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 |
释义 |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临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之美誉。1978年9月,临川二中诞生了,学校初名临川县第二中学;1995年4月原临川县、抚州市合并为县级临川市后,更名为临川市第二中学。2000年10月临川撤市改区后,更名为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1996年1月经省教委全省重点完(高)中办学水平评估组考核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由普通中学“一步到位”晋升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2002年6月,学校上收抚州市人民政府直管,成为“临川教育集团”首批3所成员学校之一。 学校简介临川二中创办于1978年9月,初名江西省临川县第二中学;1995年4月原临川县、抚州市合并为县级临川市后,更名为江西省临川市第二中学。2000年10月临川撤市改区后,更名为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1996年1月经省教委全省重点完(高)中办学水平评估组考核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由普通中学“一步到位”晋升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2002年6月,学校上收市管,成为“临川教育集团”首批3所成员学校之一。先后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中学德育示范学校”、“全国科技教育活动示范基地”、“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等殊荣。 临川二中创办之初,只有初、高中4个年级,8个班,400名学生,30名教师,校园占地面积只有12亩,全校400多名师生上课、办公、活动都挤在一幢建筑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内。学生睡地铺,用膳在露天,公路当操场,图形代实验,要步行四公里或乘车20多公里到兄弟学校才能做理化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几乎一无所有,办学条件十分艰苦。 但是,二中人迎难而上,不断超越。如今临川二中已有初、高中6个年级,130多个教学班,1万名在校学生,410多名在职教工,其中在职特级教师7人,在职研究生近20人,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30多人,省、市、区学科带头人27人,“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18人。学校老校区占地面积约10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300多亩,目前一期投资8532万元建设4幢学生公寓、4幢教学大楼、1幢实验楼、1幢科技楼、1幢办公楼、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及相关附属建筑的新校区一期工程将于2008年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2007年10月19日,该校高一年级已全部搬入新校区上课)。建成了设施先进的宽带校园网系统、多媒体语音教学系统、闭路电视教育系统。有达省级Ⅰ类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设施。图书馆藏书约20万册。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四季花木似锦,景色宜人。 临川二中有良好的学生住宿和用膳条件,投资1000多万元征地30亩,建成了可容纳2000多名学生住宿和用膳的4幢学生公寓和1个综合服务建筑群。环境舒适,设施齐全,价格适中。公寓四人一间,内设单独卫生间,食堂、浴室、用品供应部、IP超市等一应齐全。 临川二中坚持“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提高,学生要进步” 办学理念和“细节决定成功的”的管理理念。通过长期的教改实践,总结了一套培养超常少年的“早期发现、及时指导、课内从严、课外超前”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和其它大学少年班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少年大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结了一套“先分后合、强化能力、专人负责、集体作战”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出了累累硕果: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学校20多次获全省团体总分前三名,学生25人次入选国家奥林匹克冬令营(集训队);为国家大中专院校和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志存高远,素质全面,特长显著,创新力强”的优秀人才和建设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高考,文科获江西省第二、第七、第十名,理科获江西省第五、第六、第十名,江西省文理前20名学生中,该校占了6名;2007年高考,文科获江西省第二、第五名,有5人进入江西省文科前20名。莘莘学子中,获博士、博士后的有300多人,有数百人已走出国门,冲向世界,在欧美和日本等地留学、科研或举办实业,正奋力为中华民族争光。 临川二中走“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之路,是“全省科研兴校先进单位”。至目前止,全校已有160多位教师主编、参编的300多部教学用书(论著)被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发行,有200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有300多篇在省、市论文竞赛评比或年会交流中获一二三等奖;40多位教师制作的课件荣获全省一二等奖;100多人次获省、地、市优质课或说课比赛一二三等奖;有60多个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其中有《初中平面几何GX教法与计算机机器证明研究》、《自编高中Video Listenling教程试验》、《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等10多个课题被批准为全国、全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并有多个课题已结题。 今天的临川二中,正以其“管理严,教风良,学风好,校风优,质量高”而闻名于省内外,学校先后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中学德育示范学校”、“全国科技教育活动示范基地”、“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等殊荣,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表彰和奖励,被誉为“培养才子的摇篮”,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赞誉,临川二中的教育品牌更是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并享誉全国各地。2007年9月至今,先后有河南、河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海南、吉林等14个省的70多个市、县、区的教育考察团慕名前来该校参观考察。对临川二中的办学业绩,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瞭望》杂志、《半月谈》等20多家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都先后报道过。临川二中已成为倍受关注的“临川教育现象”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校训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办学目标冲出全市,跨进全省 跃入全国,飞向全球 学风苦学,守纪,求实,争先 教风团结,严谨,务实,奉献 办学理念办一流学校,育创新人才 校歌我们,我们是临川二中的骄子,我们生长在才子之乡。 