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门九中 |
释义 | 江门九中即江门市第九中学。江门市第九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老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水南学堂,此后曾多次更名办小学。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外贸部长叶季壮同志曾在水南学堂旧址设立中国共产党新会支部和工会,领导过江门、新会一带的土地革命,组织工人、群众支援省港大罢工。1973年,升格办初中,为江门市第九中学,属江门市教育局管理。1996年,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江门是广东省中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江门地区又称“四邑”、“五邑”。面积9541平方公里,江门约占珠三角地区的1/4,人口412.64万,其中市区人口达133万。江门是绿色城市,著名侨乡,旅外侨胞达28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07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第一侨乡”,约占全国海外华侨的1/10。 中文名称:江门所属地区:广东省下辖地区:辖蓬江等三区及台山等四个县级市电话区号:0750邮政区码:529000地理位置: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侧 面积:9,541平方公里人口:414.27万方言:粤语次方言江门话气候条件:属亚热带低纬地区,温暖多雨著名景点:圭峰山国家AAAA级旅游山景区等行政区划代码:440700 师资力量目前全校有教学班24个,学生1236人。全校在编教职工74人,专任教师64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学历36人,本科学历达标率60.9%。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7人,中级职称46人。学校现有用地面积15000 M2,生均占地12M2,建筑面积10667 M2,生均面积8.63M2。学校依山而建,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错落有致;教学区、运动区分开;学校环境优雅美观,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授荣誉 他留下的足迹,就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五线谱和中国思想文化的履痕。要写这个老人,就是要写新中国音乐从激荡、火热走向光明和进步的征程,就是要写新生活的热情、在荒唐岁月里对音乐迷失和对人的尊严扼杀的惨痛以及痛定后的反思。“李凌”这个名字,对于新中国音乐来说,已远远超出了对一个人的指称,它是象征新中国音乐诞生的一块基石。 1954年,杨荫浏、李凌(右二)、李元庆、谭抒真、贺绿汀、吕弥在一起。 1973年在小汤山劳动改造时与夫人陈云枫及小女儿在一起。 小时候爱唱“雪中行军” 李凌,原名李树连,曾用名李绿永,陆泳等,1913年12月28日生于台山市四九镇永兴里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喜欢唱粤曲,而且唱得不错。农事之余,常邀几位爱唱、爱弹粤曲的农民兄弟一起,不论是在村头还是巷尾,便悠悠然地弹唱起来。学龄前的李凌,便从父辈们的粤声中,得到了一种美的艺术的薰陶,从而对音乐产生了兴趣。 上小学的时期,李凌和小伙伴们一起最爱唱的是《雪中行军》、《笑和哭》等歌曲,这些歌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活泼轻快,比起当时政府规定学生们要唱的那些艰涩、呆板、缺乏生活趣味的歌曲有趣多了,他们上学时唱,玩的时候唱,走路的时候也在唱。 1925年,年仅12岁的李凌进入高级小学读书,音乐课教师陈宝珊曾在省城念过中学,是个音乐迷,会唱小曲,会打扬琴,常自弹自唱,《双飞蝴蝶》、《三宝佛》、《平沙落雁》、《思贤调》他都弹唱自如。他还把粤剧《夜访白芙蓉》、《夜吊白芙蓉》等当作教材。年幼的李凌,虽然对于“闻听得佳人,投江身故”之类的唱词不大理解,但对“二黄慢板”、“二流”这些唱腔却分外迷恋。下课后,走路时甚至口里含着饭都依依呀呀的唱个不停。不久居然能把整个折子戏都背下来。 创办《新音乐》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华日急,中华民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热潮。在这热潮中,李凌返回台山,同县城的小学教师、中学生、店员工人和社会进步知识青年结合起来,成立了台山青年抗日救亡工作团(后改为青年抗敌同志会),开展抗日宣传工作,李凌被选为该工作团的艺术指导,负责戏剧、曲艺、音乐、图画等艺术宣传的指导,到县内各区乡宣传时,他教群众唱抗日歌曲,他最拿手的是化装成老渔民或难民演唱粤曲或民歌,到处受到群众的欢迎。 1938年7月2日,李凌从家乡台山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李凌参加的第二期学员班,共有四十余人,其中李焕之、周辛、黄友文、汪鹏、王元方以及粱寒光、李鹰航,甄伯蔚、叶林等一批广东人,后来大都成了我国新音乐运动的骨干。 1939年11月,为了壮大新音乐运动的队伍,培养新生力量,把蒋管区的新音乐骨干广泛地团结起来。开辟音乐创作及音乐理论探讨的阵地,以便推动整个新音乐运动的开展,根据延安党组织的决定,李凌来到了国统区重庆筹办《新音乐》杂志。发行了二、三万份。在当时产了生很大的影响,把新音乐运动推向新的高潮。《新音乐》从五卷一期起,还以函授形式创办了“音乐通讯学校”,学员多达两千多人。它团结了全国大批新音乐运动的骨干,培养了艺术人才。 由于《新音乐》的影响日益扩大,周恩来特地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约见了李凌,对他们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殷切的勉励,并对新音乐运动的开展作了具体指示。