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家店镇 |
释义 | 江家店镇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区,是进入大别山腹地的要道,岗畈兼有。地处裕安区西部,号称裕安区“西大门”。东距六安市区、合肥骆岗机场分别为30公里、100公里,西与霍邱重镇姚李毗邻,南与分路口、石婆店相接,北与罗集、丁集一衣带水。 乡镇简介江家店镇位于裕安区西部,东邻徐集镇,西与霍邱县 姚李镇接壤,南接分路口镇,北依罗集乡、丁集镇,是裕安区西面门户,是典型的丘、畈、旁、冲交错地形。行政区辖13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159个村民组,面积116.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7386亩,山场20000余亩。 概况江家店镇地处裕安区西部,号称裕安区“西大门”。东距六安市区、合肥骆岗机场分别为30公里、100公里,西与霍邱重镇姚李毗邻,南与分路口、石婆店相接,北与罗集、丁集一衣带水。 宁西铁路、312和105两条国道及正在建设中的商景、宁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内有四通八达的油路交通网,村组间道路形成了循环。六安市第二大型变电厂建在镇内林寨村境内,全镇14个村(街)农网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江家店镇信息通畅,中国移动信息塔、联通信息塔等已经建成,95%以上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85%的农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江家店镇水源充足,东西汲河、清凉寺分干渠、江店支渠纵贯其间;江家店镇资源丰富,有蔬菜、经济林果、特种水产、畜禽等丰富的种植和养殖资源,以一产为主,盛产优质米、麦、油等,养殖业有著名的皖西白鹅、青爪鸡、“三元”杂交猪、鸽、鸭等;水产业有鳖、虾、草鱼、鲢鱼、土黄鳝等;林果业有水蜜挑、梨、板栗、冬枣、美国黑李、银杏等,“水、陆、空”立体养殖初具规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农业等已勃然兴起,种、养、加以及餐饮、娱乐等二、三产业发展迅速。 江家店镇农业生产环境优越。1997年至今,先后被国家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土地重点治理项目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乡镇,青山绿水,方田梯坡,环境优美。目前,江家店镇已被列入皖西生态第一镇的规划建设序列,镇内林寨村被列入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新沟少数民族村(回族)被列入六安市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江家店人杰地灵,这是一个红色的土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 江家店人民曾作出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重要贡献,解放后,建成了挥手革命烈士纪念碑。这是一块英才辈出之地,从将级军官到外交官,从大学教授到企业家,江家店人民已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江家店镇党委政府正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带领全镇4万多人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奋力崛起的宏伟目标! 地理气候属北亚热带北部边缘的东亚季风气候区,地处中低纬度,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为15.5℃,年平均降水量为1130mm,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20天。土壤类别有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3个土类,水稻土面积最大约占45%,黄褐土次之,占43%,黄棕土壤最少,占12%。耕地土壤质地物理性状较好,耕作层多为中性,部分重性。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农业发展产业结构江家店镇资源丰富。有蔬菜、经济林果、特种水产、畜禽等丰富的种植和养殖资源,以一产为主,盛产优质米、麦、油等,养殖业有著名的皖西白鹅、青爪鸡、 “三元’’杂交猪、鸽、鸭等;水产业有鳖、虾、草鱼、鲢鱼、土黄鳝等;林果业有水蜜挑、梨、板栗、冬枣、美国黑李、银杏等,“水、陆、空”立体养殖初具规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农业等已勃然兴起,种、养、加以及餐饮、娱乐等二、三产业发展迅速。 