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基尧 |
释义 | 江基尧同志现任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常委、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外科学会颅脑创伤专业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副主编。曾获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银蛇奖、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等荣誉。在上海市纪念建党85周年大会上被授予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简介江基尧,男,1957年12月出生,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现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颅脑创伤专业组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会委员、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中青年委员、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副主编等10余种杂志编委。 成就他系统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救治方法,成功地抢救了3000余例急性颅脑伤病人,重型颅脑伤病人成功率达70%以上。他主编出版的《现代颅脑损伤学》《亚低温脑保护的基础与临床》《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已成为指导我国神经外科医生治疗颅脑创伤的重要工具书。 他率领课题组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亚低温脑保护作用、并已在国内外数百家医院推广后,又成功采用脑局部超深低温技术,使得常温条件下脑血流阻断10分钟猴复苏成功。该实验研究的成功,为我国尽快开展脑局部超深低温无血手术和危重病人抢救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所获荣誉他牵头承担了国际合作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国家重点学科研究课题、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等科研项目,获基金300余万元。以第1完成人荣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国内外主编和参编著作20部,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包括国际著名医学杂志发表论著20余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1300多次。先后荣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第五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第六届上海市银蛇奖一等奖、第七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人物评价医学领域评价:江基尧教授认为,新时期的党员要努力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卫生系统党员的党性的具体体现,就是以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解除患者病痛,改变思想作风、提高工作业绩,要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江基尧教授在脑外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有深厚的造诣。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亚低温对颅脑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在国际上首先通过严谨和充实的实验结果阐明了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理,率先提倡利用亚低温治疗重型和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显著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效果,这项成果巳在美国、欧州、日本、中国几百家医院推广、应用,这些研究和临床成果给江基尧教授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多的是欣慰,当他看到重症脑外伤患者顺利康复,焦虑的家人展露笑颜,他深深体会到了大医精诚、济世救人的欢乐和喜悦。他在国际上首先采用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技术,将脑温降到16度左右,使脑无血循环60分钟复苏成功,为临床开展脑超深低温无血手术和危重病人抢救提供了可靠实验依据。最近,又成功采用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使常温下猴脑血流阻断10分钟复苏成功,打破了常温下脑血流停止5分钟不能复苏的概念,为临床进行脑超深低温无血手术和危重病人抢救提供了可靠实验依据。这些独特见解,引起了国内外同行们的广泛关注。江基尧教授做足了低温的文章,但在低温和深低温研究的背后展现的是年轻专家敢为人先的勃勃热情。 江基尧教授多年奋斗在脑外伤救治的前沿,他在与时间的竞赛中赢得千百个患者的生命。实际上,在他救治的3000多名颅脑外伤患者中,有许多是他亲自守候在监护病房中,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亲自调整治疗方案,亲自上台手术治疗。敲头案伤员,枪击案受害者,病情危笃的外宾,救治这些危重患者的经历深深印在江基尧教授脑海里。他负责的重型颅脑伤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77.O%,165例特重型颅脑伤临疝病人抢救成功率达46.5%,75例长期昏迷催醒成功率达69% 。 