周恩来说:要加强对新音乐朋友的团结,除了扩大群众的队伍以外,还要加强音乐界上层的统战工作,群众和专家,是新音乐运动的两翼,有一个翅膀少了,都是个缺陷。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李凌和他的战友们一方面紧密团结广大的群众,另一方面和马思聪、方连生、缪天瑞、黎国荃等先生取得了密切的联系,并通过办刊物等方式争取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1940年冬天,李凌来到了当时设在重庆北碚的育才学校音乐组任教和学习。当时闻名于世的育才学校是陶行知为了使在战争中失去双亲的难童学到一定的知识而创办的。解放后并入上海音乐学院,培养出杨秉逊、熊克炎、杜鸣心、吴菲菲、陈贴鑫、黄晓同、程延安、陶明兰等优秀毕业生。他们有的担任了国家乐团的首席、独奏员,有的也在高等音乐学府加入了园丁行列,有的在歌剧院担任指挥,还有不少人创作的很多优秀的,较有影响的作品。 成立中华星期音乐院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李凌开始协助陶行知先生创办上海夜大学,专门招收社会青年,培养青年运动骨干,以便配合党的青运组织开展收复区的青年运动。1946年7月15日,由于陶行知先生不幸病逝,使创办夜大学的计划趋于流产。在这种情况下,李凌毅然决定把原筹备的音乐系独立出来,成立中华星期音乐院,由李凌担任院长。 中华的学生大部分是大、中、小学的音乐教员及音乐骨干,还有一部分职工。上课方式是采取星期日上午上视唱练耳、乐理,下午上新音乐讲话及合唱、合奏等,主科都在教师家里上课。 中华星期音乐院的活动一直与当时的革命斗争密切相联,大部分学生回到自己的单位后,坚持以歌咏来配合运动,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地投入到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中去,学生们创作演出了反对美蒋阴谋反共的活报歌舞《两相好》,以及《古怪歌》、《唱出一个春天来》、《太阳出来了》等歌曲。1947年元旦,学生又参加了上海文艺界的联欢演出,有的学生还表演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以》。由于中华的学生积极参与革命斗争,因此也遭到了反动派的禁忌。特务们曾用信封装了两颗子弹寄到音乐院来进行恐吓。但是,在李凌、孙慎等人的领导下,中华星期音乐院坚持了革命斗争,培养了一批音乐运动干部和优秀的艺术人才,如田沛泽、肖黄、谷叶、陈惠清等。 1947年初,郭沫若在上海文艺界作关于反对内战的报告,新音乐社上海分社的指挥庄枫到会指挥群众唱反内战的歌曲,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李凌等被迫转移到香港。在香港,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壮大革命力量,为建设新中国而发展新音乐运动的有生力量,李凌和他的战友们决定要办好三件事;第一,扩大《新音乐》月刊,并向国内外发行;第二,创办香港中华音乐学院,培养革命骨干;第三,充分及扩大香港的歌联活动。 香港中华音乐学院分作曲、声乐、器乐三个组。由在广东艺专当音乐系主任的马思聪兼任院长并每月一次到香港给学生们教授小提琴,李凌任副校长。第一期的学生有四五十人,第二期猛增到九十多人。学生大多数是香港各工会的音乐骨干,学校的音乐教师。因此,自然就形成了以学院为香港歌联的活动中心。1948年春香港歌联举行了“千人大合唱”,演出了《黄河大合唱》,为香港歌咏历史上创出了新记录,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新中国第一任中央乐团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文艺界呈现一派生机,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建立一个中国的艺术院校。当时在北京暂时找不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合适地址,根据李凌的提议,经周总理的同意并得到新任天津市市长黄镇的大力支持,就在天津音乐学院的所在地,将北平艺专的音乐系、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上海中华音乐院,以及鲁迅艺术学院的音工团合并,成立了中央音乐学院,由马思聪任院长,吕骥任副院长,李凌任副教务主任。 1956年,中央乐团成立,李凌任团长。这个团的建立,在中华民族的音乐发展史上史无前例。在李凌的努力下,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使中央乐团出现一批优秀人才,至今这些音乐家依然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一流人才,对我国音乐生活做出很多很大的贡献。 从1957年开始,李凌就是“运动员”了,他一边挨批一边坚韧地投入工作,坚持写作,1961年他的《音乐杂谈》第一集出版;1964年又出版了《音乐漫谈》。 1966年至1976年,李凌与其他文艺界头面人物一样,在劫难逃,他被管制了整整十年。这十年当中,他被剥夺了工作权利,关过“黑屋子”,一度曾与中央乐团“黑帮队”一起被发配到小汤山劳动改造。每星期天骑自行车五十公里往返小汤山,什么苦活、累活、脏活他都干过。扫马路、掏厕所、养鸡、养鸭、养猪、看果园,挨批时也少不了受拳脚之苦…… 1977年未,李凌在第四届全国音乐家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国音协副主席及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出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从1979年开始,李凌开始筹建音乐学院。1984年12月,我国第一所公办社会业余音乐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命名为星海音乐学院,由李凌任院长。音乐学院的成立为培养新中国的音乐人才开辟了又一条道路。 音乐生涯再攀高峰 1978年到1990年,是李凌音乐生涯的又一高峰期。在这期间李凌全身心地耕耘着,也全面地、富有成效地收获着。除了做那么多的社会工作外,他还编写出版了《音乐杂谈》第三.