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湾镇
释义
1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

江湾镇作为地名,在中国较为常见,主要有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黑龙江省依兰县江湾镇、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和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江湾镇。

简介

江湾镇位于虹口区西北部。东与五角场镇为邻,西与闸北区接壤,四周为江湾镇的镇南、镇北、奎照、纪念村。面积0.66平方公里。

江湾以虬江蟠曲于此而得名。据《宋史》记载,韩世忠曾驻中军于此,是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镇。1984年9月划归虹口区管辖,时有居民2.52万人,加上镇境农业人口,共3.19万人。

历史沿革

该镇在宋代已成市集,且是上海地区的重要港口。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倭寇袭扰,全镇被毁。后以保宁寺为中心,逐渐恢复成镇,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后,南境紧靠上海租界,外商竞相来此租地办厂,市面日趋繁荣。光绪二年(1876年)淞沪铁路从上海筑至江湾镇,正式营业,更促进了境内工商业的发展。至清末民初,全镇有大小商铺300多家,以秋季棉市为最盛。编结手工业,日益兴旺;棉织、酿造、化工等厂相继设立,其中模范工厂橡胶工场为全市第一家橡胶厂。此外,镇东辟有跑马厅(万国体育会),吸引沪上众多游人;中国妇孺会、仁德所、游民习艺所等社会福利团体麇集镇上;劳动大学、立达学园、持志学院、文治大学等高等学校也相继在境内开办。这是全镇工、商、文化事业的鼎盛时期。但在30年代连遭“—·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战争,建筑物大部焚毁。抗战胜利后,经济发展缓慢。解放后经30多年的建设,江湾镇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全镇共建工房125幢,有4175户迁进了新工房,有3601户用上了煤气。在镇区中心拓宽新市南路,直通新市北路,形成新街。沿街高楼鳞次栉比,市面颇盛。万安路老街也全部改铺水泥路面,并疏通和改建下水道。

发展现状

境内有企事业单位164个,市、县属单位遍及全境,有以机械、轻工为主的工厂40家,物资仓库16家,技工学校6所,高等学校1所。

镇办工业有针织、电子元件、五金等行业,1984年有工业企业4家,职工921人,产值397.7万元,利润97.9万元;还有26个里弄生产组和服务组,加工收入36.7万元。具有传统工艺特色的编结品,手工精湛,花色新颖,产品远销日本、苏联、西欧各国。

1984年划归虹口区前,该镇有国营商店47家,合作商店28家,还有有证个体工商业户168家。农贸市场南起奎照路,北至新市南路桥,各种农副产品货源充足,买卖兴??

该镇有幼儿园、托儿所10所,小学7所,初级中学、完全中学各1所。

江湾镇原有“中医之乡”之称,妇科蔡小香,喉科马逢伯,儿科侯焕如,内外科朱振元、顾文田、徐起之等,在解放前都是远近闻名的中医。解放后,江湾卫生院和县属江湾医院先后建立,医院设施完备,医疗水平较高。该镇计划生育工作,1979年被评为市先进集体。镇爱国卫生成绩显著,1983、1984年被评为上海市“卫生城镇”。

该镇有文化娱乐场所3所,并利用人防工程地下室建立了设施齐全的文化中心站。出土文物“韩瓶”,系韩世忠劳军用的酒器,保存完好。镇东有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建的景德观的山门和大殿(今为小学校舍)、石门杵、古井、古银杏等。

2 黑龙江省依兰县江湾镇

江湾镇隶属依兰县管辖。位于县境中部,西濒牡丹江,是周围5个乡镇的区域中心。镇政府驻地北距县城22公里。

江湾镇,原名太平庄。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设立官庄。1881年(清光绪七年),开通宁古塔(今宁安县)至三姓(今依兰县)驿站时,于太平庄设兵站并派兵防守。中华民国时期,隶属依兰县第六区。东北沦陷后期,隶属永发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设置永发区,区政府驻太平庄。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太平乡。1958年1

0月,改称太平人民公社。1981年改名江湾公社。1984年4月,改为江湾乡。同年12月批准,撤乡建镇,改为江湾镇。

江湾镇境内地势平坦,全镇总面积92.4平方公里,有耕地8.67万亩,以种植大豆、玉米、烤烟为主。镇办工业有综合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000万元。全镇共辖江湾、四合、苏格、同乐、青山、欢喜、龙湾、新乡、农兴、五家子、沿江、同乐二队等12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1.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9人;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镇政府

