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苏方言 |
释义 | 江苏方言,就本省而论,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片,第四区北方方言区,本书依《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是符合方言性质的。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 历史沿革演变与发展中国自古地分南北,江淮居其中,江淮之间,气候物产、语言风土,其特点也都居南北之中。语云:“桔逾淮而北为枳”,应是地理环境使然。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方言差别,固自不同,河北江南,最为巨异。或失在浮清,或滞于重滞。”扬雄《方言》记载显示,早在汉代本省境内偏西地区,西接淮河南北是一个方言区。这个方言区居南北之中,受南北方言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逐步发展演变成为江淮方言区,横亘江苏、安徽中部、全省遂成为三个方言区。从商周两代开始,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向东向南两个方向发展,现今江苏方言的分布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华夏族向南发展,从关中、中原出发首先到达江汉流域,《诗经》国风中《周南》有《汉广》,《召南》有《江有记》,都是江汉地区的诗,可以称为“楚风”,说明殷周之际这里已被视为诸侯国之列,语言文化已经华夏化了。周初周公旦曾率军东证,战胜东夷,但是南面今江苏安徽境内的徐夷、淮夷仍很顽强,曾多次与周互有攻伐:战争使敌对双方进行了语言文化的交流。到春秋时期,徐夷、淮夷才被吴国征服,今江苏全境几为吴国所有。这时吴国与中原诸国关系密切,与蛮夷各族共同接受华夏文化。东周以来楚国向东扩张,吴楚连年战争,虽然楚国失败,但是由中原入楚的先进文化反倒因战争更多更快的传入吴国,加速其华夏化的进程。这时吴国与中原内地的往来也颇为频繁,公子季札访问鲁、齐、郑、卫、晋诸国,表现了很高的华夏语言文化修养。晋国助吴攻楚,还派去战车队,教以战法。齐国军事家孙武训练吴军,齐景公还把小女儿嫁给吴王阖闾的长子。孔子有一位大弟子言偃(子游〕是吴人,曾在鲁国任武城宰。此外,楚人伍子胥奔吴,过江时渔父唱歌示意,语言可通。还有文种、范蠡也是楚人,他们到越国做官,出谋划策,语言上也没问题。所有这些都表明吴越两国已经放弃原来的蛮夷语言,成为与楚方言相近的华夏语的一个方言。战国时期,楚国中心逐步东移,最后都城迁到寿春(今安徽寿县〕,楚语对东方特别是江淮间的语言影响更大了。 两汉时期,江淮方言情况可以通过西汉扬雄《方言》的记载来了解。上文说过,当时省境偏西部西接淮河南北为江淮方言区,其他是吴方言区。这是因为《方言》记载辞汇的流行区域,总是江淮并举,其中多次与楚国中心地区的郢相联系。表明楚是一个大方言区,并且随着势力向东扩张,楚语也向东发展,此后逐步扩大到长江下游以北地区,吴方言区则多吴越并举,吴扬并举。吴是包括江北的。扬州地域广大,与江淮荆楚陈青徐都有并举,可见当时在下江江东广大地区已形成一种大体相近的华夏语方言区,即后来的吴方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状态,战争频仍,加之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中原士民为避乱纷纷南迁,江淮和江南地区受到中原汉语的冲击,尤以长江两岸为重,江淮间是主要战场,作为战争手段,军事家往往采取迁民或屯垦的措施。江南镇江以上则是南来难民的主要停留地区。聚居甚众。所有这些情况都是最能引起语言变化的因素。自此以后,江淮之间逐步演变为江淮方言,甚至扩大到南京镇江一带。后来宋朝南渡,历史重演,北人再度南迁,江淮之间为要冲,战争和人口变动促使语言发展,致使江淮方言与吴方言拉开距离,遂成本省三种方言鼎立的局面。 变动在江淮语言史上,通语和方言的消长,随着帝王都邑的转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曾有两次大变动,六朝时期的建康话和明代的南京话都曾上升为全国性的通语。 四世纪初,东晋政权在建康建立,北方大批南逃的人渡江集结于建康,并进而成为都城的主人。这些从以旧都洛阳为中心南来的人带来洛阳话,他们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外来语逐步成为建康的官话,士民在公共场合须说洛阳话。本来建康的土话是吴方言,自从中原来的洛阳话入主以后,经过长期的融合,建康土语逐步被吸收,到南北朝时已基本演变为中原通语。南北朝时的语言学者颜之推云:“自兹(按指三国魏)厥后,音韵锋出,各有风土,递相非笑,指马之喻,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榷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颜氏家训·音辞》)金陵话与洛阳话相提并论,其实金陵话来自洛阳话,当时南北两大都邑的话是基本相同的,都是高于方言的通语,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行中国的共同语。建康方言自来被称为南方官话,是在东晋南朝时期奠定基础的。