面对世界技术革命的挑战,满怀振兴中华的理想, 苦学守纪,求实争先 同学们 同学们 珍惜时光 珍惜时光 发扬敢于拼搏的光荣传统, 我们要超越前人,后来居上, 我们要超越前人,后来居上。 我们,我们是临川二中的骄子,我们生长在才子之乡。 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争光。 苦学守纪,求实争先 同学们 同学们 奋发图强 奋发图强 牢记年轻一代的历史责任 我们要继往开来,谱写新章,继往开来,谱写新章 我们要继往开来,谱写新章,继往开来,谱写新章 校徽历史回眸(一)历史背景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原临川县县城从抚州迁至上顿渡伊始,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原先几千人口的上顿渡小镇变成了有二万多人口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特别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批判了“读书无用论”,恢复了高考制度,群众子女上学要求迫切,于是,县城已有的一所县中(一中)就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叶学龄同志带领“一班人”,当机立断,于1976年底作出决定:创办一所新的中学──临川县第二中学。之后,着手择址筹建。 (二)筹建人员 1977.3─1978.8为临川二中筹建过程。1977年3 月,县领导班子派调邱义泉、汤高铨、吴麟奎三人组成“二中筹建小组”。同年九月,黄林辉、黄玉珍也分别从湖南中学、县一中调来参加筹建工作。同年十一月,抚州师范毕业生曹新生由县文教局分来参加筹建工作。 (三)校址选择 为筹建好临川二中,开始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主张把二中建在红旗桥。理由是红旗桥工厂集中,职工子女可以就近入学。同时,不需要占用农田,可利用丘陵山坡建校;第二意见主张把二中建在上顿渡镇。理由是一中接纳学生超过学校规模,引起“膨胀”,急需新建的二中“分流”,同时,县城干部、工人、居民都愿意子女就近入学。为了统一认识,便到红旗桥作实地调查,调查后发现当地厂矿、居民子女就读中学的只有二百来人,生源不足,且肉食、蔬菜、饮水供应十分困难,因此,最后决定把临川二中建在上顿渡镇。 (四)第一幢教学大楼落成 1977年11月,经反复联系、多方交涉,在县委支持下,完成了土地征用手续,购买了上顿渡公社卫东大队十四队(土城头村)的四丘田,总计征地12亩。教学大楼和附属建筑物(一个小厕所、一个小伙房)的设计、施工全由临川县第二建筑公司负责。虽说由他们包工包料进行建筑,可紧俏物资,如木材、水泥、钢材均全由我校筹建人员去采购、运输、保管。为此,筹建人员曾多次带车前往宜黄、乐安的丛山峻岭之中,起早摸黑地行驶在悬崖险道上,硬是把100 多立方米的木材一车车地拉回来、扛下车。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78年 8月基本建起了二中的第一幢教学大楼──三层,18个教室, 总计1800M2,耗资16万元。随后厕所和师生合用的小伙房也交付使用。从而为临川二中的正式创办奠定了最早的物质基础。 (五)开学上课 1978年9月1日,临川二中正式开学了(因基建扫尾,实际开学时间推迟了一个星期)。当时共开办了八个班:高二年级两个班,高一年级两个班,初一年级四个班。每班50人,共400名学生。高中学生来源于“网点调整”:全县除保留一中、 唱凯、秋溪、展坪、湖南、腾桥、龙溪等完中外,把其他公社中学“戴帽子”上来的高中部全部撤消,将这些学校老高一年级学生中达升级标准的198 名学生,分100 名到二中,编成高二年级两个班(另98名选入一中)。剩余的不够升级标准而需留级的50余名学生编入二中高一年级一个班。高一年级的另一个班50名学生则来源于无力把初中两年制改为三年制的那些初中的毕业生(凡基础较好的初中都在当年或前一年改成三年制,没有毕业生)。初中一年级学生则来源于上顿渡一小、二小的毕业生。因当年生源不足,还在农村招了20名小学毕业生入学。 教职员工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搞筹建的6 人全部留下;二是从各兄弟学校(单位)调来了24名老师和工人,总共30名教职员工。其中,李盛光同志是从县委宣传部干部的岗位上主动要求“归队”搞教育,经县委批准,8月23日来校报到。他是领导班子中唯一在“文革”前教过高三、带过学生高考的成员。 开学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基本走上正轨,学校领导决定在9 月16日举行创校典礼。 (六)创校典礼 公元1978年9 月16日,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临川二中举行了隆重的创校典礼。早晨,教学楼北面露天场地上彩旗猎猎,迎风飘扬,“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用抗大精神办好学校,清除四人帮毁教流毒为中华振兴快出英才”的创校典礼对联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耀眼,整个校园洋溢着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 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许天浩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宣布我校是县重点中学,要求我校师生要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努力办学,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为全县教育事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江水香,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黄世藩,县委常委印纯成,县文教局局长李道芳,副局长汤春香,上顿渡镇副书记游贵福等10余位县、局领导参加了典礼。县教研室主任陈仁杰、兄弟学校代表黄华昌以及卫东大队负责同志等也应邀参加了典礼仪式。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邱义泉同志作了报告,号召全校师生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努力工作,拿出第一流的办学成果来报答县委的关怀和群众的支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后进行了合影和会餐。 历任校长邱义泉:男,汉族,1937年8月生,江西瑞金人,中共党员。1977年3月,以临川一中副校长身份被县委县政府抽调参加临川二中筹建工作,与汤高铨、吴麟奎三人组成"临川二中筹建小组"。1978年9月临川二中正式创办时,任临川二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职务,是临川二中首任校长。在临川二中任职时间为1978年9月--1984年5月。1984年5月调临川县审计局任局长职务。 李盛光,男,汉族,1939年农历9月出生, 江西乐安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61年7 月江西师范学院数学系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原临川县中学(现临川一中)任教。1978年8月起,参与创办临川二中,长期任教高中数学,主管全校教学工作,担任副校长5年。1984年5月——1985年4月为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副校长,1985年5月——1999年8月,任临川二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职务,是临川二中第二任校长。曾任临川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9年冬退休。 李盛光同志系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西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西省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抚州地区教育学会副会长、数学会常务理事。 