驻地江湾村(太平庄)。

群众性体育活动较为活跃。1983年举办了“江湾杯”足球赛、“储蓄杯”乒乓赛、象棋赛。业余象棋队获郊县第三届邀请赛冠军。1984年第五届全运会,有250名运动员参加火炬接力队。

3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简介

江湾镇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的婺源县,全镇总面积316平方公里,林地42.2万亩,森林覆盖率88.9%。下辖20村(居)委会,人口3.06万人。江湾镇距县城28公里,距风景名胜区黄山96公里,离瓷都景德镇110公里,溪婺公路穿境而过,景婺黄(常)高速公路有立交道口,交通十分便利。江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田23723亩,旱地3915亩。经济作物以油茶、雪梨、绿茶为特色。大畈歙砚响誉国内外。目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共146个,其中2005年度99个,江湾是目前江西唯一的一家。2005年江湾镇作为江西省唯一的乡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受牌仪式。会上,江湾镇受到与会代表的称赞与关注。近年来,该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严格制定林木管护制度、兴建沼气池、制定旅游及村镇规划、加强景区环境卫生整治等有力举措,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卫生镇等称号,2005年江湾村还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文明村庄”。

江湾位于婺源县城东30公里。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要塞。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文风鼎盛。绿茶、雪梨久负盛名,还育出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江湾自古文风昌盛,是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保存有“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民居。还有东和门、水坝井等历史古迹,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江湾是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的一颗璀灿明珠。

发展

江湾镇设有26个党支部,有党员1017名,(其中景所在地党支部有江湾、晓起、汪口三个,景区党员232名)。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新机制服务旅游业,在全县率先探索景区党建工作。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景区党建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江湾镇按照“发展壮大三大产业,建设生态和谐江湾”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利用资源和品牌优势,着力培植新的财政增长点,努力实现江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7亿元,财政收入585.98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和32.2%;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比上年净增500元。

2001年5月30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江湾视察,极大 地鼓舞了全镇人民,给江湾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组建了江西江湾旅游有限公司。按照4A景区标准,着力打造“伟人故里——江湾”、“古埠名祠——汪口”、“生态家园——晓起”等景点。仅江湾景区一期工程总投资达4600万元。2005年1月江湾景区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的评定,成为全县首家国家4A级景区。2007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8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农村改革步伐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围绕旅游发展产业,特色经济取得成效;城镇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江湾集镇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居民5500多人,占全镇人口的18%。2001年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江湾旅游规划策划及村镇总体规划》。按照规划要求,在保护好古建民居和自然生态的前提下,使新与旧协调,人与自然和谐。近年来,江湾镇多渠道筹措资金,共投入1.5亿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集镇区域“三横三纵”的道路框架已经形成。建成江湾自来水厂,新建垃圾填埋场,梨园河景观坝下闸蓄水,内河、湖圳引水工程竣工,拆除6373平方米旧房,改造云湾路非徽派建筑民房127幢,并将厚德大道打造成江湾商贸一条街。大力推进广电网络建设,成立了城管中队,建立起城镇管理的长效机制。目前,“一个中心(江湾集镇),四个副中心(大畈、栗木坑、汪口、晓起)”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江湾成为更宜人居住的最美乡村。

旅游资源

江湾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婺源四大著名古建,江湾独有其二。一是江湾祠堂即萧江宗祠,砖雕、木雕、石雕形态逼真,富于清丽高雅的建筑艺术。2003年,镇政府根据《规划》按照原貌重修萧江宗祠。二是汪口“曲尺堰”,清代著名学者江永设计。历经200余年,完好无损。此外明清古建,历史古迹遍布乡村,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赏。江湾豆腐架、三雕技术(木雕、石雕、砖雕)在传承中得以发展,目前已被列入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景婺黄(常)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车,为江湾实现新一轮发展带来了历史性契机。