但是当时南来的人以过江为安,所以大量集中在沿江南岸。江北地区,特别沿江北岸扬州、泰州、如皋一带,吴语并没有很快蜕变,直到隋炀帝游江都时,还“好为吴语”。“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外问大有人图依(按胡三省注云:吴人率自称为依),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胡注:长城公,陈叔宝,叔宝后沈氏),且共乐饮耳’”。(《资治通鉴》卷185)正如王导在建康时好为吴语,可知隋末扬州尚有吴语的存在。 明代初期建都南京,南京又成为帝王都邑,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南京话也就因之取得官话的地位,也就是全国性的通语。官吏、商人和知识份子必须学会官话,才能较好地到外地进行语言交际,这是势所必然的。加之明初官修《洪武正韵》,颁行全国,作为读音用韵的标准,在当时享有很高的权威。此书的语言基础当是以南京话为主体,走“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的老路子,这就加强了南京话作为通语的地位。此外,南京在地理上和语言系统上都接近中原话,比观《洪武正韵》和《中原音韵》的异同可知,中原汉语自古为全国通语,这是南京话可以作为全国通语的重要条件。这时的中原话和北京话都已失去四声中的入声调。我们知道四声是汉语的重要特征,北方官话大区的再分区就是以入声调的分派为分水岭的。方言缺少一个声调,传统上被认为是个缺陷,不宜作为正统的全民共同语,只能算是一种方言。南京话拥有作为通语的重要条件:帝王都邑;接近中原官话;保全汉语传统的四声。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如利玛窦、金尼阁等,他们看到中国的方言分歧,同时也发现有官话的存在,学会官话对于在各地传教最为方便,据研究,他们认为当时南京话就是官话。利玛窦和金尼阁都在南京学过汉语,并分别着《西字奇迹》和《西儒耳目资》,用他们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拼写汉字,采用汉语传统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是符合当时南京话的,直到清末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还认为南京话是汉语的代表。虽然明清以来,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官话的语音以北京话为标准,成为普通话的前身。但是,就汉语的传统和历史地理的地位而言,南京话始终有其重要地位。 语音读法音素 江淮区 吴方言区 北方官话区 平舌音与翘舌音 不分 不分 不分 全浊辅音声母 无 部分 无 L与N 不分 区分 区分 日母(R)读为Z 旧读 基本是 无 en与eng区分 不分 不分 区分 an 与ang区分 部分区分 区分 区分 入声 保留 保留 不保留 分布情况本省方言的分布,三大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而是大方言区的一部分,分属官话大区和吴方言区,而且都偏在一方,因此方言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边界线上的方言交互影响,语言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方言的复杂性。溧水、金坛两县原本都在吴方言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方言逐步渗入,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方言,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方言,老年人之间和农村还有吴方言的存在,但已日见衰微了。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十分丰富多彩的。类此情况,一县之内在语音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入声字,自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入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入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老年人和青年人大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音,自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方言和吴方言的过渡区。