种植业该镇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稻2.6万亩(其中:香粳600亩)、塑盘和旱育秧面占95%以上,基本上消除了水育秧,2006年在号称皖西生态村的林寨村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200亩,并在该村推广农业产业化试点,实行“订单农业”、丰两优1号示范100亩,超级稻示范30亩;全镇农字号龙头企业初具规模;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力度逐年增强,为农民科学种田夺高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种粮大户不断增加,全镇50亩以上种粮户33个、100亩以上种粮大户3个、1000亩以上种粮大户1个,这些都标志着该镇粮食生产正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转移;麻类、芝麻、瓜果等经济作物逐年递增。 林业全镇退耕还林面积已发展到2740亩,每年中幼林抚育5000亩左右,补植近万株,四旁植树3万多株,林业采代、管理步入正轨,农业生态不断趋于平衡。 畜牧业全镇生猪年饲养量在10万头以上,养殖大户层出不穷。年饲养生猪千头以上大户10家、百头以上310户、50头以上1000多户;鸡、鸭、鹅等年饲养量达到30多万只,其中养鸡在2000只以上的有13户、养殖鸭在2000只以上的有9户;皖西白鹅年饲养量在10万只以上,其中百只以上30多户。畜禽防疫不断加强,防疫员队伍不断专业化,春防、秋防、突出性防疫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确保了畜禽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林寨、挥手等重点村的养殖协会经纪人都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引种、饲料,饲养技术等产、供、销一条龙的优质服务,使全镇畜牧业如虎添翼,使养殖户以最低成本创最大的经济效益。 渔业全镇1.6亩水面全部实行了承包,其中,30亩以上水面承包户160户,有50%的实行了立体养殖,塘口经济蓬勃发展。 境内交通江家店镇交通便利。东距六安市区、合肥骆岗机场分别为25公里、100公里,从市客运西站发往霍邱姚李的10路客运班车途经该镇。宁西铁路、312和 105两条国道及正在建设中的阜六铁路和商景、宁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内有四通八达的油路交通网,村组间道路形成了循环。 基础建设江家店镇农业生产环境优越,是皖西生态镇,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1997年2008年,先后被国家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土地重点治理项目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乡镇,青山绿水,方田梯坡,环境优美。镇内的林寨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明生态村;作为六安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回族)新沟村又是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挥手村被列为裕安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镇内水源充足,淠史杭水系、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渠、江店支渠纵贯其间,东、西汲河常年水流不断。六安市第二大型变电厂建在镇内林寨村境内,全镇14个村(街)农网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信息通畅,中国移动信息塔、联通信息塔等已经建成,95%以上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85%的农户看上了有线电视。 集镇建设江家店镇党委、政府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全面贯彻省委六届八次、市委六届二次会议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镇建设为龙头,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先发展了道路、交通建设为龙头,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先发展了道路、交通、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镇的建设水平,强化了城镇功能,为城镇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道路交通 江家店镇位于六安市裕安区西部,其与外界联系主要依赖于公路交通,目前通过镇区的道路有312国道、105国道、裕安区的循环公路横穿南北,村级砂石路12条,柏油路4条,混凝土路1条,这些道路构筑了全镇的道路网框架。其中105国道为主要道路、路面宽7米,为柏油路面。 2、供电:全镇电力框架已形成,各村电网整改已结束,电力充裕,镇电管站在集镇以西,是裕安区规范化电管站之一。 3、 通讯:全镇电信网以普及,电话已进入寻常百姓人家,电信局位于城镇105国道北侧。同时镇区于94年底开通了有线电视,其覆盖率达90%。 4、 给水:镇自来水厂建于1992年,现日供水能力为1000吨,水源有两处,一处是位于城镇东北角1.3公里的青峰岭水库,面积约300亩,另一处位于新街(江神路)西侧400米处的深井,日供水800吨。 5、 排水:镇区内排水方式为自流式,只在江南路两侧建有下水道1.2公里。 旅游景点天堂寨: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位于大别山腹地,全国著名将军县——金寨县西南角。