎文志得意满,在游鼓浪屿时,写了这首《日光岩铭》。借描写日光岩雄伟壮阔的景色,把自己视为栋梁之才,铭语文采飞扬,楷书工整有力,堪称鼓浪屿石刻中的精品。他同时在日光岩留下的题刻,还有以《鼓浪屿》为题的七言绝句:“劫灰重拔忆朱明,浪鼓潮音警枕醒。四顾茫茫天水碧,神州生气恃风霆。” 1949年7月,蒋鼎文随国民党去台,临走时感叹“此后以天为盖,以地为底,未知葬身何所?”表达他心系故土,恋恋不舍的情怀。在台期间,蒋鼎文联络乡亲成立诸暨同乡会,任会长。他还捐款设立文教基金,为诸暨同胞所作贡献良多。 可能是蒋鼎文曾多次参与对红军的“围剿”和策划张国焘叛逃等历史污点,加上《日光岩铭》是在镇压19路军“闽变”后的特定环境下所作,故《厦门摩崖石刻》一书,仅收入他的《鼓浪屿》诗,且作者介绍仅有“蒋鼎文(1895-1974),字铭三,浙江诸暨人”数字。 个人简介蒋鼎文,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学堂。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对中共 “围剿” ,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带领的部队在豫中会战中轻易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1949年3月去台湾,任东南区点编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