此外,省内许多地方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片,说着原籍的方言,形成大小不等的方言岛,这种方言岛和周边方言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方言岛人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人不得不实行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全省有方言岛数十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水、滨海、大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目前关于江苏方言边界上和方言岛的方言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25个在本地区是中心城市,语言影响较大的重点方言是:苏州、吴江、常熟、无锡、常州、海门、丹阳、高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阜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其中7个方言片可各选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方言点,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在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 本省三大方言区分布如下: 江淮方言区。分布于南京、扬州、镇江、淮阴、盐城市和南通、连云港两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3600余万。本区分扬淮、南京、通泰三片。响水、滨海两县沿海地区有山东移民。大丰县有吴语区移民。洪泽县有徐州移民。句容市有河南、湖北移民。 吴方言区。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市和南通、镇江、南京三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1800余万。本区分苏州、常州两片。宜兴有浙江、福建、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移民。丹阳、溧阳有河南、湖北移民,数量多较集中。昆山有江淮方言岛。 北方方言区。分布于徐州市和连云港、淮阴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900余万。本区分徐州、赣榆两片。赣榆、沛县有山东移民。 方言集锦江苏方言晚森死不挺,早森死不醒0-10零叶儿三丝雾绕切Bia(8)救涉 个是家?=是不是?挺丝=睡觉(语气不好的话叔叔:哑哑,爷爷:家家;爸爸:拜拜。 姑姑:布布;舅舅:秋秋。 常州话 谢谢=霞霞 夫妻两个=薄劳两个 谁呀=嗲-柠? 二流子=了色 金坛话 什么=diaguo嗲国 江阴话 没关系=勿碍各 谁呀=啥宁=啦各 不知道=不晓得=不清爽 我们=gnouli≈偶里 你们=nende≈嫩的(或:nde) 他们=gkeide≈给的 洗澡=luoyue≈落越(在大铁锅里,下面烧火!你们不敢吧?) 走=pao≈跑 回家=jueankei≈卷克 说话=gangzhang≈纲章 丈夫=guennin≈官人 妻子=ngiangzi≈娘子 上午=czangzhei≈??(上昼) 下午=hwuzhei≈武?(下昼) 妈妈=恩妈 外婆=舅婆 舅妈=阿梦 吃饭=且脚=夹 手=sei(汉语里没有这个字,只能用拼音) 江阴=钢阴 姐姐=阿姊 奶奶--亲娘 小孩--老小 女小孩--女老小 哥哥--阿哥 干什么--那能拉 这样--十袄 洗澡--豁哟 今天--今伢 明天--门朝 昨天--谢头 许多--杭杭情情 江阴东部话!鱼=gnei≈?这个发音太难了,找不到类似的 白馒头(无馅) 某某馒头(有馅) 睡觉=kungao≈困告(苏州话:kungai) 搜狐社区=seihuzsaqu 无锡话 膝盖:青馒头 额头:额骨头 妈妈:M妈 爸爸:爷 女孩子:毛乌头 小孩:老小 快点:和梢 通州的沙里话(启海话) 你好吗----恩好挖 饭吃了吗--饭风您吃挖 连云港 大哥=大姑 大姑=大锅 你男朋友-大青年 小孩=小爱子 连云港赣榆话:略带山东味。 我--俺 爸爸--搭搭 爷爷--老爹 快点--恶厘的(恶狼的) 回家--走家 东海 石头=石溜子 地面:就(第一声)地 回家:去家 早晨:一早清(轰)子 明天:门天 泰兴话 谢谢=恰恰 南通话:家里没有人=锅哩没德盐 如皋话 吃过饭没有=够曾妾饭嘎 老人家,年纪大了=老人嘎,年纪大阿 泰州方言 杲昃==东西 挨搞==吃苦 丫儿==小孩。读 a-el 甚呢==什么 你男朋友=你小妈妈 徐州方言里里有好多的:克(kei) 吃饭叫做克饭 打架叫做克架 打死叫做克死 太仓话 狗熊帮兔子刚,嫩啊哈活绳个?兔子刚:法哈!==狗熊和兔子在森林里面玩,遇见了一只猴子。狗熊问兔子:你害怕猴子吗?兔子说,不怕。 盐城 回家=====嘎去 干什么=======做泥哦 答应时候就说:恩呢 做事认真就说:你做的敏功 嗯杂个上该害逛,色到个钱包,还把头肉那个妇女,她说:“难为你哦!” 翻译:我昨天上街瞎逛,拾到一个钱包,还给前面那个妇女,她说:“谢谢啦!” 扬州仪征 多玩子大家聚聚?(什么时候大家聚聚?) 下面的人,你们拜革我贺说!(下面的人,你们不要瞎扯!) 小姐!现在多转子拉!==小姐!现在什么时间了! 我要挺了(我要睡觉了) 是带(是的,表示同意的) 啊是滴?个是滴?