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南三大案
释义

江南奏销案”、“哭庙案”和“通海案”,合称“江南三大案”,再加上顺治十四年发生的“丁酉科场案”和后来的“明史案”,其实都是清人入关实行“异族统治”必然的结果,所谓“朝廷有意与世家有力者为难,以威劫江南人也”(《研堂见闻杂记》)。

清初江南三大案

奏销案、哭庙案、通海案

奏销案

中国清代初年发生于江南地区的政治事件。顺治十八年(1661) ,清廷将上年奏销有未完钱粮的江南苏州 、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并溧阳一县的官绅士子全部黜革,史称奏销案。

清入关后 ,在江南地区实行了比明 代更为严厉的 催科。经征之官皆以十分为考成,不足额者要被参罚。但江南缙绅豪强依然凭借昔日的权势交通官府,贿买书吏,隐混和拖欠钱粮,致使积逋常达数十万。而在政治上他们也还未完全忘怀朱明王朝。清政府为了裁抑缙绅特权和压服江南地主,便借口抗粮 ,制造了奏销案 。 此案初只限于无锡 、嘉定两县,至十八年夏乃通行于四府一县。根据江宁巡抚朱国治的造册上报,清廷将欠粮者,不问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数多寡,在籍绅衿按名黜革,秀才、举人、进士,凡钱粮未完者,皆被革去功名出身;现任官概行降两级调用,计共黜降 1.3 万余人。其中不少人被逮捕,械送刑部议处。甚至某探花只欠银一厘亦被黜。吴伟业、徐乾学、徐元文、韩炎、汪琬等江南缙绅著名人物几乎全部罗织在内。继之,又乘大创之后10年并征,使江南缙绅豪强受到沉重打击。直至三藩叛乱时,为了争取江南地主的支持,清廷才放松禁令,允许在奏销案中被黜降的官绅士子分别纳银开复。以后清廷讳言此事,官书绝不记载。

哭庙案

开放分类: 历史

哭庙案,发生于顺治十八年的“抗粮哭庙”事件,金圣叹与焉,并死于这次事件。

经过

顺治十八年,顺治驾崩,哀诏于二月一日下达吴县,府衙设灵举哀痛哭三日,此时苏州发生了历史上的「抗粮哭庙」案。顺治十七年新任吴县县令任维初,私取公粮三千余石,又逮捕交不出补仓粮的老百姓。以金圣叹为首的几个秀才,因同情农民的遭遇,写了“揭帖”到哭灵场所控告县官,金圣叹将矛头指向包庇部下的巡抚朱治国,〈哭庙文〉写道:“顺治十八年二月初四,江南生员为吴充任维初,胆大包天,欺世灭祖,公然破千百年来之规矩,置圣朝仁政于不顾,潜赴常平乏,伙同部曹吴之行,鼠窝狗盗,偷卖公粮。罪行发指,民情沸腾。读书之人,食国家之廪气,当以四维八德为仪范。不料竟出衣冠禽兽,如任维初之辈,生员愧色,宗师无光,遂往文庙以哭之……”。朱治国大为震怒,当场逮捕了倪用宾等五名秀才。

金圣叹第二天联络更多的群众去哭庙抗议,但他并没有出现在场面中。金圣叹在哭庙案中,是被牵连的,被逮捕的十一名主犯中,有倪用宾、沈玥、顾伟业、张韩、来献琪、丁观生、朱时若、朱章培、周江、徐介、叶琪等人,其中并没有他。四月二十七日,金圣叹、丁子伟二人才被逮捕,金圣叹高呼先帝,被掌二十巴掌。朱治国将哭庙文的起草人金圣叹作为首犯拘捕,冠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最后倪用宾、沈琅、顾伟业、张韩、束献琪、丁观生、朱时若、朱章培、周江、徐玠、叶琪、薛尔张、姚刚、丁子伟、金圣叹、王仲儒、唐尧治、冯郅等十八人被判死罪,七月十三日立秋,在南京三山街执刑。《辛丑纪闻》记载:“至辰刻,狱卒于狱中取出罪人,反接,背插招旌,口塞栗木,挟走如飞。亲人观者稍近,则披甲者枪柄刀背乱打。俄尔炮声一震,一百二十一人皆毙死。披甲者乱驰,群官皆散。法场之上,惟血腥触鼻,身首异处而已。”据《哭庙纪略》记载,沈大章由其叔收尸,倪用宾、薛尔张、周江三人由顾予咸收葬;其余十四人则由亲人收葬。

“江南奏销案”、“哭庙案”和“通海案”,合称“江南三大案”。顺治末年,一连串发生的“丁酉科场案”、“通海案”、“江南奏销案”、“哭庙案”、“庄氏史案”是清人入关实行“异族统治”必然的结果,所谓“朝廷有意与世家有力者为难,以威劫江南人也”(《研堂见闻杂记》)。

通海案

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清朝中叶在金坛历史上出现过三大奇案:其一是有关于东林党人与魏忠贤阉党斗争的横街范氏的“逆案”,其内容也波澜壮阔震人肺腑;其二即闻毅先先生《揭密清初江南第一冤案》中的所谓“通海案”,起因于地方官吏与土豪劣绅相互勾结鱼肉乡民引起民愤。官吏借郑成功攻占金坛一事,移祸于仗义执言的十名诸生搞了一幕通海冤案,此案累及许多无辜杀戮了61人;其三则是乾隆朝的“采花案”,当时金坛两轿巷内周氏内室身材窈窕,有沉鱼落雁之貌,被金坛17位举人奸杀,其结果,这17位举人共赴阴曹地府销去命债。

有关于“通海案”的争论,上世纪末金坛的陈钧、朱弼二位先生都以史书作为依据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看法,但都没有把事情说透。唯独闻毅先先生认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又查考了史籍才将本案的始末叙述清楚,这也是金坛文史界尊重史实的一大幸事。

就通海一事而言,金坛确有其人与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等关系密切。他们对清顺治王朝视中原百姓如草芥,设“文字狱”滥杀无辜十分不满,举起反清复明旗号抗击清兵入侵的大有人在。金坛的于元凯、于颖就是其中的骁将,他们在江、浙、闽一带曾多次挫败过入侵者的锐气,清廷一直通缉他们。于氏在金坛县是名门望族家资富饶,在通海冤案中险些误入彀中。于元凯最后在“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兹夫人的周旋下,通过孝庄皇太后将其赦免,最终云游而不知去向。

“通海案”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凶残而脆弱的特征,金坛探花蒋超在这一事件中有幸逃脱偷得残生,事过许多年,直至其死前也心有余悸。他说:“悠然立鹤自相亲,老衲无端堕孽尘。枉向镬汤求避热,那似大海去翻身。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髅队里人。只有君亲难报答,生生惟愿视能仁”。他希望清廷能对中原人民施行仁政,然而他的冀望,在当时实在是不现实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