江湾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婺源四大著名古建,江湾独有其二。一是江湾祠堂即萧江宗祠,砖雕、木雕、石雕形态逼真,富于清丽高雅的建筑艺术。2003年,镇政府根据《规划》按照原貌重修萧江宗祠。二是汪口“曲尺堰”,清代著名学者江永设计。历经200余年,完好无损。此外明清古建,历史古迹遍布乡村,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赏。江湾豆腐架、三雕技术(木雕、石雕、砖雕)在传承中得以发展,目前已被列入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萧江大宗祠,座落在婺源县江湾镇旃(占)坑村,距县城32公里,江湾约2公里。“萧江大宗祠”是萧江氏族发源地江湾旃坑族建的一座祠堂。为婺源乃至江南最大的宗祠。不仅规模庞大(占地面积有2400平方米)、建筑宏伟、雕刻精细,而且人文丰富、历史悠久……,不愧为“江南第一祠”。清康熙甲午年(公元1714年)又有志者大兴土木,集资择地重建大祠。该祠尽显王室气派,占地面积达2400平方米,分前院、前堂、中堂、后堂四进。前院为宽敞花园,设有青石护栏半月形莲花池,内养红鲤鱼、草鱼、军鱼等多种鱼类;前堂为五凤楼、九脊顶、午朝门、月楼,梁材檐椽巧饰雕琢、画面生动、形态逼真;中堂粗梁大柱,鼓式石础,石阶、石栏、月台各具特色,匾额楹联措词秀丽、授意深长;后堂高于前堂,有楼阁安放灵牌。

伟人故里——江湾山寨式古村落——篁岭:位于栗木坑村石耳山脚下有一座稀奇的篁岭村。该村有近150户人家.其房屋大多建在一个陡坡上。房屋的结构特殊,农家一楼大门前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二楼开后门、架天桥即可达另一大路,二楼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注)连成一体,可以晾晒农副产品,较好地解决了坡地建村无平坦处晒农作物的矛盾。村民们还使用竹晒簟,用它晒晾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年收获季节,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层层叠层层,硕是壮观,这晨是画家和摄影家的乐园,有关篁岭的摄影作品,曾在全国获得十多次大奖。篁岭全村姓曹,是从歙县篁墩迁徒而来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西递的清代户部尚书曹文埴,军机大臣、大学士、太子太师曹振鳙父子,其故乡就在篁岭。这些在《婺源县志》中均有记载。篁岭建村约500年,村口有80多株红豆杉,树龄都在500年左右。红豆杉中还隐藏着方竹、观音竹、香榧树。屋外的小方塘,均养殖一些红、黑、白、花等各色的鱼种。

石耳山:石耳山位于婺源县旅游重镇江湾的东部,南麓与浙江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相接。石耳山海拔1260米,核心面积8平方公里,山上南北各有八大景,奇石、奇树、奇村三大自然与人文景观吸引众多游客。石耳山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水量达1830毫米,无霜期约251天,为观光、休闲、度假、避署之胜地。近年来,到石耳山观光旅游、寻古探幽、摄影写生的游客日益增多,石耳山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城市名片

国家卫生镇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

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江湾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汪口村)

江西省文明村镇

全省乡镇“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

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江西省卫生镇

全省十大文明村庄(江湾村)

4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江湾镇

地理位置

江湾镇地处韶关市武江区西部,辖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全镇土地总面积237. 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33.3万亩,耕地面积6239亩,耕地面积当中其中水田面积5083亩,旱地面积1156亩,其他用地面积1.4万亩。全镇总人口数6663人,其中农业人口5623人,总户数1452户,其中农户1185户,劳动力人数4479人,其中瑶族人口464人。目前江湾镇拥有中学1所、小学5所。全镇60%的人普及初中文化,10%的人拥有高中或中专技校文化。

自然环境

江湾镇地形基本是四周高山中间低的状态,山多,属山地地形地貌,山地面积占全镇土地面积80%。江湾镇地形复杂,山高林密,造成本镇气候环境多样化,日夜温差大,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既有气温高、热量足、雨量丰的特征,又表现为冬夏温差大,冬季降雨少,有短期暴冷和霜冻,春季多低温阴雨天气。

资源状况

江湾资源比较丰富,有大小河流4条,分属于北江二级水系支流,年平均降雨量2059毫米,全镇水能理论蕴藏量30000多千瓦,目前全镇有小水电站63宗,已投产发电约25000千瓦,尚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硅石矿、钨矿、硫铁矿、稀土矿、莹石矿等多种,稀土矿、莹石矿已正在开采当中。江湾山清水秀,天然温泉多、水质优良,温度在50°C以上。

地方特产

江湾的香菇、木耳、云雾茶、山蜜等传统土特产颇多,极具特色。江湾香菇肉厚、清香、味美;木耳肥厚、滑嫩、爽脆;山蜜是野生所酿,属百花蜜,色纯正、水分少、无污染,是真正的纯天然蜂蜜。江湾作为韶关市较有特色的山区镇,是养生修息的理想空间,建设绿色新江湾是当前和今后我镇工作的一项中长期目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