在脑外伤和脑血管病病人的救治中,经常能看到他在临床救治第一线劳碌的身影。因为车祸导致严重脑外伤的陈成小朋友,,当地医院急诊处理后,病情转稳定,但是,手术区域脑组织膨出越来越严重,一个大包突出在左侧颞部,比小孩的头颅还要大。今年8月慕名来到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后,江基尧教授分析此前的治疗措施,没有按照治疗规范进行硬脑膜缝合是主要原因,在妥善处理了脑积水等症状后,患儿康复出院。来自瑞安的余洲小朋友,车祸后昏迷20天,父母哭红了双眼。9月份来到仁济医院就诊。江基尧教授积极与美国东卡罗林那大学库珀教授联系,为他实施了国际最新的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仅仅三周,余洲就从昏迷状态醒来在他颤颤巍巍起床走路时,他的爸爸首先把他领到江基尧教授办公室,让他叫一声江伯伯。 在处理了许多棘手病例后,江基尧教授开始思索脑外伤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他主编的专著已经成为全国神经外科医生的案头必备参考书,在11月6日闭幕的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江基尧教授总结的颅脑外伤规范化治疗方案,被誉为神经外科里程碑性的报告,获得广泛的好评。颅脑外伤规范化治疗的概念的建立和推广成为先进性教育以来神经外科专业建设的巨大收获之一。 近来,他的电子信箱中频频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信函。美国脑血流与代谢杂志主编热情地通知,将尽快安排发表江基尧教授撰写的,代表国际低温脑损伤治疗研究最高水平的论文。在NATURE系列杂志上,中国大陆的作者发表关于脑外伤治疗的大宗病例对照研究论文这还是第一次。论文在评阅期间就得到了多位国际著名专家的积极评价。实际上,在此之前,江基尧教授已经多次在国际神经外科权威杂志发表脑外伤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论著,被国外同行引用达600余次。在世界脑损伤学界,中国人的声音越加响亮,引人注目。这无疑是对江基尧教授在实验室的灯光下孜孜探索,在手术室的显微镜下凝神操作,在重症监护病人身边紧张抢救的辛劳付出的回报。 科技领域评价江基尧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第一完成人,他遍植桃李满天下,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6名,培养各级进修生和高级医学人才300余名,他主张学术成果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做空泛之谈。他广泛搜集第一手资料,使学术研究紧跟当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迄今为止,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九五指令性课题和上海市科委攻关课题等科研项目基金400余万元。 江基尧已经是著名教授,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先进性教育活动时,江基尧教授积极参加医院党委组织的集中教育学习活动,从第一次党课开始,坚决保证出勤,没有一次缺课、漏课。为了完成个人总结和汇报材料,他曾经在外出开会的飞机上奋笔疾书,赢得空乘人员的赞许。有许多次他在手术室里起草党员整改报告。在第一阶段先进性教育体会中,江基尧主任写道:“先进性教育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有义务在这次先进性教育中提高理论认识,并以此促进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周小燕教授是文教卫生战线每一名工作者的学习楷模,是庄严党旗上一抹鲜红的亮色,我要向周教授学习,要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良好的医德医风水平,用火热的心关心患者的疾苦”;“医院和科室的建设需要每一名党员的努力,要建设优秀的医院文化和道德氛围,要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群众意识和先锋意识”;“在医院集中教育活动中学习了医院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我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要兢兢业业攀登事业高峰。”字里行间渗透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坦诚与执着。 作为神经外科的科室主任,江基尧教授全力支持神经外科党支部开展学习教育工作,配合支部书记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利用早交班的时间布置先进性教育安排,他说,早交班时间虽短,但是累计起来也可以做一篇大文章。每次早交班,他都要结合科室实际谈要求,结合个人具体情况谈体会,他不但谈形势,也多次就自身实际进行自我批评,并强调科室团结的重要性,要求科室同志树立浩然正气,抵制不良思潮,要按照先进性要求,一心一意谋划发展,在神经外科分支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在江基尧同志的带动下,神经外科不但顺利迁入新落成的外科大楼,而且在床位增加的情况下保持了较高的床位使用率,科室集中医疗骨干成立了脑血管病专业治疗组,保证了脑血管病的治疗质量,成为新的业务成长点。神经外科全体人员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院医生主动承担了急诊诊疗任务,保证了急症病人的处理流程和质量。科室年青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准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上海市银蛇奖得主、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医学小百人计划入选人等骨干力量,为科室发展增添了后劲。江基尧教授说,党性重在实践,实践贵在创新,创新永无止境,在卫生战线上追求、创造,同样反映党员的党性素养和道德情操,同样是为党的宏伟事业拼搏、奉献,自己作为神经外科的科室主任,要尽全力带动科室同志共同进步,共同创造业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