1991年5 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学特级教师; 1993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1994年作为全国50名模范教师代表之一,应邀到中南海参加第十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同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5年3月评为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并出席表彰大会;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并赴京参加表彰大会。8月当选为江西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参加党代会; 1997年12月获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三届“孺子牛金球奖”之最高奖项“杰出奖”。 花惠萍,女,汉族,1964年2月生,江西临川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2年7月抚州师专物理系毕业生分配至临川二中任教,直到离校。系中学物理高级教师,首批“全国中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临川市首批物理学科带头人,抚州市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先后当选为共青团全国十二大代表,第十、十一届共青团江西省委委员,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第11次党代会代表。曾任临川市政协常委,抚州市第一、第二届人大代表。1999年8月——2004年11月,任临川二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职务,是临川二中第三任校长。后作为人才引进,在上海市闵行三中先后任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党总支书记等职务。 花惠萍同志2001年6月26日作为江西省3名省级重点中学校长之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全国百名校长访谈”节目录制;2001年11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01年12月,当选为江西省第11次党代会代表;2002年9月被抚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4年4月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05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特级教师”。 黄振藩,男,汉族,1946年2月生,江西临川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69年8月—1971年11月,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工厂及六○一一部队工厂锻炼;1971年12月——1978年7月,在临川一中任教;1978年8月调入刚刚创办的临川二中任教,是临川二中创校元勋;1984年8月,被任命为临川二中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直到2004年10月,达二十年之久。2004年11月,被任命为临川二中党总支书记,并作为法人代表全面主持学校工作。2005年4月,被任命为临川二中校长,是临川二中第四任校长。 黄振藩同志系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会会员、江西省公共关系学会考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副理事长)、江西省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抚州地区教学研究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西省抚州地区物理学会理事。1995年9月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2005年10月,经抚州市人民政府“抚府干字[2005]10号”文件批准,被提拔为副县级干部;2005年11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10月,被抚州市委、市政府批准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市拔尖人才)”。 华小明,男,汉族,1962年 12月生,江西临川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中国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江西省中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学习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兼职研究员。1981年7月抚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临川十二中任教,1985年8月调入临川二中任教至今;1990年7月江西教育学院本科毕业。1995年9月至2001年6月,先后任教研处副主任、主任和年级主任职务;2001年7月,任临川二中副校长职务,2006年9月任临川二中党总支副书记职务,先后分管教研、招生、教学、党务、工会、妇委会等工作;2010年4月至今,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华小明长期任教高中化学,所任教学科高考化学平均分名列全省前茅,多次在抚州市高考质量评估中学科排名第一;所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化学联赛,先后四次荣获江西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名;先后主编、参编了《全国名校 冲刺高考》、《高中化学重点难点手册》等多部教学用书;所制作的课件获江西省一等奖并获华东六省一市二等奖;所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通过省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办验收,并获《结题证书》。在分管教学、教研和年级组工作期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中考实现了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并保持全省领先优势,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1年9月,华小明被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2年9月,获第五届“全国十杰中小学青年教师”提名奖,并作为四名成员之一参加全省“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2005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授予“中学特级教师”称号;2006年10月,被省人事厅、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和科协批准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8年1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作为入选全国中小学名师库对象;2009年10月,被市委、市政府批准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市拔尖人才)”。 临川二中荣誉榜临川二中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表彰和奖励,先后20多次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中学德育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等殊荣。对临川二中的办学业绩,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嘹望》杂志、《半月谈》等20多家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都先后作过报道。 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地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