(对不对,同意不同意的意思) 明篙(明天) [原文]你各被炮冲的,太硬到落山了,字8洗饭8总,囚头难弄呢,就界杠子还想找马马俩,快丁个来盖口,该聊了快到锅山洗洗烧廉挺丝! [译文]你,太阳都下山了,你字不写饭不吃,弄头发呀,就这样子还想找老婆,快来吃饭,吃完了到厨房去洗脚、睡觉 海门 我四海门咛,自了长刚玻边,念一叟唐司吧:锄户捏当午,汗滴湖下土,谁字别中餐,列列家辛苦 鞋子---蛤子 宜兴话: 谢谢=西西 风筝=鹞子 高淳话 走路=条路 早晨=早起头 爸爸=dia dia 方言情书内容亲爱的娃: 你格晓得,老早拖着“U”形鼻涕的偶赶咱老嫩点潇洒类,偶赶兹格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格成况县你表达偶对你格爱意,虽员我打字封信格成况碍面月黑风高,但你表怕撒得,因为偶血格前步寺真心O。 你格晓得,前几天偶郁闷了,你帮宁O走配起对来,就四茫夹得自家,茫见字牵掉,偶心走碎格,偶恨呀,蹦县你早点血清爽,偶欢喜你类! 偶来囊很赶下罐水委员会的领导,帮偶们创造了字干好的机会,字格机会偶蛮珍惜格,偶希茫你矮要珍惜,偶们可以来害区嘘霞偶脸宁僧旅途篙头咱新格一笔,你以为呢? 偶夹得,来灌水大家庭里四游恋爱四一件多么快鹿的四,偶对偶们未来的僧活穷满信心,偶可以县你保正,县后工资走交把你,自于偶,茫茫你偶就饱流,饭走不宰居吃,自牵掉肯定岑到钱格。一句O:经济权你一把抓。 亲爱格啊,赶咱偶们面临格机遇蛮好格,偶门要增前信心,迎难而汗,播握四机,广泛发动组织群众,粪捐一伯天,钱面完成结婚所需阁盛务,为前国单身队伍又减少廉个做出偶门应有格贡献。 爱你就先老去爱得米格:U阿哥 贼后附汗老秋帮偶破格叫片,西盲你能喜欢: 翻译亲爱的娃:你知道吗?以前拖着“U”形鼻涕的的我现在也是蛮潇洒的,我拣这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时候向你表达我对你的爱意,虽然我打字的时候也是月黑风高,但你不要害怕,因为我说的全部是真心话。 你知道吗,前几天我郁闷死了,你帮人家都配起对来了,就是忘记了自己,看见这个样子,我的心都碎了,我恨没有向你早点说清楚:我喜欢你! 我在这儿感谢灌水委员会的领导,帮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这个机会我很珍惜的,我希望你也要珍惜,我们可以出书写我们俩人生旅途上新的一笔,你以为呢? 我觉得,在灌水大家庭里自由恋爱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我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我可以向你保证,以后工资全部交给你,至于我,看看你我就饱了,饭也不一定要吃的,这样肯定可以存到钱的,一句话,经济权你一把抓。 亲爱的,现在我们俩面临的机遇很好的,我们要增强信心,迎难而上,把握时机会,广泛发动组织群众,奋战一百天,全面完成结婚所需的任务,为全国单身队伍又减少两个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的:U阿哥 随后附上老秋帮我拍的照片,希望你能喜欢! 方言文化与区域经济经济只有是“人”的经济才会长盛不衰。经济地理学上所说的区位,资源,的确是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从哲学上讲,内因才是激发事物不断发展的源泉。理所当然,人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而人之所以会有的差异,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差异无疑是源泉,文化环境差异会导致人思想观念的差异,从而造成经济发展的差异,而方言又是文化环境最鲜活的体现,是文化的载体,所以方言文化和区域经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历史上,北方一直都是经济重心,南方人被视为蛮夷,南方话甚至被说成是“鸟语”,而那时农耕经济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到了南宋,南方经济已经全面超越北方。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才是中国历史上生产力最大发展的时期,古代又能代表什么呢,只有当经济真正腾飞,潜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差距也才真正拉大。纵观当代中国,凡是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经济体制活的地区基本都是非官话区(但不是说非官话区就都经济发达,官话区经济就都不如非官话区)。广东,浙江,上海,福建,一些发展有活力的地区都不是官话区。也许你要说这些都是东部沿海地区,得改革开放之先机,诚然,那为什么同是东部沿海地区,北方沿海与东南沿海一样有落差呢?再如江苏,由于处在官话与非官话的过渡区,则更是典型,最发达的苏南三市苏锡常也非官话区而是吴语,人民富裕度也强于同在江南的南京和镇江,而宁镇的方言主体是北方官话。 在具体到各个市也大致如此,按文化背景的差异,江苏文化地域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3片:即纯粹的北方文化区,以徐州为中心,范围涉及徐州,连云港,宿迁;江淮地区,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盐城,南通,泰州;(狭义)吴文化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除了在交界处外,这与方言地域也基本一致(连云港,宿迁一部分为江淮话,南通,镇江,泰州有吴语分布)。