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苏省淮剧团
释义

江苏省主要地方戏淮剧这个古老剧种的代表性团体。始建于1956年,是江苏省地方戏重点实验团体之一,也是淮剧艺术继承和发展的“领头雁”。江苏省淮剧团拥有一批在淮剧届有影响、有成就的艺术表演人才。半个多世纪以来,江苏省淮剧团排演了一系列在全国和全省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剧目,如奇婚记、太阳花、孟丽君、蓝齐格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兴起

淮剧的兴起,约两百年前,盐阜一带民间流传的习俗做香火,做香火时,由僮子们演唱的“香火戏”或“僮子戏”,又与民间流传的“门叹词”结合后定名为淮剧。淮剧艺人多是建湖、盐城、阜宁人。清末,艺人们为谋生将淮戏带到了宁、沪等地,广泛传唱。舞台上呈现出“京夹淮”的特殊演出格局,这种京剧与淮剧同台演出的形式,使得两个剧种相互融合,又使得许多京、徽戏的艺人们加入了淮戏的行列,淮剧也逐渐走向成熟和兴盛。

发展

1940年10月10日在兴化县白驹镇(今属大丰市)狮子口南下的八路军与东进的新四军胜利会师,驻盐城,开辟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不久为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时任新四军代军长的陈毅及其他领导人,在以盐城为中心的新四军驻地领导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苏北新文化运动,号召根据地军民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也拿起文化的武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及其他反动势力。当时在根据地曾颁布实施了《盐阜区文教法令》、《盐阜区财经法令》等一系列新文化建设的法令。那时的新四军和苏北根据地汇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精英:贺绿汀、阿英等,他们编演新戏,以地方人民喜闻乐见的淮剧的形式演出,大受欢迎。盐城成了一座文化城,涌现出许多的淮剧演出团体。

那时他们编写了大型淮剧《照减不误》剧本,由阿英同志编审修改定稿。《照减不误》首先由阜宁县文工团演出。首演时黄克诚同年志观看了演出,演出很成功一炮打响,新四军有文工团,各县还有许多业余剧团。剧目也有《心同死生》、《翻身记》、《白毛女》《新夫妻》创演的新剧目达600余部。盐阜一带的淮剧原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新文化运动,无论在演唱形式及剧目的编排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在盐城为淮剧这个古老的传统戏培养造就了大批的艺术人才。如先后陈(玉清)家班、双盛班、谢家班、1943年由嵇佳芝在盐城组织的新双盛班等。

至1952年来自沪上张云良、李步才、董桂英、赵艳秋等人到盐城组建起了盐城群义淮剧团,1953年改为盐城专区实验淮剧团,这就是后来江苏省淮剧团的前身,当时盐城专区实验淮剧团指导员是盐城专署文教处文艺科长的王春友(现已离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1956年12月7日江苏省淮剧团在南京成立,驻盐城。

1959年,江苏省淮剧团调至南京,次年易名为江苏省地方戏剧院淮剧团,主要演员张云良、方素琴、华美琴、杨桂芳等。其间,创作、整理演出了《赞貂蝉》、《大庙会》、《舍妻审妻》等,受到观众欢迎。

1959年,镇江市联谊淮剧团划归盐城专区领导,命名为江苏省淮剧二团,主要演员蒯云霞、李少林、林云霆、王凤仙等。同年10月,赴新疆慰问演出《大过关》、《对舌》、《郭华买胭脂》、《告御状》、《御河桥》等。

1964年,江苏省淮剧一团、二团同时参加江苏省戏曲会演,1969年,江苏省淮剧一、二两团合并,更名为盐城地区淮剧团。

1975年,恢复江苏省淮剧团名称,并以刘少峰等主演的《红灯记》中《刑场斗争》一折,赴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部分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1985年,《奇婚记》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一举荣获两个主演、两个配演、编剧、作曲、演出共7个一等奖,配演、导演、布景设计共3个二等奖,以及音乐伴奏奖和绘景奖。