四集,《音乐艺术随谈》、《歌唱艺术漫谈》、《音乐美学漫笔》、《音乐流花》等十几本书。这些著作全面、深刻,生动地反映了香凌在音乐战线上勇敢奋斗的精神和渊博的学识。 1990年,他入选英国《世界名人录》,1991年又被国务院授于“有突出贡献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1993年4月,五十余万字的《秋蝉余音》出版,这是李凌的代表性著作,书中将他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性文章都收入了进来。反映了一个立体的音乐理论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活动家的李凌。 1993年12月28日,他八十寿辰,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央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音乐周报》、中国函授音乐学院、中央乐团社会音乐学院八家单位联合主办了“李凌音乐思想讨论会暨八十华诞庆祝会”,这是对他生日的最好祝愿,也是对他一生对中国音乐事业奉献全力的最好回报。 近十年来,李凌虽然处于年老体弱,但仍关注中国乐坛,并不断推出音乐新著。 2003年11月3日,李凌不幸逝世,享年90岁。 《江门日报》2003-11-29日 A5版 【 都市娱乐 】版 ==>发表评论 上一篇: 黑豹乐队赴英打磨新唱片 (2003-11-29 8:37:00)下一篇: 将防盗版进行到底46部进口片拷贝销毁 (2003-11-29 8:32:48) >> 相关新闻 五邑文娱前线我市漆画《老屋》喜获“群星奖” (2003-11-29 8:31:38) 开平作者张澄汉荣获三个国家级戏剧奖 (2003-11-29 8:29:28) 五邑文娱前线我市粤剧《再打金枝》倾倒湖南戏迷 (2003-11-26 9:55:50) 五邑文娱前线张文澜回乡办摄影展 (2003-11-24 11:35:04) 五邑文娱前线2003“农信杯”开平市十大歌手诞生 (2003-11-17 8:40:07) 五邑文娱前线旅游节晚会探营 (2003-11-15 8:48:27) 五邑文娱前线消防安全专题晚会开到校园 (2003-11-13 9:03:35) 五邑文娱前线《大红灯笼高高挂》伦敦献演 (2003-11-12 10:55:22) 五邑文娱前线我们身边的这些“明星”们 (2003-11-1 9:12:13) 五邑文娱前线蓬江区艺术节倾情打造少儿艺术精品专场 (2003-10-27 8:38:56) 主要办学经验及办学特色(一)优化办学条件,打造一流环境自2004年投入200多万元加强学校建设,顺利通过江门市一级学校第二次复评后,学校根据评估组提出的整改意见,修订了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向省一级学校迈进”的目标。我们对照省新颁行的评估标准,逐项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扎扎实实进行整改,又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改造实验大楼,添置教育教学仪器。学校教学设施配套,设有教学辅助用室33间,教室与教辅室的比例达到1∶1.3,完全满足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学校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较为先进,拥有电脑255台,其中教师用机70台,达到每人一台的要求;设有多媒体电教平台35个,建有校园信息网络系统,教学、管理和信息传递正向数字化迈进。学校图书馆藏书达4万册,生均33册,电子读物3.5万册,报刊81种;各学科常规教学设备及体育卫生器材、医务室常用药品均按省标准配齐。校园运动区建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有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台12张,风雨活动场353平方米。 学校还致力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全面构建,立体布局,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努力营造让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文化设施启智的人文环境。以校风、教风、学风、修身、立志等内容布置校园,催人上进。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名家书画、艺术长廊等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以学校办学理念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和校园中心雕塑激励着全体师生拼搏奋进。 (二)创新办学理念,努力追求卓越我校遵循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的办学意识,明确“创一流学校,办优质教育” 为办学目标,“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为核心”, 立足管理创新,逐步形成严谨治校的办学特点。 学校突出“德育为首,智育创优,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的办学理念,以“重德育、促智育、发展人”为核心,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优秀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活校,质量强校,笃行“三个严谨”(严谨治校、严谨治教、严谨治学),致力“三大工程”(队伍建设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教学质量管理工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育人体系和评价体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