而江淮方言内部又可以细分为海泗,淮扬,如泰,南京等小片(也可称洪巢和通泰两大片)。而由于江淮方言区在古代大都也是吴语分布区,只是后来被官话化了,所以江淮文化区和(狭义)吴文化区除了在方言上不一致外,生活习俗差异不是很大,都可算是广义的南方文化区。但就是这一点方言的差异,官话(江淮话属于官话)和非官话的区别,却显现出巨大的发展鸿沟。有人要说这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苏北在江北,基础设施落后,腹地没有铁路;苏南靠近上海,又有铁路干线穿过,交通发达。不错,但这只是表面,记得以前一位网友的话说的很好,没有铁路不能成为苏北发展不起来的托词,浙江的温台地区,以前的基础设施比苏北还差,但温台货还是源源不绝的输往全国各地,有了铁路又怎样,苏北的连云港不但是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还是江苏仅有的天然良港,可谓是交通区位上“占尽风光”,又发展得如何呢,主要经济指标在江苏仅高于96年刚建的地级宿迁市。再看江南,南京和镇江也是铁路枢纽,南京还是省会,经济富裕程度上为什么不如苏锡呢,你也许又要说苏锡常靠近上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陷入泥潭苦苦挣扎,对苏锡常辐射力狂降的时候,苏南的乡镇企业创造的奇迹却让人刮目。从地域上来看,苏南虽然包括南京和镇江,但是苏南模式大行其道是从常州开始的,恰巧吴方言也是从其开始的,这不能说仅仅是巧合吧!都说南京没有催发出内生发达的乡村工业是导致其经济活力不足的原因,但是为什么没有催发出呢?虽然有历史体制等众多客观原因,但人的原因我认为还是主要的,现在到了全面开放的时代,已经不能把发展的差距单单归咎于体制了。 在一些方言过渡的市,经济也出现明显的过渡现象。如苏南的常州,下辖的金坛位于吴语与江淮话的交汇处,其经济明显薄弱与其他苏南纯吴语区。在镇江,丹阳也位于吴语与江淮话的过渡区,但决大多数仍是吴语,其经济明显好于句容等江淮话区。在南通,海门和启东等吴语区的经济和富裕程度已非一般江北县级市可比。在泰州,虽然吴语区江北的靖江和江南的江阴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泰州的县中已经是富裕程度最高的了。 以上所说的都是非官话区,在官话区方言和经济似乎也有着某种暗合的联系。在盐城,众所周知,东台和大丰两个县级市的经济和富裕程度在苏北一支独秀,甚至远强于有些“苏中”的县市。而这两个地方虽然是江淮话,但是并非大多数苏北所属的洪巢片,而是泰如片。泰如片(又叫通泰片)分布于江淮官话区的东南部,较之淮扬片江淮话更接近于吴语。而淮扬片分布于江淮话的中西部,海泗片基本分布于江淮话的西北部。笔者发现江淮话内部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居然和方言三大片(南京片除外)完全相符合。基本上是泰如片经济好于淮扬片,淮扬片又好于海泗片。在此,还可以举出一个例子。淮安市方言属于江淮方言中的洪巢片,但北面的涟水县和淮阴区 江苏方言(原淮阴县)是过渡区,其方言具有海泗方言的许多特点,如把小孩说成“小鸠”,而非淮扬片的“霞子”,外公说“舅爹”,而非淮扬片的“婆爹”等,均于西北和北面的海泗话一样,但其语音却有淮扬话的味道,入声相当明显。在经济上,这两个县区比较落后,发展水平更趋近于海泗片,而和淮安的金湖等纯粹淮扬片经济相比有差距。 前面已经说过,方言是文化的缩影。经济的差距不是因为方言,而是他们的文化,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人思维方式也会不同,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同的人文性格。如吴语区的吴文化是一种从小处着手的的文化,它追求细致,这种“细致”造就了吴地人的精明,甚至有些小气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又赋予了吴地人善于经商的头脑;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使吴地人意识到家乡没有多少可以让他们享用一生的资源,在气候稍微适合一点,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出去“创”,而能吃苦,不固步自封,善于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和融会贯通的创新精神必然会创造奇迹。相反,江淮地区(包括南京镇江部分地区)的人们小富即安,怕吃苦,过于稳重等消极的文化观使得他们和吴地的经济必然产生落差。 总之,方言是文化的最好代表,文化能影响人的性格,在当今的经济舞台上也暗暗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也致使人们的思维和理念不同,但是不同的文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优势,关键在于打破思维定势,积极改造我们文化中的那些消极因素,这样对我们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应该大有裨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