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心乡 |
释义 | 江心乡位于长江中心,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地处长江下游马鞍山段河道中,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江心乡国土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8平方公里,2007年3月资料显示该乡总人口2.4万余人,辖10个村,87个自然村。 镇江市丹徒县江心乡地理位置江心乡,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境内。清末为御隆乡,民国23年(1934)分为御隆、连益两乡,后并为连益乡。1951年复分两乡,1956年又并为御连乡,1958年建江心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江心乡。位于县境东北,四面环江,隔江东为高桥乡,南邻谏壁、丹徒,江北为新民洲。总面积13.46千方公里,耕地4800亩(不含堤外田),辖4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2917户,10130人。多数居户为解放前由90个市县迁来。 具体情况江心乡境内土地肥沃,宜植粮棉。但旧时九洲十八套,支离破碎,互不相连,江无高堤,河无水闸,即使夏潮较小,也得撑盆捞麦。建国后,大力治水,首先筑9米宽、3.5米高、24公里长的一条环洲主堤,后筑第二道护堤,堵塞3条长江支流;筑3条大坝,近20条小坝,造涵闸617座。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台,小型拖拉机76台,排灌动力机械48台,有效灌溉面积5395亩。60年代末,粮食平均亩产由解放初的150公斤增长到500公斤左右。1964年全乡平塘成田,仅此年多收粮食14万公斤。1965年冬在洲东堤外围滩,新筑江堤总长5600米,挑土82.5万立方米,造田3900亩,但自1972年起因连年坍江,耕地面积锐减。1983年开始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大力发展蔬菜、瓜果、药材等经济作物,门类几十项,品种近百个,新发展的早熟西瓜989亩,亩均产值千元左右;30多种蔬菜及十几种果品共3560亩,亩均产值800元以上,最高的达1500元;成鱼27万公斤,产值97万元。 乡办工业,1985年有文教用品、船舶修造、农具、编织、鞋服等17个厂,总产值521.47万元;村办厂9家,总产值89.45万元;个体工业总产值59.35万元,传统产品柳条编织、排笔、笔料毛,行销海外。 1985年社会总产值1435.6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46.32万元,农业总产值506.8万元,收益分配人均526.7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变化很大。解放前,住瓦房的仅有两家,1980年后,70%以上的住户新建砖瓦结构的房屋计5590间,29%的住户砌土墙瓦屋计2319间。1981年建自来水厂1座,可供1739户的居民饮用。1985年从高桥至江心铺设江底电缆,架高压电线17公里,全乡通上电。 1985年有初中1所,教师25人,学生433人;小学4所,教师47人,学生1250人;乡医院1所,医护人员19人,病床10张;乡办敬老院颇具盛名。 江心乡从1958年建人民公社起,实行公社一级所有制,作为“一大二公”的探索试点,对社员实行包口粮、包医疗等“七包”。经过实践,这种超越现实条件的制度,助长了平均主义,影响了社员生产积极性,而且公社集体经济逐步削弱,负担不起“七包”的庞大开支,后逐步减少以致取消包的项目,直至1978年,始改变为三级所有,取消对社员基本口粮的供给。 乡政府驻地六套,解放初为一滩地,1954年洪水成灾,原集镇大坝、小坝坍没,居民及周围受灾的农户迁至六套,开垦荒滩,以后供销社、邮电局、妇产院、粮食加工厂亦相继迁来。1957年乡政府迁至六套,清除夹江淤泥,填高两岸,各建4米宽的大道,北岸即今东西向0.5公里长的街道。1979年将土路改建为10米宽的石子路。后又筑大道4条,连接各村,有船可通往高桥、谏壁、丹徒、镇江等地。乡级机关、商店、工厂、医院、学校都拆了茅屋砌瓦房,其中包括三层楼房2幢,二层楼房5幢。1985年集镇有县属银行、税务所、邮电局、粮管所等单位7家,乡村办厂13家,国营商店1家,集体商店11家,个体商贩、摊点34家。 马鞍山市当涂县江心乡气候环境该乡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秋高气爽,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7℃,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零度的积温为5155℃,12℃以上的积温为4375℃,全年无霜期233天。年日照时数2105.9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1057mm,降水日数平均为125.5天,降水表现为时空分布上的不平衡,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降水最多的年份1574.4mm(1962年),降水最少的年份470.9mm(1978年),最大暴雨过程达437.3mm(1962年7月3—7日),最大日降雨量为316.6mm(1962年7月6日)。该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年平均风速为3.3m/s,最大风速24.3m/s。 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江心洲于1252年左右(南宋时期)始长潜滩,元末成洲,明代形成整体轮廓,清初进入封淤阶段,经1849年(“道光”三十九年大水)连成一体,前后经过五百九十七年时间。长成完整的大江心洲,已有七百余年历史。 人文景观该乡东北部紧靠国家4A级采石风景区,隔江可近眺翠螺山、三元洞、三台阁等景点。传说诗仙李白于翠螺山醉酒捞月,纱帽落水成洲,故而江心洲曾有“纱帽洲”之称。南部洲头可远眺天门山(东、西梁山),诗仙李白在此曾留下千古绝唱——《望天门山》。 基础设施该乡已修通“三横三纵”的“村村通”水泥道路40公里,自乡政府经7.5公里采江柏油路可通过汽车轮渡到达市区及205国道。马来西亚恩纳社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标准化自来水厂已启动实施,按日供水5000吨,供水人口8万人的标准规划设计,并采用先进的工艺,实现人居饮用水安全并解决未来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用水之需。 该乡拥有1万KV变电所1座,高低压线路贯穿全乡境内,并建有电信、联通转播塔各1座。电信、邮局、银行一应俱全,农田等水利设施完备,格田成方,林路渠桥相配套。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是居家兴业的良好居所。 发展思路立足农业,发展观光农业,构思旅游经济。 远景构想依托马鞍山,做好蔬菜大文章,立足果蔬农业,发展观光农业,构思旅游经济。 “三园”目标力争把江心洲打造成“市民大菜园、城市后花园、周边城市游乐园”。 “三子”目标标有“江心洲”牌商标的各类无公害蔬菜净菜、瓜果已摆上市区超市货柜,真正实现“蔬菜有标子、超市有柜子、市场有摊子”的“三子”目标。 行政区划吉余村 黄洲村 普集村 彭太村 金马村 尚锦村 新锦村 宫锦村 三联村 联合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