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系大别山第二高峰,古称“吴楚东南第一关”。天堂寨是华北、华中、华东三大植物区系交汇点,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是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的过度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森林覆被率达96.5%,是一座天然大氧吧。境内高等植物1881种,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兰果树、香果树等40余种和金钱豹、香獐、黑麂、娃娃鱼、小灵猫、白颈长尾雉等20余种,还有白马鼠尾草、白马苔草等被录入世界物种名目珍稀物种。 天堂寨,云山高耸、森林广阔、气候湿润、泉眼密布,空气湿度达80.7%,景区内有大小瀑布108道,其中落差达50米以上的18道。 天堂寨山石景观巧夺天工,云雾缭绕,变幻无穷,天堂寨古称“多云山”,晴日当空,云亦不断,山以云为衣,云以山为体。可谓“千岩万壑生紫烟,山在虚无飘缈间。” 天堂寨高山草甸海拔1440米,是世界上海拔高度最低的沼泽地。天堂寨脚下的南河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里有星罗棋布的古民居、原始古朴的民间风情更让您留连往返。 大别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相交的天堂寨更是首当其冲。在南宋时,文天祥曾派同榜进士程伦倡导淮西抗元。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在此建立天堂寨,招募义军达百万之众,席卷东南数省,割据一方达十一年,国号天完。大革命时期,这里诞生过两支工农红军,天堂寨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在天堂寨一线跃进大别山,西逼武汉,东指南京,为全中国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至今这里还有清代咸丰年间的关卡、义军用的石臼、古炮台、议事厅等历史遗址。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今日的天堂寨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全国知名的风景名胜区。目前,景区已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交通、电力、通讯等旅游基本设施现逐渐得以完善,是人们返朴归真、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游览之胜地,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科普研究的大课堂。忘情谷:忘情谷位于八公山腹地与著名景点孙家园相邻,谷长2.3公里,东北―-西南走向,九曲回环,盘旋而上,谷涧落差160多米。据传,孙蟠在修建青琅馆后,读书习画,寄情山水,忘世间烦忧,见此谷清幽可人,遂于谷中一巨石上书刻“忘情”二字,因年代久远,原迹无可考。谷中有曲径小溪,水声淙淙,如歌如吟。峡谷两侧,古木参天,树生石中,石立谷边,石柱群生,奇形怪状。林间有奇花异草,鸟鸣蝶飞,确系旅游休闲及避暑的胜地。 石门潭:石门潭位于八公山区王镇南塘村境内,那里“大石礌砢,类狞虬门”,是八公山自然景观之一。据《凤台古志》载:“云条山、茵席山相峙为石门,两山交而中豁门。门高20丈,西向南北,两崖相距10丈,中有潭,径10丈,深三尺,潭水终年不涸,漫流大石山”。临石门,峭壁凌空,直上云霄。迎面悬崖上,雕有“石门潭”三个巨字,苍劲挺拔。当地人传说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兵困南塘留下的手迹。文史学家则说是北魏郦道元所书,理由是《水经注》中有洗云泉的记载:“洗云泉水洁,澈心骨,味甘冽,在珍珠、沁月之上”。洗云泉是石门潭的源头,郦道元勘测洗云泉必经石门潭。 江家店镇 进入石门,便置身于“一线天”。豁然开朗,到了群山拥抱的一块盆地,石门潭的碑刻,洗云泉亭,裸露在簇簇的桃林之中。传说这是赵匡胤困寿州的营地,后周屯兵折战沉沙的古战场。“几曾识干戈,垂泪对宫娥”,后周南唐之战为李后主留下悲歌。 石门潭是八公山古文化走廊,附近有古墓葬,古遗址,是古代文人墨客涉足的地方。而今,八公山区、山王镇以石门潭为重点开发旅游资源,已在南塘湖兴建长廊、竹楼、南塘路,发展了一批三产,为石门潭的开发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日前,已有一批有识之士到石门潭投资。 镇下辖村江店村 永兴村 庙花村 龙门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4267 男 17857 女 16410 家庭户户数 9773 家庭户总人口(总) 33954 家庭户男 17757 家庭户女 16197 0-14岁(总) 9446 0-14岁男 5180 0-14岁女 4266 15-64岁(总) 22434 15-64岁男 11537 15-64岁女 10897 65岁及以上(总) 2387 65岁及以上男 1140 65岁及以上女 124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392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