机构设置

团部、办公室、艺委会、创作室、演出队、乐队、舞美队。

代表剧、优秀演职人员

1954年以来

张云良与栾玉华合演的《南访》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好评。

1955年8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政治部文工队部分转业干部充实剧团,编演了《活人塘》、《范公堤》、《金水桥》、《蔡金莲》、《一家人》等剧目。

江苏省淮剧团一贯重视剧本创作、剧本内容的新颖、舞台上赋有感人的魅力,努力挖掘传统老戏的同时,不断改编创作新戏,为淮剧这朵祖国艺术殿堂的奇奇葩保持艺术的常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省淮还充分发扬淮剧在唱功见长的传统特色,其音乐创作不同凡响,长期以来省淮拥有和培养造就了大批淮剧表演艺术家。主要编剧导演有曹耀南、栾正第、邓小秋、吴寄尘、何鹤、夏鹰等,早年张云良与栾玉华合演的《南访》及其他优秀淮剧,在华良玉、华美琴、李少林、朱菁华等老一辈淮剧表演艺术家的推动下,使省淮在淮剧艺术领域走在了前列,音乐作曲有著名的花派琴王居乐、张铨、戴玉升、王苏军、张维俊、刘华明、宋吉华等。

改革开放以来

1978~1981年金淑琪金淑琪执导,刘少峰、周海臣、省淮演出的《金色的教鞭》被江苏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1981年创作排演的现代戏《打碗记》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获得好评,江苏省淮剧团的优秀剧目多次进京调演,至1981年11月,剧团被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吸收为团体会员,同时也为盐城赢得了小戏之乡的美誉。

1985年省淮根据小说《太阳》改编排演的现代戏《奇婚记》由戴玉升、刘华明、王苏军音乐创作,刘少峰与吕辅国、王宗珍、梁国英等淮剧名家珠联璧合,以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一举夺得12个奖项(剧本、演出、音乐设计、主演(2个)、配演(2个)7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单项奖,共12个奖项);省淮还先后编演了《一家人》、《红岩》、《烈火红心》、《王杰》、《红色的道路》、《田园新歌》、《金色的教鞭》、《双送鞋》、《拆墙》、《打碗记》、《乔迁之喜》、《炊烟袅袅》、《父母心》、《离婚记》、《春从心上来》、《铁公鸡外传》、《蓝齐格格》、《小豆庄风情》、《太阳花》、《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百余个大、中、小型现代戏。

根据张兴华的剧本《孟丽君》改编,由陈芳主演的淮剧《孟丽君》2004年由扬州扬子江音像有限公司出品vcd,深受观众喜爱,被挚爱《再生缘》孟丽君的戏迷们称做是最理想的孟丽君,数年来销售和关注一直居于同类产品榜首,也因此剧使得许多人由此认识淮剧,开始关注淮剧直至深爱淮剧;由吕辅国、梁国英主演的音乐民俗戏剧《小豆庄风情》被拍成电影;由刘少峰、周海臣、《金色的教鞭》真情感人也被江苏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

21世纪以来

省淮努力挖掘传统戏剧,再次将深受淮剧戏淮迷们喜爱的淮剧经典《牙痕记》、《半把剪刀》、《打金枝》《恩仇记》、《嫁衣血案》(又名《九件衣》)、《慈母泪》(又名《母子情仇》、《八珍汤》)《珍珠塔》、《福寿图》搬上舞台,将这些这些淮剧经典的传统的剧目再次呈现给观众,梁国英、陈芳、邱小祥、刘正阳、崔成华、王萍等众多省淮名家的精湛表演把淮剧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8年6月淮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淮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张云良、裔小萍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传承人。

近年来

省淮这个以创作改编新戏闻名的艺术力量雄厚的淮剧团,不断推出有深度、省淮精品剧目一江春水向东流

高质量、唱做俱佳、引起强烈反响的如梁国英、陈芳等主演的淮剧现代戏《太阳花》入选国家精品工程;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列为江苏省精品工程,根据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改编清宫戏淮剧《蓝齐格格》多次获得省市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9: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